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英工业设计发展历程轨迹比较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李朔,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博士,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设计学硕士。
留学英国期间获包装设计一等奖,主持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书写,负责青岛地铁2号线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等;编写出版教材两部。
目录
第l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平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的依据
1.3 研究的背景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相关研究范畴的界定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7 研究内容与方法
1.8 研究的创新点
1.9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2章 肇始阶段中英工业设计的自觉性差异
2.1 英国工业设计的“内生化”过程
2.2 中国工业设计的“外源化”发展
2.3 起始阶段中英工业设计肇始方式的差距问题
2.4 本章小结:自觉性差异对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启示
第3章 机械化进程阶段中英对待工业文化的态度差异
3.1 英国机械化进程中本土文化对工业文化的态度
3.2 中国机械化进程中本土文化对工业文化的态度
3.3 机械化进程阶段中英对待工业文化的态度差异问题
3.4 本章小结:中英对待工业文化的态度差异对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启示
第4章 电气化阶段中英工业设计“质”变与“量”变的差异
4.1 电气化阶段英国工业设计的扩展和延伸
4.2 电气化阶段中国工业设计的突破和飞跃
4.3 电气化阶段中英工业设计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差异问题
4.4 本章小结:“质”与“量”的发展差异反映出的中国工业设计问题
第5章 信息化阶段中英工业设计观念高低的差异
5.1 信息化阶段英国工业设计的产业转移
5.2 信息化阶段中国工业设计的产业转型
5.3 信息化阶段中英工业设计观念高低的差异问题
5.4 本章小结:中英工业设计观念高低的差异反映出的中国工业设计问题
第6章 结论
6.1 基本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 相关图表
内容推荐
中英两国的现代工业设计均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然而结果却截然不同。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起步阶段,英国对中国工业化的萌发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中英两国相似的近代社会结构,以及对手工艺的重视,对传统的尊重与延续,对古老历史的认同,构成了两国比较的基础和本书研究思路的起点。
本书以“启”(启始阶段的萌发)、“承”(文化的承继)、“转”(经济的转型)、“合”(适合性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对中英两国工业设计发展历程轨迹的通览,比较工业设计处在四个历史阶段下,在不同的社会背景、经济形态、文化思想的生存土壤中,其发展所呈现的共性与异质特征,分析各自设计现象背后的内在逻辑、特殊性和缘由,进而总结出所存在的差异和问题。重点就起始阶段的自觉性差异问题,机械化进程中对待工业文化的态度差异问题,电气化阶段“质”变与“量”变的差异问题,信息化阶段工业设计观念高低的差异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这对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由此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读者逐步达到“以史为鉴,明正现实”的学习目标。
本书适宜高校专业师生及相关研究者使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英工业设计发展历程轨迹比较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75386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20-09-01
首版时间 2020-09-01
印刷时间 202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本科及以上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50
CIP核字 2020108431
中图分类号 J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