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
内容
试读章节

故园林溪

林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江南村庄。村庄不大,四五十户人家,不过三百上下人口。村庄周边低矮的小土丘,算不上是山,却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原。疏松的红壤堆就的土丘蜿蜒起伏,显出优美的曲线。土丘上多生杂木,马尾松、油茶、楮树、苦楝树、乌桕和一些叫着土里土气名字的灌木。我经常想,如果从高空往下看,村子一定显得非常谦逊地踞在一个小土丘的东南一角,周围则是大片的田地。

村庄周围水田环绕。春天,水田蓄满了水,秧苗还没有栽下,在阳光下像一面面熠熠闪光的镜子,照亮了整个村子。水稻成熟时,晨雾中金色的阳光照着,又映得村子黄灿灿的。收割季节,打禾机(一种人力水稻脱粒机)低沉的喘息声,从一个田岗传向另一个田岗,响彻村庄的每个角落。

村后是一大片树林,高大的乔木多是常青的松树,矮小的灌木多是油茶,密密匝匝。只可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农业大开发中,树林日益缩小,最终全都开辟成花生地了。裸露的红壤上,夏天种着绿油油的花生,一垄一垄,整齐排列,有着图案的韵律;间或有几棵残留的油茶,在旷野里显得格外突兀。一到冬季,一畦畦荞麦花开,似一层厚雪覆盖,勾画出土丘胴体一般优美的曲线。等来年油菜花开时,村庄又成了金黄海洋中的一叶小舟。

村中多树。不说房前屋后,桃树李树,板栗桑葚,橘树柿树,这是家家都种,户户都栽的。苦楝、楮树、樟树、枫树、乌桕、泡桐,全都是自生自灭,却长得比桃李还多还繁盛,将~幢幢瓦房遮掩在浓荫之下。上学的时候,我从一个小土丘走到了另一个土丘,隔着水田回望林溪:一丛郁郁苍苍的树林,独立在水田中央,其间,红砖青瓦的屋舍隐约可见。

村中散落着十余棵苍老的大树。老树腰杆粗壮,需三五人牵手方可合抱。问树的年龄,爷爷说,他们小时候树就已经是这样的,而几棵更大的,早年已被砍去.用整段的树干做了油榨子。我常想,到底是先有这些树引得我们的先人驻足,从而在这里繁衍生息呢,还是树在村后,由开村的老祖宗亲手所栽?随着年代的变换,村里的房子不断拆旧建新,却始终没离开这些大树周围。即使今天,我在城里,只要一闭上眼睛,那些树,连同那些在树下度过的美好童年都历历浮现,哪一棵是楮树,哪一棵是枫树;什么时候落叶,什么时候会开出一树树的白色花,它们站立的姿势,风来时每棵树的飒飒声,我都能准确地回想起来。而那树顶上的喜鹊窝,我与小伙伴是掏过的,底下的树洞,我们是捉过迷藏的……

土丘与水田之间,一条小溪终年淙淙地流淌着,我们土话称之为“圳”。它环绕着林溪转了半圈然后向东流去,仿佛一只温柔的手臂,将整个村庄揽在怀里。几个池塘点缀在阡陌交错的稻田中央,像下围棋时留下的一个个“活眼”。一些狭长的沟渠纵横相交,将池塘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一旱皆旱,一涝皆涝。圳边多柳、多竹、多木芙蓉。有一种竹子,我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乡亲们都叫它“六竹”,也许叫“绿竹”(六与绿在家乡同音),一簇一簇生在水边,每年六月(农历)才会长出新竹,一竿竿高高地撑起,像一条条“绿丝绦”,又像是千军万马高高挑起的旌旗。秋天,木芙蓉开出硕大而艳丽的花,多粉红色,也有洁白与水红的。这是我童年中见过的最大的花,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我经常摘了快要开的木芙蓉花苞,头天晚上三五朵插在灌满水的小墨水瓶里,第二天一早起来,花已全盛开,紧紧地挤在一起,变成了粉红的一簇,足以使年少的我爱不释手好几天。

村庄的历史难以考究。没有遗迹说明它的古老,也没有典籍记载它的昨天,甚至族谱也似是而非。它的历史已为时间所湮没,不易为人所知。但我相信它是承载着我的无数祖辈生息的地方,像承载过我的童年一样,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渴饮其泉,饥食其粮,一辈一辈,薪火相传。P3-6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让我感动得流泪的作品,是农耕文明的一曲挽歌,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用细致的笔调,写出社会转型期一个乡村青年的悲愁与欢乐,也折射出大变革时代诸多的无奈。我相信这部作品能引起更多从乡村走出的中年人的共鸣。

——十年砍柴

这是一本赤子之书,也是一本问题之书、矛盾之书。作者用饱蘸情义的文笔描绘乡村、乡情和乡俗,描绘乡民们的爱与痛、忧愁与欢乐,敏锐地观察着在市场化、城市化道路上农村所受的冲击、经济社会伦理的转变,作者描绘,却直指问题;思考,却不简单地开具答案,但又激发我们去追索答案。

——易晖

乡愁也是本书中一种重要的情绪,同时它也是打动许多读者的重要原因。……作者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了对城市的憧憬、对农村的逃离,以及对故乡消失的反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有关乡村的生活经验和记忆。

——旷新年

美好的、不无诗意的对往事的回忆,客观的、冷静的、诚实的对现场的记录,字里行间仿佛是实在按捺不住的一点点反讽口吻……胡永良所记录的不仅是他故乡林溪的命运,更是后乡村时代中国大地田园将芜的寓言。

——江子

这部纪实散文将悲情理性化,用清晰动感的画面和逼真灵动的人物群像大胆揭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从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视角,展示了对乡土大众的人文关怀。

——唐冰炎

目录

第一辑 林溪之影

 故园林溪

 橘乡

 在林溪逛荡

 三月菜园

 林溪之冬

 十月/冬月/腊月

 村庄的底面

 林溪风物农具

第二辑 林溪之痛

 城市梦想

 七月严寒/地平线上的城市/狭窄的道路/在村里寻宝/在简家小学/关于城市的谶语/走异路

 味道芳香

 记忆中的那抹香/第二事业/屠夫候/诱惑难耐/食品站

 稻子金黄

 五月稻田/抚育稻子的一生/堆积的粮食

 天亦有疾

第三辑 林溪之殇

 2006年的村庄

 悬案/撕裂/沉沦/疾病

 土地,土地

 最后一个清明

 从篱笆到围墙

 故园飘摇/切割/还在切割/散失的篱笆/最后的风景

 田园将芜

 明日漂泊/当时年少/逃离

 因为土地

 土地与革命/祖父的土地/父亲的土地

 消失的村庄

第四辑 林溪之风

 金子菩萨

 归去来兮

 怀念一个颓废的人

 最后的穷人

 无人继承的秘方

序言

非虚构作品《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乃是作者对故土林溪村在现代化背景下社会变迁的一种人文叙写,旨在引领读者从细部观察中国当代社会的宏大变迁,到底层体味中国失地农民的家园情怀,用良心反思中国城市化中的伦理困境。作品具有文学性与社会学的双重价值。

作者将林溪村放在三个维度下进行共时理解与叙述:一·、它是作者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乡;二、它是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典型范本;三、它是一个存在了千年但最终消失的村庄。

作者的写作力求同时具备三个维度:一是文学性的,始终关注人的命运与情感,人物的喜怒哀乐都是笔下的风景。二是社会学的,在这里可以看到家庭、职业、经济、生活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变迁;可以看到基层政权的微观运行;可以看到道德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嬗变。三是批判性的,字里行间,既有对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生活的启蒙思考,又有对新世纪头十年征地拆迁的理性批判。

本作品由四部二十三篇长短不一、独立成篇的散文构成。

第一部,林溪之影,主要是对林溪自然风貌与人文风物的描述,展示林溪村自然的丰茂和野地的生机。

第二部,林溪之痛,主要是通过作者本人的经历对林溪农民生活再现,表达对农村生活欲罢不能的复杂情感。

第三部,林溪之殇,主要是讲述林溪村在开发区一轮又一轮征地拆迁下日渐衰败并最终消失的过程。

第四部,林溪之风,主要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讲述了林溪在现代化面前的无奈和失落。

此书部分章节已在《散文》《创作评谭》《文学与人生》等文学报刊发表。

作品于二零一三年六月参加凤凰网首届原创文学大赛,从3000余部稿件中脱颖而出,荣获非虚构类作品二等奖。大赛评委、知名网络作家、评论家十年砍柴在推荐语中说:“这是一部让我感动得流泪的作品,是农耕文明的一曲挽歌,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用细致的笔调,写出社会转型期一个乡村青年的悲愁与欢乐,也折射出大变革时代诸多的无奈。我相信这部作品能引起更多从乡村走出的中年人的共鸣。”

内容推荐

《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是作者(胡永良)对故土林溪村在现代化背景下社会变迁的一种人文叙写,企图引领读者从细部观察中国当代社会的宏大变迁,到底层体味中国失地农民的家园情怀,用良心反思中国城市化中的伦理困境。具有文学性与社会学的双重价值。

编辑推荐

胡永良的作品《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在2013年凤凰文学首届原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由4部共23篇长短不一、独立成篇的散文构成,以作者的故土林溪村为写作背景,内容涉及林溪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对城市化进程问题进行理性的反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永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094595
开本 32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3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4163206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