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明(钱眼儿里的皇朝)
内容
内容推荐
《说明:钱眼儿里的皇朝》是一部讲述明代财政税收的通俗读物。作者通过相关史料,以明代十七帝为节点,全景式地展现了整个明代由税收财政引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变迁的全貌。书中勾画了统治者性格和偏好等复杂因素与赋役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理,推导出税收演进和王朝兴衰具有密切相关性和高度一致性,揭示了一个以传统的农业生产力为基础的政权是如何在财政支出的扩张中不断吞噬自我的。
作者简介
李长江,供职于某行政机关,笔名怡鹤,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副研究员。1964年1月生于河北围场,1983年参加工作,历经乡、县、市、省四级行政机关磨砺,主要从事中国税史和税收文化研究。出版《杞人忧税》《德鉴》《天下兴亡一一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赋税研究》《一声长叹》《我说》《税眼尘心》等6部专著,在国家和省级税务、财经及社科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学术随笔和其他文章数百篇,有6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学会奖励。
目录
序 没见过这样写的税史曹钦白
第一章 大国丰歉:谁的田园谁的歌
第一节 朱元璋是个精算师
第二节 我是宗主我怕谁?
第三节 一帖两册:人间正道耕与读
第四节 哥赏的不是土地,是税基
第五节 地主家真的有余粮
第六节 赋改预备势:金花银和均田均粮
第七节 赋改进行时:从周幹周忱到张居正
第八节 见证奇怪:羊毛出在猪身上
第九节 大明皇朝是穷死的
第十节 咱是皇族,能不能靠点谱儿?
第十一节 太监、言官、党争:误国不分先后
第十二节 历史周期律和税收周期律
第二章 大国征纳:谁的篮子谁的菜
第一节 盐课和盐专卖:一桌霸王餐
第二节 茶课和茶专卖:买尽青山当画屏
第三节 关市之征:因地设税,靠山吃山
第四节 关市之征:从简而轻到苛而乱
第五节 关市之征:天朝上邦的涉外税收
第六节 杂色:渔课和渔贡
第七节 杂色:香税、酒醋课和契税
第八节 管理收入:赃罚银里的天理人心和恩怨情仇
第九节 管理收入:捐纳及奖劝事例
第十节 管理收入-僧道度牒费:谁的奶酪?
第十一节 管理收入-桩朋银:索赔的手法和艺术
第十二节 四类八瓣:明朝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 大国盛衰:谁的平坦谁的弯
第一节 “开骂”是一种工作模式
第二节 民变:狗血剧情和无耻嘴脸
第三节 喋血:谁的失败,谁的成功?
第四节 骂太监,还是骂皇帝?
第五节 四箴疏和聚敛图
第六节 摇摆中的矿税
第七节 万历想自己养鸡
第八节 乱拳打不死老师傅
第九节 做思想工作,我们曾经很专业
第十节 谁也不服输,谁也别想赢
第十一节 熊孩子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二节 民无能名曰神:神!
第四章 大国安危:谁的长剑谁的犁
第一节 舞弯刀还是荷木犁,这是个问题
第二节 明时明月明时关
第三节 军屯:种出来的剑犁关系
第四节 京军专列原来是“过山车
第五节 迁都和募兵:一件大事和另一件大事
第六节 卫所逃亡:三十六计走为上
第七节 勾军:一瓢舀进漏桶的远水
第八节 当杀人成为一种职业
第九节 “花钱买和平”有时只是一厢情愿
第十节 龙见和六渊:天灾款款走来
第十一节 三饷加派:最后的晚餐
第十二节 开启群殴模式
第五章 大国源流:谁的仓廪谁的米
第一节 奢靡莫过帝王家
第二节 建设+破坏:建筑商的一体两面
第三节 卑微的高贵,虚幻的奢靡
第四节 宗藩支出:好大一棵树
第五节 爵禄和官俸:列位大人,开饭喽!
第六节 军费支出:从“丰产田”到“无底洞
第七节 教育支出:百年大计不差事儿
第八节 教育支出:百年大计不差钱儿
第九节 水利建设-农田水利支出:为命脉买单
第十节 水利建设-治黄治运:干正事,我们是认真的
第十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有情义有担当
第十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尊高年和念勋劳
第六章 大国高下:谁的青春谁的梦
第一节 朱元璋:视国如家
第二节 方孝孺:无惭名教
第三节 夏原吉:古之遗爱
第四节 周忱:南圻治赋
第五节 况钟:三知苏州
第六节 刘定之:首事建白
第七节 丘溶:当代通儒
第八节 桂萼:特立独行
第九节 海瑞:第一奇人
第十节 张学颜:国储躬耕
第十一节 申时行:调和阴阳
第十二节 李自成:成败赋税
明朝十六帝大事记
明朝税收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说明”进行时
序言
首先要感谢长江,在《说明:钱眼儿里的皇朝》尚未
完全竣工的时候,就青眼有加,发给我先睹为快。
我知道,长江向来对历史有兴趣,因为从事税务工作
的原因,他对税史着力尤多。在他迄今出版的六部著作
中,前三部都和历史、税收有关,第一部《杞人忧税》
(2001年)和第二部《德鉴》(2003年)是随笔集,第三
部《天下兴亡——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赋税研究》
(2005年)则是专著,也因此他很早就成为大咖云集的中
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税史研究部的学术委员。
在我服务的《税收与社会》杂志上,他就惠赐过多篇
税史作品,我印象较深的是发表在2004年第11期上的《甲
申三百六十年祭》。
看到标题,许多读者会想起再早六十年的1944年,郭
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篇作品借明朝覆亡三百年
的节点,总结了明王朝亡国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昙花一现
的原因。当时正值抗战胜利前夕,此文有着多方面的意
义。毛泽东阅读了此文,非常重视,指出要从李自成起义
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将此文作为延安整风的文件之
一。该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多次印成单行本,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长江六十年后再做文章,煌煌万言,独具慧眼,独辟
蹊径。上篇从明王朝后期财政失控着手,论述了明廷由于
“增收无力,节支乏术”,无法应对内忧外患的困境而导
致的全面溃败;下篇接着论述了李自成“成也税收,败也
税收”的无奈。其结论建筑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足
可为人垂戒!
有此经验,我当然不会放过再次学习、领教的机会,
在电脑屏幕上如追星族一般,盯了十天时间。阅读体验是
愉快的、引人人胜的,使我全景式地、深层次地对明王朝
的税收、财政、经济、政治和社会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还
加深了对许多人和事的了解,进而对中华帝国的兴衰规律
有了更有底气的印证。
在阅读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时地跳出一个感觉:没
见过这样写的税史!直到阅读结束,这个感觉非但没有消
失,反而更加执著:没见过这样写的历史!!
我知道,这是自己阅读感受的一个直觉。虽然它没有
经过分析推理,但却是建筑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并非没有
逻辑。此前,无论是历史著作还是税史著作,不论中外,
不论通史还是断代史,我多少读过若干种、若干本,但像
长江此书这种文风、这种结构、这种立意,却绝少见。说
绝少见,是为了留有余地,毕竟,自己一介凡人,不可能
穷尽所有著作。
但要写序,我必须诚实地遵循内心的感受,把自己的
认识写出来,否则,既是对读者的不敬,也是对自己的不
负责任。然而如此写,可能对长江这本心血著作或初衷有
所误解,则是不得已的事情,还请长江海涵则个!
先看标题。第一章内容是田赋及其征管形式和演变。
但长江的标题是:大国丰歉:谁的田园谁的歌。其余章节
类同,不赘。
再看小标题。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朱元璋设计的明
朝田赋方案。而标题则是:朱元璋是个精算师。
第三看叙述。第二章内容是工商各税。其中第七节写
的是香税等杂税。且看作者怎样描述香税:
日暮时分,徐霞客终于攀上太和山金顸,即天柱峰。
这一天是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三日。在另一篇游记
里,这位走遍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曾以
“慕尤切”表达对太和山的由衷向往,但真的落笔成文,
似乎不及游历雁荡山、黄山、九鲤湖、嵩山诸篇高迈雄
峻。唯一让读者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榔梅的钟情和对破坏
自然生态行为的激愤。对一生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我行
我素的自由侠而言,这无疑是另一个维度的真性情。
真性情的人往往悲天悯人,批判意识强,眼里不揉沙
子。当徐霞客在金顶止住脚步,目光滑过金殿、玄帝、四
将和炉案,落到活生生的两个本朝官员身上时,他不由得
眉头一皱。于是,“督以一千户、一提点,需索香金,不
啻御夺”16字突兀又刺眼地挤进他的游记,流传至今。
依大意翻译,是这样一句话:朝廷设一个千户、一个
提点当场监督,索取香金,无异于巧取豪夺。
徐霞客笔下的香金其实是香税。香税是对朝山进香信
士征收的一种税。
……
且看他的夫子自道:“史家观察明朝的运动轨迹,大
多选择政治、军事两大坐标系。这当然是对的。如果再从
赋役的视角切入,相信会有更真实、更立体、更直接、更
通透的观感。”(第一章第八节r财政体制是大明的钱眼
儿。透过钱眼儿看皇朝兴衰,便于调整焦点、景深、曝光
量和白平衡。”(第五章第一节)
在现实中,不时见到一些官方和民间人士爱拿“枪杆
子”和“笔杆子”与政权的关系说事,我看到这样的“高
论”往往不以为然;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表面,而没有看
到历史潮流下面的暗流,多数时候它才是决定历史走向的
真正原因。以战争为例,过来人都说研究战争:“外行谈
战略,内行谈后勤”。这里的后勤,上升到国家治理层
面,就是税收、就是财政、就是“钱袋子”。不懂“钱袋
子”的重要性,是不可能如臂使指那“二杆子”的。
导语
作者从税收演进和明王朝的兴衰关系进行了论说,揭示了明代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历史和文化传承、政治和社会生态变迁、统治者性格和偏好等复杂因素与赋役间的内在联系。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借用严肃的史实和学界最新成果搭建内容,用通俗化、思辨化、适度趣味化、轻度文学化的语言讨论治乱得失,以求用现实点亮历史,用历史观照现实。全书基于严肃的史实,文风洒脱爽利,诙谐幽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社会效益。
后记
赵先生打进电话的时候,我正在查阅税史资料。我习
惯于把来自不同渠道的资料随手扔进word文档,一一标明
出处,再分门别类,根据需要剪切和组装到文章中。于
是,手头的多数文稿在完工前,后半部总是拖着一条或长
或短的尾巴。每当思路阻滞,我就一遍遍翻看这些资料,
从字缝里踅摸路标。
“影响您休息,实在抱歉。我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最
大坎坷,必须向您倾诉。我有一些想法,期盼您能支
持。”大约20分钟,我一直听赵先生倾诉。赵先生语速飞
快,声音不时打颤打滑,听得出他很激愤,甚至能感觉到
他眼里汪着泪水。
赵先生的坎坷叫“正转副”,就是由一个单位的正职
就地转任职级不变的副职。显然,他很在意自己的奋斗成
果,自认为不该归人这个少皮无毛的可怜群体。一遍遍
地,他向我解释政策条文,引用领导讲话,捆绑别人一起
对号入座,然后给自己规划出一条既纠结又坚定,既不甘
心又没信心的维权线路。
赵先生说的政策和流程,我懂,因为我有幸参与同一
项工作,只是岗位不在赵先生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城市。我
和赵先生很熟,23年的交情,互动频繁,推心置腹。赵先
生给我出题,于公于私我都有责任认真作答。于是,接下
来的20分钟基本上是我掰开揉碎谈人生观和价值观,赵先
生先是抢话辩白,渐渐不大吭声,最后奇迹般接受我的建
议。“我想通了,您放止,吧。”他说。
挂断手机倒在床上,我久久不能人睡,脑子里翻过来
倒过去总是一句话:有一种奉献叫牺牲。我由衷地体会
到,这项工作绝不像某些人说得那样简单和轻松,也不该
像某些人做得那样机巧和生硬,对付出牺牲的同志,组织
上该多给一些理解、包容、尊重和关爱。改革要展现力
度,更要保持温度,秉公心、行大道和人性化、温隋化同
样重要。很多事情说到底只是互相给足面子而已。
几天后,深夜,赵先生再次拨通我的手机。“那天吵
醒了您,今天您肯定没睡着。”再次误判我作息状态的赵
先生并不知道,连日来忙工作忙私活儿,我很疲倦,关心
了几十分钟国际新闻后早早睡下。被手机铃声惊醒,迅速
校准时间和空间,我总算回过味儿来:赵先生这回是宽慰
我的,他已经得知,我也正转副了。劝来劝去,赵先生笑
了,他送给我的差不多全是我那天送给他的话。“我就觉
得不公平……”察觉到自己的宽慰了无新意,赵先生一拐
弯,索性回到当初的频道。
我们同时开启“情景再现”模式,还是他娓娓倾诉,
还是我谆谆劝慰。劝过,笑过,睡意全无,我苦笑着打开
电脑,接着鼓捣我的文章和资料。
活儿没干成,觉也没睡好。本市的、外市的、外省的
朋友接续着打来电话,试探着核实讯息,劝导我“想开
些”。接完最后一个电话,我想起一位领导干部9年前悄
悄说过的话:“友情这东西,有时候也很折磨人。”
就在那个深夜,我告诉朋友们:我正忙着写《说明:
钱眼儿里的皇朝》。
2
早在一年前,我就开始打量明朝。忝充税史部学术委
员多年,不拼凑几篇文章实在说不过去。继粗略研究崇
祯、李自成的得失成败和万历开矿榷税之后,我瞄上了明
朝田赋与皇朝兴衰的因果联系。积累资料的同时,忍不住
加一些批注,也就是随机性、随意性的心得,批注多了,
又忍不住把它们排列组合到一起。那份勇毅和执着,像极
了一个勤勉敬业的木工把一垛木料分解成不同规格的木
板,再拼装成卯榫结构的家具。勇毅和执着一天天增长,
电脑里的文字渐渐滚成雪球。
见证奇怪的时刻到了:设想中的论文只是一粒尚未发
芽的种子,它的副产品却疯长到洋洋数万言。这等舍本逐
末、剑走偏锋、天马行空的迷糊事儿,大概只有我这种无
拘无束、无知无畏、无欲无求的洒脱人才干得出来。
迷糊和洒脱,只是视角和观感不同而已。
比迷糊和洒脱更优秀的品质,是随时随地找到恰切的
视角,生发熨帖的观感。
神助攻悄然出现。他们是贵人。经挚友李胜良介绍,
海南某杂志发出加盟专栏邀请,我欣然接受,集中精力完
成6期稿件。稍后,河南某杂志邀约专栏稿件,我另起炉
灶,重组和扩展出12期稿件交差。因为是专栏文章,自觉
不自觉间坐实两个特点:字数固定,每节2 700字(少数几
节略长些);既遵从章与章、节与节间的逻辑和层次,又
保持每章每节的相对独立性,也就是曹钦白老师说的项链
式叙事结构。
《说明:钱眼儿里的皇朝》共六章七十二节。依次
是:田赋演变、工商税制概述、矿税及其征管、军制及其
与赋役的关联性、财政分配的大致框架和税收人物,并以
丰歉、征纳、盛衰、安危、源流和高下六个意象词分别临
摹其内涵、外延和体貌特征。胜良建议我大胆扩容,以更
宏阔更立体的视野、更雄浑更霸气的格局和更恣肆更厚重
的笔法“说明”,想了想,没敢过多尝试,理由是:活儿
太大,底气不足;以我的读书体验,24万字成册,容量刚
刚好;背离传统规则的写法受不受欢迎,有待检验。
需要向读者坦白的是,除矿税一章于2017年大体完稿
外,田赋等五章均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一名税收人,他观察事实;作为一名记者,
他报道事实:作为一名学者,他解剖事实。然而无论
长江兄以何种身份言说,我读到的都是属于一个知识
分子本真的家国情怀。
——张楚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长江起步于基层,几经磨砺,他的经历决定了他
的文字不是“官员作家”哗众取宠的“才艺”,展示
和空洞的“呐喊”,而是结结实实的感受和见识。他
对税收历史的探究,总是在社会大背景下展开,述述
洒脱,文字洗练,其见地更是令人感叹。从这一点
说,长江的文章才称得上真正的大散文。
——李延青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说明》通篇以思辨性的学术随笔,立体审视各
种复杂因素与赋役制度,赋役管理的作用机理,推导
和论证王朝兴衰与税收演进在时间、方向、深度和广
度上的密切相关性和高度一致性,是一本有趣、有
料、有情怀的好书。
——刘佐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原所长、研究

该书以轻松活泼的笔调,严肃有深度的思考,来
揭示财税与国家治乱兴衰的密切联系,值得隆重向读
者推荐。
——倪玉平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中国
经济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精彩页
第一节朱元璋是个精算师
“予本淮右布衣”,朱元璋时不时拎出这句话当开场白,一半是为了炫耀,另一半还是为了炫耀。
这话的意思是:想当年老朱我过五关斩六将……
“淮右布衣”是个精算师。在承继元政(本质上是秦政)优秀和合理成果的基础上,他极富创意地设计明朝的制度和规范,建立起一个看上去精致、完美、安全、妥帖的社会模型。
特务政治、废除宰相不说了,离可歌可泣远了点。
《大明律》不说了,说说《大诰》。这是一部比《大明律》重要得多的法律文献,可圈可点之处很多。
以判例法成书,英美法系倾向明显,开风气之先。处心积虑的误打误撞,竟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司法新路,说来也算神奇。
一万多个案例全部来自本朝司法实践,犯罪过程和处罚方式全景再现,包罗万象,分门别类,有名有姓,具体生动。平民百姓没本事熟记晦涩枯燥的律令条文,却有兴趣听专业人士绘声绘色的以案说法。在芸芸众生的潜意识里,那些滴血的纷争就发生在邻家牛栏、村西破庙和东山林地……纷争的当事人就是走乡串户的锢漏匠、偷鸡摸狗的二埋汰和饥寒交迫的刘寡妇……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底层民众的猎奇感和求知欲。
不厌其烦、津津乐道地展示抽肠、剐皮等多种酷刑,以鲜血淋漓、触目惊心的特殊行为艺术警示民众,前车之鉴的作用一再放大。
犯人家里能不能找到《大诰》,直接影响判决结果。有《大诰》罪减一等,无《大诰》罪加一等。看上去匪夷所思的奇葩规定,蕴涵着朱元璋普及《大诰》的良苦用心。只有农民,才有这般厚道实在、直来直去、立竿见影的智慧。
说说明朝的皇室。对朱家子孙,朱元璋举手投足都是满满的、足足的溺爱。他把所有皇室成员小心翼翼地放进蜜罐,还在他们的左手右手各塞一个馒头,身前身后各放一碗红糖、一碗白糖。
为防止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子弟被人轰下台,一向以“杀尽江南百万兵”标榜自己雄武豪霸的首任皇帝果断举起屠刀,将开国功勋杀得七零八落、七荤八素,以至于朱棣起兵“靖难”那天,建文帝派不出像样的将帅御敌。
皇室人丁的雪球越滚越大,本该成为社会标杆、道德楷模和政权中流砥柱的皇族却因学识、胆识、能力和品行越来越差,形象越来越坏,被全社会看不起。如同扶不上墙的一摊烂泥,他们渐渐退化成七扭八歪、尸位素餐的家国拖累,成为全社会最大的负能量和最大的不良资产。
这个结果,肯定不是朱元璋期盼的。倘若地下有知,他一定痛心疾首,追悔莫及。太闹心了,这都些什么瘪犊子玩意儿?
说说身份固化。在封建社会,身份固化的事例比比皆是。我们熟悉的说法是世袭制、铁帽子,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就是皇族和功臣对爵位、官职和特权的排他性延续,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叫垄断——资源垄断,机会垄断——用老百姓的话说叫好事儿被有权有势的人家永远号下了。
想想似乎合情合理:皇权被你们朱家栽到自留地里,我们这些提着脑袋瓜子出生入死几十年的元功宿将,不该弄个公侯伯子男啥的平衡平衡脆弱的心灵?用幼儿园小朋友的话说这叫排排座分果果,用梁山好汉的话说这叫天罡地煞排座次。
只有充分共享造反成果,才能确保没人二次造反。这个道理,功臣们懂,朱元璋也懂。心有灵犀,他们配合默契。
朱元璋自然深知固化统治集团当下待遇和长久利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做得很彻底,处于社会金字塔最底层的民户、军户和匠户,也被顺手拉过来享受世袭制的阳光雨露。
至于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强制性、调戏性世袭事实上切断了弱势群体流动和上升的通道,严重抑制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活力,只是踌躇满志、心高气傲的朱皇帝一时半会还看不到。
捧在朱元璋手上的是一张社会分工树状图。民户的枝权上长出儒户、医户等,军户的枝权上长出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匠户的枝权上长出工匠户、厨艺户、裁缝户等。
树状图精细到毫末,我们以匠户为例。明初的匠户有民匠、军匠之分,也有住坐匠户(由内府内官监管辖)、轮班匠户(由工部管辖)之分。“轮班匠户含六十二行匠人,后细分为一百八十八行,洪武二十六年名额二十三万二千八十九名。”
朱元璋用这种扒堆分治、横平竖直、行业传承的方法把百姓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牢牢地固定在社会网格中。
对各级政府和各色官员,朱元璋同样操碎了心。不管是行政公务、司法裁决,还是仓储准备、人口统计,甚至街道保洁这些琐事,皇帝大人都不厌其烦,逐一制定操作规范,每前行一步都是不容偷懒的“分解动作”,这相当于今天买电器时附送的说明书。
动脑的事儿我干,动手的事儿你们干。看多了元帝国混乱无序、藏奸耍滑的明太祖幻想着帝国每一个阶层和每一个成员都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像无数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同编织出分工严谨、监管严密、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盛世大明。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明(钱眼儿里的皇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长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53933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20-05-01
首版时间 2020-05-01
印刷时间 202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80
CIP核字 2019280588
中图分类号 K248.09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5
166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6: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