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作者邵学峰、张在茂)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体制,侧重于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财政管理改革以来的有关内容。

本书分四篇,第一篇为理论与比较,介绍了相关文献与研究综述,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地方经济发展中财政分权状况。第二篇为事实与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发展与演进,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省际间比较,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以吉林省为例的分析与检验。第三篇为分析与研判,主要内容包括财政分权与分配差异:因患寡而不均,财政生态与地方政府行为:利益驱动下的政策选择,激励的悖论:分权化对企业的经济影响。第四篇为发展与完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的路径,研究拓展。

内容推荐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作者邵学峰、张在茂)是一部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体制进行研究的著作,侧重于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财政管理改革以来的有关内容。在此阶段,中央、省级以下地方政府进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政策性效果。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变量,在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方面成绩显著。

但是,现阶段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改革的进度看,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诸多发展不均衡。从改革的绩效看,财政分权体制具有多重激励,不仅要关注于效率,还要关注于公平,尤其是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导致的利益选择;不仅要有利于保持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还要面对地方政府诸多自利性行为导致的社会经济矛盾,现有财政体制在上述方面差强人意。

客观评价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存。当前亟待正视的事实在于,一方面,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在关注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公平.追求高增长付出高成本,经济增长中福利短缺和分配机制出现“短板”;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激励有余而监管不足,尤其是个别地方官员为了实现个人晋升,利用财政权力为政治晋升做铺垫,甚至产生了贪腐、寻租等社会性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从学术视角就这一主题做一些研究。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理论与比较

第一章 文献与研究综述

第一节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缘起

一 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解”二争论的出发点

二 蒂伯特模型二理想假设下地方性公共产品供给

三 奥茨的财政分权理论与发展

四 传统财政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财政分权理论的深化

一 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

二 预算约束与财政分权

第三节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

一 公共产品供给与财政分权治理

二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二观点评述

三 财政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收入差距分析

四 均衡发展二财政职能与分权化治理

第二章 发达国家地方经济发展中财政分权比较分析

第一节 美国财政分权体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美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分析

二 美国政府问事权划分与地方财政支出分析

三 美国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四 美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析

第二节 德国财政分权体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德国政府问财政关系分析

二 德国政府间事权划分与地方财政支出分析

三 德国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四 德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析

第三节 日本财政分权体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日本政府间财政关系分析

二 日本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政支出分析

三 日本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四 日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析

第四节 发达国家财政分权体制与地方经济发展

一 发这国家财政分权体制比较分析

二 地方经济均衡发展中的财政作用

第二篇 事实与检验

第三章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发展与演进

第一节 计划经济下财政管理体制

一 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 财政集权管理困境二分权化改革诱因

三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初始模式

第二节 渐进式分权二财政管理体制转变

一 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 以两步“利改税”为起点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三 1994年之后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四 横向分权二双重管理职能的分离

第三节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内生逻辑

一 从计划到市场二财政分权内生性及利益调整

二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目标

三 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规范分析二一个归纳

第四章 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二省际比较

第一节 分权化改革的效率与公平

第二节 经济增长、分配差异与财政收支二特征性事实

第三节 模型和数据

一 模型和变量说明

二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三 数据采源

第四节 分析与检验I二财政分权对县(市)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五节 分析与检验Ⅱ二财政分权扩大了县(市)分配差距吗?

第六节 几点启示

第五章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二以吉林省为例

第一节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策

一 经济发展战略与财政分权改革

二 地方政府“经纪人”、政府代理人和双重激励

第二节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

——以吉林省为例

一 假设前提

二 模型设计

三 数据来源

四 实证分析与检验

五 财政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吗?

第三节 财政分权改革后地方政策偏好分析

一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激励方式

二 地方政府偏好的制度性成因

三 财政分权的效果二一种视角

第三篇 分析与研判

第六章 财政分权与分配差异二因患寡而不均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政府间财政关系分析

一 财政政策职能与调控效率

二 财政分权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三 地方经济均衡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

第二节 财政分权促进地方经济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 模型设计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三 实证分析及检验结果

第三节 地方经济发展中财政分权体制评析

一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财政分权体制诱因

二 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

三 均衡发展的财政管理

第七章 财政生态与地方政府行为二利益驱动下的政策选择

第一节 分权下的财政生态解读

一 基于机械论思想的财政生态

二 分权治理对财政生态的社会经济影响

三 优化财政生态的分权治理预期

第二节 政策锁定与解锁

一 分权改革的政策锁定与利益获取

二 财政体制改革二“熨平”利益矛盾

第三节 发展抑或控制二预算管理的纠结

一 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改革困境

二 各级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现状

三 财政预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四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预算管理创新

第四节 总结

第八章 激励的悖论二分权化对企业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分权化改革下国有资产“流失的悲剧”

一 公地经济与“流失的悲剧”

二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 所有者主体缺位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成因

第二节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二主体缺位

一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二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实问题

三 原因剖析

四 分权改革下的治理缺失

第四篇 发展与完善

第九章 完善的路径

第一节 面向和谐的财政分权改革

一 思考的标准和尺度

二 基本的目标

第二节 向改革方向迈进

一 对政策的修缮

二 路径选择

第三节 配套机制

一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 融资结构与融资渠道的优化与拓宽

三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第十章 研究拓展

总的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学峰//张在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45090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3072458
中图分类号 F812.2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