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列宾/艺术之约
内容
试读章节

1844年夏天,在哈尔科夫附近的楚古耶夫镇,列宾诞生在加尔梅克街的一家客栈主家里。每天旅客川流不息,马匹和大车挤满了院子,干草与粪便混合,客栈弥漫着俄国乡村特有的田园气息。客栈的管家是列宾的祖母,父亲反而不太过问客店的经营。他最初是个免了役的屯垦军营士兵,和兄弟伊凡一起做贩马生意。每年春天,他们都会上顿河去,然后赶回来大群野马,列宾从小就玩着驯马的游戏。列宾的母亲是个勤劳的家庭妇女,正是她的坚强支撑起了家庭后来最苦难的日子,伴随着列宾的童年生活。

楚古耶夫镇的居民,大多是17世纪中叶莫斯科政府迁移到此的过去的自由游牧社群,当时被称为哥萨克。但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创立的军屯制度却改变了他们正常的生活。沙皇在国有土地上推行军农合一的制度,想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创建充足的农民后备军。1810年到1857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很多地方都推行过军屯制度。因为当时父亲已经在楚古耶夫镇骑兵团服役,列宾生下来就是军屯户,童年的列宾曾经不只一次地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深刻的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列宾可以被称作是官方农奴制度的真正目击者。

军屯户的出身地位仅仅高于农奴,除了经营农事,他们还被编成工作队由人驱赶着去做工,例如修筑道路、排干沼泽、维护桥梁等等,他们受到严重的欺压。列宾最初看到的,是军屯区居民们替士兵修建砖木结构的营房,连女人和孩子都被分配了活儿,却得不到任何经济报酬。骑兵后备军监督还会定期举办“户主”和“非户主”的检阅仪式,殷实的户主们住进整齐划一的砖房,墙上还绘有壁画,也有窗花之类的。可是那些马瘦车破的“户主”就会被记下名字,降为“非户主”,住进更差的用圆木搭成的木房,虽然同样整齐划一,不过也太过耻辱。——这是军屯户打扮得像囚犯一样在大庭广众面前丢脸的场合,他们仇恨这样的检阅,只有小市民和商人会作为观众来凑热闹。就算是殷实的军屯户,妇女也连丝绸都不允许穿戴,否则军曹可能会在大街上就把她身上的丝绸扯下来,并且用斧头砸得稀巴烂,男人们却丝毫不敢出声,只会在事后辱骂军曹以泄愤。

虽然受到了各种蹂躏,军屯户们却自负粗鲁,他们爱唱反调和互相抬杠,他们尖酸刻薄,对身边的居民毫无善意,各种挖苦人的绰号不绝于耳,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仇恨。久而久之,邻居之间的骂战常常无缘无故地上演,骂战常常发展为斗殴。男人们伸出粗壮的胳膊打成一团,妇女也加入到人群里,并发出声音嘶哑的嚎叫,鲜血从身体上往下流,死伤总是难免。架越打越凶,军屯户里的犯罪率与日俱增,针对军屯户的各种刑罚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

孩子们总是对于刑罚的执行过程好奇而兴奋,他们结伴挤进士兵的列队里,一起呼喊各种刑罚中的术语和执行程序:“拿马刀鞭打背!拿长鞭!列队鞭笞!”他们特别仔细地观察长鞭如何落到人背上,军屯户居民如何被打得皮开肉绽,甚至露出白色的骨头。然而,惩罚的效果甚微:就连长官们也会粗野地骂街,或者用拳头亳不客气地对待下属。列宾童年的最初印象,便是艰难混乱的军屯区生活,长官无情残酷地鞭答下级,。而军屯区居民不断发出苦苦的哀求:“大人,饶了我吧!犬人,饶了我吧!……”

也正因此,列宾融入了穷苦人民的生活,对世界的体味更多了一层。

P3-5

目录

第1章 颜料里的童年

 军屯户之家

 贫困与苦难

 艺术的萌芽

第2章 先工作再说

 离开家乡的日子

 画家在楚古耶夫

第3章 求学少年

 来到彼得堡

 绘画学校

 美术学院

第4章 踏上绘画之旅

 艺术伙伴克拉姆斯柯依

 巡回画派

 欧洲之旅

第5章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涅瓦河上的纤夫

 瓦西里耶夫的建议

 伏尔加河之行

 酣畅的艺术

第6章 现实主义的赞歌

 肖像画的成就

 革命作品

 历史题材

第7章 艺术家的爱情厂

 第一次婚姻

 列宾和儿女们

 新的恋情

第8章 后巅峰时代

 辉煌过后

 陷入争论

 侨居生涯

 永垂不朽

附录:列宾年谱

序言

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代序)

绘画是人类天生的艺术。人们从孩提时代,便懂得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眼中的世界。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有人却能用画笔将一刹那定格成永恒;平凡的事,平凡的物,有人却能带人们发现它的美好,赋予其新的生命;有形的景,无形的情,有人却能将情感挥洒成动人心魄的色彩,唤起深深的共鸣。

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它们永恒地铭刻在人类文明史上,深植入我们的头脑,构成我们基本的常识。这套书,便是一封跨越世纪的邀请函,翻开它,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它讲的是美术家的人生,同时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处绝妙的风景,也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生命从哪里开始,他们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童年、怎样的爱情、怎样的病痛,又怎样成长、怎样探索、怎样谋生,那些伟大的作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你会在这里一一找到答案。

他们其实不是艺术圣坛上那一张张用来膜拜的画像,而是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哀有乐。米勒有一个温暖快乐的童年;雷诺阿生了一个成为20世纪著名导演的儿子;高更最先是一位从事金融业、收入丰厚的绘画“票友”;梵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才卖出一幅画;毕加索情人无数,80岁时还迎娶了35岁的妻子;蒙克一生在亲人去世、病痛、烟酒、精神癫狂中度过,却活到81岁高龄……每一幅经典画作,不再是展览墙上的木框,而是与鲜活的生命相联系。你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那些线条与色彩是由怎样的双手来勾勒。

当这许多位美术家汇集到一起,又串起了一部美术史,他们是美术史的链条上最璀璨的珍珠。每一本书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呼应,他们是自己的传主,同时又是其他传主的背景。有时,几位名家同时出现或前后承接,你会发现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竟如此相近。你仿佛徜徉在巴黎的卢浮宫,漫步在枫丹白露森林,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你看到他们在塞纳河畔背着画夹写生,在学院的画室研究着比例与笔法,在街角烟雾缭绕的酒馆进行着思想的争鸣,在为参加各种沙龙而忙着选画、贴标签、装箱、布展……

你的美术素养不再停留在知道几幅画作、几个名字上,你与艺术的联系更加紧密。你会在一场美术展览中关注画作的派别和技巧,你会在子女接受美术教育时找出最经典的画作,你会在某个地方旅行时说出哪位美术家曾与你走过同一段路。

更重要的——你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好。面对安格尔的《泉》,你是否为少女洁白自然的胴体而赞叹?面对米勒的《晚钟》,你是否为农民的虔诚、宁静、纯洁而感动?面对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你是否听到阳光在树叶的空隙中欢跃喧闹?面对梵高的《向日葵》,你的双眼是否被那火焰般的明亮点燃?

林锜

2015年6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这套《艺术之约》,是一封跨越世纪的邀请函,翻开它,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陆佩、音渭编著的《列宾》讲的是美术家列宾的人生,同时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处绝妙的风景,也就是列宾的作品。他的生命从哪里开始,他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童年、怎样的爱情、怎样的病痛,又怎样成长、怎样探索、怎样谋生,那些伟大的作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你会在这里一一找到答案。

编辑推荐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英文名:Ilya Yafimovich Repin),俄国画家,巡回展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出生于丘古耶夫,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1873-76年先后旅行意大利及法国,研究欧洲古典及近代美术。回国后勤奋作画,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陆佩、音渭编著的《列宾》是这位俄国画家的一部传记作品,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这位画家的成长与艺术创作历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列宾/艺术之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佩,音渭编
译者
编者 陆佩//音渭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57004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5054114
中图分类号 K835.125.72=43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0
13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