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与《论语》并列的儒家经典著作,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孟子》一书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高峰。
图书 | 国学经典文库 孟子 |
内容 | 内容简介 《孟子》是与《论语》并列的儒家经典著作,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孟子》一书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高峰。 目录 梁惠王上 前言/序言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孟子》。南宋时期,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相传孟子师从孔子之孙子思,学习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但据考证,孟子出生时子思已过世多年。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孟子·离娄下》亦云:“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可见,师从门人的说法较可信。与孔子一样,为了向诸侯国推销自己的学说,孟子也曾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并曾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孟子主张君王应施仁政,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此外,在人的修养和行为的言说上,孟子又在孔子“天”“命”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强调品德修养,以恢复人的善。所谓“修齐治平”,即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但是由于政治主张与孔子一样,孟子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孟子便回到家乡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七篇,每篇分为上下两部分,共十四卷,约三万五千字。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跟《论语》有着明显的不同。《论语》的语言简约、含蓄:《孟子》却长篇大论,议论尖锐,语言气势磅礴而又机智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孟子》行文雄健优美,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学经典文库 孟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战国)孟轲著,林润平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延边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817684 |
开本 | |
页数 |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7-05-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