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育学视角下的未来学校
内容
作者简介
王毓珣,男,1963年生,山东龙口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兼任天津师范大学与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秘书长等职,曾受邀参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和制定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教师教育。出版《孔子教学思想论稿》《名师发展研究》《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未来学校的兴起
一、未来学校的缘起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需要
(二)科技创新的拉动
(三)神经科学的进步
(四)学校2.0的诟病
(五)人的现代化的需求
(六)人民群众的诉求
(七)建设教育强国的必需
二、未来学校的探索
(一)未来学校探源
(二)未来学校的全球行动
(三)未来学校的中国作为
第二章 未来学校的意蕴
一、未来学校的概念
(一)未来
(二)学校
(三)未来学校
二、未来学校的特征
(一)育人为本
(二)率性而教
(三)学无边界
(四)学本主义
(五)智慧资源
(六)学无常师
(七)精准评价
(八)绿色生态
三、未来学校的争鸣
(一)是消亡、独存,还是共存?
(二)是改造、革命,还是创新?
(三)是热衷、怀疑,还是整合?
第三章 未来学校的教师
一、未来学校的教师: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未来教师面临的挑战
(二)未来教师的不可替代性
二、未来教师的角色重塑
(一)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开发者
(三)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
(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评价者
(五)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第四章 未来学校的课程
第五章 未来学校的教学
第六章 未来学校的学习
第七章 未来学校的课堂
第八章 未来学校的评价
第九章 未来学校的管理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是在教育学视角下前瞻未来学校的一部合著,分别从未来学校的兴起和意蕴,未来学校的教师、课程、教学、学习方式,未来学校的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阐释,从应然的角度,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未来学校的学理,系统预测未来学校的前景。
内容推荐
人人时时处处可学,智能机器人站上讲台,无课本无边界课堂,“玩中学”学习乐园……这些是天马行空的空中楼阁,还是苗头崭露的青青小荷?伴随着5G技术、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脑科学等的发展与进步,未来的学校会嬗变为何种样态?学生是否继续坐在教室上课?教师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
本书立足于数字化时代背景,从教育学的特有视角出发,基于全球各地已有的实践,俯瞰学校教育的发展动向,不仅纵向梳理了未来学校的缘起,横向描绘了未来学校的图景,而且从学理上回答了何谓未来学校及特往,进一步前瞻性地对未来校的教师、课程、课堂、教学、学习、评价、管理等构成要素作出了详细阐释,系统地预测了未来学校的发展前景,清晰地阐述了当下学校在应对未来学校到来时必须作出的应然调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育学视角下的未来学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毓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99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2
出版时间 2020-05-01
首版时间 2020-05-01
印刷时间 202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56
CIP核字 2020031205
中图分类号 G47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6
167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