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慢读与快感(短篇小说十三讲)
内容
作者简介
刁斗,一九六〇年出生,一九八三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曾当过新闻记者和文学编辑,现居住沈阳。已出版的著作单行本有:诗集《爱情纪事》,随笔集《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长篇小说《私人档案》《证词》《回家》《游戏法》《欲罢》《代号SBS》《我哥刁北年表》《亲合》,小说集《骰子一掷》《独自上升》《痛哭一晚》《为之颤抖》《爱情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重现的镜子》《实际上是呼救》《情书考》等。
目录
开门见标题
——契诃夫的《一个官员的死》
掐头去尾的是与非
——莫泊桑的《我的茹尔叔》
为甚喜新 因何厌旧
——霍桑的《地球上的大燔祭》
悲剧其表 喜剧其里
——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
顾左右而言他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
写什么和怎么写
——博尔赫斯的《死人》
“长篇插曲”:节外生枝偏婀娜
——贡布罗维奇的《孩子气十足的菲利贝尔特》
如何判真假 怎样辨虚实
——莫拉维亚的《梦游症患者》
“长篇拼图”:珠散玉碎却斑斓
——克里玛的《一个感伤的故事》
凸显在舞台中央的配角
——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
“好看”元素背后的东西
——哈齐斯的《伊莎贝拉·摩纳尔之死》
真白痴还是假傻瓜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应有尽有的现实
——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精彩页
一晃,我与安东·契诃夫已经暌违三十年了,而今重逢,这位正好长我一百岁的俄国作家送我的两样见面礼物,是让我措手不及的三分尴尬与七分豁然:第一,我叨咕了半辈子的“契ke夫”,稍加品咂,才意识到,那是应该读“契he夫”的,而此前,我居然一直在念白字;这可真是奇了怪了,一向知道“唐吉诃德”读“唐吉he德”的我,为什么从来没质疑过“契ke夫”呢?难道,我最初接触的契“诃”夫,被写成了契“科”夫吗?或者,那最早帮契诃夫落户在我记忆中的人,诸如爸爸妈妈、某位老师、某位参与了启蒙我文学意识的叔叔阿姨,喜欢张嘴闭嘴“契ke夫”吗?——顺便说一句,虽说是译名,代号而已,我也主张,应该尽量统一在约定俗成的大旗之下,像已经如雷贯耳的法国作家司汤达再被译作斯丹达尔,不论理由多么充分,也怎么叨咕都透着别扭。第二,马上要与诸位重温的这篇小说,自中学时代起,我就一直以《小公务员之死》称呼它,可几天之前,翻看我那套购于一九八六年的《契诃夫小说选》时,在一片习惯性的麻木之中,我的眼睛却蓦然一亮,原来,译者汝龙为它选择的标题,竟是我更愿意接受的《一个官员的死》;而以前,因为光随波逐流在中学语文课本人云亦云了,便下意识地轻慢了汝龙。
我没想号召大家迷信汝龙,虽然,他的确是位优秀的译者;我更想以我的方式做验证的,是我眼睛因他而发亮时,我认同《一个官员的死》这一标题的直觉是否靠谱。于是,为了准备这次讲座,我首先做的两项功课,便都与小说的标题有关:一是设法找来一册前些年的初中语文课本用以比较,二是给一个精通俄语的朋友挂去电话,请教那个单词的具体意思。与我的猜测完全一样:课文里的《小公务员之死》,连标点符号都脱胎自《一个官员的死》;而它标题里那个核心主词,也只有“官员”的意思,没有“大”“小”的区别。
我自己能猜出的还有,收入学生课本里文章的知识产权,尤其是译文的知识产权,注定是不会受保护的,所以,以“小公务员”替代“官员”,这是否出自汝龙生前的某种考虑,大概很难探究清楚。但要把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探究清楚,我则以为没什么难度,即,那些有资格为学生遴选课文并为课文改拟标题的人,为什么要避开直译的“官员”,而要通过意译的“小公务员”来自作聪明地“画龙点睛”?以便从标题开始,就把这篇小说限定成一个可怜复可气、可悲复可笑的小人物的故事。
小人物?是的,任何事情,只要一归纳概括划线分类,八九不离十的结论就好下了。小人物的特点嘛——可是,且慢,对所谓“小人物”,谁有资格做裁决呢?判定的标准又为何呢?如果同一个人,就比如那个“四人帮”里最年轻的王洪文吧,在上海国棉十七厂当保卫干部时,肯定是个一点都不比他的亿万同胞中的绝大多数人更有分量的芝麻绿豆“小人物”,但眨眼之间,“黄纸除书降野堂”(陆游语),一下子,他便成了个三五人之下七八亿人之上的副皇帝级的“大人物”,那么,对他来说,哪里是他那个“大”与“小”的转捩点呢?还比如一个乡长,平素再耀武扬威,再前呼后拥,在市长面前也如纸屑般轻飘;可那市长,纵然平素能呼风唤雨,能独霸一方,设若面对国家首脑,那他的分量,敢说就会重于草芥吗?显然,只需借助最简明的官场秩序图参照一下,那些“大”“小”之辨也就不值得深究了,连经常胡搅蛮缠的相对主义,都不得不把严谨的一面袒露出来。
官场秩序建构的参与者,泛指由政府任命的、寄生在各种公共权力体系中的公职人员。他们的官阶职位有高有低,分担的责任也有大有小,作为蠕动在精密的分层制度大机器里只能臣服于命运翻牌的等级动物,私心里,肯定也有贵贱的分别,有尊卑比较;但理论上,不论从谱系的意义上说,还是从种属的角度去看,也不论卜里兹查洛夫那种“大”将军,还是伊凡·德密特里奇·切尔维亚科夫这类“小”庶务官,他们强势者的本质又一般无二:作为国家这架战车上的刀枪剑戟与齿轮螺钉,他们相同的工具效能,决定了他们之间肯定也存在着的那种大小的差异,必然地要远远小于他们与他们那些可能身为商人、工匠、艺术家然而没条件染指公共权力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异。想想“民不与官斗”这句甘拜下风之后自我解嘲的醒世俗语吧,在任何一个连表面上的官民平等都不存在的社会里,它那种无从动摇的有效性,不正是凡官必横凡僚皆蛮的最好证明吗?它的意思可并不包括“卑微”的主任科员就要比“尊贵”的主任缺少因拥有权力而生成的傲慢。(P3-5)
导语
如何读一个好故事?
一个热衷于文本实验的小说作家,更是一个资深的小说读者,刁斗短篇小说赏析讲座,为我们导览来自十三个语种的经典之作。
本书收录了《顾左右而言他——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凸显在舞台中央的配角——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等作品。
内容推荐
如何读一个好故事?本书作者刁斗,作为有着几十年经验的小说写作者,同时又是尤为热衷文本试验的特殊读者,从他为图书馆做的短篇小说赏析讲座中,择选出十三讲,为我们导览从契诃夫、莫泊桑、霍桑、卡夫卡、芥川龙之介、博尔赫斯、贡布罗维奇、莫拉维亚、克里玛、罗萨、哈齐斯、安徒生到余华的文学风光。
十三部经典短篇小说,来自十三个国度、十三种语言,“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
“既然这些老小说里有那么多新意值得发掘,就把它们捆绑起来,集束成一颗美学炸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慢读与快感(短篇小说十三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刁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76113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20-06-01
首版时间 2020-06-01
印刷时间 202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80
CIP核字 2020060700
中图分类号 I106.4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