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网上遗产(被数字时代重新定义的死亡记忆与爱)
内容
内容推荐
你担心自己死后,社交网络账号被家人登录吗?“集体点蜡”真的有意义吗?
我们今天的“晒娃”,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喜欢吗?在我们死后,我们在网上的私人信息并不会凭空消失,而会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遗产:“数字遗产”。终有一天会死于数字时代的我们,要如何处置自己的“数字遗产”?数字时代让人们面对死亡时的痛苦和悲伤都变得更加复杂,我们渴望保留回忆,也渴望保留某种程度的隐私。作为心理咨询师,作者历经十余年,记录了人们在处理“数字遗产”时遇到的种种困境,用无数触动人心的真实事例,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思考在数字时代的记忆与爱,死亡与不朽。
作者简介
伊莱恩·卡斯凯特,英国心理学家,在伊利诺伊心理专业学校取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治疗和调解。她是英国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HCPC)的注册心理咨询师,也是伦敦摄政大学心理学讲师。她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着丰富的职业经历,著有《如何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How to Become a Counselling Psychologist)。她自2006年就围绕互联网时代的死亡展开研究,并发表了相关学术文章,接受了BBC(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的采访。
目录
总体说明
引言 纪念伊丽莎白
第一章 在数字时代死去
第二章 在线的悲伤
第三章 “我同意以上条款”
第四章 逝者隐私权 vs. 家属知情权
第五章 管理网上的逝者
第六章 恐怖谷
第七章 来自逝者的声音
第八章 “晒娃”的迷思
最后的话:在数字时代面对死亡的十条建议
致谢
图片出处说明
导语
前瞻性。如何处理自己在互联网上的“身后事”,目前尚且不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作者富有远见地发掘了这个未来将会逐渐被人们重视的问题,促成了很有价值的探讨。
成体系。围绕网上遗产背后的法律和伦理,作者展开了全面的讨论。作者从2006年就开始关注互联网时代死亡的相关问题,经过十余年的调查和研究,积累了大量实例,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对于这个尚且新奇的话题,却有这样成体系的研究,非常少见。
有共情。作者身为心理咨询师,接触了诸多感人至深的真实案例。猝然而逝的挚友,失去女儿的母亲,乃至于作者在葬礼和处理遗物时的亲身经历,都给人强烈的共鸣。网上遗产,不是遥远的杞人忧天的问题,它关乎我们自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网上遗产(被数字时代重新定义的死亡记忆与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伊莱恩·卡斯凯特
译者 译者:张淼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022138
开本 32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20-04-01
首版时间 2020-04-01
印刷时间 202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20
CIP核字 2020037606
中图分类号 C913-3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09
145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