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猎人的故事/湘女自然文学精品
内容
编辑推荐

“湘女自然文学精品”系列收录的是湘女近十年来最优秀的自然文学方面的作品,全套四册,分别是《山狸猫金爪》、《猎人的故事》、《大树杜鹃》、《小马倌阿里》。作品以云南边疆的自然风物和人文环境为大背景,以动物和儿童为主角,以优美诗意的文笔和真挚饱满的热情,讲述了一个个或瑰丽、或壮美、或传奇、或悲悯的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对顽强生命的礼赞和对纯美童心的讴歌。

《猎人的故事》收录的是动物故事和自然散文,主要谴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生命的戕害,以稍显神秘的笔法来表现自然对人类的反抗,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内容推荐

大森林就是一个浓缩的奇幻世界,这里的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无论大小,没有贵贱,都在尽情展示着自己无与伦比的美丽和惊为天赐的风姿,享受着生命给予的快乐,经历着生的艰难与死的震撼,活得尊严而有力量。

我们难以逾越物种的生命形态,但我们拥有共同的生存空间。作为大自然的一员,我们在对待同是自然生命的生物时,任何践踏与轻视,只会带来无穷尽的懊悔与沮丧。

大自然会以种种神秘的方式,传递着它的仁慈与温厚,威严与警示,让人类一点点收敛、省悟,一点点孕育出悲悯之情,培育出珍重之爱,树立起敬畏之心。

《猎人的故事》是“湘女自然文学精品”系列之一,集中展示了湘女这些年来的成绩,用委婉清淡的笔触,抒写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万物生灵之间的故事,一方面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一方面又满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热爱。

《猎人的故事》中的这些作品不仅是自然的赞歌,还是人性的赞歌,里面总是充满了人性的美好、童年的纯真。即使是对人性丑陋一面的鞭挞,也满怀谅解与悲悯,充满爱与温情、疼痛与泪水。这些文字,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真实的艺术享受,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

目录

猎人的故事/1

大森林的小卫士/40

神秘的菌子山/57

森林传奇/78

指尖上的精灵/126

绿色童话/144

试读章节

有人来了。那是几个外地猎人,他们是来猎熊的,因为他们说熊掌是一道很名贵的菜。

他们都带了很好的枪。

他们看见了一头熊,黑粗黑粗的,站起来比人还高。但他们无法接近它,森林里那些迷魂阵般的兽道,能使他们很快迷路,陷进那深不可测的林海里而成为野兽的食物。

村里的猎人们都皱起了眉头,他们不乐意外地人来他们的山林狩猎。一片山有一片山的规矩,别人来捕猎,相当于来抢他们的食物。再说,现在母兽们正在育崽,打一头兽等于毁一窝。别看这些猎人平日杀兽不眨眼,在这种时候还是知道分寸的。他们就开始商量,最后决定让村里最好的猎手设法去拦截那些外地猎人。

那是一个表情严肃的男人,他曾一个人打过老熊。那些外地人十分高兴他能一起上山,因为只要他出猎,就不会空手回来的。

那男人就用一块黄麂皮擦枪。那是一杆乌黑的火药枪,箍着一圈圈锃亮的铜皮,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着暗黄的光。他不动声色地听着他们说话,心里已经打好了主意。终于他擦好了枪,说:“走吧,碰碰运气。”

那几个人喜形于色,敏捷地跳了起来,跟上了他的脚步。

时间还太早,路上有很重的露水。他们攀上了一座山,又穿过了一大片包谷地,就进入了阴暗的森林。从那些密不透风、层层叠叠的树叶上,滚落下大滴大滴冰凉的水珠,地面上齐膝深的杂草上也是水淋淋的,不一会儿就把他们全身淋得透湿。连带来的狗也像是从汤锅里捞出来的一样,浑身是水。猫头鹰在黑黑的林子里发出梦呓般的叫声。他们跨过一段架在一条深箐上的枯木,很快就到了一片略为开阔的林地上。

那男人小心翼翼地拨开茂密的草丛,目光停留在几个新鲜的土坑上,说:“黑熊真的来过了,这是它拍烂的蚂蚁窝。”

有一阵子他们几乎就在老熊身边,那老熊胖胖的屁股老在他们眼前晃荡。

终于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那头老熊了。透过薄薄的雾气,他们看见对面山坡上有一团黑影在慢慢移动着。黑影越来越清晰。是只黑熊,又矮又粗,活像一截老树桩。它立起后腿,像人一样笨拙地挪动着步子。很快它又站住了,还转过了身,黑毛披散的脑袋四下张望,胸前亮出了一圈白毛。它就那样走来走去,一会儿隐到树后,一会儿出现在眼前。

那男人说:“谁也不许放枪,枪一响,老熊就逃了。”

那些人就连忙收起了枪,急慌慌地盯着那一团黑影。这时,那男人举起了枪。

其他人舔着干裂的嘴唇,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等着看他射击。

他却又放下了枪,说:“这熊掌,非要不可吗?”

“是,非要不可!”

“要是老熊不愿意呢?”

“不愿意也得给!”那几个人斩钉截铁地说,其中一个人很夸张地拍了拍上了膛的步枪。

他看看那持枪的人,说:“那好,我到那边撵,你们在这边堵吧!”

他提着火药枪,很快隐没在山林里。人们在这边焦急地等待着。那老熊还在那儿时隐时现,似乎寻找着什么。这时,人们听见了他的轰赶声,看见那老熊的身影在绿树丛中蹒跚着一拱一拱的。这些人赶紧包围过去,又是呼喊又是放枪,终于,那团黑影应声倒下。

这些人兴高采烈地奔了过去,一看,顿时都傻了眼,那倒在地上的不是老熊,而是那个男人。他披了一件棕衣,棕毛纷披,远远望去,极像一头熊。

他受了很重的伤,躺在树枝捆扎的担架上,却没有一点痛苦。他的心里,甚至如释重负。当他赶到对面山上时,他悄悄用棍子吓跑了老熊,看着它躲进深箐,这才披上棕衣,结果他们打中了他,也放弃了猎熊。

这正是他一路想好的主意,哪怕就是自己死了,也不能让他们猎到那头熊。

那些人抬着他往村里走,等等,怎么有两副担架?他挣扎着起身一看,头轰地涨大了。

另一副担架,不,还不算担架,只是一根树棍,上面挑着一头小熊,一头死去的小熊!

这几个人,在等待他轰赶老熊的时候,居然只用了一把水果刀,就轻而易举地杀死了那头两个月大的熊崽。

“这些杂种!”他的眼睛红了,手痒痒的直往枪柄上蹿。

这是他的失误,他怎么没想到那是一头带崽的母熊呢?一定是母熊感到了危险,将那小东西推到什么树洞里藏了起来。可它饿了,等不到母熊召唤就跑了出来,结果就送了命。

他从担架上蹦起来,扑了过去,那些人躲开了。他干脆绕开小路,想去截住他们,可因伤痛气急,一个不留神,骨碌碌滚下了箐沟。

那些人没有去救他,而是赶回了村子。几个人的嘴角都残留着猩红的血渍,他们都喝了生熊血,那种黏稠的熊血,喝下去就烧心,烧得他们浑身燥热。

村里人一看到他们猎杀的小熊,眼睛就直了。熊很小,摊开四肢躺在地上,像个熟睡的小孩。只是那些人太狠,小熊的脑袋几乎被戳烂了。而且他们还割下了熊掌,那小熊掌,还没有一个孩子的巴掌大。

为了熬那熊掌,几个人一夜未睡,燃起火噗噜噜煮了一夜。后来他们就吃,几把勺子在锅里捞来捞去,竟然没找到一根肉筋。奇怪,那小熊掌到哪儿去了?后来他们才发觉,那小熊掌太嫩了,以至于煮化在汤里。于是他们就喝汤,你一碗我一碗,有人就呸呸地吐,说:“这就是熊掌的汤吗,那么难吃……”

话音还没落,那火里突然砰地响了一声,那是有人打了一枪。那几个人一跳,迅速拿起了枪。那个男人出现在他们眼前,一身血迹,衣裤被扯得稀烂。他跌到箐沟里,所幸没死。他爬了出来,忍着伤痛来寻找他们,而且毫不犹豫地对他们开了枪。

听到枪声,村里的猎人也出来了,很容易地缴下了那几个外地人的枪。

那几个人仓皇而逃,每个人都受了伤,有的脑袋鲜血淋漓,有的背脊和屁股上密密麻麻全是血洞,有的脚板肿得像熊掌……

那男人终于扑倒在地,大声哭起来。其他猎人冷冷地看着他哭,心里充满了鄙夷。

他这一辈子的名声算是完了。还是最好的猎手呢,连一头小熊都保护不了。他把枪摔了,从此不再打猎。

那头母熊一直在村子外徘徊,村里的孩子们告诉它,它的孩子死了,割下的熊掌难接上,死去的小熊也活不过来了。可母熊就是不走,哀哀地嚎。村里的老爷爷就说,得有公熊来叫它,等它再生一头新的小熊,就会忘了这个孩子。

老爷爷命令那个男人去找公熊,如果公熊能原谅他,而且跟着他来唤走母熊,那他就可以得到宽恕;如果公熊要报仇,那他应该知道他必须怎么办。

那男人去了,去了很多天。后来有一天,一头公熊来到村子外,叫走了伤心的母熊,村子从此安静了。只是那男人再也没回来,谁也不知他用的什么法子,才说服了暴怒的公熊。谁也不知道,他从此到什么地方去了。

P10-18

序言

吴然

湘女是陈约红的笔名。

她的老家在湖南,湘江之畔。小时候,在一个秋雨迷蒙的季节,父母带着她从湖南老家的湘江边起程,往南,往南……一直深入到云南南部,红河南岸。她说,她对老家湖南的印象是一片雨。我一直想,是不是这“一片雨”浸润了她的笔墨,浸润了她的儿童文学创作?

她用“湘女”这个笔名纪念故乡湖南,纪念湘江。而湖南、云南,都有一个“南”字。对湘女而言,或可以说就是一种缘分。她也写别的作品,唯独把“湘女”之名给了儿童文学,以此表达她对儿童文学的礼敬与虔诚。

湘女喜欢给孩子们写作,她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取材于云南这一片神奇的土地。

云南,山川壮丽,河岳俊秀,是天然的植物宝库和动物王国。这里还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那些脆亮甜美的歌声,犹如天籁,飘满连绵的山岭;那些绚丽多姿的服饰,宛若山花,装点着芬芳的土地。湘女曾和少数民族孩子们在一个教室里读书,曾在离国境线很近的少数民族村寨“插队落户”,曾在闭塞、蛮荒的“赶马人的城”里工作、生活……数十年来,她几乎走遍了云南的每一个角落,并从这片多彩的土地上获得了生活的滋养和文学的灵感。

湘女的儿童文学作品独具特色。她用委婉清淡的笔触,抒写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万物生灵之间的故事,一方面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一方面又满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热爱。这在当今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是非常少见并且难能可贵的。而且,这些作品不仅是自然的赞歌,还是人性的赞歌,里面总是充满了人性的美好、童年的纯真。即使是对人性丑陋一面的鞭挞,也满怀谅解与悲悯,充满爱与温情、疼痛与泪水。这些文字,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真实的艺术享受,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

湘女写散文,也写小说。对散文,她尊崇“美与真实”。如《喊月亮》这篇美文,写一群大山里的小学生把月亮“喊”出来的快乐。一个“喊”字,有力,动感,真切地拉近了孩子们和月亮的距离,月亮仿佛成了孩子们的朋友。“在孩子们的喊声中,那莲掌般的山廓柔和了,清晰了,猛地一点银辉羞答答地一闪,眨眼就成一片,逐成半圆,终成一轮。秋的月一如秋的果,丰润饱满得惊人,沉甸甸、明晃晃地托在那近在咫尺的山的手掌中了。”湘女小心翼翼而又果敢地挑选汉语的字、词、句,从文字的声音、形态、内容所指上,提炼和丰富美的含量,从而让孩子们在大声诵读中,感受母语的亲切、温暖而心生热爱和敬畏。在湘女看来,语言只有附丽于真实的生活,才能显出美的含量和美的力量。她的可贵在于,她不回避云南边疆贫穷的现实,又深情地告诉人们,贫穷磨灭不了孩子们对美的向往,或者说正是在贫穷中,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对美的向往更强烈了。孩子们享受着月光的拂照,沉浸在对美的向往中。又因为肚子饿而向月亮倾诉,想象月亮“像个糖粑粑”。在这里,“美和真实”同时存在。湘女用她诗意葱茏的妙笔,把这种贫穷中的美丽写得“感人至深”。湘女的小说,如“马帮系列”中的《骑马坝》、《雪门坎》、《桫椤寨》等,则既融入多元的云南民族文化,又有丰富饱满的细节,以及在飞腾的想象中展开的传奇、神秘、诡异的故事,总是那么动人心魄。

读湘女的作品,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不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大多有一个潜在的主题指向,这就是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如《猎人的故事》、《山狸猫金爪》等,通过一个个人与动物的精彩故事,表达了湘女对不同形态的自然生命和生存现状给予的尊重和敬畏。

湘女说,是神奇美丽的大自然,给了她美的启迪,给了她全新的体验。在她开始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生,对她生活的这个世界产生着越来越多的思考,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倾诉渴望时,她完成了一个从梦想到文学的飞跃。因此,她怀抱真诚朴质的童心,以温柔的情感和雅美明亮的文字,描写、歌唱、探索人与自然的温情和美丽,以及自然与生命的神奇与智慧。她的作品,是她写给自然和生命的赞美诗。这里有通人性的小猴子,宽容忍让的“懒猴悠悠”;有神异的灵芝蟒,静止在大海梁子的“爱情雕像”黑颈鹤,以及为了证明自己“高贵和不俗”而舒枝展叶的可爱有趣的“豆豆花儿”,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叹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去热爱。一棵树、一个人、一朵花、一株草、一只小鸟、一只小动物或大动物,甚至一条毛毛虫,人类都可以和它们对话,都可以而且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毫无疑问,湘女这些意境高远的作品,在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路上,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将闪射出瑰丽之光,陪伴着,也照耀着孩子们的心灵成长之路。

记得二○○二年,湘女一年之内四次在《儿童文学》杂志发表作品,并有作品刊登在“文学佳作”专栏,当时我曾给她写了一封短信,表达我的欣喜和祝贺。这一次,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推出“湘女自然文学精品”四册,即《山狸猫金爪》、《猎人的故事》、《小马倌阿里》、《大树杜鹃》,我的欣喜中有一种会心微笑的欣慰。我祝贺湘女,感谢出版社和各位编辑朋友,同时向少年朋友热忱推荐这套“湘女自然文学精品”,而且深信这套书一定会带给少年朋友别样的阅读惊喜,并唤起少年朋友对美丽的大自然以及居于其间的万物生灵的向往和热爱。

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于昆明

书评(媒体评论)

湘女的作品正如她笔下的山间清歌,柔曼婉转,清亮悠扬,又夹以一丝莽莽苍苍、迷离粗犷的山野韵味。她的散文和小说是写给她眼中清新、灵秀的自然和生命的赞美诗。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 方卫平

湘女用委婉清淡的笔触,抒写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万物生灵之间的故事,一方面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一方面又满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热爱。

——儿童文学作家 吴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猎人的故事/湘女自然文学精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湘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604845
开本 32开
页数 1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7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6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44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