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类大瘟疫+瘟疫与人(套装2册)
内容
亮点展示

b3f368e1574cf67d.jpg

编辑推荐

《人类大瘟疫》

●10场性流行病大暴发,9种潜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的致命病菌突然出现在人类大都市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医学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曾自信认为自己已经可以预测流行病的暴发了,有些人甚至狂妄地以为人类已经征服了病菌。然而,我们错了。

大流感1917年,从全美各地招募来的新兵被派往美国的几十座大型军营接受训练,准备开赴欧洲战场。然而,来自不同免疫学背景的人被迫在几个星期内大规模聚集在一起,这为流行病的传播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一种致命的流感病毒正在伺机而动。

鼠疫对于1924年的洛杉矶人来说,黑死病只是发生在中世纪的遥远传说,是不可能出现在这座以清洁著称的现代都市的。然而,“黑色死神”突然降临“天使之城”,将人类打了个手足无措。

鹦鹉热“一战”后的美舞升平。养宠物成了许多中产阶级以上人士的喜好,象征“忠贞爱情”的鹦鹉成了很多家庭主妇的新宠。谁曾料到,如此美丽可爱的鸟儿身上也潜伏着致命的病菌,贵妇人们纷纷中招。

军团病1976年,两千多名“美国军团”的退伍老兵在费城一所豪华酒店举行年会,会后,相继有人患上肺病,并有人死去。导致疾病的元凶是什么?豪华酒店这样的现代建筑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艾滋病1980年,美国一些城市的男同性恋群体中突然暴发了一种怪病——患者满口长疮,淋巴结肿大,低下。一时间,美国民众把矛头对准了同性恋群体,同性恋者迅速被集体污名化,甚至有人将这次流行病暴发称为“同性恋瘟疫”。事实果真如此?

埃博拉2013年,有“血疫”之称的埃博拉在贫困落后、资源极其匮乏的西非国家暴发。满怀热情的抗疫人员来到非洲帮助当地人抗疫,但随后他们发现,他们不仅面临着疫病的威胁,还要面对传统社会的不理解和挑战。抗疫之路充满坎坷!

寨卡2016年里约运动会前夕,巴西一些地方突然出现了大量小头畸形婴儿病例。巴西社会出现恐慌,上百名卫生专家联名呼吁奥委会将此次运动会改址或推迟。作者亲赴疫区,为我们一探究竟。他发现,疫情较严重的地区都是贫民区……

SARS中国人的一段共同记忆……

新冠正在席卷……

●病毒猎手、防疫专家与无形敌人的精彩对决,悬念丛生,迭宕起伏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对抗疫情的前线作战人员,那么病毒猎人、防疫专家等“微生物猎手”就是防疫指挥官,实验室就是抗击致命病菌的中枢。他们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寻找导致疫情的真凶,探索和开发战胜疫病的“灵丹妙药”,为前线人员指明方向,带去希望。这是一场生死时速,他们越快成功,就会有越多的人得到救治。

然而,他们的探索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探索过程跌宕起伏。他们可能被既有的理论所误导,不断走弯路;可能被不同文化的人误解,在现场调查疫情时被当成“巫师”和外国间谍追杀;也可能自己也被病菌感染,生命垂危;甚至可能追寻一生,终仍然一无所获。

然而,只要有人锲而不舍,一直追踪,真相终将浮出水面,或者说,至少我们会离真相越来越近。我们将与病菌继续搏斗下去,希望之火不会熄灭。

●在化和城市化时代,重新定位和反思人类与病菌的关系

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文明空前进步,但也正是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病菌的扩散。短短几个小时,病菌就可能乘着航班跨越大洲和大洋,来到我们的身边,并在短短数天内,在空间狭窄、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感染大量人口,导致成千上万人死去。

我们人类必将与病菌继续共存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性流行病不是“会不会出现”的问题,而是“何时会出现”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可以不断反思过往的教训,先从人类力所能及处着手,在以科学对抗瘟疫的同时,不断改善导致瘟疫暴发的社会和环境条件,不再狂妄自大。也许,我们在应对下一场性流行病时能取得比现在更好的成绩。

●一本生命攸关的书,为普通读者量身定制超好读的瘟疫史著作

作者新闻学和历史学的知识背景与从业经历,使得本书既能从容地呈现跨越百年的历史长卷与思想史深度,又不乏新闻广角的宽度和热点。尤其是,作者采取了一种探案式的写法,善于设置悬念,然后为读者一步一步抽丝剥茧地揭开真相,让读者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很过瘾。

本书两位具有医学背景的译者,为相关医学术语增加了数十条注释,进一步为我们扫除了壁垒,更加方便普通大众读者的阅读。

●反思现代瘟疫史的经验与教训,知名专家学者、主流媒体倾力

新冠疫情扩散,从历史中我们能学习到哪些经验与教训?本书荣获《金融时报》2019年年度图书;复旦大学高晞教授欣然作序,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南开大学余新忠教授、上海大学张勇安教授等专家学者倾力;《自然》《科学》《时代》《卫报》《新观察家》《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百家知名媒体合力报道。

《瘟疫与人》

作者简介

《人类大瘟疫》

马克·霍尼斯鲍姆(MarkHonigsbaum),城市大学(CityUniversity,London)讲师,曾执教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史,也曾经担任《观察家报》首席记者,为《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知名报刊供稿。他著有多部医学史作品,包括《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性流行病》《大流感流行史:死亡、恐慌和歇斯底里,1830—1920》《发热之路:探寻治疗疟疾之路》。

《瘟疫与人》

内容简介

《人类大瘟疫》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医学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曾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准确预测流行病的暴发了,有些人甚至狂妄地以为人类已经征服了病菌。然而他们错了。潜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里的神秘病菌突然现身人类的大都市,导致成千上万人感染甚至死去。从导致上千万人丧生的大流感,到突然降临“天使之城”洛杉矶的鼠疫;从导致美国老兵神秘死亡的军团病,到使新生儿出现畸形的寨卡疫情,每次疫情的暴发都令人猝不及防,打击着人类的自信。

病菌的突然到来一时间会导致社会恐慌,甚至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和政治危机。但也有人迎难而上,去寻找病原体的真实面目。通过抽丝剥茧的探案式写法,作者为我们揭示“微生物猎手”们是如何找到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挫折,遇到过怎样的阻碍,不同的“猎手”之间产生过怎样的分歧,终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以及尚有哪些谜题至今仍未被解开。

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类文明空前进步,但也正是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病菌的扩散。短短几个小时,病菌就可能乘着航班跨越大洲和大洋,来到我们的身边,并在短短数天内,感染城市里成千上万的人。我们人类必将与病菌继续共存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性的流行病还将会不时地出现。如果我们可以不断反思过往的教训,在研究病菌的同时,不断改善导致瘟疫暴发的社会和环境条件,不再狂妄自大,也许,我们在应对下一场性流行病时能取得比现在更好的成绩。

《瘟疫与人》

目录

《人类大瘟疫》

高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译者序

谷晓阳李曈(首都医科大学)

前言

鲨鱼和其他掠食者

第一章

蓝死病

第二章

天使之城的鼠疫

第三章

鹦鹉热大流行

第四章

“费城杀手”

第五章

军团病卷土重来

第六章

美国的艾滋,非洲的艾滋

第七章

SARS:超级传播者

第八章

跨越国境的埃博拉

第九章

终篇:寨卡

结语

流行病的世纪

致谢

注释

《瘟疫与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类大瘟疫+瘟疫与人(套装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克·霍尼斯鲍姆(MarkHonigsbaum)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16269T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03-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