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难忘英伦/中国大使手札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上海华侨传媒、上海侨报、东方出版中心联袂推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巨献力作。全书多角度地记述了作者外交生涯中难忘的人和事,记载了作者出使英国的亲身经历。书中不仅记录了作者与英国高层人士的交往,也生动地记叙了与英国其他各阶层人士的交往,还记录了作者在伦敦经历香港回归的历史瞬间及为促进中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所作的努力等,书中还插有90多幅珍贵照片。希望对国内朋友了解外部世界有点帮助。

内容推荐

本书多角度地记述了作者外交生涯中难忘的人和事,记载了作者出使英国的亲身经历。书中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与英国高层人士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前首相布莱尔、希思的交往,也生动地记叙了与英国其他各阶层人士的交往,如与议员卡明斯、勋爵弗雷德里克、商界巨头布兰森等的友谊,还记录了作者在伦敦经历香港回归的历史瞬间及为促进中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所作的努力等,新中国外交官在外交第一线的风采可见一斑。书中插有90多幅珍贵照片,全书语言朴实,文笔流畅,内容丰富、引人人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一定的史料价值。

目录

外交官的苦与乐(代序言)

英国女王首次到中国大使馆做客

我所认识的布莱尔

在前首相希思家做客

一位矿工出身的议员朋友

我的贵族朋友“老兔子”

同商业“怪杰”布兰森的交往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在伦敦经历香港回归

同英国议会外委会的一场斗争

抢救刘海若的前前后后

马克思忌日那天,我每年都去看望

大使馆里的历史纪念馆

在英华人的乡国情结

检阅伦敦警察培训学校警队

莎士比亚诞辰纪念活动散记

为第届世乒赛和羽毛球苏迪曼杯赛颁奖

在伦敦城编篮者行会年会上做主宾

我成了彭斯“专家”

同饮友情杯

我被朱镕基总理问住了

出访北约克散记

浮想联翩伦敦塔

话说伦敦绅士俱乐部

关于英美“特殊关系”及中英关系

试读章节

英国女王首次到中国大使馆做客

伦敦市中心北部有一大片开阔的绿地——摄政公园,公园南端是鲍特兰大街。1875年,清政府租赁下这条街道49~51号的楼房作为驻英国公使馆。1876年1月21日,首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后到达这里,2月7日觐见维多利亚女王,呈递国书,成为中国驻欧洲的第一位公使。郭嵩焘任期十分短暂,但这所楼房从那时起到现在,却一直是中国驻英国的使馆。英国前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告诉我,他一次无意中翻阅外国驻英国使馆的资料,惊讶地发现中国使馆从设立以来就没有离开过那个地方。但是120多年问,英国从女王到男王、从男王到女王换了六代君主,却从无一位莅临过这座楼房。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99年10月21日的晚上。

1999年10月18日,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乘专机到达伦敦,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中英两国漫长的关系史上,此前还没有一位中国国家元首对英国进行过正式国事访问。江主席是第一位,当时中英关系又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访问受到英国热烈而高规格的接待。

按以往习惯做法,英国女王每年正式接待四位外国国家元首来访,也就是春夏秋冬每季一位。后来女王年事渐高,精力有些不济,遂改为每年只在春秋两季正式接待两位外国国家元首,其他来访的元首则作为英国政府的客人,女王只宴请一次,不安排也不参加其他活动,接待规格要低许多。作为女王客人来访的国家元首,访问日程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客人如星期一到伦敦,则专机降落在盖特威克机场,一名王室成员代表女王迎接,然后乘王家火车专列到伦敦火车站,由王室车队接进白金汉宫。如果提前到达,专机则降落在希斯罗机场,由一位政府代表(一般是一位退休大使)迎接,先住旅馆,此时还不算女王的客人。星期二早晨一位王室成员到国宾下榻的旅馆迎接到骑兵演练场,女王伉俪在那里迎接,举行欢迎仪式,检阅仪仗队后由女王陪同乘马车进住白金汉宫,中午是女王的小型便宴,晚上在王宫举行盛大而隆重的正式欢迎宴会。星期三晚上由伦敦金融城市长举行宴会,女王不出席。星期四晚上由来访国家元首举行答谢宴会,女王出席。星期五上午,女王伉俪在白金汉宫与国宾夫妇告别,访问到此正式结束。如客人要继续逗留,理论上讲,英国政府仍负责安全保卫,其余一切由来访者自行处理。

我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一般不举行答谢宴会,但为了尊重英方的习惯,江主席同意为女王举行答谢宴会,筹办的任务自然落到使馆身上。据英方介绍,答谢宴会有两种,一种是大规模的,在英方指定的一家大饭店举行;一种是小型的,多在大使官邸,女王现在不太喜欢轰轰烈烈的场面。更倾向小型的答谢宴会。我们从那几年有国家元首访英的使馆了解到,他们都是在大使官邸举行小型答谢宴会的。问题是我们那个大使官邸条件实在太差,宴会厅坐14个人都很挤,根本不具备接待的条件。这是我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英,如果只举办一个二三十人的宴会,连陪同江主席的主要部门领导都不能参加,也说不过去。在大饭店搞花费大不说,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很复杂,而且是西餐,体现不出中国的特色。经反复考虑,我们决定在使馆里举行100人的中型宴会。同英方一商量,对方有些犹豫,声称女王一般不到外国使馆参加活动,“不过,女王陛下也许会愿意到中国使馆做客,但这需请示女王本人后才能确定。”过了几天,英方正式通知使馆,女王表示愿意到使馆参加答谢宴会。我和使馆同志闻讯后既兴奋又紧张。英国女王到中国使馆来,毕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又是以江主席名义举行的答谢宴会,必须十全十美,不能发生丝毫的问题。我馆从未办过如此高规格的宴会,任务十分艰巨。

我召集有关同志研究了几次,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使馆经常宴请客人,一般情况下并不困难,但这次不同,主人是国家主席,客人是英国女王夫妇和英国各界要人,是我馆开馆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宴请,菜肴和餐具都需要非常讲究。我年中回国休假时,紧急定购了带国徽的盘碟杯碗等全套的餐具,外交部供应处及时把货发到了使馆。关键是备餐问题。简单的办法是外包给当地中国餐馆,但这些餐馆都难做出地道风味的中餐,安全也无法确保。我正在为难,我馆3名厨师自告奋勇承担起这项重任。他们的技术各有所长,贾师傅曾是钓鱼台国宾馆15楼的厨师长,技术好,又经历过大场面,就由他当主厨,另两位配合。贾师傅认真设计了菜谱,既是典型的中国菜,又便于洋人用刀叉进餐。我记得头道菜是浇汁鲍鱼,每只鲍鱼都要切成互连的薄片,一百多份,一只只切,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可他们说,能为江主席招待女王做菜,是难得的荣幸,再苦再累也值得。

王室对女王到使馆做客很重视,派人来使馆查看过几次,对女王的行动路线列出详细的要求,并提出要在靠近宴会厅的地方准备专用的一个盥洗间,供女王专用。我馆把大客厅旁边的盥洗室进行了彻底改造,地面和通道都重新铺上红地毯。花大力气做好了准备,其实后来女王并没有使用。安全方面的要求更严格,英国保安部门到使馆检查了对外的每个角落,提出了许多要求。宴会前,他们又带警犬到处嗅了一遍,并在每个地方都安排了警员值守。

为了做好这次接待工作,我们召开全馆大会进行了动员,从设置、卫生到礼节、着装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那些日子使馆每个同志全都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大家忙得团团转,但心情却特别愉快。经过多方面认真筹备,一切就绪,单等江主席和女王光临。

10月21日傍晚,中国大使馆四周街道很早就实行了交通管制,普通车辆禁止通行,大使馆附近不准行人通过。平时车水马龙的鲍特兰大街除了警车外没有任何车辆和行人,气氛平静而肃穆。应邀出席宴会的客人都在远处下了车,步行到大使馆。我在门前迎接着陆续赶来的贵宾,尽管他们行走了几百米,每个人却都挺兴奋。这些客人先在二楼大厅左侧长客厅里参加酒会,等待正式宴会开始。我问了一下客人到达的情况,公使告诉我只差前首相希思和女议长布思劳伊德两人。正说着,女议长急匆匆赶到了。她开心地说:“我和希思一块儿下的车,我跑得快,他太胖走得慢,落在后面了。”过了一会,只见希思步履蹒跚地赶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希望我没有来晚了,这么重要的场合,迟到可不太妙。”真不愧是知名的政治家,那么匆忙,还顾得上幽默地打招呼。

7点钟,江主席的车队准时到达。我把江主席夫妇接到一层的中国厅,等候女王伉俪来临。中国厅是使馆最高级的客厅,一切装饰都是中国风味。客厅右侧靠墙摆着一件高大的玉石镶嵌屏风,是乾隆年间专为皇宫制作的,有200多年历史,属于国家二级文物,是我馆“镇馆之宝”。房间摆设的红木家具也有200年历史,均是国家级文物。我们还把平时珍藏的几件玉器瓷瓶也摆了出来。当我正在向江主席介绍馆藏文物时,外面的同志进来报告说女王马上就要到达。

我赶紧走到使馆大门外,女王和她丈夫菲利浦亲王已经下了车,正缓步朝大门走来。女王身穿华贵的白色套装,戴着银白的珍珠项链,既雍容庄重,又不过于严肃。菲利浦亲王一身笔挺的西服,显得相当华贵。我把他们迎进门,江主席夫妇已站在中国厅外的前厅迎候。中英两位同龄的国家元首热情地握手,用英语愉快地互致问候。然后在江主席夫妇陪同下,女王和菲利浦亲王乘电梯上了二层楼,一起步入客厅。他们一进门,已经就座的所有客人“唰”的一下站立起来,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两国德高望重的国家元首。两位元首沿着铺在中间的红色地毯缓缓走向主桌,不断挥手向两边的客人致意。

客厅是按照传统中国方式排列的。大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气势恢宏的长城线绣,下端布满鲜花和常青灌木,两边是中英两国巨幅国旗。主桌一字横排在前面,两侧是纵向的两排长桌。整个大厅洋溢着隆重、友好而热烈的气氛。

主宾落座后,小乐队奏起中英乐曲。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两队训练有素的招待员整齐地入场,在统一的号令下开始上菜。这是江主席访英的最后一场正式活动。所有的人都很开心,纷纷为访问的成功和中英友谊干杯。大家一面品尝着独具特色的中餐菜看,一面畅谈着中英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时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声笑语。我注意到女王整个晚上都兴致很高,不断同江主席含笑交谈,就像一个普通的慈祥老人,没有一点王族的威严气色。P1-5

序言

年少时,见外交官衣冠楚楚地出入各种大场面,经常与外国名人打交道,看起来又光彩又潇洒,充满敬慕。不料在自己也进入了外交界,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饱尝了外交生涯的酸甜苦辣后,我才真正懂得了外交官的苦与乐。

外交官员总被人视为国家的代表,这可不是一般人可得到的一种荣誉,确使从事外交事业的人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但同时,这也是压在外交官心头上的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维护祖国和人民的权益与尊严,是每个外交官最崇高、最神圣的职责,需要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常常还要牺牲许多个人和家庭的利益。过去外交官多是单身在外工作,中国驻外使领馆被戏称为“和尚庙”。现在配偶虽可随任,但仍有不少配偶因工作、家庭困难、子女教育等原因难以同行。这种痛苦,外交官和他们的家属体会最深。由于身份特殊,外交官的一言一行都不能损害祖国的利益和形象,有时还需牺牲一些个人的“自由”,不得不放弃或改变与外交官身份不符的习惯、爱好和兴趣。甚至连讲话都不能完全“自由”,该不该讲,讲到什么分寸,都要有个准绳。这就是外交官的苦和乐。

外交官要紧跟国际形势的变化,站在最前沿观察世界风云的变幻,把握时代的脉搏。全球哪个角落出了事,都要争取最先获悉。外交官的喜怒哀乐也与国际潮流的起伏动荡连到一起。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工作,具有特殊的乐趣,令人感到每天的生活都有意义。但这也使外交官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时一刻都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外交官几乎都有一种“怪癖”:不管身在何处,每天头一件事,就是千方百计了解时局动态。一天得不到消息,整天都会“惴惴不安”,内心总感不踏实。过去通讯条件差,经常一两周读不到《人民日报》,只好设法购置个质量好的短波收音机收听广播。现在能上网,能看到国内电视,情况好多了。新闻成了外交官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苦乐全在其中。

外交官不仅精神上紧张,日常生活也十分紧张。调研办案,迎来送往,会朋交友,工作节奏强烈。即使参加宴请,也难得放松。要宣传,要回答问题,有时还要口舌交锋。经常宴会完毕,连饭菜是什么滋味都说不清楚。一旦世界发生大事,外交官便要投入全部的身心。需要从扑朔迷离的复杂景象中捕捉真迹,提出应对的建议。搞对了,感到挺痛快;闹错了,内心则相当痛苦。国家领导人访问,对每个外交官都是头等大事。访问前,要竭尽全力细致周密地规划安排,来不得半点疏忽。访问期间,更要全力以赴,唯恐出现丝毫问题,终日可谓“食不知味,寝不安席”。但在访问圆满成功之后,看着领导入乘坐的飞机冉冉起飞,那种喜悦和幸福,却是常人难能感受到的。

外交官生活与时代同步,毕生都要扬鞭奋蹄,追赶历史的进程。这很艰难,却很有价值和意义。外交官处在国际斗争的风口浪尖上,长年累月“经风雨、见世面”。这很劳累,却能陶冶出远大的目光和广阔的胸怀。外交官应知识渊博,需要不断追求,广学博闻,及时吸取新鲜营养。这很辛苦,却使理想的翅膀不停飞翔,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所有这些,都是寻常工作中难得的乐趣。

“乐中有苦,苦中得乐”,这就是外交官的生活。事实上,外交官生涯中往往痛苦多于快乐。但是,每当想到自己虽是个平凡的人,从事的却是为祖国、为十三亿同胞争光谋益的伟大事业,而不是碌碌虚度一生,就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情操是高尚的。

(这是我2002年在使馆为《世界知识》写的一篇稿子,文章虽短,却描述了一个外交人员的真实感受。现在我国驻外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比当时改善了许多,但工作任务也加重了许多。我把该文放在这里作为“代前言”,是希望读者对我国外交人员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难忘英伦/中国大使手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振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68879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3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