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大瓢、耕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顺治七年,卒于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十七年(1678)侨寓吴门,巡抚举应“博学鸿儒”科,力辞去。杨宾侍父戍所时,习其地理沿革,出川道里、风土人情,著《柳边纪略》,为世所称。另著有《塞外诗》三卷、《大瓢偶笔》八卷、《杂文》一卷及《力耕堂诗稿》等。
图书 | 大瓢偶笔 |
内容 | 作者简介 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大瓢、耕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顺治七年,卒于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十七年(1678)侨寓吴门,巡抚举应“博学鸿儒”科,力辞去。杨宾侍父戍所时,习其地理沿革,出川道里、风土人情,著《柳边纪略》,为世所称。另著有《塞外诗》三卷、《大瓢偶笔》八卷、《杂文》一卷及《力耕堂诗稿》等。 内容简介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这本书为清人杨宾论书法的一部专著,共分八卷,所论涉及碑帖、用笔、指法等书法艺术之方方面面。杨宾,字可师,著名的学者,书法家。 前言 《大瓢偶笔》的作者杨宾(一六五○—一七二○),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浙江山阴人。生活在清朝康熙年代。因为父亲杨越受通海案牵连而被流放,导致家庭毁碎,颠沛流离,杨宾成了那个时代几乎被遗弃的人物。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仍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除了所撰《柳边纪略》向为学术界所称道外,他用毕生精力,从事碑帖收藏、鉴别与书法传授,为中国碑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杨宾作为清代康熙年间书法鉴别大家,传世的《铁函斋书跋》《大瓢偶笔》等,所论□□见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大瓢偶笔》八卷,已有道光二十七年铁岭杨霈粤东粮道署刻本,这是按所论书家时代重编的本子,今为校勘底本,参校未编原钞本及其它诸本。 参校本有《大瓢偶笔》八卷,清道咸间筠石山房钞本,简称‘筠石山房本’;《大瓢偶笔》八卷,清钞本,李盛铎批校,与杨霈编本次序有异,乃原钞未编本,简称‘李盛铎批校本’;《大瓢偶笔》八卷,民国间宣哲据十芝堂校刻本及陈澄中旧钞本过录批校,简称‘宣哲校本’;《大瓢偶笔》三卷,钞本,内容与民国间宣哲过录十芝堂校刻本及陈澄中旧钞本同,仅前三卷,有杨澥、佘文植评语,次序与宣哲过录本稍异,简称‘杨澥等批校本’;《大瓢偶笔》八卷,清钞本,与杨霈编本次序有异,乃未编本,苦雨斋原藏,简称‘知堂原藏本’。 书中所收可能还有遗漏,点校或有可商之处,校注也不尽恰当,诸如此类,敬请方家教正。 目录 自序 大瓢偶笔卷一 论夏周秦汉三国六朝碑帖 大禹岣嵝碑 会稽山禹陵窆石 连江石鼓文 会稽山碑 秦东门三字 汉荆州刺史度尚碑 介休郭有道碑 蔡中郎隶书圣主得贤臣颂 汉淳于长夏承碑 汉槐里令韩仁残碑 汉汤阴令张迁碑 汉郭苍周府君碑 鲁灵光殿砖刻 曹孟德书 锺繇书 梁鹄书 皇象书 瘗鹤铭 魏高祖吊比干碑 曲阜孔庙张猛龙碑 南北朝书 智永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瓢偶笔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杨宾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07487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8页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5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04 |
CIP核字 | 2019152737 |
中图分类号 | J292.1 |
丛书名 | |
印张 | 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21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