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盛夏光华(小说卷4)/少年文艺60年金品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地。

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们的最初出发地和最重要的舞台。

这里,是一代又一代孩子的阅读圣地和青春记忆。

这里,必将以经过60年时间长河的洗濯而带来的经典品质,显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纯净美丽的容颜。

周晴、谢倩霓主编的《盛夏光华(小说卷4)》精心选收《少年文艺》从1953年创刊至1988年长达三十多年的各路名家的经典童话之作。共计有22篇作品。本书集结了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界内较为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代表作品。其中以中青年作家为主体,较能客观全面地体现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界的水平水准。他们的作品具有放下架子和孩子心对心交流的特点。反映的都是时下最热门、最突出、最需要反映的内容。更容易深入读者的心灵。具有抚慰读者内心、为读者解惑释疑的特点。

内容推荐

60年的风霜雨露,60年的岁月沧桑。新中国第一本少年文学期刊——《少年文艺》,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岁月。

浪淘沙,我们在这里收获金粉,铸成十朵岁月凝聚的金玫瑰,奉献给所有热爱阅读的孩子,以及所有曾经因这份杂志的陪伴而让自己的少年时代光彩熠熠的曾经的少男少女们。

周晴、谢倩霓主编的《盛夏光华(小说卷4)》为“《少年文艺》60年金品典藏书系”中的小说卷④,精心选编了《少年文艺》杂志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至新世纪初期的小说作品,其中包括张之路、梅子涵、刘心武、叶辛、彭学军、薛涛、谢倩霓、周晴、黄春华、伍美珍等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盛夏光华(小说卷4)》中的这些作品情趣浓郁,内涵丰厚,兼具天真的趣味和深刻的智慧,展示了中国当代儿童小说迈进新世纪前后多样的风姿和特别的风采,具有优秀的艺术品质和经典阅读的价值。

目录

北宋浮桥

曹迪民先生的故事

并非青梅竹马

小老板刘伟为

稻场笛声

女孩不想长大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走出麦地

昨夜星辰

做回坏小孩

微儿羊

穿浅棕色大衣的女孩

我很纯朴

酷的故事

问题女孩

喊山

蟋蟀也服兴奋剂

逃学

被修理的日子

谢谢你的爱

永远的安

一错再错就对了

试读章节

并非青梅竹马

谢倩霓

星期六的傍晚,家家都升起了炊烟,油香、爆辣椒的香味,甚至还有煎鸡蛋的香味,一阵一阵随着初秋的晚风飘来。夏雨坐在门前长走道里的小木椅上,膝盖上摊着一本翻开的厚厚的书,双手支着下巴,正痴痴地望向远方。九月的天气真是舒服透了,穿裙子也可以,穿衬衫长裤也可以,总是有风在你需要的时候随时吹来,不凉也不热。夏雨着一件白底子上缀满了黄色小花的棉绸连衣裙——这是妈妈为她上初三而特意做的,是第一件属于她自己的连衣裙,妈妈赶了三个晚上才做好呢。夏雨非常喜欢这么些小小的有着许多花瓣的小黄花,它们挤挤挨挨、热热闹闹地开遍了她全身,有时会带给她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像现在这样,一个人坐在周末的黄昏里,膝盖上摊着书,看累了,眼光便漫无目的地投向远方。时不时有风将裙裾吹得一荡一荡的,小黄花便像长了小脚一样围着她的足腕跳跃成了一片。这时,夏雨心里慢慢地涌上来一股似感伤又似快慰的情绪。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是一味沉醉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中,一动不动地坐着。

“小雨,摆碗筷吃饭。”妈妈在厨房里的叫声唤醒了夏雨,她快快地答应了一声,拿着书站起身来。

这时,对面教学楼的那一边传来了一阵杂沓的脚步声,还有男孩子的嚷嚷声。夏雨迟疑地站住了。不一会,教学楼拐角处拥出了一群男孩,夏雨一眼看清了邓晓,他手里拿着一个辨不出颜色的肮脏的排球,平日白皙的脸蛋此刻红通通的,他旁边走着朱文和王勇剑,全是夏雨一个班上的,与夏雨一样刚刚升入初三才一个星期。夏雨知道他们每一个人,连同他们的父母及家庭情况。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在一所学校工作,夏雨身后的一排平房正是他们的家,她坐着的长走道,是大家公用的走道,他们来来往往的不知每天要经过多少回呢。但夏雨已经很久很久没跟他们说过话了——不知为什么,一升人中学,每一个男生和女生都坚决彻底地划清了界线,从来不说话,见面也不打招呼。夏雨已经整整两年没跟王勇剑他们说过话啦,至于邓晓则更早,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吧。

夏雨的父母们工作的这所学校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座高高的山上,只有高中部。夏雨他们一直是在离家八里远的一座小镇上念初中的,平日住校,星期六下午才回家。

朱文、王勇剑老远看到夏雨,哈哈笑着在邓晓的肩头猛击两掌,然后跳着蹦进了家门,夏雨继续站在那里,假装没看见,邓晓的家在长走道的另一头,必须经过夏雨的身边。周围空无一人,夏雨又一次将目光投向邓晓,正像上初中不久那个亮丽的黄昏他们无声地约定的那样。在邓晓的目视下,夏雨的脸习惯性地涨红了。她垂下眼睑,感受着邓晓的一步步走近。在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夏雨突然第一次在心里狂热地盼望着能听到邓晓与她说话的声音,哪怕仅仅是一个字,只要一个字!可是,没有。邓晓像所有完成约定后的往昔一样,一声不出、略显僵硬地走了过去。夏雨就这么背着身站着,听他脚步声渐渐走远,消失在走道的那一头。

小时候的邓晓个头很矮,专会恶作剧。有一次他将一个点燃了的、咝咝冒着青烟的爆竹塞进夏雨的棉衣领口里,虽然没爆炸,却把她吓得大哭了起来。邓晓的爸爸,这所高中部学校的物理老师,把他狠狠地训了一顿,然后笑着对夏雨的爸爸语文老师夏老师说:“唉,真是一对小冤家!”这话被在一旁玩泥巴的王勇剑听到了,他一跃而起,逢人便说知道吗,夏雨和邓晓是小冤家,小冤家就是小两口知道吗。那时候是小学三年级,三年级的小孩已经懂得小两口的大致含义了,夏雨又羞又气,此后看到王勇剑就瞪眼,看到邓晓则迅速地躲开。邓晓也急了,咬着牙跟王勇剑打了一架。可瞪眼和打架都无济于事。直到小学毕业,关于小两口的传闻一直在夏雨和邓晓的周围喧闹不休,甚至连家长们都知道了。可大人有大人的肚量,他们才不当回事呢,只是一笑罢了。夏雨可不行,她总觉得心里被搁进了一点什么,这一点东西平常感觉不到,可只要一看到邓晓,心就有一种突然被拉紧的感觉,不知是在期待着什么,还是在恐惧着什么。

离家上了初中,开始了自己颇具独立性的寄宿生的生活,夏雨、王勇剑、邓晓他们突然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他们都非常自觉地,不约而同地将小学的一切留在了家里。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他们从不公开回忆往昔,也不结交小圈子,只有在周末回了家,小学的一切,特别是关于“小冤家”的传闻,才在它诞生的家园被一遍又一遍地翻出来像炒芝麻一样地炒呀炒。升人初中的邓晓,像吃了增长灵似的突然蹿高了一个头,脸白白净净的,眼睛细细长长的,很文秀的样子,心里的鬼点子却并没减少。他好像不大爱坐下来看书,成绩总是在中游晃呀晃的,不上也不下——关于邓晓,夏雨知道的就只这些,没法知道得更详细,因为像班上所有的女孩一样,一到初中,夏雨就断绝了与男生的一切言语交流——其实她远在这之前就断绝了与邓晓的语言交往。邓晓在男生堆里并不是一个很出众的人,夏雨认为,但自己心中的那点感觉却非常奇怪地随着初中生活的一步一步深入而越发鲜亮起来。这可能和每周末经常性的翻炒有关,更与那个美丽的黄昏有关。

是什么时候的事呢?确切的日子夏雨已经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是刚升入初中的一个少见的亮丽的黄昏。是当时就亮丽呢,还是事后的回忆使本来平常的黄昏亮丽起来了呢?夏雨也已闹不清了。清晰地留在她记忆深处的只是在那么一个秋天的亮丽的黄昏,自己拿着一本英语书,走在校园里仅有的那条林荫小道上。夕阳光透过微显黄意的枝叶一丝一丝倾泻下来,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地环绕着她,平常人来人往的小道在那一刻却非常奇怪地空无一人。这时,在小路的拐角处,像做梦似的,突然现出了邓晓细细长长的身影,也是披着一身的夕阳光。夏雨习惯性地想躲避,可刚成为中学生的自尊,以及一刹那间奇怪地变得耀眼起来的夕阳光,还有小道上那不寻常的寂静,都成为一下子涌在夏雨脑海中的种种说不出的理由,支使她横下一条心往前走。她感觉到有两道比夕阳光更强烈、更耀眼的光落在自己的脸上,她的脸越来越热,越来越热,终于,她猛地抬起双眼,忍住强烈的心跳勇敢地凝视邓晓的目光。仅仅只是一刹那,他们已擦肩而过,没有一句话,夏雨心中的那根一直绷得紧紧的弦却一下子松弛了下来,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受到安慰或得到某种承诺似的轻松的心境。

P19-22

序言

1953年,由宋庆龄主席亲笔题写刊名并撰写发刊词的《少年文艺》杂志在上海创刊。作为新中国第一本少年文学期刊,她在时光的隧道中摸索前行,用年轻的步履见证纯文学的执著与追求,用纯净的文字记录新中国儿童文学的崛起与成长。

60年风雨兼程,我们始终在路上。这本杂志历经了数代人的汗水和努力,更见证了儿童文学大花园里一季一季蓬勃的盛开。在这里,新中国第一批儿童文学作家意气风发地上路了,他们带来了《小电话员》(李楚城,1953)、《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1956)、《歪冠子的小母鸡》(葛翠琳,1957)、《小茶碗怎样变成大脸盆》(任大霖,1959)、《猪八戒回家》(包蕾,1961)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这里,一批一批少年作者怀着朦胧的梦想和美好的向往出发了,李肇星、张抗抗、韩少功、陈丹燕、韩寒……他们少年时代的习作都曾在这里最初面世;在这里,曾经一次又一次冲破儿童文学题材的禁区,为百业待兴的新时期儿童文学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明亮的窗口。《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王安忆)带来的关于好学生标准的重新思索和探讨,《今夜月儿明》(丁阿虎)、《小百合》(玉清)、《啊,少男少女》(张成新)等作品带来的少男少女朦胧而美好的情感,《独船》(常新港)带来的人性的挖掘和揭示,《赤色小子》(张品成)带来的特殊年代里的特殊故事……无一不形成一场又一场风暴,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维和疆域,开拓出一片又一片神奇的领地;在这里,更是开启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儿童文学的瑰丽盛典,《少年文艺》曾先后赴全国各地为当时崭露头角的儿童文学主力作家召开了二十多场个人作品研讨会,有力地促进了当代儿童文学的健康发展,刘健屏、秦文君、沈石溪、梅子涵、孙云晓、董宏猷、郑渊洁、葛冰、王宜振、邱易东、徐鲁……一个个名字构成了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亮丽风景线;当然还有更年轻一代的新生代作家,将他们的处女作或代表作交给了这里:彭学军、殷健灵、曾小春、老臣、薛涛、三三、饶雪漫、汤汤、李学斌、郁雨君、黑鹤、李丽萍、伍美珍、韩青辰、王勇英、李秋沅……

60年的风霜雨露,60年的岁月沧桑。这里,承载了多少人年少纯真的记忆,陪伴了多少人花季雨季的脚步。浪淘沙,我们在这里收获金粉,铸成十朵岁月凝聚的金玫瑰,奉献给所有热爱阅读的孩子,奉献给所有曾经因这份杂志的陪伴而让自己的少年时代光彩熠熠的曾经的少男少女们。这十朵金玫瑰是:小说作品选集六卷(《星河流影》《岁月花语》《逆光飞翔》《盛夏光华》《蓝调青春》《草长莺飞》),童话作品选集两卷(《云朵的牧场》《天使的呼吸》),散文作品选集一卷(《秋千的私语》),诗歌作品选集一卷(《青鸟的秘密》)。

在选编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曾多次召集选稿会,听取多方意见,认真审读作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希冀将每一篇有艺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并希冀这些作品能以经过60年时间长河的洗濯而带来的经典品质显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轨迹和发展面貌,以便给当代儿童文学的研究者提供一份作品阅读的资料。但因种种原因,加上我们能力有限,难免会有遗珠之憾,希望以后还会有增补修订的机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盛夏光华(小说卷4)/少年文艺60年金品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晴//谢倩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92640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3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3046543
中图分类号 I287.4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