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铃儿的玉米地/毛芦芦风铃儿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毛芦芦风铃儿书系”,包括小说《风铃儿的玉米地》、《黄梅天的太阳》、《姐姐的背篓》3册、散文《期待一朵金蔷薇》、《哦,香雪姐姐》、《幸福雨》、《很蓝很蓝的李子》4册,小说人物饱满生活,感情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散文文辞优美,情感真挚。这是一套符合青少年儿童心理的优秀文学作品。

本书就是该书系之一。

内容推荐

毛芦芦著的中篇小说《风铃儿的玉米地》讲述了:

聪明伶俐的小女孩艳铃儿因为妈妈去大城市做了保姆,而一日日陷入自闭。她虽然是村小学成绩最好的学生,却像个哑巴。她把思念母亲的痛锁在心中,默默咀嚼,独自消化。因为妈妈最爱吃玉米,她决定把门前的山坡重新种上玉米。在种植玉米、守望玉米长大的过程中,艳铃儿终于慢慢重新向世界打开了她紧闭的心扉。一向沉默寡言的她,变得活泼开朗了,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风铃儿”。

目录

一 添了新书包

二 倒了矮灶屋

三 逼走笑妈妈

四 粘上白门槛

五 砍了青玉米

六 闭了伶俐嘴

七 做了小学生

八 等回了妈妈

九 沉默的小树

十 发现小玉米

十一 踏上寻秧路

十二 喜得玉米秧

十三 守护新玉米

十四 来了新弟弟

十五 准备去北京

十六 快递新玉米

十七 变成风铃儿

十八 尾声

试读章节

夏天到了。这消息不是屋旁橘树上的知了告诉丰铃儿的,也不是井台边的那丛月季花告诉丰铃儿的,而是门前斜坡上那一大片玉米告诉丰铃儿的,因为这时玉米开花了。

玉米叶是绿色的,玉米秆是绿色的,玉米花也是绿色的。不过,玉米秆的绿,要比玉米叶的绿淡一点。玉米花的绿呢,又要比玉米秆的绿要淡一些。

淡绿的玉米花,一条条开在风里,很像一只只手掌,叉开了五指,伸向天空,不知它是想抓一把白云下来玩呢,还是想逮一只麻雀来做伴。

丰铃儿站在玉米坡上,踮着脚,尽力伸直手臂,学玉米花那样,张开手掌,抓向天空。

她抓住什么了?你看,她紧握着拳头,一转身,飞快地往坡顶上的家跑去。

“妈妈,妈妈,我抓到太阳啦!太阳发烫啦,夏天来啦!”她还没跑过门口那条白色的石门槛,就嚷嚷开了。

“我的铃铃还能抓住太阳啊,真能干!哈哈哈……”门内先是传出一串笑声,接着,探出一张笑脸儿。这张笑脸儿,窄窄长长的,黑黑瘦瘦的,上面是细细的眉眼,中间是尖尖的鼻子,下面是阔阔的嘴巴,不算美,但甜。它就是一条流着蜜的河。那笑得挤成一条缝的细眼睛,那笑得像要飞开去的尖鼻子,那笑得露出了红牙肉的阔嘴巴,都让丰铃儿想起一窝嗡嗡叫的小蜜蜂。哦,妈妈的笑好像有翅膀呢!妈妈的笑像蜜蜂飞来飞去,从她的脸盘子上流下了一条甜甜的蜜河。

丰铃儿仰脸望着妈妈的笑脸,张嘴畅饮着那笑里的蜜,突然就把紧握的拳头松开了。她扬手扑向妈妈,大叫:“妈妈,我喜欢你!”

“哈哈,你喜欢妈妈,喜欢得连抓到手的太阳也不要啦?”妈妈连忙跨出门槛,一把抱住丰铃儿,仰脖大笑。

“不要啦,我只要妈妈,咯咯咯……”丰铃儿抓住妈妈的尖鼻子轻轻一扭,也仰脖大笑。哎呀,丰铃儿笑起来的时候,看上去简直跟妈妈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两个糖倮——一样的甜,一样的香,一样的喜气洋洋。

这两个糖倮,这两条蜜河,在明晃晃的太阳底下抱着、笑着。妈妈忽然绷住脸,一本正经地问孩子:“丰铃儿,今年你几岁啦?”

“咯咯,我八岁啦!怎么啦?”丰铃儿还抓着妈妈的尖鼻子乱笑。

“还记得大年初一妈妈跟你说过的话吗?”妈妈依然绷着脸,但显然是假装严肃,因为问这话时,笑意儿仍偷偷地从她的眼睛里不断地游出来,像一串躲躲闪闪的小鱼。

那些小鱼被丰铃儿捕到了,但她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扳过妈妈的脸问:“哎呀,你那天说过什么呀?我不记得啦!忘光光了!”  “不可能!铃铃,你骗妈妈吧?”妈妈盯紧了孩子的眼睛。

丰铃儿再也憋不住了,咯地喷出一阵大笑,笑得在妈妈怀里打起了滚:“我记得,我记得,你说我今年八岁了,秋天要上学啦!咯咯……”

“哈哈,小滑头,你还想骗妈妈啦!小坏蛋,看妈妈怎么收拾你!”妈妈胳肢着丰铃儿,母女俩笑得瘫倒在门槛上。

“又笑!一大早,还让不让人睡觉,你们这对傻瓜!”突然,屋内传出一阵男人的怒吼。

丰铃儿吓得立刻噤了声,缩了头。

妈妈的笑声也飞走了——一大群翅膀轻扬的蜜蜂,突然,哗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妈妈的甜脸变成了苦脸。不过,妈妈朝丰铃儿吐吐舌头说:“还一大早?都九点多了,懒猪爸爸,咱们不理他!妈妈今天带你去买书包!”

“真的?”丰铃儿惊喜得叫出了声,但她很快就用小手捂住嘴巴,偷偷朝屋里看了一眼。

“真的!咱们现在就走,去乡上超市买!”妈妈说着从门槛上站了起来。

哦,丰铃儿的妈妈个子真高呀,活像一棵甜橙树。

丰铃儿也站了起来,摇着妈妈的手臂,似摇着甜橙树的树枝,说:“那黑皮呢?”

“你弟跟你爸睡觉还没起来呢,今天就让你爸带他。”

P1-4

序言

童年的风铃儿——读“毛芦芦风铃儿书系”

提起芦芦的作品,我的眼前自然就会浮现一连串的意象:芦花小旗、甜橙树、青玉米、风铃儿……这每一个意象,好像都能代表她作品的风格。这些意象虽然外表不同,形状各异,可是如果细细品读,便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张扬着生命活力的,是纯真美好的,是温暖明亮的。

我认识芦芦的作品,是从她的成名作《芦花小旗》开始的。《芦花小旗》写的是一个山里女孩如何在苦难的生活中自救的故事。我后来知道,这个故事的素材源于芦芦自己的乡村童年生活记忆,也正是隐藏在这小说背后的生活真实,引起同样有着乡村生活记忆的我的强烈共鸣。我认为她写的不只是一个女孩的故事,而是一代女孩的故事。主人公叶荞麦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重复母亲的悲剧,而成为一个十六岁的代课老师的结局,是芦芦对这一代有着同样命运女孩的理想寄寓,也是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芦芦为苦难生活中的女孩们指引的成长之路。

从《芦花小旗》开始,芦芦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题材和体裁也越来越宽泛,这些年新作不断,佳作叠出。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一套“毛芦芦风铃儿书系”,是她近年来辛勤创作的结晶。“毛芦芦风铃儿书系”由三本小说和四本散文构成,它们的文体虽然不同,却有共同的主题和属于芦芦特有的鲜明的艺术风格。

童年的眼眸是最为纯净的,仿佛没有照过影子的山溪。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却可以在经历岁月沧桑之后,在内心里依然葆有纯真的眼眸。当她用心的眼眸去看世界的时候,她会像孩子一样,发现世界的美好,并为之感动。芦芦就是这样一个作家。她总是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并为这些美丽的人和事深深感动。比如,一个平淡的八月清晨,她头顶的草帽被风吹走了,一个骑摩托车的少年替她追回草帽,并嘱咐她:“阿姨,以后骑车记得把帽子扣好啊!”她说:“一时间,感动像八月的阳光,把我浑身上下抱了个严实。”她甚至还渴望:“请草帽再一次飞起来,带我去寻找新的奇遇吧!”(《草帽飞了》)又比如,一个平常的黄昏,她和先生到衢江边散步,先是看到两只纸船漂在江面,接着看到一只足球也顺水漂来,还有一个十岁的孩子沿江追着足球,后来,足球被一个钓鱼的老者用鱼竿捞上来还给了孩子,于是,她看到孩子笑了,连“整条衢江,都笑了”。芦芦就是这样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平凡的人和事,在些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美好,书写感动,并把这份美好和感动传达给读者。这样的文字是温暖人心的。孩子们从小读着这样的文字,也会变得温暖和善良起来。

生活中不只有美,也有丑,不只有温暖,也苦难。芦芦的写作从来不回避苦难,尤其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常常会直面苦难。她笔下的小主人公,很少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多数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砺中成长起来的。比如《风铃儿的玉米地》中的留守儿童丰铃儿、《姐姐的背篓》中的弱智女孩草鸣、《黄梅天的太阳》中的黄梅天和田小禾。在这几部作品中,本来应该作为孩子依靠的父亲或者母亲,不仅不能成为孩子的依靠,反而成为了制造孩子苦难的罪魁祸首。比如《姐姐的背篓》里的母亲,总是有意无意地虐待有些弱智的女儿草鸣,认为她是自己的负担;而《风铃儿的玉米地》里的丰铃儿的父亲则沉溺于赌博,逼得丰铃儿的母亲不得不抛下年幼的丰铃儿姐弟,外出打工。这些深陷苦难中的孩子们,他们经历过迷茫与痛苦,经历过内心的挣扎,甚至毁灭性的破坏,比如丰铃儿因为不满意自己的母亲抛下她外出打工,毁了整片玉米地,也用自闭折磨自己。但这些孩子的命运最终发生了逆转,苦难没有毁灭他们,反而成为了他们成长的滋养。比如丰铃儿最后从自闭变得开朗自信,她翻耕了母亲的玉米地,全部种上了玉米,还把第一个成熟的玉米快递给了在北京做保姆的母亲。一开始叛逆淘气的黄梅天,最后也变得成熟懂事。当然,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人也没有缺席,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助力,孩子们才能把苦难吞下去,并且相信人世问的美好。有意思的是,在这三部小说中,成为孩子成长助力的都是老师。我想,小说中的这种安排,体现了芦芦对于儿童成长问题的思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与社会。当家庭无法成为孩子的温暖港湾的时候,学校和社会就显得无比重要了。当家长的角色缺失或缺位的时候,老师就成为了温暖孩子心灵、指引孩子前行的灯火。

读芦芦的作品,我不只是被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纯真与温暖感动,更赞赏她对孩子的信任,以及对成长力量的认同。正是从这一点上,体现了芦芦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观。她相信孩子,相信童年生长的蓬勃力量。所以,她在作品中,才会频繁地用到挺拔的甜橙树、高扬的芦花小旗、绿意盈盈的玉米地这样的意象来写孩子。这是对童年生命的礼赞。童年的生命力是旺盛而顽强的,无论在多么贫瘠的土地上,童年的生命都会蓬勃生长。

读芦芦的作品,自然会对芦芦的文笔、对她的创作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笔端流出来的,不只有优美的文字,还有深浓的情感。她是一个对大地爱得很深的作家,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山水田园都有着生命。

比如,她这样描写黄昏时江边的景物:

垂柳弯下腰身,和初开的美人蕉牵上了手,一个生青碧绿,一个俏丽鹅黄,映得一旁的江水,也一片明艳。苇叶踮起脚尖,和怒放的夹竹桃搂住了肩,一个翠色若流,一个洁白如雪,衬得身旁的赭崖也一片素雅。还有那沿着水涯开得散散漫漫又热热烈烈的金鸡菊,简直把每一双经过它面前的脚步,都染成了黄色,把每一缕吹过它头顶的清风,都染得喷香。(《很蓝很蓝的李子》)  她也往往会在小说的叙写中,融入散文化的笔调,甚至对无生命的事物进行拟人化的想象抒写。

比如,她在长篇小说《姐姐的背篓》中,这样写海:

看来,海的年纪不小了!

但听海那哗哗的声音,年纪不小的海,好像还活得非常健旺呢!

而她在写散文的时候,又常常会像写小说一样,进行细致的人物描写与刻画。

比如,她在散文《周庄的油纸伞》中,这样写她偶遇的一个摄影师:

就在我默默打量着从我们身边走过的那三三两两的游客时,他和他的长镜头照相机,恰巧从一条爬山虎垂挂着的小巷里钻了出来。霎时,女儿和我一起把目光定在了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

他中等个子,稍瘦身型,微黑肤色,小平头,细长眼,脸上挂着敦厚又机智的笑容,一看,就是个摄影方面的行家里手,而且,值得信任。

总之,芦芦的文字是灵动的,是奔涌着情感和生命的,是从心底流敞出来,带着芦芦的生命记忆与温度的。她是一个用身心感受自然的人,在一草一木中听得到生命的呼吸与成长的故事;她是一个永葆童真、心怀感恩的人,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能发现美,于日常中能书写奇遇与奇迹。她是一个自觉承担着儿童文学的责任与使命的作家,相信真善美的力量,哪怕在瑟瑟寒冬里也高扬着生命的芦花小旗。她用奔涌的激情和心灵流淌的文字,精心编织了这童年的“风铃儿”。愿这清脆的风铃声能在更多孩子的童年里回响。

汤素兰

2016年11月10日

书评(媒体评论)

毛芦芦的作品写法独特,她的小说富有散文的韵味,许多句子写得都很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就像朗诵一首首优美动听的诗歌。但她的作品最大的亮点,还是她那颗跳动在字里行间的火热爱心。她是带着厚厚的真情和浓浓的爱意在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孩子呐喊,想让整个社会看到他们微小的身影,看到他们不屈的存在,想勾起整个社会接纳他们、关心他们的欲望。

——汤素兰(儿童文学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毛芦芦来自民间,回到民间,服务民间。重要的是,她穿行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与自己笔下的人物同哭、同笑、同命运、同呼吸。苦难遂成了美好,绝望遂成了希冀。身心愉悦,精神富足。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还有什么么比可以倾情投入写作更让人欣慰呢。

——孙建江(儿童文学理伦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铃儿的玉米地/毛芦芦风铃儿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芦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229239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6247469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