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目击道存(知恬斋读书札记)/百科学人文库
内容
作者简介
涂波,1973年生,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王夫之诗学研究》《万卉竞芳:长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文学》《知恬斋自选集》,发表论文多篇。
后记
读《庄子.缮性》,至“
以知养恬”“以恬养知”“知与
恬交相养”,不禁废书而叹
。今之学术生态,以项目
、职称、奖项、论文为标
的。学者动笔之前,先存
此功利心,初心既已不纯
,文章焉能传世?因自名
日“知恬斋”,凡读书作文,
不以一己得失挂怀,拒名
利而绝世俗,至于水平之
高下,文笔之工拙,只好
留待识者指正了。
涂波(知恬斋)
二零一九年一月十九日
目录
读 ———《论语》
“三十而立”之“立”是指“学有所成”
“无友不如己者”是强调“慎于交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是训诫儒家弟子亲身示范方能引领民众,与民众知情权无涉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是感慨宠妾与宠臣阻挠破坏儒家宏业,与歧视妇女无涉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让“德”与“学”充实“位”与“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强调敬业与守规矩,与“愚忠”无涉
“礼之用,和为贵”:周礼的价值在于以合理的方式达到和谐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骂尽春秋雄霸之主
“食不厌精”是强调上得庙堂嚼得草根,与贪图享受无涉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强调践言,与“愚孝”无涉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章分析四种求道之人
“焉能系而不食”:失败总比无意义好
“人未有自致也,必也亲丧乎”:从“亲丧”引申出献身精神
《论语》问答
读 ———《孟子》
“为我”“兼爱”,过犹不及,都是危险思想
“万物皆备于我”:“自我”不落在“万物”的层次上,才能兼备“万物”
说“尽心知性知天”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言语轻率是没有责任心的体现
孟子辩才难胜淳于髡
附:王阳明四句教心解
读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无”怎么“生”出“有”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为无为”:有时“不做”比“做”更重要
“道”只是一个概念
“天地”“圣人”皆不仁:老子冷冷地说了句真话
山谷、洞穴皆是“无”的呈现
“无私”方能“成其私”:老子的话是说给上根器人听的
“上善若水”,“下善如火”
“功成身退”,功不成奋斗不止
祖师爷都死了,道教还在宣扬“不死”神话
修桥补路,“无用之用”
低能耗、少欲望、不发展才是老子的社会理想
警惕突如其来的“宠”与“辱”
“实”与“动”太寻常,所以只谈“虚”与“静”
领导艺术的四个层次
算法思维是人类的灾难
可以不发展,但不能被奴役
绝学无忧,拒绝“前见”
读 ———《庄子》
庄子何为
说“逍遥”
《逍遥游》:更上一层的人生境界
《逍遥游》问答
《齐物论》:祛除我执、成见、智辩,差别自然消失
《养生主》:在乱世中保住修道的本钱
《人间世》:存诸己才能存诸人
《德充符》:才全而德不形
《大宗师》:有真人然后有真知
《应帝王》:浑沌为心,清静治世
《骈拇》: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马蹄》:聪明是自然的敌人
《胠箧》:人生锁不住任何财物
河南商丘漆园修道学校招生简章——《逍遥游》文义趣解
《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释
《养生主》开篇为什么要谈知与养生的关系
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释《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壶子四相与《应帝王》的结构
读 ———《史记》
“三皇”象征华夏民族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
禅让的本质是宗族间的实力平衡
大禹为何要杀防风氏?
鲧败禹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飞雉登鼎”背后的故事
红颜不是祸水,夺嫡才是大罪
秦晋关系之离合与秦之自强
寒食无关介子推
谁在一鸣惊人?
说“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说勾践灭吴之真正的幕后推手
论春秋战国时期所谓文化
说司马错伐蜀背后的故事
焚书坑儒源于秦廷内斗
陈胜吴广为何在大泽乡起义
项羽的思维停留在战国时代
非天之罪,非战之过,都是年轻惹的祸——说项羽
刘邦洒落胜项羽,智谋胜韩信
女主常有惊世之举
孝文仁而不愚、生死通达
汉景帝用晁错是一生败笔
后记
精彩页
《论语》中有一段话非常有名: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这段话是夫子晚年的自我回顾。每每读到这段话,我总会感动,并领悟到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的最重要原因:他追求的是人格而不是事业,他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至老不衰。试想我们每一个人,孩提时都有梦想,都有追求,追求人生更美更充实。但梦想慢慢会褪色,追求不久会止步。一般来说,二十岁之前进步是最快的,二十岁到三十岁很多人也还会有发展和突破。四十岁之后还有长足进步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现在大学校园里面,好多年轻人终日里闲逛、网聊、游戏甚至玩偷菜这种无聊东西,二十岁就如此空虚无聊。难道他们没有了追求,不准备有任何进步了吗?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人生太可悲了。二十岁都不进步,难道三十岁、四十岁会发生令人期待的奇迹吗?不会的,二十岁不努力,等待你的只能是更深的空虚甚至屈辱。孔子常告诫弟子:“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一个人不重视修养,到了四十岁还是一个被人厌弃的人,那他的人生也就完结了。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十五岁有志于学术。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家境贫寒。十五岁之后,才有条件系统地追求学问。孔子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的经历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他曾经为人放牧过牛羊,也为富人管理过账簿,靠着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最后竟成了中国最博学的大学者和思想家,这中间有多少屈折辛酸的经历,后人哪里尽数知悉呢?
“三十而立”是什么意思?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三十岁才懂礼仪,太晚了吧?李泽厚《论语今读》解释说:“三十岁建立起自我。”建立自我是什么意思?现在一般十三四岁的小孩都特别崇尚个性,那是因为他们有了自我意识,这算是建立自我吗?这些注释都有些不得要领。其实“三十而立”的“立”字可训为“成”,“三十而立”即学有所成的意思。《广雅》:“立者成也。”成立成立,成和立是可以互训的。十五岁而有志于学,三十岁学有所成,句意多么简单连贯又明了。孔子三十岁之后创办私学招收弟子,如果自己学无所成,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四十不惑”,杨伯峻先生解为:“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李泽厚则说:“(孔子)四十岁不再迷惑。”这样的理解都显得空洞。我以为“不惑”是坚持理想不动摇的意思。这句直承上句而来,“三十而立”是学有所成,但学成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成就理想的一个开始。孔子的理想在学问中孕育、探索,又因学有所成而激发起致用之宏愿。自己的理想是否完善?理想和现实有多大差距?这需要求证于诸家,也需要在时代的风浪中去实践、验证。孔子三十岁之前研究的是古学,是商周时代留下的旧学问。这些旧学问能否适应新时代,还需要进行完善和求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向老子问道,却被老子狠狠训了一通,“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看来老子认为孔子的旧学问已经不合时宜。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大趋势已不可避免。你还想逆流而上,恢复周礼,这无异于螳臂当车、痴人说梦。孔子向老子求教,很可能是孔子四十岁之前的事。因为这时候他还有“惑”啊!不过,老子以及其他贤达的教诲,只是丰富和深化了孔子的思想和价值体系,并未摧毁孔子复兴周礼的决心。经过十余年的思索沉淀,变旧为新,孔子逐渐形成一整套系统的、不可动摇的价值观,这是四十孔子“不惑”之具体内涵所在。
虽然建构了理想,但实现它却会遭遇诸多困难。孔子四十岁以后,历任鲁国的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经历了不少政治风浪。五十五岁时,因为不为三家权臣所容被迫周游列国。
P2-4
导语
《目击道存(知恬斋读书札记)/百科学人文库》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涂波研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等典籍时的读书札记汇编。分为四个部分:读《论语》、读《孟子》、读《老子》、读《庄子》、读《史记》。本书选取了人们熟知的一些经典语段,在学界大家的多种解释的基础上,阐释自己的理解,并与现实结合,具有现代意义。该书由典籍名句或某种观点观念为引,阐发读典过程中所思所想所延展,议论纵横,时有独见。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作者重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的读书札记,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容。作者以切实的人生体悟与经典文本互证,时有新颖见解。书中对《论语》“三十而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做出了新解释;对《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的理解,则将思想还原到鲜活生动的言说现场;探讨寒食节与介子推的关联,对“勾践灭吴”故事的钩沉,对项羽失败原因的推论,均是以细读为前提,触类旁通,揭示了历史故事不为人知的侧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目击道存(知恬斋读书札记)/百科学人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涂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207676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20-06-01
首版时间 2020-06-01
印刷时间 202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50
CIP核字 2020095776
中图分类号 G79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