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宁娜》有两条融合无间、互相呼应的平行主线。分别以安娜、列文为中心的两条主线,表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在第一根主线中,中心人物是安娜,与她相关的是她的丈夫卡列宁、她的情渥伦斯基、她的哥哥奥布隆斯一家以及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三个圈子和军界的一些贵族。安娜这条线索上的人物大多涉及道德伦理问题,在这根线索中,作者主要想表现在当时上流社会中,贵族由于受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在家庭、婚姻等道德伦理观念方面发生的激列变化。
图书 | 安娜·卡列宁娜(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安娜·卡列宁娜》有两条融合无间、互相呼应的平行主线。分别以安娜、列文为中心的两条主线,表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在第一根主线中,中心人物是安娜,与她相关的是她的丈夫卡列宁、她的情渥伦斯基、她的哥哥奥布隆斯一家以及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三个圈子和军界的一些贵族。安娜这条线索上的人物大多涉及道德伦理问题,在这根线索中,作者主要想表现在当时上流社会中,贵族由于受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在家庭、婚姻等道德伦理观念方面发生的激列变化。 内容推荐 《安娜·卡列宁娜》这部小说是以安娜·卡列宁娜的名字来命名的。在小说中,安娜的形象的确居于中心的位置。安娜是一个天生丽质、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的年轻女人。她由姑妈作主,嫁给一个思想保守且比她大很多的官僚卡列宁。多年来,她一直安于贤妻良母的生活,但与渥伦斯基的邂逅,又重新唤醒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私通并不少见,但安娜不愿长期欺骗丈夫,毅然把她和渥伦斯基暧味的关系公开,从而被上流社会抛弃,同时也受到卡列宁的报复。她拼命挣扎,但还是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最后卧轨自杀…… 试读章节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奥布隆斯基家里乱套了。自从她的妻子发觉他和他们家的法国女家庭教师有暧味关系后,她就声称,决不和他再在一个屋子里呆下去了。 吵架后的第三天,早晨八点,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奥布隆斯基公爵醒来时,发现自己并不是在卧室里,而是在书房的沙发上。他坐了起来,睁大眼睛想了一会儿,这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睡在卧室里。 他回想起发生的每一件事以及和妻子吵架的每一个细节,他感觉,自己的过错是不可饶恕的。“她不会饶恕我,她也不能饶恕我!都是我的错。不过,这似乎也不能怪我。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他还记得,那天自己从剧场回来时,心情挺不错的,还拿着一个准备给妻子吃的大梨。可是,妻子不在客厅,也不在书房,她坐在卧室的大床上,手里拿着那张暴露了一切的纸条。 奥布隆斯基是一个34岁、漂亮多情的男子,他的妻子仅仅比他小一岁,是一个有5个孩子的母亲。他后悔自己没能很好地瞒过妻子,虽然和自己家里的女教师胡来,未免有点下流,不过,她是那么的漂亮,让人无法拒绝。 “我们等着瞧吧。”奥布隆斯基不再回想了,他站起来走到窗前,拉开百叶窗,用力按铃。他的仆人马特维应声出现,并把他的衣服、靴子和电报都拿来了。 他拆开电报看了一遍,脸色好了许多:“马特维,我妹妹安娜明天要来了。” “感谢上帝!”马特维明白,安娜的到来,也许会改善目前的气氛:“一个人,还是和她丈夫一起?要在楼上收拾好屋子吗?” “去告诉多莉,她知道应该怎么做的。” “是,老爷。” 很快,马特维手拿电报,又走回了房间:“夫人说,您高兴怎样办就怎样办吧。” 奥布隆斯基沉默了一会儿,随即露出一种温和的而又有几分可怜的微笑。他脱下了晨衣:“给我穿上衣服吧。” 马特维举起衬衣,用嘴吹了吹,把它套在他主人的保养得很好的身体上。 奥布隆斯基穿好了衣服,在身上洒了些香水,拉直衬衣袖口,照例把香烟、皮夹、火柴和挂表塞进各个衣袋里,微微摇摆着走进了餐厅。他的咖啡已摆在那里等他,咖啡旁边放着信件。 有一封信,是想要买他妻子地产上的一片树林的商人写来的,这让人很是不愉快。虽然,出卖这片树林是绝对必要的,但在他没有和妻子和解以前,这个问题是没法谈的。一想到自己可能为卖树林的缘故去跟妻子讲和,他感觉自己好像受到了羞辱。 看完报纸,他开始用早餐。这时,他听到门外两个小孩的吵闹声。听得出来,是小儿子格里沙和大女儿塔尼娅,他们好像正在搬弄什么东西,结果打翻了。 “唉,都乱套了,孩子都没人管,到处乱跑。”他走到门边去招呼他们。 大女儿是父亲的宝贝,她冲进来,一把抱住他,笑嘻嘻地吊在他的脖子上,吻了吻他那因为弯屈的姿势而涨红的面庞。 “你好,小男子汉。”他一面抚摸着女儿的滑润柔软的小脖颈,一面向小男孩格里沙微笑着。 “妈妈怎样了?她开心吗?”他问女儿。 小女孩知道,父亲母亲吵架后,母亲是不会快活的,父亲是故意这样问的。“我不知道,她没有说要我们上课,她只是说要我们跟古里小姐到外祖母家去走走。” “哦,好的,你们去吧。”他从壁炉上取下一小盒糖果,给了他们两块,让他们自己玩去。 他垂下头,睑上满是苦恼,自言自语道:“去,还是不去?”内心有个声音告诉他,不应当去,这样做,除虚伪以外没有别的结果,要弥补他们的关系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迟早得去的,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呀。”他极力使自己勇敢些,拿起一支烟,吸了两口,然后,大踏步地走过客厅,往卧室走去。 序言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在对全世界文学有着深远影响的俄国文学家中,他的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也最高。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后来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1877年,他完成了《安娜·卡列宁娜》;1899年,他创作了《复活》。这三部长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而《安娜·卡列宁娜》由于在艺术上相对其他两部作品更为完整,又可称为他代表作中的代表作。现在,我们把《安娜·卡列宁娜》介绍给读者。 《安娜·卡列宁娜》这部小说是以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的名字来命名的。在小说中,安娜的形象的确居于中心的位置。安娜是一个天生丽质、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的年轻女人。她由姑妈做主,嫁给一个思想保守且比她大很多的官僚卡列宁。多年来,她一直安于贤妻良母的生活,但与渥伦斯基的邂逅,又重新唤醒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私通并不少见,但安娜不愿长期欺骗丈夫,毅然把她和渥伦斯基暧昧的关系公开,从而被上流社会抛弃,同时也受到卡列宁的报复。她拼命挣扎,但还是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最后卧轨自杀。 《安娜·卡列宁娜》有两条融合无间、互相呼应的平行主线,分别以安娜、列文为中心,表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在第一根主线中,中心人物是安娜,与她相关的是她的丈夫卡列宁、她的情夫渥伦斯基、她的哥哥奥布隆斯基一家以及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三个圈子和军界的一些贵族。安娜这条线索上的人物大多涉及道德伦理问题,在这根线索中,作者主要想表现在当时上流社会中,贵族由于受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在家庭、婚姻等道德伦理观念方面发生的激烈变化。 另一根主线的中心人物是列文。与安娜不同,列文可以说是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和家庭的幸福。然而,他常把自己的富裕同人民的贫困相对比,并抱有深深的负罪感。于是,他积极地探索与农民合作,找寻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小说中,列文是仅次于安娜的第二号人物。与他相联系的,主要是外省贵族、地主、农民以及个别商人。一般说来,列文这条线索上的人物大多涉及社会经济问题。作者想通过列文这个形象,来表达他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的看法。由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情节性不是很强,出于篇幅的限制,在我们的这本书中,没有做详细的介绍。 这两条主线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内在的联系,有时也相互交叉。因此,《安娜·卡列宁娜》突破了家庭小说的框架,诚如作者所说的“内容广泛的、自由的小说”,从而成为反映俄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生活的史诗性杰作。 《安娜·卡列宁娜》艺术性很高,可以介绍的内容很多,这里,我们想着重介绍一下这部小说的心理描写。 托尔斯泰是文学巨匠,他善于多层面、多角度、全过程地描写人物心灵深处的矛盾、变化和发展。《安娜·卡列宁娜》的心理描写密度很大,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比较详细的心理描写,人物与人物间的冲突也大都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作者在表现时,笔墨十分细腻,总是在动态中展现人物的心理过程,一般是展示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或每一横断面,把人物内心的每一颤动显现出来;而这些过程又不是直线的,往往是曲折反复,甚至以螺旋型的方式进展,并步步深入。整部小说中,无处不见心理描写,我们可以从安娜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她临死之前的心理变化、卡列宁得知妻子与人私通后的尴尬境地、吉蒂从迷恋渥伦斯基到成为列文的妻子、奥布隆斯基的道德观等几个不同的层面,来领略托尔斯泰这一出神入化的描写艺术和技巧。 这套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在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下已走过了三个年头,为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也为了使本书更为完善,特进行重新修订,力争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希望得到更多人士的喜爱! 编者 2005年1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安娜·卡列宁娜(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乔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23203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3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2-05-01 |
首版时间 | 2002-05-01 |
印刷时间 | 2007-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8 |
宽 | 14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