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甘特先生/孟加拉语文学名著译丛
内容
内容推荐
“世界上变好的路是谁都拦阻不住的。”
《甘特先生》是印度文学巨匠萨拉特·昌德拉·查特吉的自传性长篇小说。主人公斯里甘特既是一个正直、富有学识、具有进步倾向的绅士,又是一个踪迹不定的流浪汉。有一次,他在王子的宴会上遇见了歌姬拉吉拉克什米,认出她就是自己少年时期的同学。拉吉拉克什米善良美好的品质令他心动,不幸的寡妇遭遇又令他同情。但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两人不得不离别。斯里甘特重新踏上漂泊之路。在流浪生活中,他见到了许多不同遭遇的妇女:默默承受丈夫折磨的忠贞妇女安诺达、敢于冲破封建牢笼与心爱之人结合的奥帕娅、为维护道德和公理而毅然放弃富足生活的苏南达、勇于赎罪的虔诚信徒科莫尔洛达……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旅途的见闻深深影响了主人公,促使斯里甘特和拉吉拉克什米大胆挣脱封建礼法束缚,终成眷属。
小说采用回忆录的形式把往事娓娓道来,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展现了二十世纪初印度社会的广阔画面,反映了底层人民在贫困、瘟疫面前无助无奈的悲苦命运,批判了封建习俗、种姓制度和殖民统治。
目录
出版前言

卷一










十一
十二
卷二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卷三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卷四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译后记
序言
萨拉特·昌德拉·查特吉先生(1876-1938)是印度
孟加拉文坛上仅次于泰戈尔的重要作家,他出生于西孟加
拉邦胡格里县的农村,属于婆罗门种姓,家境贫寒,未受
过高等教育,为了谋生曾四处流浪。1901年,萨拉特曾在
帕格普尔与一些文学青年成立一个小团体,创办手抄刊物
《阴影》。1903年去缅甸,在那里侨居十多年。参加过民
族解放运动。1907年他在文学刊物《婆罗蒂》上发表第一
部长篇小说《大姐》,一举成名,并从此步入文坛。他的
早期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带有伤感主义情调。后来他
转向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揭露黑暗,针砭时弊,对
中下层人民的疾苦和妇女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的小
说大都描写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和妇女的悲惨生活,故事
起伏有致,扣人心弦;他善于从那些被社会遗弃的卑贱人
物身上发掘人的美德,作品语言朴实无华,毫无雕琢的痕
迹。他一生共创作30多部中长篇小说和大量短篇小说。主
要作品有《甘特先生》《高洁与沉沦》《火烧之家》《嫁
不出去的女儿》《婆罗门之女》《秘密组织——道路社》
《乡村社会》等。短篇小说则以《旱》《奥帕吉的天堂》
等甚为知名。
长篇小说《甘特先生》细致地描写了甘特和歌姬拉吉
拉克什米的感情纠葛。拉吉拉克什米从小就成了寡妇,后
成为歌姬,虽然有了点钱,但社会地位低下。她对甘特百
般关爱,但不敢也不可能和他结合。她收容了不少寡妇,
全心进行宗教活动,广行善事,寻求幸福却无法获得。在
甘特身染重病时,她带了养子毅然前去照料救治,甘特病
愈后想留下,拉吉拉克什米却不得不狠心割舍……原本善
良和正常的男女之爱,原本高尚纯洁的男女之情,却广受
所谓传统观念的百般无情的谴责和玷污。社会对待寡妇的
刁难和蔑视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以致本书男女主角本身
有时也自惭形秽,似乎自己或对方行为有所不端,实在令
人叹息!小说构思繁复,描绘细腻,时而情投意合,时而
又劳燕分飞;主人公此时在印度,彼时又现身缅甸;女主
角这处欢歌燕舞,那处又在积德行善。总之,变化无常,
疑惑丛生,令人手不释卷,非读完不可。
萨拉特先生的这部自传性长篇小说,以主人公的流浪
见闻为线索,全面地展现了20世纪初印度五光十色的社会
生活。同时,萨拉特又用朴实流畅的语言传达出真实的感
受,故而,它被认为是印度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
此书共四卷,可独立成书,全译本完稿后,经董友忱
教授仔细校勘。现在外文出版社将四卷全文出版,使读者
有机会全面了解萨拉特·昌德拉·查特吉先生的这部重要
作品,是很有意义的,谨此向该社深表谢忱。
译者资深翻译刘运智先生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译
完如此巨著,这种治学精神令人钦佩。
延藏
2018年6月中旬于北京
导语
萨拉特·昌德拉·查特吉著的《甘特先生/孟加拉语文学名著译丛》主要描写了斯里甘特与“沦落”女子拉吉勒克什米的感情纠葛,在传统道德观念束缚下缠绵且悲欢离合的恋爱故事。全书穿插描绘了众多不同遭遇的妇女形象,直接面对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妇女问题和瘟疫(鼠疫、疟疾、天花)、农村日益贫困等问题,抨击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掠夺。在结构上,它以主人公的流浪见闻为线索,由一幕幕细致描写的场景联缀,全面地展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的社会生活。在美学上,萨拉特又用朴素的语言传达出真实的感受。作品语言简练,心理描写细致。
后记
译后记
20世纪5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学习印地语,听金克木
先生讲授印度文学。他曾深情地推介过《甘特先生》这部
长篇小说。说作者萨拉特·查特吉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
把目光投向当时孟加拉社会中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困、
疾病、童婚制度和寡妇受到的非人待遇。他对受苦受难的
妇女寄予极大的同情,为她们呐喊。孟加拉地区盛行童婚
制,小孩早到七八岁就结婚了,贫困、疾病造成大量寡妇
。寡妇不能再嫁,不能佩戴首饰,不能打扮,不能吃荤腥
……简直惨无人道!印度的有识之士早在19世纪就呼吁,
要允许寡妇再婚,英印当局也通过了法律,但直到20世纪
初,寡妇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甘特先生》塑造了形形色
色的寡妇形象,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萨拉特更是讲故事
的能手,常有神来之笔,让读者透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去思考,也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甘特先生》是用孟加拉文写成的,那时中国恐怕没
有几个人知道这部小说。听了金先生的介绍,我惊叹他学
问之渊博,耕耘之深广,资讯之灵通。我盼望早日读到这
本书。后来我有机会学习了孟加拉文,便找来反复阅读,
直至翻译成中文。这部小说1915年开始在杂志上连载,
1917年成书,卷一出版,到1933年才出齐四卷。至今《甘
特先生》已经一百岁了!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它的生命力
依然强劲,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
萨拉特写作的语言通俗易懂,使用的是中下层人民的
通俗语言,不是那种文绉绉的“文学语言”,我在翻译时
力图体现萨拉特这种风格,不知是否及格,恳切盼望方家
及读者指正。
这部小说的出版,得到了一贯热心于促进中印文化交
流的《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修复保护项目委员会首席专家
、总顾问延藏法师的关注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运智
2018年3月28日
精彩页

在我漂萍浪迹生涯的暮年,坐下来讲述其中的一章时,多少往事涌上了心头。
我就这样由孩童变成了老人。听了亲戚朋友的一连串嘘声后,我对自己的一生除了嗤之以鼻外,别的什么都不敢想。但是,在生活之初,这被唾弃的序幕是怎样揭开的?在很久之后的今天,当我把所有记得的或已遗忘的往事编排在一起时,就突然产生了怀疑:实际上我不应当受到那样的唾弃。我想,也许大梵天将他创造的人置于大干世界之中,不让他成为好孩子,不给他考试及格的机会,也不让他有坐车坐轿到处游览、出版小说的愿望。也许给了他一点智慧,但是有地位的人并不认为那是智慧。所以他的努力是如此不合理、不合适,而且他要表达的东西和愿望是那么玄,描写出来,会被有识之士笑死。后来我这坏孩子就被冷淡、被忽视、被打击,最后有一天,不知不觉地背着名声不好的包袱,躲到什么地方去,很久都没有了踪迹。
这些我就不说了。我说我想说的东西,但是,想说还不等于就能说出来。游览是一回事,而把它叙述出来又是另一回事。有两条腿的人都能去旅游,但是有一双手的人,不见得能写作!写作是很难的。此外,大梵天没有给我一点儿想象力和灵感。我这双俗人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树就是树,山峰就是山峰。看到水就是水,除了水,什么也想象不出来。仰望天空的云彩,看得脖子痛了,云还是云。去它的罢!什么乌黑蓬松的头发——我在云彩里从未看到过一根头发。瞧看月亮时,即使望穿双眼,也绝看不到什么人的面孔。大梵天这样折磨我,是不能让我有什么灵感的,只能让我实话实说,所以我就这样做了。
但是要说起我是怎样流浪的,就需要介绍一下幼年时使我着迷的人。他的名字叫因陀罗纳特。我同他的第一次谈话是在一场足球赛上。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活着。很多年以前,有一天他抛弃了许多房产、家财和亲人,只穿了一件衣服,就出走了。后来再也没有回来过。我想起了那一天!
在学校的操场上,孟加拉和穆斯林学生举行足球赛。天快黑了。我正在专心看球,高兴极了。突然,天啊,这是怎么啦?噼噼啪啪声,有人嚷着:“揍他小舅子,抓住那小舅子!”不知怎么我愣住了。两三分钟工夫,人们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当我明白过来时,背上已经挨了打。雨伞把啪的一声断了。我看到四五个穆斯林孩子已经把我包围住,要跑已经没有路了。
我又被伞把子打了几下。正在这时,冲进重围出现在我面前的正是因陀罗纳特。
这孩子长得黝黑,直鼻梁,前额宽阔,脸上有几颗麻子。跟我一般高,但年龄比我略大。他说:“怕什么!跟着我冲出去!”
他的同情心和勇气虽然不可多得,但也许并不特别。不过,他的手的确很特别,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不是我故意强调,他的手长可及膝。这最大的好处是:不知道的人绝对想不到,在打架时这小个子会突然伸出三尺长的手,揍对方的鼻子一拳。那不是拳,简直是老虎爪子。
在两分钟内,我跟着他冲出了包围圈。因陀罗说:“快跑!”
我在要跑时说:“你呢?”
他粗鲁地说:“你还不跑呀?笨驴!”
不管是驴或是别的什么,我记得很清楚,自己突然转过身来说:“不!”
小时候谁不打架?可我是乡下孩子,两三个月前为了读书才到城里姑妈家来,从来没有打过群架,背上也没有挨过伞把子打,更没有打断过两把伞把子的。可是我不能独自跑掉。因陀罗看了我一眼说:“干吗不跑?站着等挨揍?他们从那边追来了,赶快跑!”
我一向是挺能跑的。当我跑到大街上时已是黄昏,店铺里都已掌灯了。路上市政府的煤油灯盏在铁柱子上一盏一盏都点亮了。眼力好的话,站在一盏灯下可以看清另一盏。这时我们已经不怕敌人了。因陀罗的声音很自然,而我的喉咙全干了。但是奇怪的是,他一点儿都不喘,好像刚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似的,既没打架,也没挨打,更没有跑,什么事也没有。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斯里甘特。”
“斯里甘特?好。”他从口袋里抓出一把干叶子,往嘴里塞了一些,给了我一些,接着说,“我狠揍了那些混蛋一顿!——嚼吧!”
“这是什么?”
“大麻叶。”
我十分吃惊说:“大麻?我不吃。”
他感到很奇怪:“不吃?笨驴!可醉人啦,嚼吧!嚼碎了咽下去!”
那时我不懂什么是麻醉品,所以我摇摇头还给了他。他放到嘴里嚼嚼咽了。
“那么,抽烟吧。”他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两支烟和火柴来,一支给了我,另一支自己点着了。然后两只手掌合起来,像吸烟斗似的抽那支烟。天啊,他一口气就把烟抽到头了。周围都是人,我害怕极了。我惊恐地问:“抽烟!要是被人看见了,咋办呢?”
“让他们看吧,大家都知道。”说完他毫不在乎地边抽烟边往街口那边走去了。他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甘特先生/孟加拉语文学名著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度)萨拉特·昌德拉·查特吉
译者 译者:刘运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112275
开本 32开
页数 5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72
CIP核字 2017322351
中图分类号 I351.4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3
152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