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店十二钗/中国书籍文学馆
内容
试读章节

我是晚上九点钟给紫夕打电话的。在此之前,我对紫夕的感觉一直很好。所以,如果你认为我打这个电话是蓄意的,我也不否认。事实上,我是有那么点蓄意。其实每个男上司在工作之外给女下属打电话,不管是谈什么,都有那么点蓄意。不然,什么事儿不能拖到明天说呢?天塌不下来!

在解释这个电话之前,我先说一说紫夕。当然,说紫夕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去年应聘到罗兰金店做总经理的,那时紫夕还没人职。总经理这衔儿,听上去很美,其实也是打工的。上有老板坐在我头上呼风唤雨,我只能对店员们指手画脚。对店员们指手画脚倒也不错,金店都是女员工,个顶个的水灵鲜活,像是刚从果树上摘下来的蜜桃。整天嗅着水果飘香,谁都想咬上一口,尤其在你饥渴难耐的时候。而我,恰恰是个饥肠辘辘者。

我的老婆孩子都不在身边。我去哪儿打工,不喜欢带老婆孩子。看那些打工的携家带口,我就特不舒服,感觉他们被连根拔起了。我每年请假回去一次,和老婆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剩下的时间,我宁愿饥渴难耐。在罗兰,我更难耐。店员是清一色的美女,如一道道清香可口的菜——但都不是我的菜,因为我长得不帅,也谈不上可爱,她们不会看上我,更不会示爱。可我是总经理,在美女们看来,我操持着她们的命运。所以在我面前,她们总是表现得乖巧服帖,生怕哪天怠慢了我,我努努嘴让她们消失。

我也确实让几个美女消失过。那些消失了的美女,美女不过是个尊称,她们肯定不美,美的我不舍得她们消失。其实我并没有消失权,我有建议权,消失权在老板手里。但美女们哪分得清这权那权的,你有权她就怕,就要想方设法讨你欢心。倘若表现在工作上,我是欢心的,但要表现在餐桌上,我就不欢心了。因为我不善饮,白酒半两,啤酒半瓶,就得打住。再喝,头晕。喝到一两白酒,或一瓶啤酒,你让我往东,我不会往西。

现在的美女们个个是海量,喝上半斤白酒,脸不改色心不跳。哪位美女要说今天不能喝酒,大家都懂:美女涨潮了,赤潮。这时候我很君子,不会乘人之危逼美女喝酒。谁都有不适的时候,女人有,男人也有。我每年请假回家,提前半月就戒酒了,我怕老婆闻到我身上的酒味。我老婆烦烟烦酒,见烟就呕,见酒就晕。她的嗅觉比狼犬还灵敏,我十天半月前喝了酒,她都能闻出味道。也正是她家教太严,才成就了我这么优秀的男人,烟酒不沾,一身爽净。但现在看来,这是弱点,无可挽回的弱点。面对美女们轮番敬酒,我像被骟了的公狗,没了斗志,既不敢接招,又不能不接招。美女们在酒桌上千姿百态,轻言漫语,让你无法拒绝,拒绝了你会心疼。

紫夕来应聘的时候,我不知道她会不会喝酒。更没想到她来之后,我的难言之隐从此了之。紫夕是我招进来的。记得是个初秋的午后,太阳有些炽热,金店后面的杨槐树上有只知了在唱歌,唱得我心烦。烦着烦着,我躺在沙发上就烦睡着了。睡了一会,有人推醒了我。是雨落。雨落是罗兰金店的店长,已婚。雨落说有美女来应聘了。

美女就是紫夕。这儿可不是尊称,货真价实。紫夕一米七的个子,腰那儿像打了蝴蝶结,脸蛋像刚炖出来的鸡蛋,咋看都有几分张曼玉的范儿。我是张曼玉的粉丝,突然见到个山寨版的张曼玉.马上合意了。我要留下她,没准哪天和她合个影,对哥们炫一把,说见到张曼玉了,不让哥们羡慕得眼睛出血呀。

这是我对紫夕的第一印象。除了合个影,暂且还没别的想法。

金店聚餐每月一次,发工资之后,一般比较守时。偶尔也会如女人例假,提前或推迟一两天。这一次聚餐,紫夕也在。紫夕是第一次参加聚餐。这种场合,谁都不会第一次就亮出底牌来。紫夕也是,开始不怎么喝,只是看别人喝,看我被美女们整得痛苦不堪,紫夕竟然挺身而出了。这算不上是英雄壮举,但于我而言,很勇敢,很巾帼。紫夕站起来说,老总,我帮你代一杯吧。她公然站到了美女们的对面,为我代了酒。我很受用。我像一只被人追杀到悬崖边的狼,快跌下万丈深渊了。紫夕突然送来了跳板,和我狼狈为奸。想到这个词,我卑鄙地笑了。我笑着将斟满酒的杯子递过去。紫夕接过去:一口干了。我看她一眼,想想,又看一眼,再想想,就有好感了。P1-3

作者简介
何正坤,笔名何尤之,籍贯江苏阜宁,现居连云港。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在《阳光》《山东文学》《西北军事文学》《中国铁路文艺》《安徽文学》《福建文学》《创作与评论》《绿洲》《读者》《雨花》《椰城》《短篇小说》《芳草小说月刊》《特区文学》《滇池》《都市小说》《章回小说》《文学港》《厦门文学》《牡丹》《大地文学》《小说月刊》《江苏作家》《民间文学》《民间故事选刊》《敦煌》《通俗小说报》《晚报文萃》《深圳商报》《情感读本》《靠前日报》《文学报》等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三百余篇二百多万字。部分小说在靠前获奖及被转载。出版有文集《让我走在你的外侧》、短篇小说集《真水无香》及管理专著《卓有成效的经营之道》等。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书籍文学馆”并非一个场所,它是一套中国当代文学、当代小说的大型丛书。这里的每一位作者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所以“中国书籍文学馆”又真正构成了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不仅能鉴赏当代文学中那些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更能怀着发现的惊喜,去寻访当代文学中那相对安静的区域,那里或许是曲径幽处,或许是别有洞天,或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著名文学评论家 李敬泽

后记

我怎么就写成了十二个金店女人的故事,我自己都说不清。我以为是不小心,因为这的确是始料不及的事。我在金店不过工作了一年零三个月,时间不算长。那间金店也很平常,和其他金店并无二致,没什么可写的。而我却写了十二个中短篇小说,想来实在匪夷所思。

当然,事情总是有因果的。若没有与金店的亲密接触,断然不会有十二个故事的问世。所以若说是不小心,肯定不够贴切,何况还是十二个?

我是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在金店工作。这期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发生了一件大事,便是利比亚战争。中国人远离战争,对战争不很敏感,只是看个热闹。而小小的金店却对远在北非的战争很敏感。利比亚战争持续了几个月,随着战争的推进,金价天天跟着高涨。特别是快攻下的黎波里时,金价纵然不是瞬息万变,也是朝价夕改。我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个很不错的小说素材,可以写点什么。但到底写什么,此时并不清楚,只是先记下了当时金价的波动。后来果然写下了短篇小说《的黎波里的硝烟》,先后被三家杂志依次发表。

作家往往如此。作家具有反刍动物的天性,本能地产生反刍效应,像一头老牛,在获悉了生活中的某些镜像后,开始细细淡淡地反刍,反刍生活,反刍现实,反刍社会。许多的艺术创作亦是如此,都是在事件过后去咀嚼,品出其中的真味。作家尤其小说作家,往往不会马上对某种事态及现象作出评判,有时甚至连一点反应都没有。毕竟他们不是街头巷尾的唠叨客,不会一触即发。但他们最终是要写点什么的。写东西不比说东西,说完就完了,写完了却没个完,写下的东西是字据。所以作家的反应是滞后的,延时的,仔细掂量的。他们睁着犀利的双眼,不言不语,不急不躁,冷静观察,理智分析,直至深思熟虑瓜熟蒂落后,才会动笔,写下自己的观点,或者不持观点的叙述。他们的叙述或许时过境迁,但留下的往往意义深远,也许有耐心的读者会在反刍后才明了作家的真正内涵。我是业余作家,业余作家首要的任务是求职谋生。求职谋生时是不带有写作使命的。也就是说,人职金店时我没想过要在金店挖掘写作资源,想的是好好赚钱,养家糊口。金店的颜值那是相当地高,金婵玉媛,佳丽俏俊。这些自然与我无关。我和佳丽们主要是工作上的关系,极少涉及个人生活。至于她们的私生活,我更是无从介入,亦无心介入。但恰恰是她们,日后给了我创作灵感,丰富了我的想象。她们的言谈举止为我打开了故事的缺口,她们的鲜明个性撑起了我故事的骨骼。尽管这十二个故事没一个原型符合她们,但她们又真真实实地成了故事的原型。她们都不曾走进我的故事,但她们或站在女主人公背后,或站在离女主人公不远的地方,她们的身影在我的故事里影影绰绰。

最早动笔写金店故事,是2013年5月份。先是看了一位金店女同事QQ里的文章,叫《最高境界》,写的是男女间交往的最高境界。我有所感触,便动了笔。于是我的第一个金店故事便诞生了,也叫《最高境界》。当时是随兴而写,并未想到还会继续。之后偶然想起利比亚战争,想起当时记下的金价波动,便又琢磨再写个金店故事。不久便写成了第二个金店小说《的黎波里的硝烟》。再后来,不知怎么,就萌生了写十二个金店女性故事的念头。有了这个念头,就会反复回想金店的一些人和事。金店平淡,并无多少新鲜事,回想最多的是人,那些金店的女同事。想起她们,就会有林林总总的故事被想象在她们身上。在这里,我不能不提及金店一些女同事的名字:沈爱平、何先花、支海兰、罗萍、孙爱萍、邓丽丽、陈风云、张清,等等。她们被我多次想象后,就仿佛觉得她们在敦促我,要我为她们写点什么。但我没有写她们,我也不知道她们的故事。只是在创作每一个故事时,她们都会在我脑海里跳跃。跳跃的不只是她们的身姿,更有她们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于是我请她们入戏,在我的故事里扮演主角。一旦有了主角,故事马上活了起来,像一片慵懒的野藤被搭在了架子上,有骨有形,有声有色。她们推动着故事进程,引领着故事的方向,让故事更真切,更富有戏剧性。到了2015年上半年,十二个女性故事全部写完。十二个故事,十二份女性情感,相比这个多棱镜的时代,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它不能为所有女性代言,也不能为金店女性代言,甚至不能为这十二个女性代言。它不过是一个作家在用自己的眼光洞察世界,在向读者奉献自己的见闻和见解。仅此而已。

于一个作家而言,十二个故事,二十多万字,无论如何都算作一点业绩了。提到这点业绩,我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也是我应该感激的人,即我的学友何成飞。何成飞是我的高中学友,相识于初中之时。按年龄,他比我长两岁;按辈份,他比我低一辈;按职别,他是我老板——那间金店的老板。2011年春节,他邀请我加盟他的团队,我欣然应允。在金店工作,我自然收获了他支付的高薪。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值得我言谢的,是他给了我这份生活体验,给了我鲜活的写作场景。没有金店的那段时光,必定没有《金店十二钗》的诞生。我走过不少企业,也写过不少企业故事,但一家企业写了十二个故事的,金店是唯一。

为本书作序的李建军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建军年龄与我相仿,但三十年前他才二十岁时,已与莫言、陈忠实、胡发云等在《北京文学》同期发表短篇小说《狐狸谷》,名噪一时。这些年来我一直受他的鼓励和指导,才得以突破商业重围,将文学坚持了下来。他对文学的独到见解以及独特的鉴赏力,令我钦佩并受益。在写作十二个金店女性小说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他的关心和鞭策。本书付梓在即,在此一并致谢!  何尤之

2015年9月于连云港供销小区

目录

最高境界

的黎波里的硝烟

沁园春

女中学生宿舍

为谁风露立中宵

浓雾

准的江山,不是马蹄狂乱

雪微

圆缺

九妹

一场腐败的风花雪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与金店有关的事(后记)

序言

一个月前,何尤之送我一本他新出的短篇小说集《真水无香》。装帧精美,墨香清新,我十分喜爱,带至上海的宿舍,得空便看一两篇。十八个短篇,称得上篇篇精彩,看得过瘾,意犹未尽。

这不,刚把《真水无香》放下,尤之打来电话,说打算把近年写“金店”女工的十二个中短篇小说结成集子,取名《金店十二钗》,嘱我为集子写个序。

我一边赞叹他写作的神速,一边跟他坦言,我非大腕名家,写这个序恐怕不太合适。尤之说,是不是大腕名家不重要,对于我的写作,你最了解,最有发言权。

朋友嘱办的事情,再推辞就不够意思了。

我与尤之相识于上世纪最后那两年。当时,在省城一家早报,我负责市区的采编和发行工作,尤之也应聘过来,一起为这张小报折腾了两年。

尤之原名何正坤,1984年从家乡阜宁县农村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四年后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财会专业,是那个年代分配到港城寥寥无几的财会专业本科生。但尤之的工作似乎并不太顺,先是分配在皮塑公司下属的一家工厂,后来工厂倒闭,他又到一家展销公司上班。不巧的是这家公司兴起于机关大办三产之时,只撑了两三年就关门了,尤之这个满腹才学的会计师,便偏离“正业”,来到早报的通联站。

现在看来,尤之的这段经历跟他后来迷上文学颇有关联。在南小区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我们相识相知,成了交心的朋友、难得的知己。而我对文学的痴迷,一不小心把他给“传染”了。

那些日子,也是我“下海”五年、四顾茫然之时,撂笔五年重又开写的一个两万来字的小中篇发表了。我送了本杂志给尤之,没想到他看了以后,竞“跃跃欲试,有了写作的冲动”。我知道,尤之这么说是抬举我,区区一篇尚显毛糙的小说哪有这样的功效?倒是以他的聪明才智,只少许用心,写小说的那点神秘感当然一下子就让他参悟了。旦旦要离婚娶花奴的徐老板成了缩头乌龟,因为一旦离婚,他就要净身出户,那么他“历尽沧桑、纵马驰骋而创建的伟业”以及“跻身名流”的荣光也将付之东流。花奴被抛弃了,妙龄女郎被六旬老汉抛弃,从高空跌落到平地,这落差太大,太伤自尊了。但在“我”和店长雨落的劝慰下,花奴最终恢复了自信,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憧憬。 《浓雾》和《雪微》分别写的是店员风云和雪微的故事。看得出,作家写得很自信也很放松,总经理“我”在这两篇小说里参与和介入较多,结构紧凑,文字洗练。《浓雾》中,“我”和风云从省城进货连夜开车返回,高速公路上忽然浓雾弥漫,车速一再放慢。一路上,风云讲述她的情感故事为“我”提神:她没有老公,和儿子一起生活,但她有个情人,是个有家室的警察,对她和儿子都很好。后来,消失了十三年的儿子生父出现了,这个当年玩弄她又抛弃她的有妇之夫,在老婆死后,竞跑来找她,要“收编”她和儿子,并举报了警察和她的婚外情。善良的风云为了不牵扯警察,只好忍气吞声地顺从了恶棍。讲到这里,车子到家了,但风云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十三岁的儿子因为早已把那警察当父亲,所以仇恨生父,在一次钓鱼时把生父推下南河溺亡,自己也失踪了。生活就像浓雾一样,让人难以预料。这样的悲剧结局在尤之的小说里并不多见,令人揪心而沉重,也发人深省。

雪微是罗兰金店最文静的女孩,她的为人如她的名字一样素雅纯洁、谦和低调。但是,这一次,她竞违反店规,将顾客看中的一根项链留下不卖,说是已被朋友预订了。雪微被罚款,自己垫资将项链买下,但朋友却迟迟没有取走项链,她因此陷入了“经济危机”。后来金价暴跌,朋友竞不要那根项链了。原来,她的“朋友”是金店门前扫大街的尹姨,老人想送一根项链给未来的儿媳,结果钱攒够了,原先看好这款项链的准儿媳却又变卦不要了,善良的雪微默默地承担了项链贬值的损失。雪微有一颗金子一般的心,她的善良她的品质她的思想境界,比金子比钻石更珍贵。

感谢尤之,在小说《雪微》里,他多次提到我的散文集《一路走来》,提到集子里写外婆和母亲的几篇文章,信手拈来,贴切自然。作家陈武先生读了这篇小说后,亦称赞尤之的小说创作上了一个大台阶。议起尤之的小说技法,我们都用了两个词:“举重若轻”和“游刃有余”。

《的黎波里的硝烟》是一篇具有大视野的小说。喜丹的经历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人都与国际风云的变幻息息相关。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云台山上一只蝴蝶翅膀的偶尔振动,也许两个月后就会引起太平洋彼岸的一场龙卷风。

尤之的金店系列小说分别发表在《芳草》《绿洲》《大地文学》《雨花》《福建文学》《特区文学》等刊物上,即将结集出版,取名《金店十二钗》。作家以幽静风趣的笔致,悲天悯人、挚热温静的情怀,描绘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形象,她们活出了尊严,活出了精彩,展现了青春的魅力和人性的光华,她们的悲欢离合谱写了时代的旋律。当然,物欲之下人们心灵的迷惘困惑,感情的倾斜塌陷,价值的嬗变,道德的沦丧,也被揭示得淋漓尽致,显示了作家应有的善良本质和责任意识。尤之的小说语言干净,文字流畅,幽默诙谐,节奏明快,而且结构巧妙,布局合理,故事性强,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快感和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金店十二钗》写了罗兰金店十二个美女店员的情感故事。作者何正坤笔下的人物皆是普通的金店女性,妖娆多姿,活色生香,折射的却是形形色色的职业女性。悲或喜,愁或乐,各有各的活法,都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换言之,是时代赋予了她们的命运,是时代赋予了作者的笔触。十二篇小说,十二个女主人公,像十二面镜子,如万花筒,如多棱镜,展现了当代职业女性隐藏于心的快意情仇,揭示了浮躁现象背后的本来面目,有唱衰,有赞美,有质疑,有倡导,带给读者的是寻思,反省,拷问,以及鞭策。 《金店十二钗》的故事既独立成篇,又相互映衬。故事不但趣味浓厚,且幽默诙谐,语言极其耐读,构思尤其巧妙,主题更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能让读者透过纸背,深度思考现代女性的生存之不易。

编辑推荐

何正坤是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部分小说在国内获奖及被转载。出版有文集《让我走在你的外侧》、短篇小说集《真水无香》及管理专著《卓有成效的经营之道》等。

《金店十二钗》是其最新作品,描写了罗兰金店十二个美女店员的情感故事。

思考、反省、拷问、鞭策,十二个人物,十二个故事,揭露浮华背后的真实,折射人性深处的善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店十二钗/中国书籍文学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正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66613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8-07
首版时间 2018-07
印刷时间 2018-07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4
CIP核字 2018024060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中国书籍文学馆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3
15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42.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