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魔笛天籁驻人心(陆春龄)/海上谈艺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王晓君编著的《魔笛天籁驻人心(陆春龄)》记载我国著名笛子表演艺术家,一代笛王陆春龄的生平。陆春龄热忱与教学,培养了国内外众多的笛子演奏家。他改编整理的乐谱近百首,不少都是笛乐经典曲目。《魔笛天籁驻人心(陆春龄)》浓缩了陆春龄为笛乐奉献的一生。

内容推荐

王晓君编著的《魔笛天籁驻人心(陆春龄)》系海上谈艺录系列丛书之一,记载我国著名笛子表演艺术家,一代笛王陆春龄的生平。陆春龄从艺至今近85年,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个人民的音乐家,其中的故事说不尽亦写不完。陆春龄在江南丝竹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演奏技巧与风格,为中国笛乐南派之杰出代表。陆春龄热忱与教学,培养了国内外众多的笛子演奏家。他改编整理的乐谱近百首,不少都是笛乐经典曲目。《魔笛天籁驻人心(陆春龄)》浓缩了陆春龄为笛乐奉献的一生。

目录

艺术访谈

 民乐随时代曲意入佳境

艺术传评

 第一章 清贫的生活

 第二章 翻身不忘共产党

 第三章 走进艺术殿堂

 第四章 艺术教育家

 第五章 触类旁通,其乐融融

 第六章 幸福与苦难

 第七章 愿为人民吐尽丝

附录

 从艺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王:听说您的师傅孙根涛是皮匠出身,他与瞎子阿炳有着同样的遭遇?

陆:我的师傅是老皮匠,他善良,善解人意,特别是他对江南丝竹中的笛、萧、笙、二胡、琵琶、三弦样样都精通。平时,他也参加我们“陋巷乐队”的活动。他没有瞎子阿炳流落街头的坎坷人生,也没有瞎子阿炳那么多的创作,更没有瞎子阿炳流芳百世的作品,但他同样生活在最底层,对现实生活有深切的感受,所以他演奏的作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王:旧社会,你开过祥生出租车,踏过三轮车,做过车床练习工。每当困苦之时,你会吹起笛子纾解心情。是什么时候使您感悟到笛子必须为入民服务?

陆:使我感悟最深的当是在江南造船厂当车工,你想想,中国人的工厂被日本人侵占,他们管理工厂,动辄打骂,轻则抽打,重则打死人,他们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来看待,那“亡国奴”的味道实在难受。那时起,我意识到中国人应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要用实际行动投人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真正使国家强大起来。我不能光用笛子来诉说自己的苦衷,表达内心的思绪,更应该抒发出人民大众的心声,用笛音奏响时代进步的号角。

王:陆老,客观地说,您和许多老一辈艺术家一样,都是以民问艺人的身份,走进现代专业音域的领军人物。请回顾一下,您是从什么时候投身到专业音乐工作中来的?

陆:确切地说,当是从1952年筹备上海民族乐团开始。上海民族乐团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大型民族乐团,是国家体系较专业的一个音乐团体。在这里,我一改以前丝竹协会的松散性,进入到较系统、有针对性的排练演出,为追求抒情、秀丽、细腻、连贯、柔美的曲意,更好地为江浙市民服务,满足他们的音乐审美要求,我也从业余的吹笛手转为专业演员,渐渐地成为笛子表演艺术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讲到底,我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民音乐家。走上专业道路之后,我也不否认自己勤奋、好学、钻研,只有外因之力而没有内因之功,也是成不了家的。

王:陆老,您吹笛有85个年头了,请谈谈您的风格行吗?

陆:实在不好意思,风格等是观众和同行给我冠的头衔,我以此作为鼓励。

我吹笛讲的是“气归丹田”,也就是说,比较强调胸膜式呼吸的运气法。首先我用气量和气压来阐释各音区的统一,用口风控制强弱,特别是屏息静听的弱音技术,不是我自夸,可以说是亘古未有。在“实”与“虚”的关系上,兼容并蓄,达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的效果。这样,笛声可饱满、圆润、委婉、清澈、细腻,如我创作的《今昔》及改编的《鹧鸪飞》。其次,我也强调指法,我根据气震音原理开创指法震音,使泛音指法规范化,这样可以丰富笛子音乐的表现力。用赠音、打音、颤音、叠音、前倚音及小颤音,使南派笛子的味道更足,我在《小放牛》曲调中运用得比较多,因此,音色特别纯净。我也注重舌尖功,我运用介乎“吐”与“呼”之间的“轻吐”技术,这样声音更清晰更跳跃。我还通过舌尖和手指发出“叠音”技巧,把江南丝竹的笛子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我创作的《喜报》、《吹支山歌给党听》、《江南春》,都用了这种技法。

王:您和老一辈笛子艺术家如冯子存、赵松庭等,在中国民族音乐事业中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请您具体谈谈你们各自的贡献?

陆:说贡献谈不上,但在这个领域中有想法是很多的。比如,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使毫不起眼的笛子成为20世纪中国乐坛上独领风骚的乐器之一,不仅将江南丝竹中的小打小闹的笛子搬上了舞台,而且还让全世界的人民听到了中国的笛声,使笛子走向了世界。这自然而然地提升了笛子的品位及身价,无意中,我们也成了笛子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从而引领大家把中国古老的笛子推向了新的高峰。我们不仅演奏,而且改编老作品、创作新作品,我创作的协奏曲《江南春》,也开创了民乐协奏曲的先河,人家说这是里程碑式的创举,因为从古到今这种形式在民乐的舞台上还未曾有过。

王:您创作、改编的乐曲很多,如((今昔》、《喜报》、《鹧鸪飞》等曲目都是朗朗上口的经典曲目,您能否将这些作品归类,便于我们记住。

陆:一般来说,我创作的笛曲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根据江南丝竹、传统民间乐曲和古曲进行改编、移植的乐曲,如《小放牛》、《鹧鸪飞》、《关山月》等。像((鹧鸪飞》,我还将它分成“原版”和“花版”两种版式,让笛曲在不同场合下更能发挥其作用。二是深入生活,以江南丝竹音乐等传统器乐乐曲、地方名歌和戏曲为基础创作新笛曲,如《江南春》、《今昔》、《喜报》等,这些曲目的创作都是我有感而发,是我内心深情的喷发。还有一类曲目是应景曲目。出访海外,我边访边学边创作,根据外国优秀的民歌和乐曲改编移植,如据罗马尼亚民间曲整理的《飞鹰》、瑞典的《三个姑娘在歌舞》、印度尼西亚的《踏足舞曲》等。

后记

老了,老了,想不到著名笛子表演艺术家陆舂龄,还向市文联推荐我为他写传记。市文联竟然也同意他的要求,把我请去,约我谈话。领导反复阐明《海上谈艺录》的重要意义,并再三叮嘱:全神贯注,认真写作。

像这样签约式的写作,我还是头回碰上,不免紧张,然碍于陆老的盛情,却之不恭,于是签约下来。遵命以来,心中如悬大石,沉甸甸的。此时,文联牵头,将我们这些写传记之作者集于杭州,宽松学习,相互交流。特别是文联领导沈文忠先生,以信任行动励之,以幽默语言激之,我才得以放下悬在心中的石头,放心投入写作。

好在我是陆老铁杆,相交30年,工作20年,可谓是至诚之交的老朋友了。在我读书时,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他的笛子曲目,偶尔也去音乐厅里欣赏他的演奏。至今,我仍爱听他的老曲子,可以说是他坚定不移的“粉丝”。当我舞文弄墨在报上发表文章时,陆老接受过我的采访,记得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民晚报》、《欧洲时报》等报上都发表过他的文章。30年来,我们交往不断,终成忘年交。因为是“粉丝”,因为是忘年交,陆老把我请进了他们的江南丝竹协会任秘书长,协助他工作近20年。

应该说,彼此是十分了解的,但一旦真要落笔成文字,成一本书,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何况陆老又是大名人,他走南闯北跑过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见过的领袖和总统不少,见多识广,万一写砸了,怎么办?我有些担心。“不要紧的,你不会写砸的,我了解你。”此时,陆老为我壮了胆。

6月的天气,渐人大暑。我们这号“过去式”的知识分子当是较传统的,自接受任务以来便投入了“战斗”。汇集资料,编写提纲,投入工作。每天清晨六时起至傍晚六时,我几乎都是在案头上度过。

早在15年前,我就有写陆春龄传的念头,故而也早早地观察他,收集资料,不断地与他交流,有意无意地采访他。特别是在帮他策划“陆春龄从艺70周年、80周年音乐会”的过程中,我主动接触他的学生,从他们的口中、行动中了解他们老师的情况。我也曾随陆老去浙江采风,去竹笛之乡觅笛。我也是他家的常客,与师母及其儿子打得特熟。对陆老的言行我处处留神,处处做有心人,且不断地做些笔记。陆老也知道我要写他,不时地向我提供他活动的踪迹与想法,有时还不断地与我探讨新的命题,一切我照单全收,记在心里,刻在脑中。就这样长期积累,我对他的材料掌握得丰富起来。

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陈敬山就约过我写陆春龄传,然那时的陆老正逢出访高潮,无暇坐下来细谈,为此写作计划一搁就是十来年。现在好了,文联牵头,他也略有空了,也愿静下来谈些什么了,这样就方便了。我要些素材或不明之处,只要一个电话,他便会在家等我采访,把细节弄清楚。由于我占有的材料较为详实,且又经常与他在一起,故而我对陆老的性格、艺术风格以及朴实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解得十分透彻,故书写得较为顺利。熬过了一个夏天至10月份,文稿得以杀青。

本人因为笨拙,不会电脑,只好用手写,写稿、改稿、清稿,清稿后再请人电脑打字,成文本稿再改稿,经过五道程序方能完稿,较为繁琐,但也乐在其中。有人笑我当初不学电脑,有人劝我亡羊补牢,学习电脑,我也未采纳,然也不后悔。本人毕竟年近古稀了,手脚不灵,眼睛模糊,照自己的习惯去做,其实也是快事。中国有句老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今作家电脑写作为多,手稿写作极少,物以稀为贵,有些作家的手稿一时成了热门收藏品。本人虽无名,但是手稿,此书尚未出笼,却被有些图书馆盯上了,希望我割爱相让,藏其陈列馆中,供读者观赏。我也不知道是喜还是悲,只得顺其自然,待出了书后再说。

写作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更是感动的过程。

在党的培养下,陆老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为一个人民的音乐家,然而再回归人民,“愿为人民吐尽丝”,其中的故事写也写不尽,说也说不完,且件件真实,事事感人,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他的成长过程,从某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在音乐事业方面的发展过程。陆春龄是时代的创造者,也是时代造就出来的英雄。他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高大的,他的音乐带给人美的意境,迷人的享受。他的笛声永远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回荡,让人领会自然人生的真谛。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的名言:“一个大艺术家等于一个国王,比国王还强。先是他更快乐,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过活;其次,他能支配一个幻想世界。”本人写完((魔笛天籁驻人心》后,确实有这样的感觉,真的!

为名人立传,也是在为后人种树,虽说不上功德无量,但可以称得上积德行善,为此,我得感谢为这本书出过力的朋友们,他们是高纯华、周林生、赵宏、许波、沈超以及陆春龄的学生们,还有上海市文联的各级领导及本书的出版单位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魔笛天籁驻人心(陆春龄)/海上谈艺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2471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2013051506
中图分类号 K825.76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60
19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