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记忆北京(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记忆北京》一书收录了作者关于北京的文化随笔共计二十五篇。作者身为岭南人,却是很早呼吁建立“北京学”的学者,并在北大开设“北京文化研究”专题课,主持相关主题的靠前学术研讨会,主编“北京读本”,指导北京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论文,游走于书斋与社会关怀之间,以诸多实际行动为依托,试图借由文人的情怀和底蕴、学者严谨扎实的治学功底,用想象和记忆的碎片来重构一个精神的古都。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颁发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大学何为》《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等著作三十余种。 目录 小引 上编 北京学 “五方杂处”说北京 图像的北京 想象北京城的前世与今生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 文学的北京:春夏秋冬 长向文人供炒栗 中编 “北京研究”的可能性 “北京学”的腾挪空间及发展策略 另一种“双城记” 作为文化双城的京津 宣南一日游 谁为城市代言 下编 十年一觉 “萧瑟昌平路” 学者小说的魅力 与《读书》结缘 文史的北京 还是不要“戏说”为好 生于忧患 《人在北京》自序 《北京研究书目》缘起 城市的韵味 大学精神的见证人与守护者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自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记忆北京(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平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6600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9 |
出版时间 | 2020-03-01 |
首版时间 | 2020-03-01 |
印刷时间 | 202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8 |
CIP核字 | 2019091382 |
中图分类号 | G127.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8.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