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600年故宫文博视觉盛宴,探寻中国历史的文化根脉与传承】故宫观止
内容
亮点展示

《故宫观止》--详情.jpg

编辑推荐

☆多年研究沉淀,《三联生活周刊》重磅精品,600年故宫文化底蕴,一场故宫文博视觉盛宴,探寻中国历史的文化根脉与现实的人文交感。一部全面展示,又在细节深掘故宫文化百科全书式作品。

☆内文四色全彩,丰富而精美的历史书画作品、珍贵文物实拍、工匠匠艺操作现场等图片展示,装帧采用空脊精装,护封以文物漆器纹理作底,线条勾勒出紫禁城轮廓,古朴沧桑大气,富于典藏价值。

☆重新发现故宫文化价值——特殊的故宫:既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博物馆,又是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还是世界遗产遗址;故宫文物南迁、西迁记;故宫文物的采购故事。

☆解读故宫珍贵文物的艺术价值、流转秘辛及背后的历史人文密码——/张伯驹与孤品《游春图》的曲折命运;《伯远帖》:江左风华与聚散离合;《清明上河图》:繁华背后的忧思;故宫里的皇家天文馆……

☆故宫的守护与传承,修缮与鉴定——易培基:莫辩清白的风雨人生;吴瀛:十载故宫尘梦;修故宫的门道;最后的工匠;故宫里的钟表师徒;摹画室里的那些绝活。

☆揭秘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十大珍宝”;《富春山居图》的合璧联展;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说“台北故宫”……

作者简介

丘濂: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学士,美国贝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硕士。《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写作领域广泛,爱好美食、博物和传统文化,关注城市发展和消费趋势变化。出版图书《匠人匠心》(合著),代表封面报道有“环球寻味”系列,“夏日美食”系列。

曾焱:毕业于武汉大学、巴黎第八大学,2003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工作,曾任文化记者、主笔、资深主笔,现为《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出版过作品集《妖娆世纪》《现场:当代艺术访谈录》。

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三联生活周刊》

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曾荣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最美期刊等荣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多年对故宫文化研究的集成之作。内容包涵重新解读故宫的文化价值,记录故宫文物南迁、西迁记及对故宫的文物守护与传承历史的记录,对故宫藏宝的文化密码进行揭密,对故宫文物的修缮与鉴定过程中的匠艺观察与匠心品读,揭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与运营内情。全方面展示600年文化故宫底蕴,邀读者进入一场故宫文博视觉盛宴,探寻中国历史的文化根脉与现实的人文交感、传承。

目录

第一篇  历史与价值

1 重新发现故宫的文化价值

2 盘点:接力完成的藏品总目

3回顾:故宫文物南迁、西迁记

4 你所不知道的故宫

第二篇 藏宝

1 赵孟頫:时代迭变与他的书画

2 张伯驹与孤品《游春图》的曲折命运

3《伯远帖》:江左风华与聚散离合

4“十全”乾隆的书画情怀

5 《清明上河图》:繁华背后的忧思

6 故宫珍藏世纪旧影

7 故宫里的皇家天文馆

第三篇 守护与传承

1 守护者:故宫博物院

2 易培基:莫辩清白的风雨人生

3 吴瀛:十载故宫尘梦

4 传承者: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

第四篇 修缮与鉴定

1百年大修

2 李永革:修故宫的人

3 最后的工匠

4 故宫里的钟表师徒

5 摹画室里的那些绝活

第五篇 台北故宫博物院

1 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

2 周功鑫:台北故宫博物院女掌门

3 人文精神与缠绵乡愁

4 让台北故宫博物院充满人情味儿

精彩书摘

传承者: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

故宫多年来文物收藏的日见丰富、文物的逐步发掘,都离不开这些故宫薪火传承者。正是他们一代一代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香火,延续着故宫博物院的精神。

故宫陶瓷鉴赏专家耿宝昌先生说:“故宫过去称孙瀛洲、陈万里和韩淮准是‘三希堂’,意思是,这三位大师就像故宫三希堂的珍宝一样宝贵。”一代代故宫专家,正是守护并收集故宫珍品的核心力量。他们中间有13岁时脑袋上还扎着辫子就来到故宫、搞古建筑的单士元院长;有曾经作为私人业主、后来捐赠大量文物给故宫的孙瀛洲先生。故宫多年来文物收藏的日见丰富、文物的逐步发掘,都离不开这些故宫薪火传承者。正是他们一代一代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香火,延续着故宫博物院的精神。

入我眼者非我有

在东四南前厂胡同一座旧宅院里,笔者找到了孙蕻琦先生。孙蕻琦是中国近现代陶瓷鉴赏泰斗级人物、前故宫陶瓷大师和著名的爱国收藏家孙瀛洲先生的幼子。落座后孙蕻琦递给记者1960年1月1日故宫博物院发给孙瀛洲先生的0118号工作证上,当时工作证上的地址就是这里,只不过名字是南箭厂胡同。66岁的孙瀛洲先生职务是“陈列部助理研究员”。

1906年,从河北冀县(现属衡水市)来到北京“同春永”“铭记”等古玩铺学徒的孙瀛洲开始了他的文物鉴赏生涯。1923年孙瀛洲在东四南大街开办了“敦华斋”古玩铺,逐渐成为行业内有名望的经营收藏者。故宫现在的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先生就曾在“敦华斋”学徒10年。后来开了自己的古玩店“振华斋”。

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孙瀛洲陶瓷画册》上有孙先生当年捐赠的几个著名藏品:宋代哥窑弦纹瓶、元代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和明成化斗彩三秋杯。这三件都是故宫内的国宝珍品。

孙蕻琦谈起了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收购三秋杯的经历:“我父亲收购文物主要有这么几个渠道,一是起早到晓市上去买,二是从行里人手中购买,还有就是送货到门。当时地安门有一家古玩铺由于经营不善准备清货。孙瀛洲看到一对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当时就认定是绝世珍品,且是从故宫流出的,于是用了40根金条买下了这对三秋杯。”孙蕻琦说,孙瀛洲得到这个宝贝后,经常关在屋内把玩,以至于忘了吃饭,并拒绝了古玩商会会长试图高价收购的意向。

画册上一件哥窑三足鼎则有另一个故事。孙蕻琦说,孙瀛洲曾经住在上海,会讲上海话。有一次他去杭州灵隐寺喝茶拜佛,看到摊上有卖古玩的。他一眼看中一件哥窑三足鼎。于是不动声色地以低价收购过来,后来证明这是一件珍贵的一级文物。文物的收购如此曲折困难,在北平和平解放后,孙瀛洲和彭真市长相识,却表示愿意将所有文物捐献给国家。

孙家的老宅是孙瀛洲在日据时期用卖了一件文物的钱买来的,至今孙蕻琦家还住在里面。那个时候,一件珍品就能换来一座不错的宅院。然而孙蕻琦如何看待父亲将全部收藏都捐给国家?“搞文物的人要有这样的观念:入我眼者非我有。”这是否就是孙瀛洲先生的人生境界呢?

从学徒到陶瓷鉴赏大师:耿宝昌“养心”故宫50年

2005年9月29日,在故宫博物院东路南三所的一间北屋内,我有幸和满头银发的故宫陶瓷鉴赏大师耿宝昌先生相会。这座精巧的院落当年是清朝皇太子读书的地方,房内的雕花栏板已经露出了原木本来的色泽。耿老先生指着边上的雕花木床说,据说道光皇帝就出生在这张床上。历史的花絮这样不经意地出现在身边,的确是一件让人惬意的事情。

对于1936年第一次来故宫参观,耿宝昌的记忆似乎就像这床上雕刻的花纹一样清晰。“那是在‘七七事变’之前,当时正是春天,故宫里非常残破,到处是草和垃圾。门票是一块大洋。”耿宝昌至今对当时在钟表馆看到的一个“可以在一块板子上滚动的”钟表记忆犹新。20年后他来到故宫工作,“那个东西还在那里”。

1936年到1945年10年间,耿宝昌在孙瀛洲先生于东四南大街开的古玩店敦华斋内当学徒。10年出师后,耿宝昌开了自己的古玩店“振华斋”,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后,他在与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先生相熟的师父孙瀛洲先生的介绍下,在故宫招收文物人员时进入故宫工作,开始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故宫人生涯。

“1956年,故宫老院长吴仲超为了故宫的工作,广泛从社会上招募文物人才。我的铺子当时也停了。当时故宫待遇还不错。我记得一下子就招来十几个人,都是旧社会文物行业的从业人员。书画、青铜器、玉器、瓷器和装裱各个门类都有。”

当时正是故宫的大调整时期,与今天的整理不一样,耿宝昌他们从故宫各殿各角落开始搜集整理了几大类藏品,并设立专库。有趣的是,耿宝昌的师父孙瀛洲先生在同一年也进入故宫工作,作为故宫的研究员。

投身文物行业70年来,耿宝昌眼见了中国陶瓷在国人心目中地位的变化。“过去瓷器在中国人心目中并没有太高的地位。”说起过去故宫对外展示馆藏瓷器时,耿宝昌印象深刻:“当年的观众一看,又是破瓷器,连(展厅)门槛都不进。随着现在中国古瓷器价格的迅速升值,观众对于故宫馆藏瓷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现在一有馆藏珍品瓷器展,展厅内的人多得挤不动。”

故宫100多万件藏品,瓷器和书画就各占三分之一。“旧社会青铜器价格高,后来书画价格高,现在瓷器的价格涨了上来。但是与书画相比,瓷器的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一个元代青花被美国某博物馆收购,价格高达2亿多美元。耿宝昌认为其中炒作的成分比较多。一般认为那件瓷器的价格在三五千万元。

对于故宫所藏的众多瓷器,耿宝昌自言50年来连看带动手,很多都有印象。“那时候没有电脑,比如说道某件瓷器,你必须知道在哪里。”故宫藏品中36万件瓷器,从1956年到2005年,耿宝昌虽然摸了几十年,但却谦虚地自言“有些认识”,“其实对于瓷器的鉴别,没有那么高深。就像大夫瞧病一样,有些一看也就知道”。

今天的人会更多地从经济角度看待一件文物,但回首几十年的文物生涯,耿宝昌感叹自己开古玩店的生涯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享受”。不论金钱和价值,只看艺术和历史。正如在所有的中国瓷器中,虽然近年有元青花和明斗彩的火爆,但耿宝昌言谈最喜欢的是宋代的素色瓷。那是一种文人的审美情趣,“比如天青色的钧窑,非常的雅致”。

从1957年第一次来到故宫到今天,耿宝昌与故宫的渊源也有50年之久了。按他自己的话说,几十年来故宫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我年轻时身体不好。有个老先生问我:小兄弟,你抽白的黑的?当时北京流行肺结核,我当时虽然没有得上,但想着自己能活30岁就不错了,没想到却在故宫里活到了80岁。”耿宝昌还历数故宫内长寿的大师不止一人:王世襄先生现年(2005年)91岁,徐邦达先生现年95岁。即便是不久前去世的朱家先生也高寿。故宫内养心殿取自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这些国宝级泰斗似乎都领悟了其中真谛,皆于无欲中有所追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600年故宫文博视觉盛宴,探寻中国历史的文化根脉与传承】故宫观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丘濂 曾焱 吴丽玮 编
译者
编者 丘濂//曾焱//吴丽玮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88008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1
出版时间 2020-09-01
首版时间 2020-10-01
印刷时间 202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586
CIP核字 2020143909
中图分类号 K928.74-49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4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