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声色野记
内容
作者简介

侯磊,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作家、诗人、昆曲曲友、文化杂家、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还阳》,中短篇小说集《冰下的人》《觉岸》,随笔集《北京烟树》等。

亮点展示

a8ad5d6c44ae2d8f.jpg

精彩书摘

陶渊明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他还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可在老北京,当人们面对不义之事、贫穷之苦时,只怕每个人要既忧道,又忧贫。今天讲述这些并非忆苦思甜,而是不忘历史。

北京过去有许多奇葩的职业,如卖黄土的、卖瞪眼儿肉、换取灯儿的,倒卖果子皮、二货茶的。卖黄土的人找个板儿车,到城墙根儿去“上班”——找城墙上没砖的地方,拉一车黄土卖到煤厂里,摇煤球或做蜂窝煤。说得不好听点儿,这是破坏公物。但一天拉两车黄土,起码能有饭吃。卖瞪眼儿肉的,在马路边上架一口大锅,里面筋头巴脑连骨头带肉什么都有,论块卖,不能挑,先吃后数签子结账。买的人都把眼睛瞪得溜圆,好挑一块肉多的。换洋取灯儿的多是妇女,你给她破烂儿,她给你取灯儿,等于变相地收破烂儿。这样她能稍微多赚一点儿。

再有就是卖果子皮的、卖二货茶的。有的人家吃苹果的皮可以攒多了卖给这类小贩,小贩用糖浸了当零食卖。有的人家茶叶只泡一货,再晒干了接着卖。最底层的小贩们就用这各种零散的小玩意儿,三倒腾两倒腾,拼着缝赚出那点儿嚼谷,实在可怜。但小玩意儿没成本,起码能赚个仨瓜俩枣的。还有那些卖干劈柴的、卖布头儿的、卖梳头油的、卖草帘子带狗窝的、卖估衣的……都是能供穷人吃饭的营生。旧京有白面房子,有最下等的土窑暗娼,街边也有坑蒙拐骗的,也有摆着桌子写着“吃馍当兵”的国民党征兵处——当了兵就给两块钱,不少一无所有的人以“当兵”为生,入了伍找机会就跑,换个地方继续当。

民国时期,各地若有灾荒,人们就会逃荒,河北一带的多会逃到北京的郊区县城,伺机而动,若能混则到北京试试运气,不行则退守乡里。一些人进了永定门,有的人家在大路旁搭个简易的棚子,摆个小酒摊儿,卖上自制的豆腐丝拌萝卜皮,就能把小摊位支起来谋生了。刚开始连荤菜都卖不起(没钱进货),后来会把小酒摊儿做成大酒缸二荤铺b,以卖给南来北往赶路的、赶大车的。这样的摊位没什么摊位费可交。哪怕是小孩儿,也可以挎个篮子去卖半空儿(花生),卖臭豆腐、打粥。而他们平常也吃不饱饭,只能夏天在土堆上拾西瓜皮啃,或者偷别人家院子里的枣儿,连雪花酪都没吃过。

侯宝林、关学曾等老辈的曲艺人,小时候都过着几近要饭的生活。但他们学了曲艺,在天桥等地撂地演出。演得稍微好些,能进杂耍园子,再到进剧场,还能成名成角儿。另有京西的煤矿,大约普通矿工日工资五毛,学徒工四毛,若没有休息日的话,一个月也能挣十几块大洋。好的跑堂的干上二十年,回乡下也能买房子置地。

国民政府南迁以后,北京改叫了北平,房价、物价都不高,能解决贫苦人的吃肉问题。北京小吃多价格低廉,便于携带,有刺激性的味道,不论好吃与否,定能果腹。卤煮、爆肚、羊杂碎等都是动物内脏,起码是肉;大凡中南海、北海与颐和园等,门票都不算高;天桥一带的曲艺表演,多是分时间计价,一刻钟打一次钱,每次打钱不多,在20世纪50年代也就是几分钱。因此,不论穷人富人,都一样吃小吃,逛公园,听曲艺。

再穷的人家,逢年过节也会买只猪头来炖。那猪头不好买,要提前到肉铺去预订,临了说要肥的,还能提前饶上几张肉皮。把猪头洗干净了,用刀背在顶上剁上几刀,将脑骨剁开(剁不好,到处都是碎骨头渣子)。用葱蒜花椒、用大锅把猪头炖到九成熟,再把猪头肉从头顶扒开,接着炖,直至晾凉了分食,将猪脑另上锅蒸。这几乎是北京最底层人的生活。

正所谓“游商不税”。旧京挑担子叫卖的人过去是不上税的。而摆摊儿的,都是由他在街面上摆摊儿的地方来管。比如,在一家大药房面前有块地,有一修鞋的、一剃头的、一卖煮面条的。这三家要跟药铺打招呼,药铺伙计可由他们免费剃头、修鞋、拿着面条来白煮。逢年过节,这仨摊位给药铺送礼物,药铺的还礼还得轻,那意思来年接茬儿干;还得比较重(如还了只烧鸡肉食),意思是,我们这儿不合适,来年您换地方吧。没有什么地租或税收,一切是以礼物、互利互惠的方式来交易,赔赚计算并不明确,人情、面子、礼仪要远大于利益。

过去天桥一带,大街上游动着卖茶水的人,一手提着茶水瓶子,一手抱着粗瓷大碗,一大枚铜圆两碗。朝阳门外、天桥南边,甚至有几处给乞丐住的客店,叫火房子。在屋子中间挖个大坑生火,一圈乞丐围着取暖,每天一大枚或几个小子儿。穷人家的女人则去缝穷,一个挨一个坐成长蛇阵,每个人腿上堆满了破铺陈,早上先去粥厂打粥,然后回来缝穷,多是缝袜子底儿。

穷人的生活都在温饱边缘,但还不至于绝望。过去的人觉得,只要是进北京讨生活,不管第一代人多么穷苦,只要是熬过这一代,第二、第三代就能扎根儿下来,下一代多少不会挨饿,兴许能读上点儿书。实际上是再过一代就解放了。读个不收学费、连伙食住宿都免费、只需要自己带个铺盖卷儿的中专或师范,多少能有点儿文化,就能翻身了。

目录

市井:旧京的慈与善

饮馔:北平味儿不只是流动的盛宴

字号:北京梦华录

水乡:北京变形记

江湖:生存之道

老炮儿:英雄是一场空梦

武术:当传统武术不再用于实战

猴戏:《安天会》变《闹天宫》

评书:世上已无柳敬亭

梅郎:完美主义者

鬼音:程派并非谁都能学

文哏:被指定的舞台

滑稽:从严顺开表演的阿Q想起

曲终:合肥张家四姐妹之张充和

仇杀:血亲复仇者

血战:蒙古骑兵的最后荣耀

忠烈:鼓王与“一门忠烈”

殉藩:六百年前荆州的惨烈往事

说部:古龙是武侠小说界最后的狂欢

半神:天龙八部的东土化之路

司晨:鸡的污化之路

八艳:名妓的落日余晖

春宫:一门私下分享的艺术

后记:从掌故与八卦中长出诗意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声色野记》是历史考据达人侯磊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书稿内容兼有旧日市井小人物的生存,江湖人士的切口春典、戏曲曲艺中的裉节儿、传统书香门第的风雅、绿林血案的传奇……于八卦野记中叙议旧日繁华,和那些不为人知的文化逸事,系统梳理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式的思维模式,有料有趣、有本有据、雅俗共赏。

编辑推荐

●青年作家、考据控、微观历史研究达人侯磊全新随笔集。知名学者解玺璋、孙郁、阎连科、梁鸿等阅后做真诚推荐。《文艺报》、《青年文学》、中国作家网等媒体,“骚客文艺”等知名公众号竞相转载,部分文章阅读量100000+!

●市井、绿林、文士、乐伶、饮馔、娱乐、情爱、恩仇的八卦之书。系统分享中国文化里的硬知识、真学问、妙趣味,声色斑斓、雅俗共赏。

●它是有趣有料的闲书,作为碎片时间阅读刚刚好!它是正儿八经的好玩,是历史文化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活色“声”香!

●内容全,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设计雅致,富于声色律动,阅读过程充满妙趣。

内容推荐
《声色野记》是历史考据达人侯磊的一部文化随笔集, 书稿内容兼有旧日市井小人物的生存, 江湖人士的切口春典、戏曲曲艺中的裉节儿、传统书香门第的风雅、绿林血案的传奇……于八卦野记中叙议旧日繁华, 和那些不为人知的文化逸事, 系统梳理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 以及中国式的思维模式, 有料有趣、有本有据、雅俗共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声色野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24499
开本 32开
页数 275页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000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1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