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乡愁的辩证法(知青作家的城乡经验及其文学书写)
内容
作者简介
李彦姝,女,1983年生于辽宁大连,祖籍山东威海,文学博士。现就职于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责任编辑。曾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批评》《现代中文学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016年入围第六届“唐瞍青年文学研究奖”终评。目前主要学术兴趣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批评、小说美学等。
目录
城乡与乡愁:知青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入
导言
第一章 城乡之辨与城乡之变
第一节 差异空间
一 乡村社会与乡土美学
二 城市的繁荣及其“压迫”
三 城市与乡村的对视与互照
第二节 二元格局
一 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原因
二 城乡分化与人口逆向迁移
三 知青作家创作的出发点
第二章 知青作家笔下的乡土世界
第一节 知青作家乡土经验的差异性
一 南北东西中的对照
二 多民族经验的比照
三 插队与团场的差异
第二节 知青文学中乡土世界的多义性
一 砥砺身心的艰苦天地
二 革命事业的红色土壤
三 诗魔并存的生态王国
四 寓意多元的动物世界
第三节 知青作家的农民观和乡土观
一 “严父”与“慈母”
二 知青与农民:乡土大地上的对视
第三章 城市经验与知青作家创作
第一节 返城前知青作家的城市经验
一 青春前史与城市躁动
二 “准乡下人”的城市遥望
第二节 返城后知青作家的城市书写
一 “城市归来者”的困顿与磨合
二 形形色色的城市病灶
三 凡人生活与日常审美
四 书籍与性:关键词的更迭
第三节 知青文学生产和传播的都市化转型
一 知青作家作品的通俗化转向
二 知青文学多元化的传播路径
第四章 知青作家的乡愁辩证法
第一节 儿行千里母担忧——家乡的牵绊
一 血缘与地缘——难舍的眷恋
二 逃离与回归中的犹疑
第二节 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的困惑
一 城市与乡土:知青的双重故乡
二 重返乡土的路径与感受
第三节 众里寻他千百度——原乡的冲动
一 知青原乡情结的生成背景及紧迫性
二 心灵秩序与精神家园的求索与重构
第五章 作家代际更迭与城乡想象的差异
第一节 代际差异与文学创作
第二节 “老三届”:乡土膜拜与城市疏离
第三节 “六九届”:乡土疏离和城市回归
第四节 晚生代作家:乡土解构和城市质疑
第六章 貌合与神离:流派比较的视野
第一节 继承或反拨——与乡土文学之比较
一 知青文学与现代乡土文学
二 知青文学与新时期乡土文学
第二节 被乡村所改造的知识分子——与延安作家之比较
一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深远影响
二 知青作家与延安作家的异同
第三节 激进主义向保守主义转向——与寻根作家之比较
一 身份的重合——从文学乡土到文化乡土
二 从激进主义到保守主义的转向
第四节 视域分野与题材合流——与当代都市作家之比较
一 上海当代都市文学的勃兴
二 知青作家整合城乡资源的诉求——以王安忆为代表
三 知青作家的都市化转型及其限度
结语 知青作家城乡书写的意义及反思
后记
内容推荐
知青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哪里?李彦姝著的《乡愁的辩证法(知青作家的城乡经验及其文学书写)》跳出革命、政治、阶级等视角,全面梳理知青作家的城乡经验,立足于对知青作家私人经验与社会历史、地理空间的驳杂关系的考辨,沿着“空间迁徙-城乡经验-文学书写”的思考路向,探寻“社会-文化-审美”的研究路径,从文化诗学和审美诗学两方面激活知青文学的潜在价值。通过绘制知青文学的“时间-空间”研究谱系,破解了既往知青文学研究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重的困局,提出并论证了知青文学的场域学、乡愁美学、代际研究等新命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乡愁的辩证法(知青作家的城乡经验及其文学书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彦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29347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64
CIP核字 2018172963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