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漫长的星期六(斯坦纳谈话录)(精)
内容
作者简介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 ),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斯坦纳生于巴黎、从小接受极为严格的语言和古典文学的训练。1940年随父母迁入美国、曾在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深造,1955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值。斯坦纳在哲学、翻译学、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专著有:《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李根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海德格尔》(李河、刘继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目录
一次意外的教育;
从流亡到研究院生涯
地球上的客人
——对犹太问题的思考
“每一种语言都是
打开新世界的窗子”
“上帝是卡夫卡的叔叔”
——从圣书到书籍
人文学科的非人性;
20世纪使人道德败坏
尾声
学习死亡
精彩页
十几年前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我和乔治·斯坦纳初次相见。那是欧洲议会选举的前夕,当时中欧地区的知识分子还有被邀请的机会,大家还能听到他们的意见………现场座无虚席,一天即将结束时,到了观众们自由提问的时间。斯坦纳的发言主要涉及了民粹主义抬头的趋势,无论在历史层面还是在哲学层面都可谓振聋发。有位先生提出了一个艰涩的问题,与其说在期待演讲者的答案,不如说是在炫耀自己的知识。对此,斯坦纳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暗想,这位大知识分子(他的著作我读过几本)真是个难搞的角色。
我的想法没错。两年后我在巴黎高师的一场研讨会上再次见到他。当时世界各地研究《安提戈涅》的最著名的专家云集于此,交换彼此的心得。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在研讨会正式开幕之前,他没有加入人群。他很低调,状态紧绷着,似乎沉迷于一种内在的冥想。他就像一位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时时准备着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拔剑投入一场决斗,因为深知自己的生命正受到威胁。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他一旦开口说话,就进入了状态。他那永远具有冒险精神的思想徐徐展开,与其清晰的表达保持着同步。即使他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横贯了多种语言和多门学科,斯坦纳仍喜欢狩猎的感觉。他深藏于灌木丛,就像在偷猎。他讨厌踪迹清晰的道路,更喜欢迷路,哪怕要冒着沿原路折返的风险。简言之,他试图让自己时时处于惊愕中。
这项思想练习并不简单,因为他从不相信知识的积淀能成为一种伪装手段,帮他组装出一席谈话所需的内容,那样的谈话充其量是在假装陈述一套理论。
其原因在于,想要思考就必须使用语言。然而,斯坦纳数十年如一日地分析着语言的陷阱、诡计、困境和那些根基性的疑点。作为海德格尔的仰慕者和读者,他的心智劳作始终针对着我们有限性中确切的那部分,并致力于一项令人沮丧的尝试:他希望能让诗歌话语和语言起源时的状态彼此契合。
我们很早就发现,斯坦纳所熟悉的不同的思想练习中都有很强的技术性。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这不是他真正在乎的事情。跟他交谈,我们不会觉得必须抵达某一个终点,不会觉得澄清一个问题就能获得某种慰藉。相反,“追寻”本身就是生命之盐。这项操练越是棘手,就越能激发起他的兴奋。
他时刻处于戒备状态。他乐于逗人发笑又热衷于嘲讽,对他自己和他的同代人均显露出锋芒;他既严肃又狂喜,清醒到绝望的程度,这是一种积极的悲观主义。他是卡夫卡之子,对其作品了然于胸,但厌恶弗洛伊德,并公然以最轻描淡写的方式蔑视精神分析。这并非悖论。他赞赏精确的科学,却像周末的闲杂工一样,把大量时间用来探索那些支配我们与世界关系的次语言区域(zones infralinguistiques)。 他讨厌跟人做访谈。我深知这一点。有段时间,职责所迫,我暂时不能从事记者的工作,就请他为法国文化广播电台做一些访谈节目,对谈者任由他选。他对我说:“那就来吧。来见我吧。”于是我请法国广播电台的台长批准我带一台磁带录音机去剑桥采访,那情形有点像寄宿生请求寄宿学校的校长放他出门,因为他的姨妈要来探望他几个小时。
他太太扎拉开了门。她利用写作间隙准备了一份芝士蛋糕(她是一位杰出的学者,研究极权主义时期的欧洲历史)。外面,初春时节的小花园里,有蜀葵,有鸟儿在吐芽的樱桃树枝上高声鸣叫。乔治把我带到花园的尽头,打开他书房的门:那间八角形的简陋小屋,像是为了贮存尽可能多的书而搭建的。
P1-3
导语
文学、政治、音乐、宗教、电影、情欲、语言、犹太、创造力……本书跨越十年的对话,话题广泛、内容丰富;斯坦纳的智慧不受版幅所限制,他的思维伸出的敏锐触角,直抵人类对自身和社会最深远的思考。对话一来一往,一前一后,轻松活泼,如同一扇了解斯坦纳其人的俏皮旋转门;绕着他庞大的思维多面体,读者从一个面向转向另一个面向,瞥见斯坦纳在多语言、多文化中来去自如的身影。“漫长的星期六”,隐喻的是斯坦纳对人类境况的总体看法,即在最终获救之前,只能在绝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没有保证地等待下去。这一等待向我们提问:巴别塔之后,我们该如何学做彼此的客人?被抛进生命时,我们该如何优雅地跌入无尽?——学习老去,学习死亡,学习为客,学习在漫长的星期六里成为目明神醒的等待者。
内容推荐
今年2月,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乔治·斯坦纳离世。本书整理了这位传奇知识分子与法国记者洛尔·阿德勒于2002年到2014年间进行的一系列对谈,共分为五个章节,涉及话题极为多样,相当于斯坦纳在人生最后阶段对自己的总结。
在对谈中,斯坦纳生动地回忆了自己的生平,童年如何克服身体的残疾,如何神奇地逃脱纳粹的迫害。他始终关注犹太问题和语言问题,称犹太人为“地球上的客人”,视每一种语言为打开新世界的窗子。作为跨越多个领域、学养深厚的文学评论家,他分享自己所钟爱的作家,对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塞利纳等人进行评价。彼时已年逾七旬的他还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死亡。在星期天到来之前,斯坦纳向读者展示了度过这一“漫长的星期六”的豁达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漫长的星期六(斯坦纳谈话录)(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乔治·斯坦纳//(法)洛尔·阿德勒
译者 译者:秦三澍//王子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29733
开本 32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5
出版时间 2020-09-01
首版时间 2020-09-01
印刷时间 202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38
CIP核字 2020109172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192
140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