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
华夏品位的社会学
关系:社会交换的情感基础
关系社会学与本土知识的国际概念化
家庭背景、教育成就与社会流动:中国文化的作用
个人与组织关系的历史改变
马克思与我们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看新结构经济学
我国社会分层的变动趋势和热点问题
群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另类叙事
大学与中国现代文明的建构如何认识和研究中国社会——50年中国研究经验分享、体制转型与城市双重二元劳动力市场
流动的劳工:中国卡车司机的调查与研究
郑杭生教授生平
图书 |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一辑)(郑杭生教授纪念文集) |
内容 | 目录 我国“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洪大用,主要从事应用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和社会政策方向的教学与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系“郑杭生教授纪念文集”的第三卷。郑杭生先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学重建中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重建的奠基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为纪念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设“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邀请社会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的领军学者如李强、景天魁、周晓虹等莅临演讲,以期活跃学术氛围、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深化学术研究、繁荣学术文化,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本文集收录了“大讲堂”的前十五次演讲(魏昂德教授的英文演讲没有相关的英文文本作为对照,这里未能收录),内容涉及社会学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相关重要议题。 内容推荐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一辑)》系“郑杭生教授纪念文集”的第三卷。郑杭生先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学重建中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重建的奠基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为纪念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设“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邀请社会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顶尖的领军学者如李强、景天魁、周晓虹等莅临演讲,以期活跃学术氛围、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深化学术研究、繁荣学术文化,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本文集收录了“大讲堂”的前十五次演讲(魏昂德教授的英文演讲没有相关的英文文本作为对照,这里未能收录),内容涉及社会学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相关重要议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一辑)(郑杭生教授纪念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洪大用 刘少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2757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5页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10000 |
出版时间 | 2020-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0-0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