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追寻富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
内容
编辑推荐

1.海外汉学新锐的近代史新说,以全球视角探寻中国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

身为新一代海外汉学家,哈尔西承继费正清、孔飞力、彭慕兰开启的学术传统,在全球脉络下向近代寻找现代国家的起源。

近代中国受尽屈辱,但放眼当时的世界,全球八成土地落入欧洲列强之手,只有六个非西方国家尚能独立,中国竟是其中之一。为何当时积弱的中国竟能保有基本主权?哈尔西用国家能力建构连缀起晚清以降的中国历史,点出历史演进的深层逻辑——主权意识主导下的富强追求。以此为线索,近现代中国创造与转化将呈现出不同的面向。

2.暗夜里的现代化大戏,求富求强的世纪转型,中华大地上建立军事财政国家的百年历程

从1850年到1949年,中国面对大变局,改革屡屡失败。然而,哈尔西发现,海关、税收、官僚制度、枪炮、交通、通信的改革,并非零散、徒劳的现代化努力,而是在新的治国原则的指导下,建构现代国家的世纪转型。

19世纪50年代,本不知主权为何物的老大帝国迫于列强压力,探寻新的治国之道,此后一百年间,主权概念逐渐清晰,军事财政国家渐渐成形。追求富强以卫主权这种借鉴自欧洲的经世思想,连同在危机与变革中形成的国家治理方法,让近代中国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可以举全国之力装备军队,存留一线生机。财富、枪炮、官僚体制的崭新结合虽不足以救近代中国于危亡,却为现代中国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3. 寻访富国、强兵、捍卫主权的思想源头,理解中国国家能力,

对富强的渴求,源于列强环伺、危机四伏的年代;靠枪炮、财富捍卫主权的治国之道,成为中国国家能力源头之一。时至今日,中国早已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在新的国际秩序中,追求富强的脚步将向何处去,历史或能有所启示。

作者简介

斯蒂芬哈尔西(Stephen R. Halsey)

美国迈阿密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芝加哥大学博士,曾留学台湾大学和北京大学。他的学术专长是中国近代史,也研究环境史、经济史、比较殖民主义和全球史。

哈尔西的研究注重近现代史与当下的连续性。《追寻富强》回到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之初,从时人对治国之道的探求中,寻找当代中国大国地位的伏笔;他正在写作的新书《失去的和谐?环境治理与的传统中国的遗产》则研究晚清到民国的环境政策和实践,探索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

内容简介

16世纪后,欧洲列强倚仗航海大发现,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科技,在世界各地扩张。20世纪初,欧洲殖民的触手遍及全球各处,1914年,全球84.4%的土地都在欧洲人的统治之下。庞大如莫卧儿帝国,广袤如非洲,都未能逃脱被殖民的命运,殖民势力间的争夺和英国的援助也没能让奥斯曼帝国保住领土。

在欧洲殖民的狂风暴雨中,中国却仍然屹立,保有了基本的独立。如果经济体量和列强争夺都不能让一国免遭殖民,那么,是什么让中国在19世纪走上了不同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在哈尔西看来,是那个灰暗时代中人们对治国之道的探寻,是中国面对威胁时求富求强、捍卫主权的创造力。 

哈尔西从财政、贸易、海关、通信、航运等相关史料和地方志中看到,在1850—1949年间,中国经过有意模仿和不断尝试,逐渐转型为军事财政国家,那是财富、官僚体制和枪炮的崭新结合。官员们增加税收,扩大政府规模,建立起能够举全国之力的官僚体系,用西方的军事技术装备起新型军队,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中捍卫主权。这些探寻仅让中国在那个屈辱的世纪里保有了低限度的独立,却为后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目录

引 言 世界历史语境下的国家建构与帝国 

第一章 欧洲列强的全球征服 

第二章 对外贸易 

第三章 财 富 

第四章 官僚体制 

第五章 枪 炮

第六章 交通运输 

第七章 通 信 

结 语 中国的国家建构(1850—1949) 

注 释 

参考书目

精彩书评

★《追寻富强》这一杰作从新的角度考察了19世纪中期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人们通常认为面对西方列强,当时的中国只能消极地做出回应,但哈尔西采用包括地方志在内的新材料,指出这一观点其实相当片面。他认为,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对国际局势有深刻的了解,正因如此,他们发起了政治和行政改革,积极应对新的局面。——入江昭

哈佛大学历史学系荣休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作者

★哈尔西在这本书里做了个大胆的论断:19世纪时,中国就已转型为堪与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相提并论的军事-财政国家。近年来,许多美国学者都把中国放在欧洲对亚洲、非洲殖民的脉络中考察,但近代中国并未完全沦为殖民地,哈尔西看到了其中的政治意义,对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解释。——王国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系杰出教授《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追寻富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斯蒂芬·霍尔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83751
开本 32开
页数 389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97千字
出版时间 2018-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3.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