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十月的阳光/名家经典战史小说 |
内容 | 作者简介 周洁夫(1917-1966),浙江镇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8年赴延安。历任《自卫报》记者、编辑、副社长,《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广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著有小说《走向胜利》《祖国屏障》《十月的阳光》等。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精彩页 南方盛夏的一个中午,太阳高挂空中,散发出可怕的光热,把天空溶成淡蓝色。狗躺在阴凉里懒得动弹,水牛埋在河里不肯出来,连飞鸟也躲进了林荫深处。这时候,在江西湖南交界处的大山上,有支队伍在行进。战士们头戴竹笠,脚蹬草鞋,踏着高低不平的山径,一个紧跟一个,慢慢地然而固执地向南走去。他们的一边是陡立的山壁,好像一道无穷无尽的炉墙,发出窒闷的热气,竭力想把身边的队伍烤化。他们的另一边是万丈深涧,张开黑洞洞的大口,随时等待着掉下来的猎物。 师长丁力胜手拿竹杖,杂在队伍里。他的个子瘦高,脸上黑里泛红,一对清亮的大眼睛在竹笠下闪光。战士中流传着这种说法:师长的眼睛能够看透一切,因此看起来特别大。传说归传说,事实上,丁力胜此刻正在责备自己的预见不够。他没有料到这座山这么大,这么难走,居然走了两天还没有走完。有的人走着走着,突然中了暑,一头栽倒;好几匹牲口跌进了深涧,有一匹上面还带着个病号。要是事先对困难作了充分的估计,采取了足够的预防措施,情况或许会好一些。他素来喜欢准确,可是在强大的自然阻力面前,他所严格要求的准确性不得不打了折扣:行军的速度太低。听着背后单调的马蹄声,他感到有点心烦。 饲养员孙永年倒蛮高兴,他紧跟在师长身后,眯起眼睛,含笑盯着面前挺直的脊背。他的高兴是有道理的。从东北到平津,从河北平原到长江边上,师首长老是坐着吉普车行军,这个呜呜叫的家伙硬生生地把他跟师首长分隔开来。一过长江,师首长可又离不开他喂的马了,他们之间恢复了亲密的关系。他是在红军长征路途上参加革命的,参军后始终没离开过丁力胜,眼看着丁力胜从连长到师长,因此对师长的情意格外深厚,无话不谈。 “这座山倒有意思,一层接一层,比峨眉山还高。” 丁力胜一则心里有事,再则知道孙永年有自言自语的习惯,没有答话。 “师长!南下以来,尽走尽走,怎么老碰不到敌人?” “老孙同志,你走得不耐烦啦?” 孙永年参军那年已经三十一岁,丁力胜一直称呼他“老孙同志”。 “我有什么不耐烦?过了河南进湖北,出了江西到湖南,多走些地方也不错,倒像又来一次长征。反正这回是我们找敌人打,不是敌人找我们打。啧啧,火龙,别往下看!” 丁力胜转过头来,见孙永年拉着缰绳往山壁方向牵,他的络腮胡子长了寸把长,挎包、米袋子、竹筒子水壶、茶缸子挂了一身。敞开着军衣,衬衣扣子也解开好几个。汗水从方脸上流下来,漏过胡子缝,顺着脖子淌进晒红的胸膛。 “老孙同志,怎么还背着米袋子?快搁到马背上去。当心把大米蒸熟了。” 南方的太阳蒸得熟大米,原是南方籍战士对东北籍战士说的玩笑话,孙永年自己就对好些东北籍战士说过,没想到师长这会儿倒用这句话来调侃他了。他一听,乐得眼睛成了两条线。 “少背点东西少出些汗。别让汗珠子把你漂走。” 孙永年抚了抚湿淋淋的马鬃,用怜惜的口气说:“牲口吃不消啊,它出的汗不比我少。唉,在这种山路上行军,三天得换一副马蹄铁。瞧,火龙这两天瘦下来啦。” 丁力胜可看不出那匹枣红马有什么不同,它驮着盖了油布的行李,贴紧山壁,抬起结实的蹄子,一步一步地走着。倒是孙永年自己这两天瘦下来了,颧骨下面显出两个小坑。 迎面飘来一大团乌云,迅速地扩大,接近,遮掩了山壁的上部。空气中出现潮润的气息。孙永年嗅了嗅说:“啊呀,又要下雨!山上的天气真怪,一天十八变。” 乌云盖严了半边天。太阳好像要抵抗它的进袭,使出全身力量,撒出了更加强烈的光热。热气从天上射下来,从山壁上蒸发出来,从深谷里蹿上来,布成一道闷热的密网。丁力胜的斗笠和草鞋仿佛燃烧起来,从头顶到脚底心,感到一阵阵发烫。 太阳的挣扎没有成功,终于被乌云的前锋吞没。那乌云越来越低,伸张着毛茸茸的触须,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它裹住前面的队伍,涌向山涧,像要把它填平。 粗壮的三团团长叶逢春从后面挤上来,挤到师长身边,塞给他一顶张开的雨伞。 丁力胜推开雨伞说:“我的雨衣就在驮子上。” “南方的雨水实在太多了。”叶逢春感慨地说。他的嗓门挺大,使山壁发出回响。 “雨水不多,就会热死人。”孙永年接口说。 “一物总有一物治。”叶逢春擎着伞柄,让雨伞转了个圈,“它可以挡雨、遮太阳,还能当拐棍使,一举三得。比雨衣顶事。” 话音刚落,刮来一阵暴风,差点把叶逢春连人带伞吹下山涧。砂石漫天旋飞,竹笠吹向一边。看来,刚才的闷热是它在积蓄力量,此刻时机一到,一下子显出了它的威力。 P1-3 导语 一支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伟大军队;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顽强奋斗,再现人民解放战争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解放东北!解放华北!向南方进军! 本书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主义教育的好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红色长篇小说,记述了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以后,一路向南追歼敌人的战斗历程。讴歌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畏牺牲,奋勇打击敌人的英雄气概,闪耀着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光辉,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主义教育的好读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十月的阳光/名家经典战史小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洁夫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31141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20-06-01 |
首版时间 | 2020-06-01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0 |
CIP核字 | 2020067629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西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