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改名,还是钟南山)
内容
亮点展示

11.jpg

编辑推荐

钟南山院士授权,院士自述、珍贵照片、视频等首次曝光。

钟南山亲自三易其稿,作者匠心打磨24年之作(1996-2020年),只为全面复盘钟南山八十四年的人生过往:有本事、讲真话、敢担当、医天下。(附亲笔印签页)

全国第yi部全面描述钟南山院士在2020年抗击新冠和2003年抗击非典及他个人生平的传记。

作者简介

魏东海,博士,教授。钟南山院士任广州医科大学校长时,魏东海是该校的宣传部长、办公室主任,后任副校长。他一直认为南山风格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追求,最早致力于全方位研究钟南山院士精神品格,撰写和主编全国shou发钟南山中文传记《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3年5月)、反映“南山风格”的中文画册和英文画册《钟南山——永远的青春之歌》(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和《TEN STORIES IN THE LIFE OF DR.ZHONG NANSHAN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2月)。他撰写的钟南山事迹的长篇通讯《攀登正无限》,于1996年6月-10月分四期在《广州医科大学校报》连载;主持研究课题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所发论文《以“南山风格”为引领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中华医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两会“2013年度医学教育百篇优秀论文一等奖”。

内容简介

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20年新冠病毒中,钟南山都冲在了一线。本书用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呈现了钟南山院士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病毒中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他的求学、工作历程,生动刻画了钟南山这样一位热爱国家、热爱事业、胸襟开阔、面对挫折却淡定无畏的科学工作者的形象。

目录

院士自述? /1

再版序言? /5

第一版序言? /9

引子? /1

第一章? 2020 江城风云? /3

最美逆行者? /5

英雄城市英雄泪? /11

抗疫阻击战? /16

六十七到八十四? /24

第二章? 2003 挺身抗非? /31

风起不测? /33

遭遇战拉开帷幕? /40

临危请命? /42

用事实说话? /47

众志成城? /52

第三章? 巍然南山? /57

走进《面对面》? /61

“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 /67

北京传经? /74

出访国外? /80

家人的支持? /82

青春永在? /83

第四章? 孩提时代? /89

生逢战乱 颠沛流离? /91

母亲的故事父亲的书房? /93

从小白鼠开始的医学启蒙? /96

要有理想要当医生? /98

第五章? 风雨十六年? /101

走进北医 扬名赛场? /103

“四清”饥寒? 喜结良缘? /105

倍受煎熬的锅炉房岁月? /106

36 岁时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109

咳血 呕血? /112

从零开始? /114

痰中有学问? /116

第六章? 留学英伦? /121

涉险过关? 43 岁赴英伦? /123

“按照中国医生钟南山的治疗方案办”? /126

800 毫升鲜血没有白流? /129

啤酒讨论会? /130

挑战权威? /133

《医学生的伴侣》? /134

第七章? 攀登正无限? /137

学子归来? /139

主攻方向? /141

氨气、吸烟与支气管炎? /143

不速之“客”? /147

把科研成果大众化? /150

隐匿型哮喘? /151

巍巍树长成? /155

第八章? 南山风格? /159

病人就是亲人? /161

医疗第一线? /165

钟情教育运动之家? /166

甘当人梯? /169

四套马车 建立信心? /171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72

附? 录? /175

对话钟南山? /175

与钟南山“面对面”? /186

钟南山年表? /197

后? 记? 钟南山院士和这本书? /200

精彩书摘

17 年前的对话 

2003 年 5 月,我和同事们在广州医科大学(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访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当时,在钟院士作为领军人物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肆虐一时的 SARS 病毒已得到控制。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尽管我们都不希望 SARS 重来,但是假设它重来,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钟院士回答的原话是这样的: 

“我想,经过这次非典之后,情况会好多了。 

“第一,我们对突发的灾害,以后会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包括思想的承受力。 

“第二,我们的国家、政府对于卫生、预防、防疫系统,会有更多的投入。我们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就会比较主动。一是我们的思想准备会比较充分,二是不会措手不及。 

“第三,我们会实事求是地处理这样的事情。不会再瞒报,耽搁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曾说,除非中国某些地区能够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我们,否则不会有合作的可能。我想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正如钟院士所言,非典以后,我们国家加大了对于卫生、预防、防疫系统的投入,建立了可称为世界一流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全国有 554 个监测点、400 多家网络实验室。国家还制定了 2008 年至 2020 年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重点布置病原体快速鉴定、五大症候群监测、网络实验室体系建立的任务。全面提升了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2003 年以来,钟南山带领团队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 -治 - 控”医疗周期链式管理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疫情侦察监测能力和效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应对 H5N1、H1N1、H7N9、H5N6,还是 MERS 流感等,在这些突发疫情事件的应急处理中,人们都能看到钟南山矫健的身影。然而,这世界存在着一种现象,人们称之为“黑天鹅”事件。17 世纪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是随着澳大利亚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看似不可动摇的命题一夜之间“崩塌”了!之后人们常常用“黑天鹅”来比喻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具有意外性,也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2020 年初,中国就遭遇了一个巨大的“黑天鹅”事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截至 3 月初的数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人数已远超“非典 + 猪流感 + 中东呼吸综合征 + 埃博拉”感染人数的总和。有人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融合了 2003 年 SARS、2008 年南方冰冻、汶川地震三场灾害事故的特性,加上涉及千万人口等多种因素,复杂程度比上述三灾合一还要复杂,规模还要大,这不仅仅是拥有一流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就能解决的问题。 

有人说,这是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的一场大灾,不可能有完全成熟的经验来应对。 

那么,中国将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危机? 

84 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面前又有何思、何想、何为?

前言

随有一种人生叫钟南山:实事求是 

秦朔 

2020 年 1 月 20 日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接受了央视“新闻 1+1”采访,回应民众关切。 

钟院士的几个观点非常直接和清晰: 

1. 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现在刚刚开始,正在爬坡,跟 SARS(非典)那时相比传染性没有那么强,毒力也还没那么大。 

2.(通过抗击 SARS)我们确实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因为这个疾病正处于起始阶段,现在的病死率不能代表它的全貌,恐怕还得看这个疾病的发展。 

3. 现在病毒还是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在武汉有可以肯定的证据,比如,在广东有两个病人没去过武汉,但是家人在去了武汉以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回到家里后,两个家庭都有人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 

4. 现在我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够。我们只能从原则上(判断),第一,它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它引起的一些症状,跟之前的 SARS 有些相似。第二,它的源头是什么动物,基本上还不清楚。若从多方面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可能性较大的野生动物,比如说像竹鼠、獾这一类等。 

5. 已经存在人传人,同时医务人员也有传染,要提高警惕。 

6. 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能不出武汉则不出来。有感冒要到发热门诊就诊;要戴口罩。戴口罩还是有用的,因为这些病毒常常存在飞沫里。一般的外科口罩能够阻挡大部分的病毒。 

基于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进行客观分析,给出客观建议,是 

一贯的南山风格! 

什么是客观?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就在那里,实实在在。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是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武汉减少输出非常重要。春节期间,估计病例数还会有增加。希望各地加强防控。 

2003 年春,广东处在中国抗击 SARS 的最前沿。当年 67 岁的钟南山,基于事实和客观规律,讲真话,准确找出了疫情发生的真正原因。钟院士在抗击 SARS 中的贡献已载入史册。他是 2003 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其颁奖辞是:“面对突如其来的 SARS 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2003 年我还在《南风窗》工作,5 月 13 日上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研究所钟院士的办公室对他做了专访,这篇文章后来也被用作《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一书的序言。 

作为《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一书的策划和编辑,我得以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钟院士的人生经历和事迹。他的确是一个传奇。凡见过钟院士的人,都会对他强健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感到吃惊。他出生于 1936 年,1955 年考入北京医学院,他酷爱运动,1958 年因体育成绩突出被抽调到北京市集训队训练,在 1959 年第一届全运会上以 54.4 秒的成绩打破了男子 400 米跨栏的全国纪录。他的爱人李少芬与他同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女篮国手。他们的女儿钟惟月是优秀的游泳运动员,1994 年打破了短池蝶泳世界纪录。儿子钟惟德是广州的著名医生,曾荣获广州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也是医院篮球队的“中流砥柱”。 

我采访时问他:“您 67 岁了,看起来还像四五十岁的人。您对于一般人有什么样的健康忠告?” 

他回答:人有几种年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实际年龄相同的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一个人有好的心态,反过来会改善他的生理年龄。还有就是通过运动等,也可以保持生理年龄的“年轻”。 

钟院士的医学成就很高,社会贡献很大,同时他也是一个特别真实的人。 

对钟院士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父亲钟世藩。钟南山至今记得这样一段往事: 

钟南山 1971 年 9 月从北京回到广州家中,之后一段时间,总觉得父亲的眼中充满忧虑。父亲担心什么呢?他不敢多问。直到一天,不爱说话的父亲突然问了他一句:“南山,你今年几岁了?”他一时没明白父亲的用意,回答说 36 岁。“唉,都 36 了,真可怕……”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夜,品味着父亲未说完的话,钟南山想了很多很多,他明白父亲的苦心,想到自己都 36 岁了还一事无成……心里有如翻江倒海。钟南山多次对别人说,他的医学事业是从 36 岁真正开始的。钟南山本人深受父亲的影响,专注研究和医疗,正直真实,极其务实。父亲临终之际嘱咐他,“千万不要开追悼会,浪费别人的时间”。这一刻他一直铭记在心。 

所以钟南山也特别不喜欢空谈务虚。他在广东参加“两会”,看不惯有些代表和委员的发言,有一次终于忍不住说:“现在大家的发言,8 分钟是肯定和表扬,2 分钟是自我表扬,最后一分钟提点问题,而且还鼓掌,我一直想,鼓什么掌呢?” 

有时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2003 年非典初期,媒体报道中一片“病因已被查明,形势大好”。但钟南山坚持自己的看法,“一个是关于病原,到底是什么?一个是对这个病的认识,二三月份有人说控制了,我说没有控制。第三是我提出国际大协作的思路,有人说大协作是错的。”他说他始终有一种预感,始终有一种信心,“主要是我们的国家,社会的风气,现在比较讲究实事求是,看事实,特别是群众。因此我不觉得压力很大,我也不觉得他们说的怎么怎么可怕,我认为是可以过去的。我的动力比压力要大得多。” 

2003 年央视《面对面》采访钟南山。节目录制中,主持人王志突然问:“你关心政治吗?” 

钟南山并不知道王志问话的含义,但他脱口而出:“我想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这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钟南山一直铭记两句话,也是他的人生格言。 

一句是父亲常说的。“一个人能够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 

一句是他在广州华南师大附中读中学时一位老师说的。“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了。” 

作为《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一书的编辑,我将上述学习钟院士的感悟作为再版的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改名,还是钟南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东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606701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05-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