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值得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散文卷·骄傲的季节)》由谭旭东主编。
“2011年最值得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力图客观呈现2011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情况,总结儿童文学的创作经验,向读者展示儿童文学作家的实力,并以最新鲜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充实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来引领课外语文的新方向。
这套书中的作品都是刊登在全国各少儿报刊及部分图书上的佳作,经过精心挑选、编辑分类结集起来。其作者有很多是儿童文学名家,如王宜振、常新港、周锐、彭学军、汤素兰、范锡林、章红、谢倩霓、老臣、曾小春、皮朝晖、黄春华、汤汤、余雷、徐玲、曾维惠、龚房芳、段立欣、张菱儿、毛小懋和刘北;此外还有庄大伟、冰夫、彭绪洛、沈习武、李德民和流火等很活跃的中青年作家。这些作家的作品,有多种风格的小说、童话、故事,也有内涵多样的散文、诗歌和寓言。
《2011年最值得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散文卷·骄傲的季节)》由谭旭东主编。
《2011年最值得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散文卷·骄傲的季节)》内容如下:
“2011年最值得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精选自2011年报刊上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故事精彩,题材多样,符合少儿喜爱故事的天性。不仅有少儿领域具有导向性作家的作品,比如常新港、老臣、曾小春、谭旭东、范锡林、黄春华、彭学军、余雷、章红、汤素兰、龚房芳、凌仕江等,还有一大批新锐少儿作家,比如曾维惠、两色风景、毛小懋、喻虹、汤汤、麦子、徐玲、贾颖、谢倩霓、李宏声、王宜振、慈琪、何腾江、周锐、杨士兰、贾月珍、吉葡乐、陈亦权等人的作品。可谓2011年度少儿文学领域的权威选本。
心歌七章(选)
文/付狄鹭
把爱系成蝴蝶结
初次见到她,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确切地说,一个星期的课上完了,我才记住她的名字——小雅,一个头发蓬乱、身材矮小、骨瘦如柴的小姑娘。她把头深埋在课桌下,一动不动,似乎时刻准备接受什么惩罚。念到她的名字,她把头稍微动一下,表示她听到了。“小雅,请你回答这个问题!”我重复了一遍。她的脑袋从课桌上慢慢升起,抬起脸扫了我一眼,又迅速垂下头。
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她从来一言不发,她那么安静,如花的年龄,却静得让人心寒。这个十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冷漠和懦弱呢?我试图靠近她,可是她冷冰冰的,似乎被厚厚的冰霜包裹着,我走得越近,越感到寒气逼人。发现她偶尔不吃午饭,同学们都去食堂排队了,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趴在课桌上写字,我买来饭菜,悄悄端到她桌前。她看看我,嘴角往上扬一扬,算是笑了。“谢谢您!”她说话的声音几乎只能让自己听到。她握着勺子的手慌乱地活动,像是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好不容易才把饭吃完。
很多次的努力失败后,我开始气馁,不再在课堂上频繁地提她的名字,不再有意地靠近她。
一个晴朗的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安静地睡午觉,我悄悄闪进教室,想看看有没有孩子在捣蛋。刚进门,发现她的头绳散落了,掉在地上。本来乱蓬蓬的头发没了束缚,更加肆无忌惮,一缕缕头发从额角泻下来,挂在她脸上,随着她的鼻息,一摆一摆的。我停下来,把夹在腋下的书放到她桌上,从地上拾起淡黄的头绳,手边没有梳子,我张开手指,好不容易理顺她的头发,因为自己一向留短发,我不擅长系头绳。小时候玩过系蝴蝶结,花了几秒钟,一个简单的蝴蝶结就系好了。脑海里浮现出她的冷漠,担心她心里滋生排斥,我拿起书本,静静地走开。
出教室门时,我望了她一眼,她的两颊挂着泪水,我着实愣住了。我想上去拭拭她的泪,握握她的手,也许会让她难受,还是不去吧,我悄悄溜出了教室。
她的作业按时交上来了,纸上有淡淡的湿迹。想到她两颊的泪水,我忍不住拿出笔,附了一张纸条在她的作业本里:“孩子,老师喜欢你,真的!”其实想写更多,但都被自己按捺住了。她是个多么敏感的孩子,写多了,她也许会反感。
再次收到作业本时,不见她的回复,这事就这样被我淡忘了。有一天,她低着头走进办公室,递给我一支笔,却什么也不说,转身离开。我拿起笔仔细瞧瞧,是我丢失的钢笔,再细细回想,好像是系头绳时,落在她课桌上的。笔的顶端有个透明的小装饰,细一瞧,里面夹了什么东西。打开一看,是她的纸条:“老师,再帮我系个蝴蝶结好吗?我不小心把它弄坏了。”
心头暗喜,课外活动时,她和同学们一样,在操场上玩“划船”。我没有径直走向她,在和孩子们玩“划船”比赛的途中碰到她,我拍拍她的肩膀,说,你的头绳散了。很自然地,我给她系了个新的蝴蝶结。她没有说谢谢,点点头,离开了,她的嘴角上扬着,脸红红的,看得出来,她心里是欢喜的。
接下来的日子,每看到她的蝴蝶结散落,我就默不作声地帮她系好。每多系一次,我就会加紧一点,以免太容易散落,可说来也奇怪,她的蝴蝶结越来越频繁地散落。
那天早上,当我得知二十多个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便咬牙切齿地站在讲台前,脸上毫不客气地写满怒火。就在这时,我突然瞅见她,她悄悄把手伸到耳畔,慢慢往上,摸到蝴蝶结时,使劲儿一拉,蝴蝶结散落了。但她马上留意到我,害怕地低下头去。
不知怎的,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内心的怒火。我说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很忙,接下来的半小时,老师交给你们做作业。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沙沙的写字声。我走到她跟前,照例为她系了个漂亮的蝴蝶结。她抬头看看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似乎在恳求一种原谅。我也笑笑,内心有一种感激和感动,不知道如何传递给她。这个安静而可爱的小精灵,我终于知道,她的蝴蝶结为什么老容易散落,也知道她的心有多么美丽和善良。
后来,小雅在作文中写道:“老师为我系的蝴蝶结,是爱的蝴蝶结。”我看了,感觉很温暖。
许多孩子的心里,有或大或小的伤痛,有他们认为不可告人的秘密。小雅的成长也许并不顺利,如果我的出现带给她的是快乐而不是苦痛,我就知足了。举手之劳,其爱融融。 短信
开学那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刚进办公室,手机短信铃声响了,掏出手机一瞧,顿时愣住了,怎么会是父亲发过来的呢?他不会发送手机短信呀!家里有什么事吗?或者,父亲的手机丢了,被什么人捡到?短短半秒钟,我脑海里闪现出好多种可能。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空白。想必是父亲不小心按错,我把手机放回口袋,心里的石头随之落地了。
下午,又收到父亲的短信,一个逗号。父亲今天在干什么活儿呢,老碰到手机按键?这样想着,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刚一接通,就听到父亲叫我的名字,我多少感觉有些奇怪,往常父亲听到手机铃声,总是小心翼翼地掏出手机,仔仔细细地看清楚打电话的人是谁,才会接听电话的。没等我开口,父亲就说:“我给你发了短信,你没有回复,想必是我发错了,你没有收到吧!”我忍不住笑起来,说:。“爸,您发了两条短信,就送给我一个逗号,太小气了。”父亲在电话那端像小孩子一般乐呵呵地笑了:“你收到了就好,我还以为我发不了短信呢!”
其实很久以前,父亲便向我“讨教”发短信的方法,我心想,父亲都快六十岁了,视力下降很快,再盯着小小的屏幕看,视力会更不好。再说,现在打电话太方便了,于是我说服父亲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想到倔犟的父亲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在比他小十多岁的母亲的“指导”下,学起了发短信。
过了几天,又收到父亲的短信:“女儿手机号码159……。”我知道父亲又“研究”短信了,存我的电话号码,不小心就发给了我。我拨通父亲的电话,开心地说:“爸,我收到您的短信了,特打电话道谢!”挂了电话不一会儿,短信铃声再次响起,父亲终于发给我一句完整的话:“女儿你好吗”,短短五个字,其间加了三个顿号,一个句号,一个人民币符号和两个美元符号。我再次笑出声来,给父亲打电话,告诉他,我收到问候和人民币、美元,非常开心。父亲听了哈哈大笑。
昨天,又收到父亲的短信,四个字:“我们很好。”末尾准确无误地加了个句号。我给父亲回复短信:“只要您和妈妈好,我和哥哥就开心!”下午,父亲的短信又来了,两个字:“哈哈”。看来,能和女儿用短信交流,父亲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父亲发过来的短信,多数是空白,但我全部保存下来,它们是爱的所在,是幸福的所在。
(选自《屈原文学》)
P23-26
把儿童文学精品献给孩子
谭旭东
儿童阅读是一个大问题,不但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关系到教育的效果,还涉及整个人生情感与认知的奠基。因此,一些有见识的家长和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都很重视早期阅读和童年阅读。很多大城市涌现了一批儿童阅读推广机构和推广人,还有一些社区出现了故事妈妈,儿童文学作家更是进校园,讲文学,讲阅读,讲写作。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儿童阅读,尤其是儿童文学阅读的价值。
近几年,我主编了一系列儿童文学作品集。一是因为当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确有不少值得我们选读的佳作,我本人也对这些作家怀着深深的敬意;二是因为目前的语文教育环境,还有儿童的精神成长,也的确需要我们来提供一些恰当的“课外语文”,也就是说,儿童课外阅读还需要以儿童文学精品为主。
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上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出版的“晚清儿童读物”和“民国语文教材”等系列,都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今天看来依然有阅读价值。这些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_、紧紧抓住儿童心理,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使读物符合儿童教育的特点;第二、读物以儿童文学为主,选编者也都是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创者,如孙毓修、叶圣陶和郑振铎等。这些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先行者;第三、在选编时,淡化工具性和知识性,突出人文性,在培养审美和情操方面狠下功夫,结果也是非常有效的。
当前的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关联似乎也比较紧密,但仔细审视后就会发现,与上世纪初的现代儿童观和现代语文观相比,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新世纪初启用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儿童文学作品,但基本上都做了改编,很多原汁原味的很美很诗意很动情的文字,经编写者一改写,就变成了教化色彩很浓、语言干巴的小短文,特别是很多优美的诗歌作品,则完全失去了原来的语言关、意象美和意境美。另外,小学语文课教学长期以来强调的是认字、造句,作文也是依据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机械考试模式来教学,使得很多孩子不喜欢、甚至很厌倦语文课。我女儿正读小学三年级,她们领到的语文同步阅读教材也编得不太好,文章大部分是改写的。且不说改写者的水平是不是有原作者那么高,单是按创作的规律来讲,这也是不可以的。一篇童话、一首诗和一篇散文的创作,非常强调个人情感和情境的独特性,没有完全相同的生命和生活体验,改写者怎么可以理解作者的原意呢?保留原作风貌,就是保留了艺术的最初气质及其独特的审美世界,给孩子读改写过的语文课文,既弱化了文学的作用,也冲淡了语文的审美和育人功能。
由此看来,中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和阅读很难满足儿童阅读需要,构建优质的“课外语文”则非常必要。什么是优质的“课外语文”呢?我觉得优质的“课外语文”,就是在课外,或者说在学校之外,再给孩子创造一个新鲜的语文空间,一个空灵的、活泼的文学阅读情境。所以优秀课外读物的选编,就显得非常重要。未来出版社近年来开始打造儿童文学原创品牌,也用心介入儿童阅读环境的改良,出版的这套“年度最值得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们力图客观呈现2011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情况,总结儿童文学的创作经验,向读者展示儿童文学作家的实力,并以最新鲜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充实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来引领课外语文的新方向。
这套书中的作品都是刊登在全国各少儿报刊及部分图书上的佳作,经过精心挑选、编辑分类结集起来。其作者有很多是儿童文学名家,如王宜振、常新港、周锐、彭学军、汤素兰、范锡林、章红、谢倩霓、老臣、曾小春、皮朝晖、黄春华、汤汤、余雷、徐玲、曾维惠、龚房芳、段立欣、张菱儿、毛小懋和刘北;此外还有庄大伟、冰夫、彭绪洛、沈习武、李德民和流火等很活跃的中青年作家。他们中有的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而有的本身就是教材作家,如王宜振,就有多首诗歌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同时,他们的作品集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家的作品,有多种风格的小说、童话、故事,也有内涵多样的散文、诗歌和寓言,它们就像刚从菜地里摘来的新鲜果蔬,散发着新鲜浓郁的芬芳,而且无疑都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也是与今天的儿童心灵世界相契合的,因此它们的出版,一定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能真正成为合格的“课外语文”。
当然,这一套包含了儿童文学精品的优质“课外语文”,也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慧眼来识别的,同样,也期待广大少儿读者认真阅读,品味其中的生活之真、童心之纯、人性之善和艺术之关。
2012年初春于北京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