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马传—人类历史的镜子
内容
作者简介

科拉多·奥吉阿斯,意大利著名记者,作家,编剧,出生于罗马。《共和国报》的长期撰稿人,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文化节目主持人;他的作品众多,且广受读者欢迎,多次荣登畅销书榜首。代表作有:《罗马的秘密》《纽约的秘密》《伦敦的秘密》《巴黎的秘密》《伊斯坦布尔的秘密》《鲜血和力量》《心脏的黑暗面》等;他的大部分著作都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时空之间/1

第二章我见城墙与拱门/33

第三章恺撒之死/53

第四章另类的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83

第五章平民的纪念碑/113

第六章《摩西》的历险/139

第七章罗马梦工厂/165

第八章恐惧之塔/191

第九章死于1944年3月24日/217

第十章罗马佳人/239

第十一章布尔乔亚的新生/263

第十二章意大利众弟兄/283

第十三章侯门惨案/303

第十四章犹太高墙/327

第十五章古城新景/349

致谢/366

序言

一个罗马人对罗马的深情凝视
  

获悉我的这部作品即将发行中文译本,开心之余甚感荣幸。
  

迄今为止,中华文明和
古希腊-罗马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两种文明形态。当然,未来将是人类发生质跃的智能时代,很可能会出现更富创造力更
高级的新文明。这个未来的新纪元在英国科学家詹姆士˙洛夫洛克的书中被称为“novacene(超智能时代
)”。这样的时代注定会充满惊喜,我们祈愿它能给人类带来积极意义而非相
反。然而就目前来看,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断言,
几千年来地球上的主流文化依然是从这两大古老文明中孕育出来的。我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拉近读者与罗马的距离
,激起他们亲近罗马的热望,并在观赏中有比普通游客更了然于胸的敏锐。中华文明或古希腊-罗马文
明均源远流长,要真正“看见“一个地方(而不仅仅是“
看“这个动作),绝不只是下了飞机就参观景点,拍拍照后去餐厅吃顿饭,最后再买点纪念品。这种惯常的旅游形式用来体验一
下被蓝色海洋环绕的岛屿或海岸上的小渔村还算行得通,可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只是我来了、我看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如果您只是以下车拍照的方式参观罗马,则等同于视若无睹
,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那倒不妨省下这笔旅行的费用,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看看电视上的纪录片。罗马与中国一样,城市景观,庙宇和纪念性建筑等
,皆底蕴深厚,实在是容不得尔等如此漠视。罗马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征:由多样文明构成
一个整体,悦纳共洽--维纳斯神庙的柱子装饰着一座天主教教堂;一座原始基督教的大教堂建在一座米特拉神庙之上:米特拉神庙是一座神秘而美丽的宗
教庙宇,这个宗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一直挑战着基督教的崇高地位;蒙托里奥(贾尼可洛山)圣彼得罗教堂一处卡住的炮弹
见证了1849年罗马共和国被法国军队击败的血腥突袭;奥塔维亚门廊路(欧
洲最古老的犹太人居住区
)上卖陈列品的商店还是古典时期的罗马商店风格
,其中大大小小的细节包括整座建筑物都在讲述它数百年的历史。然而它们只愿意同那些懂得欣赏的人交谈,同那些善于向这座城市提问的人交谈,同
那些已学会倾听的人交谈
。如果你是以上这类人,你会发现其实要“看见“罗马
并不难。我再举个具体的例子。罗马在其鼎盛时期是一
座被大理石包围的城市。
       罗马人从世界各地包括西班牙、埃及、希腊和高卢地区带回了很多巨型的石
块。这些彩色的大理石还常常拥有迷人的名字:“圣
门““东方小蜗牛““小小紫““
小蛇““方尖碑的花岗岩”。
其中最知名的是“红斑岩“和
“帝国“,这两种大理石材质坚硬,难以加工,特供帝王使用,而帝王也正是埃及采石场的所有者。大理石不仅用于装饰最豪华的房屋、别墅和庙宇,还用作坚固的建筑材料。比如
用来制造圆柱,巨型的圆柱就像圣彼得大教堂中庭或拉泰拉诺的圣乔瓦尼洗礼堂,又或像诸位所看到的万神殿中庭那样。如今
,这些大理石犹在,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它们曾使这座城市的外观丰富多彩,而今却已失去最初的光芒。对于那些还想体验
探秘惊喜的游客,我想提
一点小建议,不妨在雨后
去洞穴、帕拉蒂洛山或者
沿着古阿庇亚大道去散步
,您会看到从潮湿的土里冒出的无数色彩斑斓的小碎片,它们曾是构建这座
城市的五彩缤纷的大理石
,美丽了两千年,今已化为碎屑,躺在一层一场小雨便足以化开的薄土里。另一种欣赏这些彩色石
头的方法就是去看那些嵌
在早期基督教教堂地板和
墙壁中的石头。中世纪时
,教皇开始重建罗马。人们从蛮族入侵破坏的废墟中发现了大量的建筑材料
,并加以重新利用。就这样,曾经用来装饰帝国城市的大理石有了新用途,即用来装饰这座教皇之城
,基督教之都。我恳切希望来罗马的众多游客当然也包括罗马本地人,能通过本书见识罗
马的魅力--尽管几个世纪以
来,它历经无数劫难,但你们仍可自废墟中看到它的辉煌。除此之外,还特别希望拙作能帮助中国读者们(游客们)更好地了解罗马的奥秘,同时,在
我们两大文明之间架起一
座认知的桥梁。除了书中内容,我还想
在这里另说几个例子。在
圣克莱门特教堂的地下室
墙上,留有一幅半剥落的
插画涂鸦,旁边还配有文字。画中主人正督促他的奴隶们拖一根圆柱,并大声呵斥奴隶们:“给我拉,你们这些下流坯子(Traite
,Filidelepute)!“主人说话的那幅“小漫画“可算是从拉丁语过渡到意大利语所用中间语言的最早文献记录之一,也即《神曲》作者但丁写作和说话时用到的“俗语”。(最早只有教廷和贵族使用拉丁语,后拉丁语在向意大利语的过渡
过程中出现“俗语“,夹杂有法国和意大利的方言,并开始描述市井生活,上面提到的画就是“俗语“的活化
石。译者注)所谓“俗语“,
也即语言更通俗,更平民化。所以,这幅画的价值,更多体现为语言学变化的证据,而非记录那

导语

《罗马传(人类历史的镜子)(精)/丝路百城传丛书》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之一。本书由罗马人写罗马,叙事方式别具一格:它既非全景式的从罗马史前史梳理到当下,也非对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以及城市格局等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而是以当下此刻为起点,站在罗马的任意一处遗迹或新建上,调动生活经验、历史积累和逻辑素养,回溯历史,思考当下。既有对自己亲居于历史如此丰富、文化辉煌无匹之城的骄傲,更有对它频遭毁损的遗憾,亦有对城市之恶屡屡发生的批判和叹息;既秉承尊重历史的原则,又不拘泥于固化的史料,在历史与历史衔接的缝隙处、史笔未至的留白处,大胆起飞自己的研判力和审美想象。废墟遗迹中的史海惊涛,在他的目光抚触和心灵悸动中,一一鲜活地呈现:城邦起源,神权政治,文艺复兴,国家统一,世界大战;千古恺撒,罗马教皇,法西斯党魁;狂人画家卡拉瓦乔,为平民竖碑的诗人贝利;犹太人的命运……无论人是谁,事经历了怎样的曲折,道有多长,巷有多深,墙有多高,作者都有本事在大动声色的历史叙述中,凸显人物事件的关键特质,呈现这座城市、这个国家以及罗马精神、风俗的变迁和发展,让读者站在时空的另一端,如亲晤亲历。

精彩页

1957年,有一本在当时引起轰动的诗集问世了,那就是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所著的《葛兰西的骨灰》。帕索里尼是第一位公开宣称自己是亲共产主义的诗人,诗集表达了正义的伸张不应只限于消除贫富差距,并因此使自己奉为圭桌的政治文化首次陷入了危机。恩佐·西西里诺在他为这位诗人所著的传记中写道:“在帕索里尼所属的左派思想体系框架中,有关人的伦理道德的诉求完全被忽略了—
   这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诉求,在这种道德框架下,个人可以在整体性和特殊性上都得到弥补和完善。”诗人帕索里尼的特殊性在于,他是一名同性恋,但作为一名天主教徒,他又为此深感自责和内疚,于是他向左派大声疾呼,企盼能出现一种新的伦理道德。然而在那些年,有些东西是人们避而不谈的,尽管在现在看来这有些难以想象。当时,没有人谈论同性恋者的尊严问题,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病,是需要掩藏起来的耻辱。帕索里尼是第一个痛苦地向人坦诚自己是同性恋者,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作公开声明的人。来自正统观念的咒骂如暴风雨一般落在他的身上(并伴随了帕索里尼的一生),即使在左派中,他也面临着诸多窘境;比如1968年这位诗人想为在朱莉娅山谷中被学生袭击的警察们作辩护,称警察为“人民的子女”,但这却遭到了学生们的驳斥,他们说警察是“资产阶级的后代”。类似这样的行为让左派也感到十分窘迫。切萨雷·加尔博利是最先将“罗马人帕索里尼的反叛经历”与定居罗马的画家卡拉瓦乔(见第四章)的叛逆性格相比较的人。帕索里尼将其反叛性诉诸电影与小说,而卡拉瓦乔则借助他的油画作品进行展现。在卡拉瓦乔油画作品《酒神》与帕索里尼的电影及小说《伙计》中,主人公都赤裸身躯,傲然蔑视地回应着那些冷眼嘲弄的目光,他们并非以天使般的纯真,而是以那种充满了在了解自身价值后会意狡黠和嘲讽戏弄的眼神来直面人们的恶意。此外,帕索里尼的诗篇还有另外一种特质,即他第一次用深情的语句把紧张肃杀的墓地写进了诗里,那是坐落于切斯提亚的一处公墓,是一座“英国式的”或者说“非天主教徒的”金字塔形墓葬。这处僻静而简朴的小小拉雪兹神父公墓,被写人了他融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于一体的诗中,嵌入了罗马巴洛克风格与天主教艺术:……在古老残破的围墙里,明媚的五月却如同深秋一般

弥漫着死亡般的寂静,如同我们万念俱灰的命运。在这里世界一片灰暗,十年艰辛的生活和天真的努力过后,在废墟之上纪念着重建生活的奋斗历程。时值五月,但当帕索里尼在安东尼奥·葛兰西那刻着“葛兰西的骨灰”碑文的整前驻足凭吊时,却像是身处凄凉的深秋。阴沉的气氛昭示了为“重塑生活”而付出的努力是多么的“艰辛而天真”。在“苍凉的土地”上两株粗糙多疤的海桐树划分出一块狭小的空间,就是在这里,这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的骨灰被封存起来;骨灰盒上是拼写错了的拉丁语碑文(骨灰一词不应是cinerea,而应是cineres)。那只“瘦弱的手”所描绘的遥远理想不再照亮这片沉寂,只有那些政治所激发的真正的情感还残存着:一块破碎的红布巾,像是游击队员脖上系着的红领巾,在骨灰盒旁边苍白的土地上,有两株红得异样的天竺葵。    

内容推荐

罗马,有时是号令天下的主角,有时又沦为附庸;既无数次被军队的铁蹄蹂躏,也多次被移民潮席卷;罗马历经沧桑,却依旧葆有旧日荣光,在历史赐予它的苦难和辉煌中行进。     

谁说得清罗马的一切,谁便接近了上帝本身。但在罗马土生土长的作者并不想扮演上帝。他对罗马历史的长期浸泡、深入研究,以及他对文学艺术历史的广博涉猎,使得他的撰写既厚重端凝,又逸兴造飞;既有依据史实的理性研判,亦在想象的舞台上纵意古今;他在本书中只将影响罗马历史进程、体现罗马精神和罗马变化的人物事件进选出来,以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洞察力来述写罗马。概述中有详写,实笔中含推论,微观中见宏观,由个别出发,得窥整体。     

当年,本书在意大利甫一出版,便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高度关注和好评,连续加印八次,三个月内便荣登意大利年度畅销书榜首。其后不断再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马传—人类历史的镜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科拉多·奥吉阿斯
译者 译者:吴菡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40205
开本 16开
页数 37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18
出版时间 2020-06-01
首版时间 2020-06-01
印刷时间 202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714
CIP核字 2020065273
中图分类号 K546.03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0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