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幽灵旗(那多灵异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那多首创“悬疑·惊悚·科幻”写作模式。幽灵旗、三眼人,到底隐藏怎样恐怖的真相?一个记者的诡异调查经历,带你窥破世界的无限真相!“那多灵异手记”全新改版包装,依然充满对世界的无限好奇!

《幽灵旗》讲述了:

一段六十多年前的秘史悬念迭起;一番一千多年前的史实玄机暗藏;一个“三眼人”的传说扑朔迷离。

一面让日军轰炸机闻风而逃的幽灵旗引出“三层楼”未炸的秘密……四座经过日寇轰炸而奇迹般保存下来的“三层楼”正要面临拆除的窘境,记者那多受命对其进行深度报道……

内容推荐

《幽灵旗》是《那多灵异手记》系列又一诡异故事。晨星报社记者那多,拥有孩童般的好奇心、福尔摩斯般的推断力和洞察力以及卫斯理那样的想象力,这使得他常常接触到世界被隐藏起来的另一面。平心而论,称他为冒险家比记者更加合适。

《幽灵旗》讲述了:

四幢经过抗战时日军轰炸而奇迹般保存下来的“三层楼”,究竟为何幸免于炮火?是得益于传说中其楼顶飘扬的外国旗的庇护,还是当年“三层楼”的主人孙氏兄弟扛出的大旗震慑了日本鬼子的嚣张?孙氏兄弟当年为何建造“三层楼”?“三层楼”地基之下到底有什么秘密?他们又怎么突然消失?……由神秘之旗而引发的种种疑惑似乎柳暗花明,但又峰回路转层峦叠嶂。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事件我们无法解释。看来那多只有身体力行,去揭开谜底。于是那多和搭档卫先前往“三层楼”地下室的探险开始了……结局绝对出乎意料!

目录

一、六十七前的照片

二、扛旗子的四兄弟

三、深藏在地下的秘密

四、盗墓之王

五、张辉祖的白骨

六、噩梦开始

七、死亡诅咒

八、暗世界的聚会

九、“第三只眼”的秘密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六十七年前的照片

由于要参加今天的评报,所以我把同城几家主要竞争媒体的当日报纸都找来看了一遍。每家报社每天都会有类似的会议,大家各有眼珠盯牢的几家媒体,如果别家有的新闻自家没有,叫漏稿,责任可大可小,严重的能让相关记者立马下岗,如果自家有别家没有,当然沾沾自喜一番,奖励嘛,一些铜钱而已,多数时候只有口头表扬。重罚轻奖,皆是如此。

所以开会前一小时,我把《新闻晨报》、《青年报》、《东方早报》、《解放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扫了一遍,于是就看到了以上这则新闻。

这则新闻我们漏了。

不过在我看来,这算不上是重大新闻,也不是条线上必发的稿子,属于别家的独家新闻,是他们记者自己发现的稿,总不能不让别人有独家新闻吧?虽然领导们总是这样想,但小兵如我们,还是觉得,该给别人一条生路走……如果真有份什么好新闻都不漏的报纸,那别家报社就不是都不用活了?而且《新民晚报》是每日上午截稿,相比我们这些前一天晚上截稿的早报而言,本来就有先天优势,报道比他们晚一天是常有的事。

再说,评评报而已,有必要得罪平日在报社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吗?

所以,评报时轮到我说话,我只以一句:“今天《新民晚报》有篇关于历史遗迹的独家稿,我们要是以后能多些这样的发现性稿子,报纸会更好看。”轻轻掠过,丝毫没有加罪于谁的意思。

可是头头自有头头的想法。如果是新来的头头,想法就特别多。

评报会开完,蓝头让我留一下。

蓝头姓蓝,是新来的头,所以叫蓝头。职务是副总编。这是个分管业务的副总编,于是我们分管业务变成了两个副总,职务重叠,谁都知道这其中涉及报社高层的权力纠纷。

蓝头新来很卖力,磨刀霍霍,已经有许多不走运的记者编辑挨刀子了,被他叫住,让俺满心的不爽,不过我在报社也算是老记者,功名赫赫,听得见得多了,心一横,谁怕谁。 话是这样说,好像心还有点慌,一点点,真的只有一点点而已。

“想和你说晚报那篇独家稿的事。”蓝头满脸笑容。

我看着他点了点头,一副成竹在胸的老记派头,好像我是领导似的。

“别人有独家稿不怕,但我们得跟上,有时候,先把新闻做出来的,不见得是笑到最后的。”蓝头开始娓娓道出他的计划。

原来他想让我去做一个深入调查,把这两幢大楼的底细翻出来,扩大影响,力图通过媒体的影响力,最终把这两幢大楼保下来。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同时也展现了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也展现了我们《晨星报》的力量”。有句话我知道他没说出来: ‘“这也展现了我蓝头的英明领导。”

“我虽然刚来不久,,可你的报道我看了很多,你是《晨星报》的骨干,这个专题报道就交给你了。”他站起来,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

“没问题。”我拍胸脯保证,心里暗笑,看看,这蓝头还知道哪些人能动,哪些人不能动,哪些人要捧在手心里不是?

深入报道是件细活,我打了个电话,和居委会说好明天下午去采访,而明天上午,我打算去一次上海图书馆。如果那大楼真如《新民晚报》报道里说的那么有名,上海图书馆一定有它的资料。要想把大楼保下来,这类能证明其珍贵性的资料是不能缺少的。再说,引用一下资料,我的稿子也好写。

第二天一早九点,我就到了上海图书馆。我是那里的熟客,早就办了张特许阅览证,可以查阅那些不对外开放的文献资料,他们管宣传的几个人我都认识,最关键的是,几个古旧文献书籍的分理员我都熟。虽然他们的内部网络可以查书目,但许多时候没人指点还是有无从着手之感。

也巧,刚走进上图的底楼大堂,就看见分理员赵维穿堂而过。

我把他叫住,然后递了根“中华”过去。我不怎么抽,但好烟是一直带着的。

“算了吧,你又不是不知道这里不准抽烟,说吧,这次又要查什么?”赵维推开烟,很上路地说。

“呵呵,还是你了解我。”我笑着把烟收回去。

“没事你还会上这儿来?”

我把事情一说,赵维指了指VIP休息室,扔下一句“在那儿等着”就走了。

坐在沙发上等了大约十分钟光景,赵维拿着一本厚厚的硬面精装本过来。

《上海老建筑图册》。

“八七年出的书,里面老建筑用的基本都是从前的老照片,对建筑的介绍也相当详细。”赵维说着翻到其中的一页。

“看,这就是那四幢楼,当时日军轰炸后不久拍的,珍贵的照片,文字资料也挺多的,你慢慢看,要扫照片的话去办公室,反正那里你也熟,我还有事,不陪你了。”

“你忙你忙。”我嘴里说着,眼睛却紧紧盯在这页的照片上,一瞬间的惊诧,让我甚至忘记对正快步走出休息室的赵维应该有的礼貌。

我不得不承认,这真是一张令人惊叹的照片。

那简直是一个奇迹,这张照片所呈现的,是近七十年前的一个奇迹。

我猜测着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是那场轰炸过后的一小时,还是一天、两天?不可能更长的时间了,因为照片中的画面上,四处是废墟和浓烟,见不到一个人。

当年日军轰炸过后,上海像这样一片废墟的地方很多,但在这张照片里,残屋碎瓦间,却突兀地耸立着四幢毫发未损的建筑。

P3-7

序言

当年日寇滥炸后仅存的完整建筑物如今却要被毁

在闸北区恒丰路附近的裕通路85弄弄口,有一排不起眼的中式三层楼房子。据《闸北区志》记载,这个“三层楼”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1937年,日寇对苏州河北狂轰滥炸后,闸北成了一片废墟,仅剩下的一处完整建筑物,便是这个“三层楼”。如今,因为旧区改造,作为重要历史见证的“三层楼”,就要被拆除了。有识之士提出,“三层楼”不该拆,应当从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遗迹的角度加以保护。

记者昨天来到“三层楼”采访,巧的是,天目西路街道“三层楼居委会”的办公室,就在“三层楼”里。居委会主任周玉兰介绍说,“三层楼”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4个有钱人合伙建造的,当时共有4幢。之所以在日本人轰炸下“幸免于难”,据说是因为当时住在楼里的外国人打出了外国旗子。以后,幸存的房子成了这里最显眼的建筑,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闸北境内最高的建筑。人们习惯于把这里称为“三层楼”,连“三层楼居委会”也因此而得名。

由于恒丰路拓宽和旧区改造,此前已经有两幢“三层楼”被拆除,剩下的两幢现在也“岌岌可危”,被列入了拆除的范围。眼看这一历史遗迹就要“销声匿迹”,闸北区政协委员吴大齐等心急如焚,提交提案反对拆除“三层楼”,他认为,尽管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三层楼”没有保护建筑的名分,但这些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这样的遗址在上海也并不多见,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下来,将其改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后人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辟。周玉兰也觉得拆除“三层楼”实在可惜,居住在这里的几十户人家虽然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但他们也认为“三层楼”应该得到保护。

《新民晚报》2004.6.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幽灵旗(那多灵异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那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48929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