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酸男辣女(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酸男辣女》是著名畅销书作家何菲的新作,是她继《上海熟女》《上海蓝颜》《第二季》等作品之后的转型之作,诚如作者自己所说:这是她“阶段性的自我完善。”是她比以往“强大得多的自我意识、独立思维、内心能量和对客观世界更为敏锐的判断、悲悯与宽容,以及更多的忍耐力和适应力”的表现。

全书轻松中带有严谨,犀利中带有幽默,对情感的感性描绘中带有深刻的理性分析,对都市男女对待情感的心理呈现、外在表现都进行了深层剖析,书中有大量例子证实着作者的情感判断,同时这些例子也如一个个吸引人的爱情故事让人不忍释卷,精彩纷呈的故事,深刻独到的分析让此书成为解读爱情的专题书,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世俗人生的准确判读和精彩解剖析。

内容推荐

秉持红尘中人的视角,不动声色地记述大都会熟男熟女妙趣横生的酸甜际遇,那些爱、性、世情,以及蜜意、不堪、虚妄与间歇性热症……暂借这座情爱沙盘中被随意指点的昆仑之巅,以及令人身临其境的蜃景重重,《酸男辣女》无意中证明,达观的疼痛确实有助于更加剔透地活着,而非出自时尚健忘的抒情。

《酸男辣女》作者何菲的文字犹如微创手术刀,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就能瞬间直击要害,挖出现代都市男女的情感病灶。

目录

序 何处芳菲张予佳/1

爱术

 食·欲/1

 荤素之战/13

 俘虏/19

 情场如战场/29

 头发的信号/36

 只谈当下/41

 浮云/45

 酸男辣女/50

 落跑男女/59

 爱情投机分子/67

 低温爱/70

 假面/78

 单程道/81

 一物降一物/85

 住在心底/93

地气

 饭之局/101

 浮世方程式/114

 衣恋/124

 删繁/133

 地气/140

 三道门/147

 与生活和解/155

慢火

 凤求凰/167

 双花薄荷茶/175

 未拆封的礼物/182

 慢火/192

 暗涌/202

 雁过无痕/209

 爱情的微光/217

 寂寞的牢/224

代跋

 我们的爱情终将剔尽抒情/229

试读章节

食·欲

某日,饭局结束,友人跟我低语说L恋爱了。

我笑问:你怎知道?难道是跟你吗?

他说:瞎说啥。你看她身材就知道!

他的预感与我一样。含蓄地问L,她羞答答地承认了。

其实女人身上是否发生爱情是很容易辨认的,首先就是身材会变得苗条曼妙、玲珑有致。因为恋爱时最容易减肥,每条毛细血管都活跃着,人处于一种不自觉的亢奋状态,新陈代谢加快,每日睡眠时间减少,不会有很强烈的食欲。

所以恋爱最癫狂时期的男女通常对食物的欲念不很强,爱过的人都曾有过赖在床上两顿不吃也不觉得饿的岁月,盖因恋爱时身体会自觉地消耗脂肪,等到能够大快朵颐认真享用美食时,其实已经过了化学反应强烈期。而失恋的人往往会通过不断地进食,使体内的热情得以保全,因此失恋者常常会发胖。美食家不太可能在恋爱中诞生,而真正的美食家也基本不爱带心仪的异性上餐馆,多是独自前往或是跟口味志同道合的同性友人相伴,一起顶真地面对饮食。认识几位知名美食家,饭桌上每道菜只吃两口,便若有所思地做笔记,拍照片。比起异性,他们更爱美食。

女友W最近暴肥,状态颓废,饭局时她筷子一刻不停地在飞转,闷头闷脑地吃。她和丈夫分居一年,最近终于离婚了c离婚后她郁闷难耐,于是将这种痛苦的啃噬诉诸于吃:恐惧时吃巧克力,绝望时吃芝士蛋糕,愤怒时喝红酒,空洞时吃牛排,无所事事时嗑瓜子。油炸薯条、辣鸭脖、烤五花肉、干烧失恋鲫鱼,短时期内大量进入她倍感空虚的腹腔……不到一个月,她把自己吃成了一个邋遢肥婆。

吃有时的确能替代爱,暂时压抑痛苦和不安全感。承受着重压却得不到满足的女人是时常会感到饥饿的,在渡过一段艰难的心理危机期后,她会选择另一种对她而言更容易实现的需求来代替放任的吃,这种替代物也许是事业,也许是远航,也许是一个新的男人和一段新的爱情。

可此时此刻,吃是唯一的出口。所以不必对吃充满罪恶感,当然也尽量别挑垃圾食品吃。甜食和油脂只是对味蕾的刺激,于疗伤作用不大。

我告诉w:买一口水晶玻璃汤锅,看着各种颜色、形状的食材在锅里沸腾、融合。有本色彩治疗师所著的论述食物色彩与情绪关系的书里说,“红色能促进血液循环、振奋精神;黑色能令人沉着自信;绿色能舒缓紧张情绪,稳定心情;黄色能刺激神经,让人渐离灰暗心情;白色能激发创意;粉色能让人感受到爱和温暖”。不如挑这些有积极颜色的食材煲汤。

W用这口锅炖的第~道汤是:冬笋香菇火腿炖乌鸡,还放了些玉竹和红枣。两小时后,五彩斑斓热热闹闹的一大锅汤上桌了。当她一碗一碗喝着这锅鲜美滚烫的汤时,从味蕾到肠胃再到大脑,都接收到了食物传递的力量,那是来自自然与风物的情愫。

感慨的眼泪掉了下来。

三个月后,W缓过来了。她重新穿起连衣裙和高跟鞋,身材苗条,薄施粉黛,笑靥如花。

她最大的成熟是学会了减少和替换。用绿茶替代汤尼水,用全麦吐司替代曲奇,用坚果替代薯条,用苹果泥替代掼奶油……用赏味替代饕餮,用治愈情殇的一种环保良方——时间和遗忘,替代另一种奢侈良方——新欢!用对自己的珍惜,替代深陷泥沼的爱情。

你离去了,我却完整了。

某天下午,J小姐找我K歌。

看到她的新形象,我吓了一跳。原本温文尔雅的她,牺牲了长发的生命,将它漂成亚麻色。她顶着这头夸张的稻草在包房大唱《HIGH歌》时我婉转提醒她:这颜色并不适合知性的她。可她说这头突兀的头发是她对生活最后的挣扎。  黄昏,我说吃上海菜吧,她却坚决说不,她要吃韩国活章鱼料理,喝烧酒。程式化的生活快要把她逼疯了,她需要重口味,以此才能对抗盘桓经年的厌倦。她一边往嘴里塞着那些张牙舞爪的软体活物,一边黑着一张嘴告诉我她不再看“山楂树”之流纯情作品,而是迷上了灵异小说。

她用纸巾按掉嘴唇上的墨汁,说她与丈夫亲热时总会睡着,与他在一起只想吃稀饭酱瓜,始终食欲不振。

生活如同平静的河流,婚前婚后,他对她都体贴入微。他给她做饭洗碗,饭后为她削水果,切片,装上牙签……他把她捧在掌心,以她为荣,给她的一切犹如温柔的灌溉,可她所有曾经热烈斑斓的梦想却从此进入睡眠。

在他的认知里,再绚烂起伏也是虚相,都得归为尘土。有时看着他,她会心生爱怜。他是她的父亲、她的哥哥,是她的亲人、她的依靠。可那份简单洁净的爱,像薄薄的刀锋般割伤了光滑岁月的表皮。

J小姐最温暖也最滞重的记忆,是他每晚在饭桌前边喝黄酒边看报纸。

P1-5

序言

何处芳菲

张予佳

何菲文字的妙处之一在于: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可以瞬间踏进读者的心里。这是从我得知“何菲”这个^名之初,又历经十年后才有的感受。

何菲是谁?上溯十年,当我在报纸刊登的图书销量排行榜中,初次看到她的名字,猜想那应该是一位灵动而知性的未婚女子。彼时,我如同许多读者一般,从姓名的取意出发,用文学想象勾勒一个陌生人的轮廓,虽然荒诞也难逃有趣。

何菲是谁?四年之前,上海作协组织活动,颠簸的大巴车中,当我和她的身体距离只剩一米过道的时候,电光火石,闪回以前曾对她莫名其妙的臆想与揣测,暗自吃惊,她的气质居然与我的想象异常接近!在历史现场的重演中,期待也许就成了某种被允许延绵的幸福,只是如今的我再也回想不起那辆车的终点究竟在哪里。当时听同车的狐朋耳语,短短几年,她连续出版了好几本书,在文字江湖中已然搏出“上海熟女”的名号。

《酸男辣女》是她的第七本书,也是她已为人妻、初为人母之后的第一本书,书中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她婚后写作的。想来,每个人的文字都如同自己的掌纹,轻捧一把沙,沉浸于红尘潮汐的往复中,不知不觉,悬妙的纹理变动了走向。当下,她的文字或许也传递着命途的密码,比如对于无法割舍的疼痛感——达观的疼痛确实有助于更加剔透地活着,而非出自时尚“健忘”的抒情。我猜测:大概这场疼痛类似矿藏,最深处必定蕴涵着最高欢乐的种子。比如对于暖昧的界限,她掌控得愈加收放自如,底线终归不会变为火线。比如维持冷静局外人的视角,绵里的那根针藏得更深了,唯恐那沧桑的脉搏和轻易的谶言同样会令人不知所措……如此种种,恰似因为苍白而近乎坚强的现世布景中冷色的墨迹,清冽,并且醒目!

十年之后,她的文字不再妄图寻找真相,或许已然窥晓没有所谓“真相”,只剩对真相的认识!包括对时光流逝的存在感以及“时间”本身是虚无的两条平行法则,她的文字能协助读者从这些严谨的法则之隙,找到些诱人的糖块,诸如爱、性、世情……这本书里藏着太多妙趣横生的酸甜际遇,只是细细品阅之后推演的结果不容乐观,仿佛她无意中竟然证明:生命个体的状态大致应该是永久充满企盼与怀疑的孤注一掷吧。

何菲是谁?那个在电脑前轻松码字,同时努力嚼零食的长发女子。那种在饭局间谈笑风生、把酒言欢的表相,与内藏沉静洗练的行者之心。那座情爱沙盘中被随意指点的昆仑之巅,以及令人身临其境的蜃景重重。暂借这一切,成全了她从昔日至今,一路疾风前行的精致情怀。

何处芳菲?灵犀心至。

何菲究竟是谁?当下,至少我可以抛却所有的文学想象——现世中,她是给予我安稳感的枕边人,以及我儿子的母亲。

后记

我们的爱情终将剔尽抒情

S是我青春时代的密友,我们初见面便一拍即合。我们在草地上喝利乐砖冰红茶,吃全赤豆棒冰,冒着35℃高温去吃兰州拉面,在那间足以洗桑拿的简陋空间里大汗淋漓地吃着三块钱的拉面,高声谈笑,然后去宿舍楼道里那间只有冷水供应的浴室冲凉。身上久久飘着舒肤佳香皂的香味。那是上海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校园里独有的夏天气息,如此年轻与落拓。

那是一段尽情挥霍青春和爱情的岁月。那时候的爱情,无非是一阵抽象的激动过后,搅得内心翻腾回旋的浅水而已。在阵阵余波中,原本干燥的天气没来由地飘起毛毛细雨,聆听已然错乱的心跳,身怀某种倦意在无限的心海里做深呼吸,混杂着青草和广玉兰被揉碎的情绪。那是怎样澎湃的荷尔蒙啊,能让所有现实的困惑和心灵的际遇经历一次次膨胀缩小的轮回,最终在无边的彤云中逍遥逍遥。

S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上帝给了你精致的底子,也给了你过于能体会的心,这曾经且继续会让你的幸福和痛苦变得绝对与极端。而要是让你抛弃华丽的思维去做个心思简单的女人,我想你情愿迎接随时而来的希望和随时而来的绝望。

毕业后我们见面的频率慢慢减少直至消失,约会最多的地方仍是拉面馆——日式的。缅怀青春是青春盛年时的开场白,每次回忆都让人唏嘘,后来便只谈当下。五年前,S约我去“樱”,请我吃北海道味噌拉面。她问我味道如何,我仔细品味那寒温带食物特有的粗犷的顺滑,给出评价。

S幽幽叹了口气,说她喜欢这款拉面基于和她常年中午来此消磨的男人。

可她只是他的午餐恋人,吃完这顿等下一顿,没有长期打算。这样没有预期的关系一天天随惯性运转,没有停歇的迹象,却比预想中热烈缠绵。  一起吃拉面成为他们之间唯一沾地气的幸福仪式。每当两碗热腾腾的面端上,他们就会被无以名状的踏实热度包围,可同时某种幻灭感也乘机升腾而上,在享受与对抗中,不可言说的拉面情愫将他们紧紧捆绑。

走出面馆,S屡屡重新审视一道难题:除了吃拉面和极速欢愉外,他们之间还拥有什么?

直到有一天,北海道味噌拉面师傅告老还乡,新来的厨师只做冷荞麦面,吃冷面时,S得出比面条本身更平凡的答案:某些事,只是青春的大胆假设。

从那天起,S的青春结束了,也在我的生活中消失。

赵薇的“致青春”我没去看,买了张碟至今未拆封,我想S也不会去看。凭吊青春是后青春文艺人最青涩的话题。所有的挫折和失落,所有的不堪与神经病发作,只要贴上青春这块膏药,就都有了释然的理由。当不再赖在青春的原地不肯挪步,才能将失去活成一种获得。

两年多前,假期刚开始时,横在我面前的是一座大山。我夜夜噩梦:医生手持西瓜刀在我腹部比划,我挣扎,试图逃脱,手脚却被几位强壮的护士牢牢按住……对未知的恐惧在离手术前十天不可避免地爆发。

从病房到手术室的走廊很魔幻,看着很长,走着很短。阳光照进来,光柱里透着尘埃。深呼吸一口,很快我将脱胎换骨。

插上导尿管,打了麻药和镇定剂,神志却依然清醒。划开肚皮时,我的内心也开始起风。闭上眼睛,默念心经,那一刻,想起有一年在亚T我因为高原缺氧难以入眠,只听到隔壁转山藏民背着的婴儿不止的啼哭声……

叮叮当当的器械声把我拉回现实。有人用软硬交织的劲道按压我的肚子。腹部感觉在被一点点向外牵拉,然后掏搅着什么,一阵一阵,犹如巨浪拍打礁石。一直陪伴我手术全程的先生在我耳畔说,坚强些,想想我们的初相遇。

听到医生说,脚出来了。又加大力气按压,牵拉,掏搅,反反复复。又听到说,身体出来了。再反复……如此,不知晨昏。

医生说,头出来了。

听到她问先生:剪了?先生抬头看一眼挂钟:剪吧。随即听到米兔的啼哭。

吸尘声在我腹腔里久久鸣响,还有手在内里掏,扭曲的脏器带着复杂的钝痛。我忍不住叫了两声。医生说,稍微忍着点,在吸羊水,要吸干净才恢复得快。

麻醉师将小东西交到先生手里。这无法和其他任何重量相比的2 985克,被—双坚实的手臂紧紧抱住。从下望上去,只见他通体粉红,身上缀满光的粒子,顷刻照亮整个空间。先生端抱着把他凑到我眼前,这个才离开母体5分钟的家伙正在对崭新的世界左顾右盼,眼睛黑而灵活,长眼裂,深深的双眼皮。

缝针的过程尤其漫长,酸酸胀胀的,只听到医生说,再忍忍,快缝好了。然后,似乎在耻骨部位给我贴了_一条胶带。

时间给人的感觉在各种情况下是不同的。4、时的手术,像跨越了一个世纪。

都会的快节奏正以生产力的名义异化我们的生命,曾经我是个恐婚恐育之人。当经历了所谓“自我”、“到达”、“江湖”等一系列与当下生活交涉的体验后,孕育成为一个重新梳理生命过往、跨入成熟季的值得期待的过程。七月开始有鸣叫的伯劳鸟,八月开始纺线,九月起霜,十月清扫打谷场,十一月捕貉子,取出狐狸皮,给公子做皮衣……也许生活理应有着与天地合拍的节奏。合着阴阳律动,不会刻意的快,也不会滞重的慢,体会生命的有起有伏,享受凡人的风流节物与和美人情。当众人将昏沉的我抬上病床,再度经过那条长廊时,我仿佛看到《诗经·豳风·七月》里描绘图景:登上厅堂,人们正举起犀牛酒杯,祝福生的延续。

从后青春到初老这段岁月是丰富的。

年轻时常会冒出些使用大词的情话蛊惑人心,比如“你是我心里所有的内存,而且是删不掉的宏”,而如今会突然蹦出诸如“婚姻是什么,是你在淋浴房里洗澡他在淋浴房外跟你说朝鲜半岛局势而丝毫不会动歪脑筋,却对你出去时的裙子长短很较真的生活模式”的大实话。

爱情是实战,靠的是男女对情感拿捏的禀赋和审时度势的态度,而物理的生活是一地鸡毛,难免消耗激情。男女对生活细节的差别无处不在。比如有一天,我对已用了十天的床单忍无可忍,而先生却安之若素,并极力反对我更换,理由是翌日阿姨吸尘时有灰,吸完换。PK的结果是我铺一条儿子的床单在我的那半边床。这样的小斗争_直在发生,却也乐趣无穷。

但爱会流转。

有时我们处于对接模式,更多时候我们是心灵伴侣,是全方位的partner,我们的交流是可以深入的。

刚认识时,他就预言,我们的爱情终将剔尽抒情。

产后三个月,我有了微博。微博这玩意,我落后了与我时髦程度相当的友人至少一年。我自忖不是话痨,可也经不起再三鼓动。微博门槛实在更低,用它记载某一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比如梧桐叶黄了’连绵的雨停了,八宝辣酱放李锦记……那是最合适了。当然微博也是个垃圾筒,信息高度碎片化,东一句西一句气就散了,可作为一个整体,却记录了我生活中想要示人的点滴,可说是一部由俳句和影像组成的个人史。

与此同时,我将说话的场合进一步梳理细分:有的话在微博里说,有的话在场面上说,有的话在办公室里说,有的话在姐妹淘里说,有的话在被窝里说,有的话永远不说……在说话的分寸里游走。据说成熟的人基本遵循潜意识里左右他的说话哲学:说的不做,做的不说。能容忍不安全感的存在、某种资源的缺失和外界各种拽着胳膊的阻力,婉转而坚定的向念力的方向行动,容光焕发。终有一天,能够笑着回忆纷乱的一切,哪怕是个永远的谎言。

没有一种状态是最好的,只能说是适合当时状况下的自己,当然任何选择最好是主动的,否则容易有怨气。只要调整到与这个世界相处的相对舒适的姿势,内心平静,做喜欢的事,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或将是真正的沉淀。

我蛮久没出过新书了,工作之余_直写着几个专栏。每篇不会超过1500字。短篇是我的长项。我的责任编辑朱志凌先生是个要求严格、眼光犀利的男人,当然也会在深夜边啃鸭脖边与我在网上调侃。我们认识快15年了。他—直等待着我阶段性的自我完善。他预感我终将拥有强大得多的自我意识、独立思维、内心能量和对客观世界更为敏锐的判断、悲悯与宽容,以及更多的耐受力,这最终会体现在我的文字里。也许不好看,但是更耐读。这不仅需要眼力、直觉,还要有大量的耐心和冷静。就像从外表判断一棵树的年轮与致密度,除了经验,更有感知。

当然文字只是个道具,格局和精彩程度永远比生活小得多。太执著于此,反而不通。有时力有不逮,也是宿命。感谢本书插图作者、著名旅美画家杨宁先生对我的大力支持,感谢父母、先生和友人们对我的厚爱。还有儿子米兔,他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真正的代表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酸男辣女(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39830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3146436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1
13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