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技政策透镜下的中国
内容
作者简介
李侠(1967-),辽宁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政策、科学社会学与心灵哲学。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与上海市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各类期刊论文230余篇,在《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政策评论类文章270余篇,出版著作7部。
目录
导论 只有放大才能看清
第一章 科技政策与文化
第一节 为什么需要科学文化?
第二节 科学文化变迁中的博弈
第三节 支撑科学文化运行需要什么条件?
第四节 科学文化是中国可选择的最佳文化变革路径
第五节 用科学文化打通发展不充分的神经末梢
第六节 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兼论人文社科学者的品相与责任
第七节 科学精神的浓度决定文明的潮起潮落
第八节 话语权终归是对实力与承认的回报
第九节 “一带一路”:热情背后的两点思考
第十节 回到赛先生:认知的共识在哪里消失了
第十一节 被夸大的代沟其实是可以调整的
第十二节 诺奖背后的学科知识地图分布与启示
第十三节 落后地区应加大研发投人
第二章 科技政策与评价
第一节 科技评价2.0:从局部评价到全局评价
第二节 科技要上新台阶,绩效与状态是关键
第三节 扭曲的承认机制会带来什么后果
第四节 项目制下的科研很难产生诺奖级成果
第五节 稀缺与公平:让荣誉走得更远
第六节 奖励原本就包含对逆袭的一种正式承认
第七节 科研经费是怎样变成“夹心饼干”的
第八节 国内期刊的内伤需要标本兼治
第三章 科技政策与人才
第一节 人才政策的两种误区:雷同与结构扭曲
第二节 城市的姿态:人才抢夺与分流效应下的选择
第三节 人才流动背后的喧哗与骚动
第四节 巨人的肩膀在哪里?——研究生如何开启学术生涯
第五节 走出学术舒适区,再创人生新辉煌
第六节 学术界少有弯道超车但有马赫带效应可用
第七节 在学术界生存,你需要认识多少人?
第八节 科技界的急都是被挤压出来的
第九节 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与反向激励措施
第四章 科技政策与产业
第一节 硅谷没有秘密——关于硅谷科技生态系统的两点思考
第二节 城市的规模到底应该多大?
第三节 培育思想市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第四节 智慧中国从大学与县级区域的联姻开始
第五节 核电站投产后电卖给谁?
第六节 知识产权:让保护与应用并行
第七节 中国医疗资源的分布结构与改革的突破口
第八节 重大科研仪器研发的现状与困境
第九节 大科学工程建设面临的双重危机
第十节 大数据政策制定中的认知偏差与伦理靶标
第十一节 未来谁来养活智库?
第十二节 科普需要引入企业的市场敏感性
第十三节 科学普及成效的“三度”评价与长尾效应
第十四节 从全国高等教育投入看各省的发展心态与认知位差
第十五节 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杀熟现象的政策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奔跑中的星光
内容推荐
本书利用政策透镜检视了中国四个领域内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政策,既包括议题的设置、工具的选择、也包括政策执行以及评价等。这四个领域主要包括:文化、科技评价、人才与产业等领域的相关政策问题。希望通过多个视角去对一个领域的问题进行细节放大,从而达到清晰理解这个领域的目的,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执行、反馈、评估提供客观独立的意见与反馈信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技政策透镜下的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63990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20-06-01
首版时间 2020-06-01
印刷时间 202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428
CIP核字 2020068246
中图分类号 G322.0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