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南旧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林海音朴实自然的写作风格是我非常欣赏的,《城南旧事》以其浓郁清丽的诗意抒写和哀婉凄切的故事情节交融,仿如一首恬静淡雅,古朴无华,略带忧郁和哀怨的抒情叙事诗。人生世相,命运颠沛全在这平静淡然的诗意中呈现出来,却有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而英子的形象又是那么童稚可爱,善良活泼。林海音完全是以儿童的口吻来叙述这一切的:英子喜欢美丽可怜的疯子秀贞,同情身世飘零的妞儿,和小偷天真地约定有一天“我们看海去”,有意串合兰姨娘和德先叔……英子没有世俗的眼光和偏见,在那个充满黑暗、暴力和丑恶的时代,她却拥有一颗正义和美好的心。林海音以简朴的写作手法塑造童年的自我,怎不令人感动?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长于北京,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冬青树》《晓云》《城南旧事》《请到我的家乡来》《剪影话文坛》等,其中以《城南旧事》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主持《联合报》副刊十年(1953—1963)期间,亦发现并提携了大批作家。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林海音祖籍台湾,童年、少年、青年却是在北京度过的,本书即是以她七到十三岁的北京城南生活为背景写作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全书主体部分五个故事,既独立又具连贯性,通过小主人公英子的观察、叙述,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她温暖的小世界后面,错综复杂悲惨的大世界,表现了平民的坎坷命运,展示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

本书是作者缅怀老北京的诸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部,浓浓的相思、淡淡的哀愁充塞于字里行间。它在198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成为“中国风格”“散文电影”的典范,并获多种大奖。

目录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后 记

精彩书评

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著名作家余光中

要想重温一下(北京)这座文化古都的风貌,还真得读《城南旧事》呢!

——著名翻译家文洁若

文笔细腻清秀或者真挚热烈都不困难,但幽默却是Z高形式,我喜爱林海音这也是一个重重要缘由。

——中国作协主席、当代著名作家铁凝

林海音以高超的技巧,剪裁往事;而非以成人的思想和情感,解释童年。因此,传神之笔,美不胜收。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

——当代著名作家高阳

一个作家的作品如果仅仅反映某个时代的问题,他只能是那个时代的作家。一个作家能不能立足、能不能长远,与他的作品能否超时代背景有关。林先生的《城南旧事》写的是人类命运共同的东西,它是绝对经得起时代考验的。

——著名学者傅光明

林先生写的是人性中Z美的、永恒的东西。这是人类共同的,是历久弥新的。《城南旧事》电影给当时中国社会很大的启迪。我拍《城南旧事》是个缘分,这样的机遇一个人一生中也不见得会遇上,是非常珍贵的。

我被小说《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电影《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这样的不疾不徐,温厚醇和,这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馨,这样的满是人间烟火昧,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影评人凌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南旧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海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15495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