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树木之歌/自然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以精微细腻的文字,勾勒从树到天地万物的生命网络;

◎放眼世界各处,从吟唱和延续着悠长生命之歌的树木入手,探寻在工业发展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古老文化;

◎阐释声音美学,体味“聆听”这一最崇高的道德。

◎作者为2018年约翰·巴勒斯杰出博物学写作奖获得者,其著作《看不见的森林》获得多项大奖。

◎知名自然笔记作者绘制插画。

内容推荐

这本书通过记录树木以及回荡在树木上的声音,讲述树木与人类居住社区的故事。作者把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带到了环绕世界各地十几种不同树木的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中,探索树木连接的植物、真菌、细菌群落,以及动物、鸟类,着力审视人类在这些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树木所诉说的生命记忆,展现了生命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我们人类也归属其中。每一个生命体不仅由生物连接维持,而且是由这些关系构成的。这种网络化的人生观,丰富了我们对生物学的理解,促进了我们对人性与伦理的思考。树木,看似远离人烟,可它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不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互相紧紧缠绕着。生命间的牵系,有些就如同生命本身一般古老,还有一些只不过是那些远古主题在工业背景下的重述。不论在何处,树木之歌都源于生命间的关系。因此,倾听树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剖析我们人类自己的本性,并理解生活在一个经历着深刻生态变化的世界中意味着什么。

城市(从曼哈顿到耶路撒冷)、森林(□□□河、北美和东方)和环境变化前线地区(侵蚀的海岸线、烧毁的山坡和战区),每个地方,都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历史、生态和福祉是如何与树木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会谈及一种树木的歌声,描述这些声音的特性,形成声音的故事,以及我们生理、情感以及智力对此的反馈。歌声的大部分旋律,驻留在声音表象之下。因此,倾听,就是用听诊器触摸大地的皮肤,聆听地底的脉动。

丛书简介:

“自然文库”旨在复兴博物学的传统,追溯人类对自然也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历程,将“绿色生存”的理念寓于求知与实践的乐趣之中,□终通过阅读激发都市人重拾对有灵万物的信仰和谦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戴维?乔治·哈斯凯尔(David George Haskell),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博物学家、生物学教授。致力于生物演化研究和动物保护,尤其是对栖息于森林里的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的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文章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其科普力作《看不见的森林》入围2013年的普利策奖。□018年获得约翰·巴勒斯杰出博物学写作奖。

译者简介:朱诗逸,毕业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及工程系。观鸟爱好者,业余时间长期组织各类自然观察活动。译作有《英国皇家植物园植物画教程》等。

审校者:

林强,笔名“任天”,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生物学硕士。现为学术期刊编辑。

孙才真,北京大学科学哲学硕士,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博物学史。现为图书编辑。

绘图:年高,著有《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笔记》

目录

前言
乐章
吉贝
香脂冷杉
菜棕
美国红梣
插曲:结香
第二乐章
欧榛
北美红杉与西黄松
插曲:槭树
第三乐章
棉白杨
豆梨
橄榄树
日本五针松
致谢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前言

对于荷马时代的希腊人而言,荣耀与声名* 由歌声织就。这歌声包含着一个人一生的评述和记忆。

因此,倾听,便能知晓何以承载。

我倾听树木,想找寻生态中的荣耀与声名,却没能发现转动历史的英雄和传奇。恰恰相反,树木歌声中所诉说的生命记忆,展现了生命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我们人类也归属其中,万物,就好比我们的血亲。

因此,倾听,就是去聆听我们和家人的声音。

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会谈及一种树木的歌声,描述这些声音的特性,形成声音的故事,和我们生理、情感以及智力对此的反馈。歌声的大部分旋律,驻留在声音表象之下。

因此,倾听,就是用听诊器触摸大地的皮肤,聆听地底下的脉动。

书中列举的这些树木各不相同。本书前几章故事中的树木,看似远离人烟,可它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不论过去、未来,都互相紧紧缠绕着。生命间的牵系,有些就如同生命本身一般古老,还有一些只不过是那些远古主题在工业背景下的重述。接下去的章节,会提及那些被发掘出的远古树木的遗骸,比如化石和煤炭。这些古老的遗迹展现了生命的故事和地质的变迁,并且,或许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第三部分的章节,将目光投向那些生长在城市和田间的树木。在这些地方,人类似乎主宰了一切,这里看似缺乏甚至不存在自然的痕迹,而固有的生物关系可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将我们紧紧牵连。

不论在何处,树木之歌都源于生命间的关系。诚然,一棵树看似是独立的个体,它们的生命却并非离散。树木、人类、昆虫、鸟类、细菌……我们都是个体的集合。生命就是一个聚合的网络。这些生命网络并不全然是同一而和谐的。恰恰相反,其中充斥着生态和演化上的合作与冲突,不断地被谈判着、解决着。这些挣扎□终打造的并非是强大而孤立的个体,而是让个体更好地适应并融入了群落。

正因为生命是网络,剥离了人类的“自然”和“环境”也就无从谈起。我们正是生命群落中的一部分,由众多与“他人”的关系来组成。所以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许多哲学思想的核心所持有的人与自然二元论,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并非民谣中所谓的“徒步穿行在这个世界的陌生人”,也并非威廉·华兹华斯*(Willian Wordsworth)抒情歌谣里的踽踽之人,从大自然中剥离开来,掉落进奇巧技艺的“死水潭”,歪曲了“物体本身的俊相”。我们的身体和思想,我们的“科学和艺术”,就如它们与生俱来的一样,自然而野性。

对于生命之歌,我们无法置身其外。这声音造就了我们,是我们的天性。

因此,恪守人类环境伦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而人类的许多行为正在磨损,扰乱甚至切断了全球的生物网络。倾听树木,倾听这些伟大的自然接收器,由此去学习在这个给予了生命源泉、物质与美丽的大自然中,如何生存栖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树木之歌/自然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译者 译者:朱诗逸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83291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07-01
首版时间 2020-07-01
印刷时间 202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40
CIP核字 2020057977
中图分类号 S7-4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