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论--基于民族文化的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全书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元”与“教育和谐”的基本理念,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下,充分汲取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和谐教育理论、我国古代“和合论”与当代多元一体化教育等理论的营养,比较、借鉴世界各国多元文化教育与和谐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借助靠前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主要样本,在对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现状和民族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发展等各种非和谐现象及其成因,指出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学校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所存在的文化多样性缺失、主流文化中心倾向和少数民族儿童失学、辍学与学业失败问题、文化认同迷失问题以及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客观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的一系列实践策略和建议。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缘起及背景 (一)我国民族地区文化多元与中华民族一体发展的现实背景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对我国民族教育与国家安全的现实挑战 (三)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民族教育失谐发展的现实矛盾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文献的总体分布 (二)国内相关主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三)国外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 (四)已有研究述评 四、主要概念及其关系界定 (一)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 (二)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教育 (三)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 章 现实考量: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一、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特征 (二)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现状调查——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现状概析 二、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失谐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我国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宏观现实 (二)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失谐发展现状调查——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三)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失谐发展的成因分析 (四)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失谐发展的负面效应 三、民族地区学校课程与教学中的主流文化中心倾向 (一)宏观课程设计中多元民族文化的相对缺失 (二)民族地区学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以教科书为代表——教学内容中的主流文化中心倾向 (四)民族语言在教学中运用的问题及分析 四、民族地区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一)凉山民族地区学校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二)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的理念与技能问题 (三)民族地区缺乏民汉双语教师问题 (四)民族地区代课教师的现状与分析 五、学业失败与认同迷失:民族儿童和谐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少数民族儿童失学、辍学与学业失败问题的文化学分析 (二)少数民族儿童文化认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六、反学校文化:民族地区和谐学校构建中的不和谐音 (一)“反学校文化”的含义与类型 (二)民族地区反学校文化的成因 (三)反学校文化对民族儿童和谐发展的影响 (四)研究民族地区反学校文化的教育意义 第二章 研究依据:从理论基础、政策法规到国际比较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从多元文化主义到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二)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到多元一体化教育理论 (四)从和合论到和谐教育思想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政策法规依据 (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文化与教育层面的解读 (二)我国现行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法律法规 (三)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三、国外多元文化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实践及比较 (一)美国的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文化教育 (二)冲突与融合:法国的多元文化和谐之旅及其现实困境 (三)变革与发展中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和谐教育 (四)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的多元文化教育 (五)印度的多层次种族社会与多元文化教育 (六)各国多元文化教育与和谐教育政策、实践之比较 第三章 均衡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和谐的宏观前提 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一)公平、社会公平与教育公平 (二)教育公平的历史与现实 (三)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基于教育公平的现实追求 二、均衡发展——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的环境建构 (一)教育公平与和谐: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 (二)均衡发展是民族地区教育公平与和谐的宏观前提 (三)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三、民族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的路径解析 (一)民族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的政策建构 (二)着眼民族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推动民族教育立法 (三)促进教师良性流动,有效解决民族地区区域内师资配置失衡问题 (四)构建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体系,促进教育资源和谐共享 (五)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搭建民族地区多元一体和谐教育平台 第四章 和而不同:民族地区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和谐建构 一、和谐取向的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 (一)学校教育与学校文化 (二)民族地区学校文化特征 (三)于多元中求和谐: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二、民族语言文字传承与民汉双语教学 (一)语言文字与文化传承 (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双语现象概析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少数民族和谐双语教学 (四)双语教学的理论与政策依据 (五)提高民汉双语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三、基于多元文化的和谐课程建构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多元文化教育 (二)民族学校课程文化与民族儿童和谐发展 (三)民族学校多元和谐课程的建构策略 四、课堂教学中的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 (一)民族地区学校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 (二)民族地区学校和谐课堂的建构策略 五、引领和谐:民族地区跨文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二)民族地区跨文化教师的专业化标准 (三)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跨文化教师培养策略 第五章 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之鹄的 一、立足多元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文化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多元民族文化与学生道德教育 (三)多元民族文化与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四)多元民族文化与学生和谐人格养成(个性发展) (五)多元民族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 二、从民族文化认同到中华文化认同的系统建构 (一)认同与文化认同、民族认同 (二)关于民族文化的同质性 (三)中华文化认同的历史与现实 (四)从民族认同到中华文化认同:各民族学生多层次文化认同的建构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理念 (一)多元一体 (二)辩证扬弃 (三)美人之美 (四)和而不同 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培养目标(个体层面) (一)认知(知识)目标 (二)技能目标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四)价值观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论--基于民族文化的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贺新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92657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20-03-01 |
首版时间 | 2020-03-01 |
印刷时间 | 202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12 |
CIP核字 | 2020026836 |
中图分类号 | G522.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