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后获英国外交部全额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攻读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出版多部艺术、文化专著,发表三十余篇专业论文、近百篇文化艺术随笔,翻译了数十万字西方艺术理论著作。荣获紫金山文学奖;曾连续三年担任江苏省广电总台“微讲堂”及“好书大家读”栏目撰稿及主讲人,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江苏省青年文化人才”称号。
图书 | 【中国古代文化的无限魅力】中华文化故事(共6册) |
内容 | 作者简介 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后获英国外交部全额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攻读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出版多部艺术、文化专著,发表三十余篇专业论文、近百篇文化艺术随笔,翻译了数十万字西方艺术理论著作。荣获紫金山文学奖;曾连续三年担任江苏省广电总台“微讲堂”及“好书大家读”栏目撰稿及主讲人,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江苏省青年文化人才”称号。 目录 汉字的故事 词语的故事 诗词的故事 古画的故事 书法的故事 风物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丛书包括6册:《汉字的故事》《词语的故事》《诗词的故事》《古画的故事》《书法的故事》《风物的故事》。《汉字的故事》以生动活泼的笔调介绍了汉字的创制演变与造字方法,并精选出133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汉字,分为日月山川、四季流转、花草树木、鸟兽游鱼、身体发肤、衣食住行、文化生活、世俗烟火等八个部分,详述它们背后的文化典故、逸闻趣事。在作者笔下,汉字是美丽的图画,是古雅的诗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凝聚着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具有无穷的精神魅力。
名人评价 李晓愚以她风趣独特的语言梳理汉语词语的流变,探寻其中丰富的文化信息。看似平常的词语因此都有了身世、性格与表情,各自鲜活、生动起来,读后令人难忘。——余华 领受古典诗词之美,诗词本身和对诗词的理解都很重要。再好的诗词,没有好的理解,也只能是不知其味。李晓愚的这本《诗词的故事》锦心妙解,古人的境遇与心思竟与今天的我们息息相通,读文解诗,确是美妙享受。——苏童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六册, 主要内容包括: 汉字的故事、词语的故事、诗词的故事、古画的故事、风物的故事、书法的故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文化的无限魅力】中华文化故事(共6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晓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1488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0-03-01 |
首版时间 | 2020-03-01 |
印刷时间 | 202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3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59.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2 |
宽 | 150 |
高 | 21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