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难民
内容
作者简介
阮清越(1971-)
Viet Thanh Nguyen
2016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2017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
生于越南邦美蜀。1975年随父母从越南逃难至美国,在难民营度过一段时日后,全家定居加州圣何塞。
199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英语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南加州大学至今,现为英美研究和民族学、比较文学教授。
2016年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同情者》一举拿下诸多国际大奖,包括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实属罕见。同年,其非虚构族裔研究作品《从未逝去:越南和战争的回忆》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
2017年,阮清越获麦克阿瑟天才奖,被公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作家,他的作品“颠覆了大众对越战的认知,深描因战争失去家园的人的生活状态”。
2018年,阮清越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同为该院院士的有石黑一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麦克尤恩、米兰·昆德拉、奥尔罕·帕慕克、爱丽丝·门罗等。
目录
黑眸女人
另一个男人
移植
我想要你爱我
美国人
别人
祖国
鸣谢
精彩页
黑眸女人
有些可以让人出名的事,大脑健全者是不愿其降临到自己头上的,但总会有人撞上,比如,遭绑票囚禁几年,或因性丑闻遭受屈辱,或死里逃生。这些事的经历者需要人帮着写下这些经历,以作回忆录。他们的代理人寻来觅去,十有八九最终会找上我。“好在你写什么都没挂名。”母亲有次说道。我说,书后面的致谢辞里如果要提我的名字,我也不反对。听这话,母亲说道:“让我给你说个故事吧。”她的这故事,我是第一次听,但之后就再没少听。“在我们老家,”她继续道,“有个记者,写东西指控政府虐待犯人。于是,政府就拿他指控他们虐待犯人的手段,一样不差地虐待他。他被政府关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从此就再没了踪影。写东西的人要是挂名,就是这种结局呀。”
因此,我也就安于做个替人捉刀而不求署名的写书人了。这么一段时间后,维克多·德沃托选中了我,他的代理人给他看了一本我写的但署名者是一个男孩的父亲的书,男孩在读书的学校开枪杀了几个人。“我与这位父亲有同样的负罪感。”维克多告诉我。原来,他经历了一场空难。空难导致一百七十三人遇难,其中有他的太太和一双儿女,唯有他幸免于难,但他身体的多个部位均已残损。残损的他出现在各种谈话节目里。他声音柔和,没有抑扬顿挫;一双眼睛难得抬起,偶尔为之,里面布满吊丧人似的黑影。计划为他出书的人说,趁人们没忘了空难,得赶紧将他的经历写成书才行。我接下了这单活。这天,我正写着他的回忆录,死去的哥找我来了。
母亲叫醒我时,屋外仍一片漆黑。她说道:“别害怕。”
我卧室的门开着,过道里的灯照进来,很是刺眼。“我怕什么呀?”
她说了哥的名字,我一时竞没跟哥联系起来。他很久前就死了。我闭着眼应道,说不认得叫这个名字的人。她不依不饶。“他来这里,看我们来了。”她说着话,掀去被子,将睡眼惺忪的我拽了起来。母亲六十三岁,中度健忘。因此,她领我到客厅,嚷着“咦,他刚才就在这里呀”,并没让我吃惊。她跪下,摸着镶花摇椅旁的地毯。“还湿着呢。”穿着棉质睡衣的她沿地毯上的水印,爬着摸到门口。我摸摸地毯,确实湿。有那么一会,我信了母亲的话,怵得打了个冷颤。此时,凌晨四点,屋里静悄悄的,阴森诡异。不过很快,我听到排水沟里的雨声,让脖颈发紧的恐惧因此减轻了不少。准是母亲先前开门出去过,淋湿了身子,又回到屋里。母亲蹲在门边,握着门把。我走到她旁边跪下,说道:“都是你的幻觉哩。”
“我没瞎没昏,确实看到他了。”她一把拨开我搭在她肩上的手,站了起来。她的两只原本黝黑的眼睛,因为生气而放出光。“我看见他在走。我听见他说话。他想见你。”
“可是,他在哪呀,妈?我什么也没看到啊。”
“你当然看不到。”她叹道,好像我是那种连明摆着的道理都不懂的人,“他是鬼,是不是?” 自几年前父亲过世,母亲和我一起生活,相敬如宾。我们都特别喜欢话语。不同的是,她爱说个不停,我好静静地将要说的话写出来。她老往我耳朵里灌道听途说,但我只爱听跟年轻时的父亲有关的事。她说,父亲那时是乐天派。说完父亲,母亲少不了说起诸如记者遭遇之类令人发怵的故事,想要教育我:生活如警察,时不时给人一击,且乐此不疲。说到最后,她会说起她最喜欢的鬼故事。她知道很多鬼故事,其中有些还是她亲历过的。
“六姨七十六岁时,发心脏病死了。”她一次,两次,或许三次告诉我。来回地重复成了她的习惯。我从没把她的故事当真。“那时,她家在头顿,我们家在芽庄。有天我端菜上桌,竟然见六姨穿着睡衣坐在餐桌旁。她又白又长的头发,平时盘成髻,这回竟然散着,披在肩上,遮住了脸。我当时差点把端的菜碟掉到地上。我问她来这做什么。她不言不语,只是微笑,站起身,亲亲我,随后把我往厨房推。等我再转身看她时,她没了影。我见到的是她的魂。我随后给她家打电话,六姨父接的,说那天早上,她在自己的床上去世了。”
照母亲的说法,六姨得了个好死:一是死在自己家里,二是有家人送终。她的魂到处走走,不为别的,就跟大家道个别。母亲言之凿凿说看到了我哥、她的儿子的那天早上,我和她坐在餐桌旁,她又说起六姨的事。我为她泡了壶绿茶,不顾她反对,给她量了体温。体温计如她所料,显示正常。她边朝我扬着体温计边说,你哥来了没一会就不见了,准是累了;毕竟,刚从太平洋那头过来,可是几千英里啊。
“那他是怎么过来的?”
“泅水呀。”她可怜地看我一眼,“所以,他全身湿了嘛。”
“那他还真是一等一的游泳高手。”我调侃道,“他什么样?”
“一点没变。”
“可二十五年过去了。他竟然一点没变?”
“人死时什么样,他的鬼就永远那个样。”P2-4
导语
《难民》共由7个短篇故事组成。与《同情者》相比,《难民》的题材更为日常,没有思想体系和国家命运的沉重叙事,多为在美国的平民百姓的生活,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牵绊。小说人物的境遇和情感千差万别,但均围绕“难民”这一主题,他们由于过往的经历,难以挣脱传统文化和复杂现实的冲突磨难。如《黑眸女人》讲述了一位捉刀手撞鬼的故事,《祖国》则讲述了二代移民重回越南故土的经历。
序言
《难民》是阮清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他继
《同情者》之后最新发表的虚构作品。
阮清越是美国文坛一颗瞩目的新星,一九七五年,他
随父母从越南逃难至美国,现为英美研究和民族学、比较
文学教授。二○一六年,他凭借处女作长篇小说《同情
者》一举拿下诸多国际大奖,包括第一百届普利策小说
奖。同年,其非虚构族裔研究作品《从未逝去:越南和战
争的回忆》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二。一七年,他获麦克
阿瑟天才奖,被公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作家。二○一八
年,他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难民》主要叙述了作为少数族裔的越南人在美国谋
生的各种境遇和人际纠葛,题材较为日常,没有思想体系
和国家命运的沉重叙事。小说人物的境遇和情感千差万
别,但均围绕“难民”这一主题,他们由于过往的经历,
难以挣脱传统文化和复杂现实的冲突磨难。作者以移民身
份和文学视角审视了某个时期越南难民的战争创伤和移民
身份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在相关方面十多年的田
野研究成果。同时,小说的语言细腻,笔锋犀利,填补了
美国越南移民文学的空白,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由于作者受其自身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影响,也由于小
说人物的身份境遇,该作品包含一些指向性的内容,或有
失偏颇。我们出于必要,已做了相应的编校工作。我们出
版此书,着意于其文学性和对战争的反思,并不意味着我
们完全赞同书中的某些人物言论或评价,敬请读者自行判
断把握。
内容推荐
普利策获奖作家阮清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八个短篇故事组成,结构松散却又紧密围绕越南难民在美国的生活,有关决裂与失去的故事构成了持续不断的强大的冲击波。从《难民》中可以看到作者阮清越的成长经历,也能看到他在移民身份认知等方面十多年的田野研究成果,每一篇作品都是赤裸的揭示和痛苦的情感,犀利地审视了战争创伤、自我认知的危机以及记忆的珍贵与脆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难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阮清越
译者 译者:陈恒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83236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9
出版时间 2020-04-01
首版时间 2020-04-01
印刷时间 202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54
CIP核字 2020044696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