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爱的贝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才女余思的个人小说集,由众多实力派人物倾力推荐,是一部震撼读者心灵的作品。全书收录了她的《小心脏》、《亲爱的贝拉》、《当时的表白》、《文人之死》、《百合星座》、《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在广院进行的谈话》等作品。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内容推荐

生命是光。对于少数天生接近天堂的人说,明亮,刺眼,响彻只有纯净的人才听得见的音乐。对于大多数挣扎在尘缘中的人,微弱,色彩斑驳,可以是冬日清晨那一小块肮脏的积雪反射出的阳光,也可以是夏末黄昏晚霞散尽以后天边暖昧的余烬。

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些人,紧紧握着一束差强人意的光线,向往着百分之百,至真至美的明亮。

余思扮演了一个忠实的摆渡人。站在伤痕累累的岸上,记录优柔的骑士和放弃尊贵的公主,记者灭绝了很多很多的度度鸟,记录了面对色彩陷入癫狂的少女。

目录

小心脏

亲爱的贝拉

度度鸟

当时的表白

文人之死

百合星座

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张骑士

在广院进行的谈话

后记

试读章节

亲爱的贝拉

在那个清淡的秋天,天空湛蓝得仿佛能融化世界的所有。直树常常觉得周围的一切仿佛回到了最初原本的样子,那应该是很宁静的。城市怀揣着夏天温热的余温奔跑着,秋风划破暗藏着温馨的空气,泛黄的树叶不安地打着旋飘落在干燥的地面上,浅灰色的麻雀舒展着小翅膀一边飞翔一边浅浅鸣唱,那些铃铛的声音点缀着原本寂寥的半空。

直树常常在去往实验室的路上遇到这些划破宁静的鸟儿,他就要从医学院毕业了,他在这里呆了将近九年,从本科到博士,但他从来不去注意这些鸟儿,因为对念医科的直树而言,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所有生命对这个世界而言都只是买卖关系,就像是教科书上说的由DNA螺旋盘旋而成的每一个生命无论形态如何都是一样空洞,一样乏味。

“看呐……直树的头上有鸟屎……”直树捧着一大叠资料刚走进实验室,导师江主任就开起了他的玩笑。直树羞赧地摸着头发,和善的江主任对学生一直很友好,他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温情去对待所有,当然包括他最喜爱的学生直树,“跟你开玩笑呢。”

直树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仍旧沉默,他一直是一个寡言的人。江主任说:“咱去产房看看吧,昨天C5027生了宝宝们。”

“是。”他点头。那是直树第一次去产房,不,不要误会,那不过是白鼠繁殖室罢了。在取暖灯的照耀下,直树凑过去看,干干净净的白色棉布单子上躺着一个疲惫的母亲,那是安琪,产房里最英雄的母亲,她已经产下了第八胎孩子了。这一次一共有六个宝宝。安琪熟睡着,半躺着的肚子毛发都已经被剪得很干净,几个浑身粉红通透的小白鼠婴儿在那儿挤成一团,贪婪地吮吸着安琪的奶头,直树好奇地凑过去隔着玻璃看这几个精神饱满却紧闭着眼睛小家伙,它们抽动着小小的鼻子,一口一口地吸着母亲的乳汁……

“我们要找一个小白鼠实验一下ABC奶粉公司于我们的合作项目,也就是新配方的转基因奶粉,所以要从现在开始找一只小老鼠……”江主任双手插在口袋里说。

直树仍然在专注地看着这些像是小肉丸一样的小动物,也是在那个时候他看见了贝拉,她比其它小白鼠婴儿要瘦弱一些却格外亢奋,她咬了其中一个奶头没多久就踊跃地拨开其他兄弟姐妹要去品尝下一个。

“就是她吧。”直树指着她说,进而带上白色朔胶手套用两个手指把贝拉轻轻地拿了出来装进了准备好的小玻璃房子里,她真的太弱小了,仿佛没有任何重量。

“编号A8087……”江主任在观察本上写下这一串数字,这是属于贝拉的编号。可是直树决定给她取一个名字,她的眼睛很亮,身体像是最纯粹的珍珠贝一般蜷缩在那儿,贝拉的温度在直树手心蠕动着,直树呆呆地看着这个小生命,“贝拉……”直树对她说,“叫你贝拉好吗?”贝拉躺在那儿,惊慌和寒冷包围了她,她转过头留恋地看着取暖灯下的妈妈,那时候她并不知道这是她这一生最后一次看见母亲。直树提着玻璃房子走出产房,在关上门的那一刻回头看见安琪正在用湿润的舌头舔着其他的孩子,丝毫不在乎其中一个孩子被带走这件事,安琪已经习惯了。

贝拉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房子里,四周是淡绿色的墙壁,窗台上有翠绿色的盆栽,屋子里温暖得很,但贝拉许久没有睡着,她抬起头看见玻璃房子上红色的盖子,一瞬间贝拉喜欢上了这个红色的屋顶,进而她开始不再那么想念母亲。

“嘿,贝拉……”直树推门进来,实验室里没有别人,直树笑了,“贝拉,来吃饭吧。”贝拉隔着玻璃第一次直视直树,这是她见过的第一个人,那一刻直树戴着白色的大口罩,塑胶手套的手心很温暖,他轻轻地捧起她,把一个特制的小小小奶瓶塞进她的嘴里,贝拉小心地吸了一口,她发现自己喜欢这种味道。于是贝拉很快就习惯了这样的进食方式,咕噜咕噜就把瓶子喝完了。“小姑娘好样的!”直树抚摸着她的身体,那小小的温度又一次在他手心蠕动,直树发现当他首次这样靠近一个生命他就立刻被吸引过去了,直树轻轻地把她放进玻璃房子里,贝拉用爪子擦了擦嘴,开始用舒适的姿势躺了下来,“这个给你躺着吧,”直树像是在自言自语,这个功课很好的男生在别人面前并不善于言辞,可是贝拉觉得自己能明白他在说什么,她乖巧地移开身子,直树把一张亚麻小垫子放进来,“这是床。”直树看着她笑了,贝拉蜷缩在那儿,她发现直树眼里有一种非常母性的东西。

贝拉就在这个小房子里渐渐长大了,不久之后她开始拥有了健康而洁白的毛发,乌黑的眼睛完全睁开了,更多的时候贝拉喜欢在玻璃房子里走来走去。直树长时间地待在实验室里写论文,他喜欢坐在窗前一声不吭地握着钢笔写报告,贝拉喜欢坐在亚麻毯子上看着他,她已经几乎忘记了她的同类是什么样子,更要命的事情是她想不起母亲的样子,在贝拉的眼里世界好像只有直树和奶瓶,因为直树总是伴着奶瓶靠近她的,而贝拉也分不清她究竟是在想念喝饱牛奶的感觉还是想念被直树捧在手心里的那种温暖。实验室里总是只有直树一个人,其他同学都忙着在外面打拼各种赚钱,只有直树安心在这密闭的环境里培养着与贝拉的默契。

贝拉长得非常快,在这个发育的时期她需要很多的能量,“我饿了!”贝拉用爪子不断地敲着玻璃,直树回过头看着她,她“唧唧唧唧”的叫唤着,“死小孩,饿了吧……”直树放下笔拿出奶瓶放到热水里暖着,江主任就是此刻推门进来的,“还在吃奶瓶啊……该让她自己吃了。”

“是。”直树点头。于是贝拉失去了再次待在直树温暖手心的机会,她把头伸进食槽里喝牛奶的时候格外想念直树的掌心,她用余光看见了江主任的眼神,江主任看她和看直树的目光是不同的。此刻贝拉突然间明白,她只是一只小白鼠而已。P7-10

序言

在我还没有开始写真正的小说的时候,我是一个很好很诚恳的小说读者。

某一天傍晚,我在旧书摊上的买了某一期《收获》,我记得那是2003年的年底,我还在苦苦地念高三的第一个学期,日子总是冷冷清清,南宁也总下着冬天阴沉沉的冷雨。

我在晚自习的教室里随意地翻开那本杂志,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读到了笛安的中篇《姐姐的丛林》,我至今仍然记得,穿着红黑相间的校服的我,坐在椅子上,一字一句地读着,搓着冰凉的手,至今我都没有与谁分享过当天晚上的感受,因为在这个故事里我找到了许多,我是那样地激动,为着故事里的尖锐而又平缓的情感,这一切悲喜交织洞穿了我,仿佛找到了某种情绪宣泄的出口。也可以称之为共鸣。

那时候我在想,如果高考之后的某一天我也可以写我自己的小说,那该多好。

现在这个愿望终于算是达成了吧,除了这本之外,我已经出过两本长篇小说了。某种程度上,我们真像是笔友,因为至今我都没有见过她。

可我觉得她很纯粹,她msn的签名是关于小说的时候,我都不太敢打扰她,我想我能明白,在写作的时候小宇宙燃烧的那种力量,会将年轻的无助与孤独一扫而光,我有体验过这种难得的感觉。

我在这条路上前进着,这七篇小说将成为一个渠道,我将她们集结起来,做成一本书《亲爱的贝拉》,成为一个我与自己沟通并且与外界分享的渠道。

我想这将是一个珍重的纪念。

我邀请笛安来给这些文字写一些话,虽很简短,但恰到好处的爽快。

狮子座的她写给双鱼座的我。感谢她。

余思

后记

从前教我语文的李强运老师曾送我一本《中学生优秀作文精选》,还特意告诉我里面有我高一时期的一篇满分作文《那一片土地》,某日我饶有兴致地翻开阅读,才发现中学时期的我在写作文时,非常偏好使用这些譬如“思索生活”、“远方的梦想”、“高尚品质”等意气风发的词组。那时的我总觉得自己将不会留在原地,未来是一条通往遥远而充满生机地方的路,我将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并肩而行,未来的我将成为一个有理想并将创造属于自己价值的人,于是我几乎每天都在等待着,对这一切充满了浓郁的期盼,我是那么冲动而热烈,然后我终于离开了家,本是为着那些我真诚期待的一切独自一人去了北京,我保证那的确是曾经在我心中绽放过的一段思绪。我以为我真的会变成这样的人。

但后来连我自己都忘记了,这些美好的词汇在我不再需要写作文的时候飞快离开了我。离开家和中学,离开所有强制制度的约束,我发觉自己一瞬间面目全非,我原来并非满腹豪情立志高远的女青年,我原来并不喜欢呼朋唤友,我热衷于浪费时间做无关紧要的事情,我讨厌规则,大喜大悲,在北京在广院的四年似乎真的如此,青春是漫长而实际的,这四年的时光里我仿佛永远都在与情绪作斗争,在与自己与周遭一切的对话与对抗中这四年很快就讨去了。

埋藏在自己为自己编织的世界里,我并不知道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这个社会又有什么规则。我懵懵懂懂,青春时光大部分属于空想的夜晚,属于大部分失眠又不知自己在想什么的夜晚。那些远大的志向一直离我很远很远,我生活得没有章法,除了一些非去不可的专业课,我还常常逃课,不参加任何党团活动。生活似乎贫瘠而寂寞,但我却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打动,一些细枝末节常常主导了我的情绪,也是那时我开始习惯性将一些无处倾诉的情绪写下来。最常有的形象就是,我把头发都挽起来了,发髻上插着一把大夹子,桌上伸手就能到的地方摆着水杯、巧克力、牛肉干、mp3、咖啡、面巾纸……身后是逆着光的窗户,我弓着背坐在电脑桌前,伸出手打出一个一个字,写下一个一个梦,将一些体会和遐想还有一些突发奇想装进一个一个故事里,这九个故事究竟从何得来我早已忘记,但大体都是这么写下来的。写东西时总是不想也很不喜欢讲话,对现实中的一切漠不关心,喜欢一个人住,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去散步,广院之春我甚至到大四才第一次认真去看。真是有好多的关于生活的道理是在写小说人物生活的过程中明白的,也有很多事情是小说里的人和我自己都根本没有明白过的,我有时候会在生活里突然看见自己写过的情节,有时候还很神奇,会在陌生的地方看见自己写过的场景,为什么会这样自己根本不知道,睡觉的时候还做很多的梦,不知道该怎么缓解情绪。自从我开始写小说之后,我的脸、我的表情都开始有了跟以前不一样的变化,生活能力越来越迟钝。可是我真的觉得自己对写作这件事很热爱,也许是爱得太多了,爱得太多了让自己都有些害怕。对文字最纯粹的动机也许是源于我需要表达,但却没有一个畅通的渠道。

过去,我曾看过爸爸的在百色当知青时期留下来的黑白相册,那时爸爸和我差不多大,可能还要比我小一些,高中毕业像我一样离家去了陌生的地方,只不过我去了繁华璀璨的北京,他下乡去了农村。相册里的每一个人都穿着简朴的衣服,有人扛着锄头在简陋房前对着镜头微笑,有人坐在田埂上卷着裤腿鞋子上全是泥。有的照片是他们虔诚地围坐在老农旁边聆听教诲,有的照片是男男女女的知青们在一起联欢,身后拉着斗志昂扬字句的横幅……我也读过爸爸插队时队友自己掏钱排版印刷的知青诗集,看到里面写到他们在分配回城之时互相谦让,把好的机会通通留给别人,写到知青在他乡的生与死,是真正的将热血和生命奉献给一片土地一片向往,我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不已,那样的生活虽然看起来是黑白色但却充满纯粹,充满理想。我很向往,至今仍然向往。但我却似乎完全不能变成这个样子,我惧怕困难,惧怕改变,同时也惧怕没有把握的沟通,我害怕完全投入一件事情,再不愿意有任何让自己受伤害的机会,我一直在等着生活出现转机,等待生活给我交流的机会。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我是一个敏感的人。后来也我终于明白,这可能是我对抗生活的一种方式。原来我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差的人,在我还没有看见自己的理想之前,陌生的环境已经将我击倒。

后来我总觉得,人是不可能被了解的,包括人自己本身,精神世界的变化无时无刻,往往一个生活的瞬间片段就能打乱一个人原本的所有计划、所有记忆、所有感触,接着自己方寸大乱,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这样做,或者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我将一切归结于茫然,原来青春跟茫然是联系在一起的,我原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茫然,后来发现身边的许多人与我一样,茫然是我们的大气场。原则性在我身上很难体现,因为看到听到太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太多可能的事情变得不可能。原来我们这一代人是不信任生活的,是没有规则的,是摇摆的,也是敏感而局促不安的。我总是很努力回忆起高中毕业至大学毕业之间的岁月,我见过真正脚踏实地毫不浮躁意气风发的人吗,我几乎没有,我总是沉浸在茫然和不断抱怨的大学生活里,像周围的所有人一样斥责这个现实给予我们的一切,也许曾有过意气风发的时刻,但那仅仅是碎片,是没有力气拼凑起来的碎片。

毕业的时候,全班同学一起喝酒唱歌,有人哭了,后来我也哭了,后来大家都哭了。在那个悲伤的气氛里我又突然感觉到了力量,在离别的一刻突然进发出来的力量,我们举着杯子彼此祝愿,我们喝下泛着泡沫的啤酒歌颂着友谊,拍下哭着笑着拥抱着亲吻着的照片作为纪念,突然又听到了大家“鹏程万里…‘前程似锦”“展翅高飞”的话语,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又忍不住思索了将来,梦想中的工作充满美好的细节,告别校园之后的生活是独立自主,生活终于完全自我掌控。我觉得北漂很伟大,并立志做一个伟大的人。原来生活就是无知者无畏,当一切都很遥远的时候,人总是勇敢的,一切总是很美好的,一旦靠近,往往就会发现一切截然不同。

这篇后记与此前的小说行文风格相去甚远,至于原因是一句说起来很俗套的老话:“我和以前不一样了。”

过去我的好奇心很重,遇见特别的人会忍不住一直盯着看,夜晚睡前总忍不住暗自猜想这个人的现状、过去,设想他的未来,甚至偷偷为他编造一个人生。那时我很空闲,是真的很热衷这个游戏啊,越编越兴奋,有时候一不小心一个星期的入睡活动都沉浸在此,还会将现在想象的入跟以前编过的人联系,让他们之间再发生点什么,慢慢这一切越想越大,成为一个脑海里的世界,然后我爬到高处,躲在隐蔽的地方看这个世界里的人如何生活,仿佛自己是主宰,是他们的女神,后来我将这些记录下来,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原来会写小说,把那个虚构世界里的生活写下来,跟真实的地点和真实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有暗示,有启示,让我觉得很有意义。这九篇都是在我在广院的这四年时间里写的,沉迷小说时,我有时会分不清自己和故事的关系,故事的情绪直接参与了现实的生活,控制了我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完成这些小说的过程让我不断发现一个又一个自我,在这几个故事里,可以很轻易地看到我这几年的变化。这是小说给我的一份礼物。那时我还常常在想一个问题,该怎么样才能让人完全感觉不到作者的存在,忘记我是作者,忘记我的存在,令小说完全成为小说呢?至今没有答案,也许永远也不会有答案吧。

过去的我随着这个小说集的问世已经告别了我,现在我是一个上班努力,下班回家累得不愿意讲话的银行职员,规矩生活,按时作息,回家只想睡觉而已。此刻我在家里,终于找到一个空闲的大段时间盘着腿坐在卧室里铺着软垫子的沙发上重新写这个后记,这个沙发摆在这里差不多十年了,我安安心心坐在房间里,窗外是我十几年来看惯的不变景色。我真的曾经北漂过吗?回想毕业后我在北京待了一阵,找房租房找地方吃饭找工作找人办事找火车票飞机票出门……反复的抉择反复的行程,反复改变的计划,流水一样去而不回的钱和时间,最难以理解的还是内心的孤独,是深处大城市里渺小的孤独,有时候这份孤独幻化成了恐惧。后来我还是回家了,辛辛苦苦考试找了一个稳妥的单位将自己朝九晚五卖掉了。寥寥数语的过程,却是最难熬的时刻。

我变了很多,虽然还是一个不太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但离开学校的这一年我迅速成熟,将所有青春期的彷徨不安失落茫然埋进大脑的最深处,因为现实并不需要我展现这一面,像是刺猬最柔软的腹部,是弱点。我今年二十二岁了,今后也许会为生活困境郁闷,为琐事困扰,为银行押款车迟迟不来而不能吃饭感到郁闷,为现金长短款头疼,为找不到好男人结婚崩溃……不知道从今往后还有多少时间会专注地坐在电脑前写我想象中出现过的人和事,或许我今后再也不会像曾经那样敏感而热情了吧。在深夜时光里,当青年人在夜店里跳舞,群聚在KTV里歌唱,在所爱的人身边熟睡安眠,在喝着啤酒激情万丈地看球赛,女孩互相在知己面前倾诉,世界像是只有我一个人落寞地坐在电脑前,看着自己刚刚写完的小说,来来回回地看着一个一个文档,舍不得又很无助……还好我不再无依无靠,我回家了,爸爸会过来轻轻拍着我的肩膀,什么也不说,我想他知道我也一定明白,在新的工作和生活中,会有新的爱再度将我温暖,而梦境一直与我为邻。我一定会懂,我一定会明白,过去垮掉的我被自己打败的我,将会被现实永远抛弃。社会化并不是我认为的洪水猛兽,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阶段,是我将要面向的另一种姿态,告别青春这并不是坏事,但这需要过程,需要努力,需要更多的痛苦,也需要时间,做一个幸福的人,朝九晚五打卡坐车上班,与父母相处,与同事共事。不知道为什么这篇后记后半段会写成这个样子,与小说风格太大不同,忧伤和顾影自怜属于文艺的青春期过去了。我明白,生活中不幸的事情永远不能避免,甚至将来我们的至亲也终有一日会离开我们,我们也会离开另一些深爱着我们的人,生活是需要乐观才能够一直面对,才可以一直活着,一直更好的活着。

《亲爱的贝拉》是这九个故事里我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贝拉不是别人,她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美好的一面,我们都不会忘记的那一个最纯真的自我,只有亲爱的贝拉能指引我们走向自由。其实这是一本迟到的书,几乎是一年前我和孙老师约定好出版,我一直以为这将会是我大学的毕业礼物,没想到直到今天才正式出版,也许,冥冥之中,这本书似乎也一直在等我,等着我与她一起共同告别过去的生活。

2004年到2008年,我的十八岁至二十二岁,我的天真幻想我的荒唐我再也回不去的一段生活……我把所有体会过的爱都装进了这本书里,装进这本书出现过的每个人物的眼睛里,然后呈现出来。

最后,感谢孙老师,是她一次又一次肯定我的天分,给予我机会。其实,出小说集是我曾经的一个愿望,感谢孙老师以及红书坊文化的钱丽编辑,广院的FIFINI,还有中国妇女出版社为这本书的顺利出版做出的努力。

谢谢与我分享这一切的每一个读着,祝你们幸福。

余思 2008.11.22南宁家中

书评(媒体评论)

余思的写作少有年轻作者的故作晦涩、无病呻吟,极力让自己踩在生活的土壤上,俯视、思考、记录着自已和自己同龄人走着的、走过的路。

——著名作家 王海鸰

余思扮演了一个忠实的摆渡人。站在伤痕累累的岸上,记录优柔的骑士和放弃尊贵的公主,记录灭绝了很多很多年的度度鸟,记录了面对色彩陷入癫狂的少女。

——知名作家 笛安

她的叙述令我惊喜,令我感动,刨去那些技蔓,这其实是一本充满力量的小说,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文字女巫”饶雪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爱的贝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6192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3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