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达.芬奇笔记/(意大利)莱奥纳多.达.芬奇/译林人文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达.芬奇在数百年前留下的笔记和图稿,内容异常丰富,包括绘画、天文地理、人体解剖、建筑工程、科学机械、武器飞机、寓言哲理等,兴趣之广泛和观察之精确令人惊叹。
达.芬奇集艺术家和科学家于一身,不仅明察秋毫地看清各种事物,并且善于体贴地思考它们为何如此,总是设法以巧思来解决问题。《达.芬奇笔记》深刻体现了这位艺术大师的慧眼和慧心,读来十分可亲。

作者简介

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代表,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广泛地研究绘画、雕塑、音乐、光学、数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建筑工程等多种学科,既是艺术巨匠,也是现代生理解剖学的先驱,构想出了初级机器人、机械车、飞行器,以及乐器、闹钟、自行车、照相机、温度计、纺织机、起重机、挖掘机等许多发明设计。达·芬奇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记录了这位旷世全才对世界的精确观察和无数奇思妙想。

内容简介

达·芬奇的笔记手稿,内容包括对光影和绘画艺术的探索、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观察、天文地理现象、人体结构解剖、建筑工程研究、武器和机械构造、飞行器和潜水装置设计,以及寓言笑话、人生感悟等,无所不谈。笔记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6000页,其中包括大量手绘的图片,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有的文字是用左手反向书写而成,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珍贵资料。

目录

【目录】
艺术篇
第一章 眼睛与透视
第二章 光影
第三章 色彩
第四章 人物
第五章 景物
第六章 构图
第七章 画家如何学习
第八章 艺术的比较
第九章 建筑设计
科学篇
第十章 人体小宇宙
第十一章 天文
第十二章 地理
第十三章 水
第十四章 空气
第十五章 力学
第十六章 飞行
第十七章 科学方法
哲理篇
第十八章 故事和寓言
第十九章 生活感悟
第二十章 书信杂记
附录:达·芬奇生活经历年表

精彩书摘

第七章 画家如何学习

学习方法

驳画家不应在节日工作

绘画是学习了解创造神奇万物的主的方法——而这才是深爱如此伟大的造物主的方法,因为深挚的爱源于对所爱事物全面的理解,若对其没有了解,你便爱得不深,或根本不爱。

你们爱主,若是为了期望从他那里得到好处,你们便好像摇尾欢迎的狗,扑向或许会给它一根骨头的人。但如果狗能够知道并理解此人的德行,它的爱将会加深多少!

利用不同时间学习

年轻学生应在冬夜研究夏日期间准备的素材,即集中在夏天绘制的所有人体素描,从中选择最优美的肢体用于练习,并存于脑海。

次年夏天,则应选择少时未穿过紧身上衣,因此身材发育良好,未失自然姿态的人,让他做些美丽优雅的动作,即使其肢体肌肉的轮廓表现得并不明显也没有关系,你足以从该形体身上获得优美的姿态,之后你可用冬日研究过的肢体素材修正其肢体。

我从切身经验发现,黑暗中躺在床上,回想所研究的形体的轮廓,或其他经过细思认为值得注意的事物,大有益处。这的确是值得称赞的方法,有助于将事物印在脑海。

人被称为“万兽之王”,我却认为是“禽兽之王”。人是最凶恶的禽兽,因为人驯养动物,不过是为了让动物献出子孙,满足口腹之欲,竭力将一切动物葬入肚腹……

自然为满足人类,不是已造出足够的简单食物[素食]了吗?如果你们还不满足,你们难道不可以像普拉蒂纳及其他著写饮食书籍的作家那样,搭配出无穷的组合吗?

飞行

螺旋状盘旋而上的鸟总是左右倾侧,使自己的回旋运动逆着风来去的方向,从而高高飞起。

鸟一翼扇动时间长于另一翼,便会盘旋飞行。

鸟在不扇动翅膀时如果不想快速猛坠,会在斜落一段后,一个回旋,开始盘旋上升。鹤群便是这样,它们打破有序的飞行队列后,聚拢成群,开始螺旋状不断回旋上升,等恢复初始队形后,又像开始那样慢慢斜落,随后再度成群,盘旋上升。

鸟要向上飞时,会抬起双肩,并在拍动双翅时,将翼尖朝向自身,从而压缩夹于翼尖和胸部间的空气,这部分空气的压力便会将鸟托起。

当鸟拍动翅膀,打算向左侧或右侧偏转时,所要偏转一侧的翅膀扇动得比较慢,在扇动较快的另一侧翅膀的推动下,鸟便扭转了方向。反之,则转向另一侧。

被移动的物体的冲击会使空气内部产生压缩,冲击速度越快,则压缩得越厉害……

空气是一种能被压缩的元素,物体以超过空气流速的速度冲击空气时,被压缩的空气便在其余的空气中形成云……

鸟身处风中时,能双翅不动而保持悬于空中,因为双翅必须顶着风,而完成这一职责并不需要扇动翅膀。运动的空气扛着不动的翅膀,将鸟托起;空气静止时,鸟则通过扇动翅膀托举自身。

吹过山巅的风变得粗重迅猛,离山远去的风则变得轻柔缓和,好像狭窄河道中的水流入了大海。

鸟从缓风进入疾风时,便会顺疾风而行,直到为自身发现新的助力……

鸟奋力逆风而行时,会侧身飞行,并快速地大幅扇动翅膀;在如此快速而猛烈地扇动翅膀后,鸟常会有片刻低垂双翅,并收拢双足。鸟微微侧身飞行时,若身下受到侧风冲击,便会被风吹翻,但在受侧风冲击,将要翻转的时候,鸟拢起上方的翅膀,便会立即恢复至身体朝向地面的姿势,而若鸟收拢下方的翅膀,便立刻会被风吹翻。

鸟在北风中向东飞,若左翅在风上,它就会被掀翻,除非在风起时它把左翅置于风下,以几个这样的动作向东北方突降,插入风下。

风就像楔子撬起重物那样抬起鸟类。

许多鸟类上升或下降时,会同样迅速地拍动翅膀,如喜鹊之类。

鸽子之类的鸟下降时翅膀拍动的速度则快于上升时。乌鸦之类的鸟下降时翅膀拍动的速度慢于上升时。

鸢一类只轻拍翅膀的鸟会寻找气流。气流高,它们便飞得高,气流低,它们便飞得低。若空中无风,鸢在飞行中翅膀则扑动得频繁些,从而飞入高空,获得动力。随后它缓缓下降,获得的动力能让它无需扇动双翅,滑翔很长一段距离。降下去后,它便再度飞高,如此周而复始。在之

前疲劳地扇动双翅后,无需扑动翅膀的滑降可作为在空中休息的方式。所有以拍打翅膀猛然高飞的鸟,在下降过程中便开始休息,它们在下降时都不扇动翅膀。

迎风悬停于空中的鸟自身具有意欲下降的力,而冲击它的风中则具有另一种意欲将其抬升的力,若两力相当,势均力敌,鸟便既无法上升,也无法下降,因此悬停于空中所在的位置。

鸟类迁徙时逆风飞行并不是为了加快飞行速度,而是因为逆风飞行省力。逆风飞行时,鸟轻拍双翅,从下方斜插入风中,将自身斜置于气流上,斜下方吹来的风便像楔子一样将鸟向上抬起。等获得的动力逐渐耗尽,鸟便会再度降至气流下方……它们随即会重复上述的借风上行,直至回到先前的高度,如此周而复始。

鸟类极少顺风飞行,这是因为顺势的风会将它们完全包裹,从后方吹散它们的羽毛,使裸露的肌体受寒。但顺风飞行最大的问题在于,斜落后,除非倒飞,否则鸟无法飞入风中,并借风力抬升至先前的高度,而倒飞却会耽误旅程。

鸟类将翅膀的羽毛张得越开,则飞得越慢,这一现象所遵从的法则是:身体伸展得越宽,就变得越轻。

鸟逆风飞行时,若想前进,必须向下斜插入气流下方……但倘若该鸟意欲高飞,则会飞入气流上方。它会将在我们已阐述过的下降过程中所获得的动力保留足够的部分,凭借如此获取的速度,鸟垂下尾翼和翅肘,抬起肩臼,便会飞入气流上方。

尾翼的作用

自然的规定使一切大型鸟类均能停留于高空,好让高空强劲而笔直的风推进它们飞行。因为,大型鸟类若在山间低飞,山间的风总是团团旋转,始终充满涡旋,鸟在山谷间压缩的旋风中无法找到任何避风点,它们巨大的翅膀又无法引导它们,避免与峭壁、高岩和树木相撞,大型鸟类岂不是往往要因此丧命?然而在高空中,即便风向偶尔偏转,无论转向何方,大型鸟类总有时间重新调整方向,安全并始终完全自由地调整自己的飞行……伟大成果的产生往往因为其初始的事物,我们可见尾舵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小运动便能顶着在两边紧压船舷的水的重量,顶着包裹巨帆的疾风,转动一艘装载有极沉货物的大船。因此,我们应该可以肯定,对于那些能够双翅不动,乘风滑翔的鸟来说,翅膀或尾翼的一个微小动作便能帮助它们或插入风下,或乘风而上,一个微小的动作便足以避免它们坠落。

在空中快速水平飞行的鸟向下及向后拍打翅膀,向下拍翅的幅度以防止坠落所需为限,向后拍翅的幅度则取决于它希望前行的速度。

鸟通过展开尾翼来控制速度。

只要改变飞行方向,鸟便会展开尾翼。

鸟展开并垂下尾翼,同时完全伸展双翅,便能使快速运动减缓。鸟快落至地面,头部低于尾部时,会垂下展得极开的尾翼,同时急促地扇动翅膀,从而使头部抬升,高于尾部,并使速度减缓,让鸟可以平稳着陆。

鸢翻身向下俯冲时,必须先尽量使尾翼与其打算去的地方反向偏转,随后迅速将尾翼折回至其希望转入的方向。鸟飞行方向的改变与尾翼的转动相对应—正如船尾舵的偏转将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鸟和昆虫的飞行

鸟将身体伸展得越开,身体便越轻;反之,将身体拢得越紧,便越重。蝴蝶下降时便这样调控体重。

蝴蝶一类的昆虫用四翅飞行,后翅小于前翅,前翅部分地覆盖后翅。

这一类的昆虫都有直线飞起的能力,因为当它们向上飞时,会不断拍打翅膀,其中前翅扑动的幅度远大于后翅。促使它们向上飞的动力消失后,它们便会停止拍打翅膀,将翅膀收拢,较大的前翅和较小的后翅合并,以便在再度下降时,获得新的推动力。

[附蜻蜓的草图]蜻蜓用四翅飞行,前一对翅膀抬起时,后一对翅膀便降低。

但每一对翅膀必须足以承受全部体重。

一对翅膀抬起时,另一对翅膀便降低。

若要观察四翅的飞行,便到护城的壕沟里去,你会发现黑色的蜻蜓。

从一种元素突入另一种元素的动物。

论述鸟类的专题可分为四篇:第一篇研究鸟类振翅飞翔;第二篇研究鸟类借风力滑翔;第三篇总括研究鸟类、蝙蝠、昆虫、鱼等动物的飞行;最后探讨运动的机理。

飞.机

鸟是一部遵循数学法则运作的机器。人类有能力造出机器,模仿鸟类的各种动作,虽然不包含同样多的力量。人类所造机器唯一的缺陷在于维持平衡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所造的这种机器所欠缺的只是鸟类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必须用人的生命模仿。存于鸟类肢体内的生命力能灵敏地服从各肢体的需要,与机械肢体分离的人类的生命力相形之下无疑不如这般灵敏,尤其在保持平衡的运动中,那些运动微小得几乎难以觉察。但我们发现鸟类有一套应对多种灵敏运动的方法,所以我们能够从观察的经验中推导出,那些运动的最明显之处能为人类的理解力所参透。那样,人类便在很大程度上有了能力,避免以人类自身为生命和向导的机器坠毁。

物体与空气间相互的阻力相等。看,沉重的老鹰用双翅击打空气,在靠近火元素层的稀薄空气中飞翔。我们还能看到,海上运动的气流涨满了风帆,推动满载的沉重货船。

根据这些例子及上述理由,人类只要妥善地装上足够巨大的翅膀,应该能够学会克服空气阻力,并在成功地降服它后扶摇而上。若拥有一顶宽和高均达十二意尺的布篷(布上孔隙全都封住),人便能从任何高处跳下而不受伤。

精彩书评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寰,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达·芬奇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伟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超致使一切难题无不迎刃而解。

——瓦萨里

如果我们要在古今人物中选择一位来代表文艺复兴的真正精神的话,我们一定会指出达.芬奇这位巨人。

——丹皮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达.芬奇笔记/(意大利)莱奥纳多.达.芬奇/译林人文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大利] 莱奥纳多·达·芬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74444
开本 32开
页数 389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