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彩图馆
内容
试读章节

让我们好奇的是,森林中到底有多少动物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而且是隐居着的,它们在乡镇周围觅食,只有猎人才能猜测到它们藏在哪儿。水獭在这儿生活得多么隐僻啊!它有4英尺长,已经长到一个小孩子那么大了,也许还从没有人瞧见过它呢。以前,在木屋后面的森林里,我还看到过浣熊,现在到了夜里,我或许还能听到它们的嚎叫声。我一般上午耕作,中午在树荫下休息一两个小时,然后吃午餐,接下来就在泉水边读一读书。那泉水是附近一块沼泽地和一条小溪的源头,是从布里斯特山上流下来的,离我的土地约有半英里远。要去泉水边,我得穿过一片又一片长满了小油松的野草丛生的低洼地,到达沼泽地附近的一片较大的森林。那儿浓荫蔽日,非常幽静,在一棵巨大的白皮松下面,有一片干净坚实的草地可供人坐着歇息。我就在这儿挖出了泉水,并砌了一口井,清澈的银白色泉水汩汩地流淌着,我可以汲取满满的一桶水,而井水也不会浑浊。仲夏时节,湖水的温度太高了,所以我几乎每天都来这儿汲水。山鹬也带着一窝幼鸟过来了,它们在泥土中寻找虫子,母鸟飞到雏鸟头上约一英尺的高度,把它们引向泉水边,而小山鹬们在下面结成队奔跑着。后来,这只山鹬发现了我,便抛下它的幼仔们,围着我一圈一圈地转圈,圈子越缩越小,等到距我只有四五英尺了,它便伪装成翅膀或者双腿折断的样子,以吸引我的注意力,好让幼仔们逃脱。这时,幼鸟们已经开始逃跑了,它们发出尖细的微弱的叫声,按照母亲的指示,排成单行穿过了沼泽地。或者,我并没有看见母鸟,却听见了雏鸟们细小的叫声。斑鸠也来泉水边歇息,或者在我头顶的那棵白皮松上,在柔软的枝条问飞来飞去。还有红色的小松鼠从最近的树枝上窜下来,对我格外热情而又好奇。你只须在森林中某个吸引人的景点小坐一会儿,它的全体成员都会出来,轮流在你面前展示一番。

我还是一些不那么和平的事件的见证者。有一天,我出去看我的木柴垛,或者说去看那一堆树桩,在那儿,我看见了两只大蚂蚁,一只红的,一只黑的,黑色的个头更大一些,几乎有半英寸长,它们正在搏斗。一交上手,就谁也不肯罢休,拼斗着,角力着,不停地在木片上翻滚着。向远一点的地方看去,更令我惊奇的是,木片上到处都是这样的格斗者,看来这不是个人的决斗,而是一场战争,两个蚁族问的战争。红蚂蚁和黑蚂蚁正在激烈地交战,往往还是两只红的对抗一只黑的。在我放木柴的场地上,满坑满谷都是这些迈密登。红的、黑的死者和垂死者,布满了整个大地。这是仅有的一场我亲眼目睹的战役,也是唯一的一个我身临其境时,战斗正酣的战场。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啊,一边是红色的共和派,一边是黑色的帝国派。双方都要死战到底,虽然我没听到任何声音,但我认为,人类从没进行过这样坚决的战争。在灿烂的阳光下,我看见在木片之间的小山谷里,有一对战士正死死地抱在一起,现在是正午,它们准备战斗到日落,或者说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个头稍小的那只红蚂蚁,像老虎钳一样死死地咬住敌人的面门,它在战场上不断地翻滚,却始终咬住敌人的一根触须的根部,至于另外一根触须,早就被它咬掉了;而体格更加健壮的黑蚂蚁,则不断地把红蚂蚁从一边甩向另外一边。我走进细看,它已经咬掉红蚂蚁的好几个部位了。它们厮打得比恶狗还凶狠,没有任何一方肯示弱。它们的战争口号显然是:“不能取胜,宁可战死!”此刻,从这个小山谷的顶上出现了一只孤单的红蚂蚁,它看起来非常激动,可能是刚刚杀死了一个敌人,也可能是还没有加入战斗——很可能是后者,因为它躯体完好,还没有任何损伤。它的母亲叮嘱它,要么带着盾牌凯旋而归,要么躺在盾牌上被战友抬回去。也许它是第二个阿喀琉斯那样的英雄,独自在一旁酝酿着怒火,现在赶来拯救它的普特洛克斯,或者为其复仇来了。它远远地看到了这场不公平的战斗——因为黑蚂蚁的个头几乎比红蚂蚁大一倍——它飞奔过来,直到离那对搏斗者半英寸远时才停下来,然后瞅准时机,扑向那黑色的敌人,从黑蚁的右前腿根部开始进攻,完全无视敌人对自己身体任何部位的攻击。这么一来,三个勇士紧紧地抱成一团,仿佛发现了一种新的吸引力,所有的铁链和水泥都无法与之相比。这时,如果我发现它们各方都有军乐队,聚合在比较显眼的木片上,演奏自己的国歌以激励那些落于下风的战士,或者鼓舞那些垂死的斗士,我也丝毫不会感到诧异。我自己也跟着激动起来,仿佛它们跟人类没什么区别。你越这么想,就越觉得它们跟人太相似了。暂且不说美国的历史,至少在康科德的历史上,的确还没有哪场战役能与这场战争相比,无论是从参战人数,还是从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上来说,都无法比拟。从人数和惨烈程度上讲,它称得上是一场奥斯特利茨之战,或者德累斯顿之战。康科德之战算什么!只不过死了两个爱国者,路德·布朗夏尔负了重伤而已!这儿的每一只蚂蚁都是一个布特里克,高喊着:“射击!为了上帝,射击!”而成千上万个战士的命运,都跟戴维斯、霍斯默一样。这儿没有一个是雇佣兵。我确信,它们像我们的祖先一样,不是为了豁免3美分的茶叶税,而是为了原则而战。对作战双方而言,这场大战的结果都是举足轻重的,让人铭记的,至少像我们的邦克山战役一样。

P212-215

后记

有时生了病,医生会建议你换个环境进行疗养。谢天谢地,这世界大得很,我们可去的地方并不局限于此。新英格兰是看不到七叶树的,也很难听到嘲鸫的叫声。野鹅比起人类来,倒显得更国际化一些,它们在加拿大吃早餐,飞到俄亥俄州吃午餐,晚上又到南方的河湾梳理羽毛,渡过漫漫长夜。甚至野牛也能按照季节四处“旅行”,它起初在科罗拉多牧场吃草,等黄石公园长出更甜美、更青翠的草料时,它就会转移到那里去。然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却认为,如果把栏杆或篱笆拆掉,在农场周围垒砌围墙,就为自己的生活设定了界限,只有这样我们的命运才算确定了。如果你被选为镇上的办事员,那你今年夏天就别想去火地岛旅行了,不过你可能有机会到地狱的烈火中走一遭。宇宙比我们所看到的要大得多。

然而,我们应该像一个称职的游客,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经常站在船尾看看那新奇的景色,不要像愚蠢的水手一样,在旅行路上只顾埋头撕麻絮。其实,地球的另一面并无奇特之处,那里居住着我们的同类。我们的旅行不过是绕了一大圈,而医生所开的方子,也只能治愈你的皮肤病。有人跑到南非去猎杀长颈鹿,但其实,他并不应该猎杀这种动物。你说,一个人能有多少时间用来猎杀长颈鹿呢!捕捉鹬鸟和土拨鼠,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游戏,但我认为勇于抨击自我,那才是一项更高尚的运动——

如果将目光转向自已的内心,

你将会发现那里有一千处未曾涉足之地,

那就去那里旅行吧,

成为家庭宇宙志的地理专家。

非洲代表什么,西方又代表什么呢?在我们内心的版图上,不是也有一块空白的未知领域吗?但等它被发现时,它是否仍像海岸线一样黑漆漆的?我们要去发现的,难道是尼罗河的源头?难道是尼日尔河或密西西比河的源头?难道是我们所在大陆的西北走廊吗?难道这些就是跟人类息息相关的问题吗?难道说弗兰克林爵士是这世界上失踪的唯一一位北极探险家,因此他的太太要心急如焚地四处寻找他?格林奈尔先生是否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如让自己成为芒戈·帕克、路易斯、克拉克和弗罗比歇这样的航海家,探寻自身的江河湖海,探索自身的高纬度地区——如果有必要,可以在船上装上足够的罐头肉,借以维持生命,你还可以把吃净的空罐头盒堆得高及云霄,用作标记。发明罐头难道就是为了延长肉类的保质期吗?不,你得成为另一个哥伦布,去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新大陆和新世界,开辟新渠道,不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交流思想。在自己的思想领域,每个人都是国王,相比之下,沙皇的帝国也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微末小国,是冰天雪地中的一小块陆地。然而,有的人对自己尚且不尊重,却在高谈爱国,为了谋求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们深爱着将来要葬身其中的墓穴,却对赋予自己的躯体以活力的精神无动于衷。爱国只是他们脑中的空想罢了。南海探险声势如此浩大,耗资如此惊人,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那只是间接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精神世界中,也有海洋和大陆,但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半岛或岛屿,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但他却不去探索;而是坐在政府造就的大船中,航行几千里,经过寒冷、风暴,经过人吃人的蛮荒之地,随船有500名水手和仆役侍候着;他觉得这比让他独自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海洋——比如内心的大西洋和太平洋——要容易得多。

……

现如今,世界上的新鲜事物正在不断涌现,而我们却还在忍受这不堪的愚蠢。我只要说出在这最最开明的国土上,人们至今还在听什么样的说教,大家就能明白了。虽然这些说教中,有快乐和悲哀的字眼,但它们都是用在赞美诗中的叠句,是要用鼻音哼唱的,其实,我们的信仰还是流于平庸和卑下。但我们并不自知,总以为只要换换衣服就行了。据说大不列颠帝国非常庞大,深受民众敬仰,而且美利坚合众国是一流的强国。每个人都像一片大海,背后都有潮起潮落,这些浪潮汇聚起来,就可以让大英帝国像碎木片一样漂浮起来——如果说每个人决定记住这个的话。谁知道下次再爆发17年蝗灾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所依存的世界的政府,与英国政府大不相同,它不是办个晚宴,在吃喝谈笑中建立起来的。

我们的生命就像河中的水。也许今年,河水会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干涸的高地都淹没了——这种年景说不定还会发生其他灾难,会把麝鼠统统淹死。人类生活的地方并不一定都是干燥的陆地。我看到,远处深入内陆的河岸,在古时候,还没有文献记录河水曾经泛滥成灾之前,就受过河水的冲刷。大家都听过新英格兰盛行的那个传说,有一只身强力壮又漂亮的虫子,从一张古老的、干燥的苹果木餐桌的活动桌面上钻了出来。这张桌子在一个农夫的厨房里已经放了60年了,起初是在康涅狄格州,后来由于搬家又来到了马萨诸塞州——可是早在60年前,甚至更早,当苹果树还活着的时候,虫卵就被产在果木中了,这从树木的年轮上可以看出来。一连几周,都听到它在里面啃木头,大约是一把热水壶的温度把虫卵孵化出来的吧。听了这个故事,任何人的复活和不朽之心都会更加强烈。虫卵深藏在一层层木头深处,已经好几十年了,生活是如此枯燥难耐,开始时还是青绿的有生命的树木,后来就变成一个被风干的完美坟墓了——也许它在其中已经啃了好几年,那啃噬声使围坐在桌前、快快乐乐地进餐的一家人惊惶失措——谁能料到,如此美丽的、舒展着翅膀的生命,会突然从社会中最不值钱的、别人馈赠的家具中脱颖而出,最终尽情享受属于它的完美夏日呢!

我并不是说,约翰或约纳森这类普通人能够领会我所说的话。可是,仅靠阳光的流逝是断然等不到黎明的,这就是那个早晨的特性。让我们双目失明的强光,对我们而言无异于黑暗。只有我们清醒地睁开双眼,天才算真正亮了。天亮的时候无穷无尽。太阳,不过是一颗晨星。

目录

省俭之道

补充诗篇

生活之地,缘何生活

阅读

倾听

寂寥

来访者

豆田

村子

贝克田庄

更高的规律

与鸟兽为邻

室内取暖

原住民;冬天的访客

冬季鸟兽

冬日瓦尔登

春日

结语

序言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改革家、自然主义者。他除了被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20岁时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在爱默生影响下,他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哲学思想。他提倡亲近自然,回归本心。他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却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在他28岁时抛开金钱的羁绊,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宁静、自由和闲适之地,搭起简陋的木屋,开荒种田,阅读写作,过起了自耕自食的简单生活。梭罗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20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人。

《瓦尔登湖》记录了他独处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篇章。本书详尽地描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两年隐居时光,以及期间的关于自然、人生、人性等的思考。记录了他独处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探寻生活真谛的奇特历程。这本依据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的不朽名作,是他身体力行结出的丰硕成果,书中处处闪耀着宁静、恬淡、智慧的光彩。

全书以春天开始,历经夏、秋、冬,又以春天结束,完成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复苏。文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出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到,发人深思;描绘景物处,语言优美、细致,如湖水之清澈透明、山林之茂密苍翠。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绘。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空气,有潺潺溪流,有鸟的欢歌,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阅读本书,你不仅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还能学习动植物学知识和广博的人文、地理、历史知识,体会行云流水中振聋发聩的思想。品味生命哲理,增长人生智慧,感受自然和生命之美。

美国批评家伊拉·布鲁克说:“在过去一百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读《瓦尔登湖》,正如赫胥黎所言,我们的生活也就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内容推荐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独处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篇章。本书详尽地描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两年隐居时光,以及期间的关于自然、人生、人性等的思考。记录了他独处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探寻生活真谛的奇特历程。这本依据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的不朽名作,是他身体力行结出的丰硕成果,书中处处闪耀着宁静、恬淡、智慧的光彩。

《瓦尔登湖彩图馆》是《瓦尔登湖》的彩图版,由高格编译。

编辑推荐

从1845年7月4日到1847年9月6日,亨利·戴维·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他住进自己亲手搭建的小木屋,凭着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开始了两年多离群索居的简朴生活。他只吃自己种的作物,闲暇阅读《伊利亚特》、《论语》和《吠陀经》,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冥思和观察自然上,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更真实和有价值的生活体验。《瓦尔登湖》是他这段时期生活和思考的记录。

书中记录了他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家园。

读这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静、素雅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由此找到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栖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它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

《瓦尔登湖彩图馆》是《瓦尔登湖》的彩图版,由高格编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彩图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梭罗
译者 高格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58561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1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2015301866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7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