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才主道是家庭--北大女孩培养记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总体来看,这本由李建勋著的《成才主道是家庭——北大女孩培养记录》具有真实、实用、科学、可读、原创等特点。

1.将女儿培养成了北京大学学生,作者的整个教育培养经验系切身实施和体会,其中包含了大量细节、具体方法和过程,不少做法都是作者的原创,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易于学习、模仿和复制;

2.作者学习研究过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等学科,担任过教师工作6年,培养女儿18年,书中实现了将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有机结合;

3.作者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写作中改变了一般家教书籍中容易出现的“故事描写+说理”的写法,更多突出具体实用方法的叙述与阐述,同时注意保持了文字的可读性;全书广泛吸收了古今中外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的方法与经验,引入和介绍了不少名人的成长经历,视野开阔,内涵丰富。

4.作者明确提出“外因主导内因”原理,用自己的实践来证明了家庭是影响孩子成才的主要外因,成才主道是家庭。

内容推荐

《成才主道是家庭——北大女孩培养记录》由李建勋著,全书从家长爱子有方、赏识教育、好的习惯培养、多管齐下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不要让孩子成为畸形人)、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六大方面,展示作者将女儿培养成北京大学学生的过程和做法。在给家长以观念的冲击、触动的同时,给出了许多具体的现身说法与方法指导。

目录

Part 1 爱子有方

 1 教育知识导引的爱

 2 家是“爱的港湾”

 3 爱的艺术和技巧

 4 跟孩子平起平坐

 5 爱屋及乌,爱子及嗜

Part 2 没有赏识,便谈不上教育

 1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2 孩子优点的有无决定于家长的“眼睛”

 3 赏识教育的窍门

 4 一味地责骂只会毁掉孩子

 5 无规矩不成方圆

 6 天高任鸟飞

Part 3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1 好习惯撑起好成绩

 2 良习滋养健康之躯

 3 寻找智慧之门的钥匙

 4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Part 4 多管齐下的教育方法

 1 喊口号激励法

 2 短信提醒润无声

 3 小纸条承载大道理

 4 自我管理的好工具——励志日记

 5 “尺牍传情”,感动孩子

 6 畅所欲言的家庭会议

 7 “精神晚餐”

 8 与孩子分享生活中人文的点点滴滴

 9 架起跟老师联络的桥梁

 10 言传身教最顶用

Part 5 不要让孩子成为畸形人

 1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是道德”

 2 聪明不全是天生的

 3 让孩子“有两把刷子”

 4 情商才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Part 6 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

 1 四十五分钟最关键

 2 “复习是学习之母”

 3 自主学习出尖子

 4 “学而不思则罔”

 5 做时间的主人

 6 “凡事预则立”

 7 喜欢睡懒觉的理科状元

 8 查漏补缺是整个高三学习的核心战略

孩子成长中最常见的17大问题解决方法阅读导航

全书具体实用方法提要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Part 1 爱子有方

爱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没有爱的人生是苍白的、孤独的、悲哀的,如同没有生命的岩石。没有爱,人就陷入了病态,即使有躯壳,也只是行尸走肉;有的甚至会陷人一种疯狂,堕落成罪犯。

对儿童来说,爱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他们对整个外部社会还漠然无知,没有经济能力,没有友情,缺少独立性。如果没有爱的氛围环绕、怀抱,他们会对世界充满恐惧。而爱,如同乳汁一般,滋养着他们,让他们感觉世界的美好。爱可以让他们依恋、牵挂、平和、满足、安全、舒畅、自信……除了生理需求,儿童生命中很大的部分都是为了获得爱、留住爱。父母、亲人的冷漠、拒绝乃至愤怒,都会让他们十分不安;而为了扭转这种局势,他们会按照亲人们的指示和要求行事——而家庭教育就容易在这种情形中施展开来。当然,孩子愿意学习、接受教育,还因为学习和受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跟游戏一样。

人人都能感受爱,人人都可以去爱,但并不是每一位当父母的人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爱。西方人对待已学会走路但跌倒在地的孩子通常不会去扶,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哪怕他在哭泣;中国人则不同,大多数会急忙走过去,将他扶起或抱起,抚慰再三,有的还在孩子摔倒的地方蹬上几脚,骂上几句。父母如果不会正确地爱,不知道爱的良好方式和途径,就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使孩子走上邪恶的道路。

1.教育知识导引的爱——学会正确的爱

很少有人不爱孩子。这既是为人父母的一种天性,也是人的理性选择、情感积累、愿望满足、快乐追寻、习惯驱使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既然是自己的血脉,既然从小开始就与自己朝夕相处,加上孩子——这个上天赐予人类最重要的礼物所表现出来的世间最经典最美好的天真、纯洁、可爱,每个人很自然都会爱上自己的孩子。当然,后来也有一些父母开始讨厌孩子(除去短暂的时期和个别的情况)甚至憎恨孩子,那是因为长大后的孩子严重违背他们的意愿和公共道德乃至法律,给他们造成相当大的伤害。而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实质,是源于父母们不会正确地爱。

不过,爱是有深浅之分的。有的人可以为孩子奉献一切,有的人虽然也爱孩子,但是这种爱常常给自己的名利追求、事业追求、娱乐追求让路,有的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吃饱穿暖。爱的深浅自然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们对孩子尤其喜爱。自从孩子出生之后,她几乎占据了家庭的中心位置。家中的每件事情虽然并不都是为了孩子,但是一旦与孩子的有关事情相冲突,则大都会被放到一边。对于孩子所必需的经济支出,譬如食品与书籍购买、英语与舞蹈培训、旅游参观、竞赛外出等,通常没有什么犹豫;与此同时,对于为孩子成长所必需的时间占用,也大都没有什么吝啬。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衣食冷暖极为关注(现在来看,还是有些过头)。甚至可以说是:孩子一咳嗽,家长就会“感冒”。说起来也许别人不相信,平常的确是在孩子第一声咳嗽发出的时候,我就会给她喂抗病毒口服液。这种神经过敏式的精心呵护还是有成效,孩子长到18岁,仅短暂住过一次医院。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特别注重她的饮食营养和体育锻炼。从妻子怀孕开始,我们就“按图索骥”,依照相关保健书籍去注重营养供应。孩子出生后,总想着法子将营养的东西送进孩子口中去。那时候妻子有这种感觉:每喂孩子一口饭菜,就感觉好像捡到一块金子。孩子长到一定阶段,我们根据她的喜好制订了食谱。食谱由我用白纸写好,粘贴在厨房门上。高一时外出租房,白底蓝字的食谱也一并搬家。到高三后,考虑到孩子的大量付出,我们还去超市购买昂贵的新西兰猕猴桃、美国蓝莓、红樱桃等进口食品。体育锻炼方面,除了舞蹈训练外,从她还在上幼儿园开始就带她早上跑步。记得有段时间她说希望早上下雨,这样她就不用很早被我叫醒去跑步了。进入高二后我们还鼓励她参加学校的武术训练队。锻炼强健了她的筋骨,也调剂了她紧张的神经,使她尽可能有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有的家长会郁闷或疑惑地说:“我也是这样做的,我比你做得还好,可是为什么没有成效?我倾注大海,却连小溪都没有收获呢?”

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那就是没有正确的爱。

这里我想借助并改造哲学家罗素的一句名言,他说“高尚的生恬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而我以为家长对孩子正确的爱,应当是由教育知识导引的爱。

正确的爱是符合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观的。它包含有或者导向于自由、平等、博爱、宽容、正直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和追求人类基本的善,贬斥和消除不良行为乃至罪恶。它渗透着科学的意识、规则的精神;它追求并重视精神和情感的交流与给予,而不停留于物质和金钱的抛洒与满足。

正确的爱是符合人性特点和儿童青少年发展规律的。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喜怒哀乐,理性而且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发现并肯定孩子的价值;它并不把孩子当神来看,也并不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神;它尊重和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而不把他们当做动物或者机器。

正确的爱大都是相同的,错误的爱各有各的缺陷。总体来看,都是违背了以上两个方面。我们来看两种比较常见的错误的爱。

一是溺爱型。孩子成为两代人“众星捧月”的对象,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要什么就有什么,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家长对孩子关心爱护过头,真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事事帮孩子操作、代劳,孩子上小学了,还给喂饭;孩子上中学了,还帮他穿衣、整理书包。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与北京某中学的学生访问日本,一个高一的女生向他抱怨:“我父母真是的,昨天一晚上来了3次电话,今天早晨还用国际长途电话给我叫早”。溺爱下的孩子,要不个性专制,称王称霸,暴虐横蛮,难于合作,团队精神差;要不缺乏生活独立性,不容易适应社会和集体,受不起挫折,性格柔弱。

二是压迫命令型。这种类型的家长信奉“父为子纲”的封建论调,以为孩子是自己的,打骂、指挥、强制孩子是自己天经地义的权利,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是跟自己一样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顾教育科学要求和孩子的身心特点,蛮横地施展大人的意志。经常用以下祈使句吩咐督促孩子:“快去做作业”,“不准看电视”,“不能看漫画书”,“把房间打扫干净”。这种教育培育下的孩子通常会比较胆怯,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畏缩自卑,孤独忧郁,独立性差;有的会产生逆反心理,阳奉阴违,心理阴暗,性格孤僻,欺蒙说谎,恃强凌弱。

正确的爱,收获的是欣慰、幸福、自豪;而错误的爱,往往要面对劳累、烦恼甚至痛苦。

P2-5

序言

可贵的教育探索精神

刘道玉

今年元宵节过后,河北石家庄的杨文雅女士通过基金会联系到我,希望我能拨冗接待她,就孩子教育问题与我进行交流。在征得我的同意后,她在元宵节过后两天来到武汉,下榻在武汉大学附近的汉庭大酒店,说准备在此等候一周,目的就是“望素心之诚,祈得一缘”。作为终生都在关注教育问题的人,对于一个千里迢迢赶来的交流者,我怎能忍心让她周旋一周呢?于是,按照约定的时间,我们交流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看似意犹未尽,但她说不忍心再多占用一个耄耋老人的时间,更何况还处在料峭春寒的时节呢!我们约定,以后可以通过邮件经常交流,愿意与她讨论任何问题。临别时,我把自己的几本教育著作赠送给她,其中包括一本精装英文原版书《The way to Happiness》。

过了一周,基金会又以邮件形式转给我一封信,信的署名者是湖南的李建勋先生,他自称是一位由教师转为公务员的学生家长。同时,随信还附上了电子版的一本书稿,书名是《成才主道是家庭》。这两件在短时间内出现的事看似偶然,但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说明家庭教育正困惑着众多的学生家长,也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重视。直觉告诉我,家庭教育是当前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对李建勋先生的这本书颇感兴趣,特别是他的醒目书名:《成才主道是家庭》,立即得到了我的认可与共鸣。因此,我同意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以抒发我的读后感想。我历来不喜欢由人捉刀,为了写这篇序言,我认真阅读了书稿的内容。虽然阅读书稿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是阅读的过程,也是我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从中受到了许多的启发。对于作者的个别欠妥提法,后来我们在面谈时,也坦诚地进行了交流,我提出了个人的一己之见。

与众多书著不同的是,这是一部亲历教育自己女儿试验的完整的记录,而且历时18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J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部有学术和使用价值的著作,非常愿意向广大的读者推荐,特别是广大学生家长们有必要研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学习他可贵的教育探索精神。

概括起来,这部书有五个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为人父母者,必须担负起教育子女的神圣职责。中外教育史均表明,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和文明的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家庭教育的成效。一个不为人们所察觉的现象是,为什么同一分数段进入到同一所名校的学生,但后来才智和成就却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呢?这其中就有家庭教育的区别。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话来说,最好的教育是在个人发展的前期,也就是家庭的教育,它是奠定一个人一生的基础。《欧孟仪型》是清末画家吴嘉猷的一幅名画,展现的是欧阳修和孟轲母亲教子的画卷。像这样的例子,在西方国家也屡见不鲜,如大发明家爱迪生,瑞士天才的数学家欧拉,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德国19世纪的天才卡尔·威特,瑞士伯努利数学家族等,在他们获得巨大成功的背后,家庭教育功不可没。

可惜的是,我国当今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却没有把握住教育的正确方向,教育产业化就是明显的误导。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广告、各类教学辅导班、奥数班、教学辅导资料、高考“秘笈”推销、家长学校等肆意泛滥,把教育非市场价值准则统统地排斥出局,这是导致我国教育问题丛生的根本原因。许多学生家长宁肯送孩子上培训班或请家庭教师,但却不肯花时间研究教育,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李建勋先生是个例外,他坚持长期跟踪对女儿教育的试验,并写下了全程记录,其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二、家庭教育不是率性而为,必须自觉地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李建勋先生有着先天的有利条件,因为他是师范毕业生,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熏陶,又有从事6年教师工作的经历,这些都为他以女儿为对象进行教育试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止于此,在长期的试验过程中,他还参阅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看得出,作者深受弗洛姆和华生心理学的影响,也借鉴了戴尔·卡内基励志教育的经验,所以他的试验获得了成功。

三、教育是一块伟大的试验场地,最是需要躬耕的人。前苏联教育学家阿·波瓦利阿耶夫曾说:“教育是一块伟大的试验场地,发展个性、教育技术需随之改变。”纵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们既是哲学家又是教育改革的实践家,为了推行其教育理念,大多亲自创办了新型的学校。例如柏拉图学园、夸美纽斯试验学校、杜威实验中学、洪堡的柏林大学、罗素的比肯山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农村中学等。在现代的中国,除了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外,既没有开展教育试验的教育学家,也没有躬耕教育试验园地的校长。虽然我国现在有众多民办(或私立)学校,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它们基本上没有办学的新思路,也不是为了试验某个特定的教育理念而创办的。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国没有世界级的著名教育家,这是与一个拥有最多教育试验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的,应当引起我国教育界深刻的反思!

教育领域的确是一块伟大的、广阔的场地,试验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或一门课程,或一个学生,或~个子女。我之所以赞赏《成才主道是家庭》这本书,是因为我很佩服李建勋先生进行教育试验的精神。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掌握在父母的手里。”我真诚的希望,我国的学生家长们,各级学校的领导者们,广大的教师们,以及教育理论研究者们,积极地投入到这个伟大的试验场地里来,由此而涌现出大批的著名教育家来。

四、异见当尊重,创造最可贵。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不是源于赞同或赞美,而是因为人们有“不从”的行为,有不从才会有创造,才能不断地前进。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自由的人,而只有对人云亦云的世俗观点、对权势人物说不,人才能成为自由的人。我高兴地看到,在李建勋先生的书中,多有异见或“不从”的观点,例如他提出的“外因主导内因”的观点,就与传统的内因决定论相悖。其实,外因与内因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够互相转化的。我们不难为他的观点找到佐证,例如孟母三迁的故事,母爱使爱迪生成为大发明家;荷兰凡·高在画店打工的经历,激发了他对画画的兴趣,虽然27岁才开始学画,但执着的追求使他成为世界后印象派画作的代表人物。这些事例不都说明了外因的主导作用吗?

五、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是为了应用。教育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创新理论创始人约瑟夫·熊彼特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行动——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只有行动起来,努力改变现状,才是真正对理想的拓荒。”《成才主道是家庭》这部书,正好体现了这个特点,具有普遍的实用性。他提出的关于孩子成长中常见的17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值得广大学生家长们在实践中参考。

这部书的亮点,远不止我以上所谈的五方面,相信读者从中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家长们,积极投身到教育实践的伟大场地中来,通过辛勤的耕耘,总结出你们自己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以此催生出我国教育学园地里百花盛开的景象!

受作者嘱托,却之不恭;读书稿有感,谨以为序。

2014年3月28日

于武昌珞珈山寒宬斋

(本序言作者系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以个案阐述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考取北京大学作为高中学习的目标的个案叙述了家庭教育在帮助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可以为当今家长提供指导、引导孩子成长的成功“秘诀”。本书具有可读性、可借鉴性、可操作性、可模仿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旭东

建勋读过师范,当过教师,写过儿童文学,研究过成功学,出版过青春励志书籍。他带着这些准备,在自己的样板田地里,用心用情,育苗树人,又收获了这本沉甸甸的亲子手记。文章没有成功的炫耀,而是心迹的记录;写的不是神童的最强大脑,而是“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脚迹;讲的不是秘籍经典,而是寻常故事。正因为这样,我从这些可爱文字的字里行间,从这位父亲怎样想、怎样做的叙述中,悟出了育儿的艺术,家教的智慧,成才的主道。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长沙市文联原主席 李少白

这一次阅读体验如此非同寻常。欣羡别人家孩子考上北大,感佩一个好父亲智慧的怜爱与温和的修养,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惭愧与不安,内省与反思。

是的,我们并不是不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诸如此类的教育命题。可是,在灯火夜色里,有多少中国孩子一次一次在问“爸爸去哪儿?”,又有多少中国父亲能书香在握,在温和的灯下陪伴他们的孩子?

外因不只是变化的条件,外因主导内因。这是一种教育哲学,生命成长的哲学。

在重新发现母亲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当问一问:21世纪,我们怎样做父亲?

——教育学博士,编审 黄耀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才主道是家庭--北大女孩培养记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建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781857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4108189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6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