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子有妙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成功家长的智慧结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首先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是否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是否愿意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是成功家长的共同心得,也是所有“妙招”的妙处所在。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家长要想让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材,必须首先让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时刻充满阳光的心,然后才能从意志、品质、性格等各方面施加积极的影响。这是成功家教的基础,也是家长责无旁贷的义务。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成功家庭教育的智慧丛书,从孩子学业成功、青春期心理变化、实例教子技巧、名人教子经验四个角度,探索十八岁以下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家长的最佳对策,凝聚了《现代家长》杂志七年耕耘的汗水和数百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心血,涉及领域广泛,时代气息浓郁,案例生动翔实,分析深入浅出,是家长朋友不可多得的教子宝典。

目录

第一章 智慧父母:成才有妙招

 “粗心”父母育出剑桥骄子

 智慧妈妈,助儿留学加拿大

 “四陪”父母送儿轻松进清华

 求学路上,我给女儿的非智力支持

 青年亿万富翁背后的家教故事

 三步走,使儿子轻松夺冠

 立志存高远,女儿当自强

第二章 求学路上:良方显奇效

 挖空心思,让女儿考砸一次

 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比关注分数更重要

 我的孩子为什么能快乐学习

 “减压器”和“加油站”,一个都不能少

 善用故事,我帮孩子渡过高考难关

 低分妈妈教孩子学历史

 “放养”教育:我的高三女儿写书迎考两不误

 “天才疗法”,帮儿子走出厌学误区

 儿童作文的家庭辅导策略

 分量式,助孩子轻松完成作业

第三章 沟通无限:爱心唱主导

 与孩子沟通,把祈使句变成问询句

 只说“很好”,不说“最好”

 与青涩男孩相处有诀窍

 巧用“边鼓”效应化解教子分歧

 磨砺教育,从“别用橡皮”开始

 家有“放养育女经”

 一篇作文引发三重教育

 以握沙的方式教育孩子

 从中学开始积累一生的事业基础

 设置意见箱,我与女儿“化敌为友”

第四章 纠偏纠错:问题大化小

 把孩子的缺点转化成优点

 启动责任动力,“问题女孩”脱胎换骨

 “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和影子赛跑

 拯救“窝里横”

 巧施计谋,改掉儿子三大毛病

 与青春叛逆期儿子过招

 三步化解儿子对老师的强烈抵触情绪

 品三国论人生,我这样帮儿子改掉坏脾气

第五章 放飞心灵:让美德领跑

 培养儿子的“逆境情商”

 “母女日记”:妈妈的育女“阳谋”

 潜移默化,打造爱心小姐妹

 宽容自己,也宽容对手

 我教儿子知疼善爱

 让孩子在体验中自我教育

 让孩子在帮助他人中进步

 让孩子做别人的榜样

第六章 成功家教:挖潜力最好

 女儿就这样成了“故事大王”

 把残疾女儿当正常孩子养

 十岁儿童横渡琼州海峡的家教启示

 一百二十招,他将爱女送上成才快车道

 累积教育法,培养出“国学童子”

 让孩子第一个到校

 唤醒女儿的“好胜心”

 和儿子一起关注名人

 在游戏中培养小神童

 我引进了韩国的“狮子育儿法”

第七章 经验互补:细节取胜高

 我教儿子学理财

 地图学问大,教子正相宜

 我在阳台开“农场”

 尽量少让孩子单独在爷爷奶奶家

 找回“落网”的孩子

 给孩子一个自己的储物空间

 柔情父亲,将“冷酷”进行到底

 “第三者”诱导儿子修成正果

试读章节

“粗心”父母育出剑桥骄子

孙敏/口述 初德和/整理

2005年4月,还差一个多月就要参加高考的张思玉被美国暨欧洲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推荐,直选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环境工程系学习(注:英国剑桥大学从2002年起在中国大陆直选优秀高中毕业生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本科段学习)。

说实话,儿子做出这个选择之初,我心里充满了疑虑——不知他能否很快适应国外的生活。而去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两个月后,十八岁的儿子在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写道:“爸爸妈妈,幸亏你们是粗线条的父母,幸亏你们没有从小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们欣慰地感到,孩子终于长大了,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了。

让孩子自己上学

我和丈夫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又都属于事业心强的人,因此,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各自的工作上。对于儿子,我们是很关心的,但这种关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嘘寒问暖,生活中处处关照的那种。我觉得对孩子的爱,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教育上,要让孩子“大气”一些,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局限于温馨幸福,而应该尽早让孩子独立自主,有独闯天下的生存能力,进而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培养,更着重于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方面。孩子六岁上学,我只在报名当天,带着孩子去了趟学校。临出家门,我告诉他:“好好记着路,以后上学、放学就要自己走了。”儿子很惊讶地看着我:“啊,全靠我自己呀?”

我说:“对。学校离咱家不到两站地,你出门就沿着人行道走,放学时跟着少先队排队过马路。这点小事情,妈妈相信你一定行!”就这样,儿子小学六年,我只送过这么一次。

当然,为了及时掌握儿子的动向,我跟他约定,每天下午放学一到家,要给妈妈打个电话。

狠心得不像亲妈

我在一家中德合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每天工作很忙,有时候不能准时下班。为此,我要求儿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学习上自我管理,自己调节时间。儿子在学习上只投入60%至70%的精力就能完成课堂、课外作业。他写作业速度快,可以节省30%至40%的精力与同学交往、玩游戏、上网等。对儿子的功课辅导,我们坚持不懂的可以问,会做的题我们绝不帮忙。在儿子上小学的几年里,我们只是偶尔检查过他的作业。

放手并不等于放纵。在这种硬性措施下,儿子小小年纪就自己管理自己,并养成了一切靠自己的习惯。有一次,儿子早早做完作业,因为急着看动画片,收拾书包时把数学书落在书柜上。我看到后提醒他,正看动画片的他连声答应,事后又忘了。

第二天我刚到单位,就接到儿子打来的求助电话,让我把数学书送到学校。我很坚决地回答:“不行。妈妈有自己的工作,不能围着你转。再说昨晚我提醒过你了,你没听,这是你的责任,后果也要你自己承担。”

当晚回家,儿子告诉我,没有数学书,只好找另一个班的同学借书用。听他说话的口气,没有怨恨我的意思。我心中暗喜:儿子知道为自己的粗心负责了,如果他能接受这次教训,则善莫大焉。

在生活上,我们一点不娇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让他自己做。我丈夫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几位英国友人。他说英国人的教育观念非常好,即使贵为王子,在学校也同样要轮流值日,擦地板、洗马桶,没有一点特殊化。反观中国孩子,养得太娇气了。有的孩子考上大学,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搞得做家长的要千里陪读。

我们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孩子不能有“骄”“娇”二气。因此,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得承担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擦皮鞋、扫地、洗碗;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能定好闹钟,每天按时起床;放学回来自己用洗衣机洗校服;家中无人时给自己做蛋炒饭、煮面条;自己安排诸如考试复习、到辅导班上课等事情。每周日英语班上课时间早,开始,我也早早起床,为他准备早饭。后来,他主动提出:“您不用这么辛苦,我自己煎个鸡蛋、热杯牛奶,再吃点面包就行了。”结果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我就没在周日为他准备过早饭。

有朋友听说我这样对待儿子,曾半开玩笑地说我心狠,不像亲妈。我说,这才是真正的疼爱!真的,我明显感觉到,儿子与同龄人相比,生活能力强、闯劲大,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

人生需要规划

在对儿子生活上粗放式管理的同时,我们都非常关心儿子的精神世界。他刚上小学,我就找了一本《少年周恩来的故事》,每天念一段给他听,给他讲周恩来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进而成为国家栋梁的故事。见儿子听得很认真,我就列了一个计划,把古今中外英雄、伟人的故事一一讲给他听。到了小学四年级以后,认的字多了,我就让他自己读。

我丈夫是较早去外资公司工作的那批中国员工,实践中感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国际化越来越重要。不敢说一个人一定要学贯中西,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开阔眼界是没有坏处的。因此,我们商定,将来无论孩子选择什么专业,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到国外去学习几年——不单是接受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体验异国风情,了解中外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

基于这种想法,我们从儿子五岁起就让他接触英语——没有报班,只是买了一些相关的磁带每天听,我们有时会明确地告诉他,多听听,听懂了外国人说话,长大好出国留学。

儿子是从小学三年级才正式开始学英语的,那时他已经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外语是交流的工具,是一样生存的本领——因为他从一本杂志上看到有个陪读女士写的文章,说初到国外,连问路、购物都解决不了,有一种画地为牢的感觉。当时他当笑话讲给我们听,又若有所思地说:“看来这个英语,还是要学好的噢!不会说英语,以后少不了要闹笑话。”

儿子在海淀区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临近开学,我们和他有过很多次深谈,主要内容就是关于他的十年目标。我们告诉他,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样才有奋斗的动力。当然不能是一时冲动,奋斗几天就泄气了,只有朝着目标不懈努力,人生才会不留遗憾。

后来我们有了一致的认识,儿子说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三年后考入重点高中,六年后争取进入理想的大学,学有兴趣的专业。十年后,大学毕业争取公费留学,或者是自费出国。再以后的发展就要看个人的努力了。

P2-4

序言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其中,家庭教育贯彻始终,并渗透了孩子成长的各个细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夙愿,但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却是一个难题。许多家长苦苦寻觅,许多专家孜孜以求,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理由很简单,世上没有标准的孩子。

聋哑女孩刘婷婷被父亲的赏识教育培养成留美博士,郎朗被父亲的死亡威胁逼成钢琴王子,丁俊晖则在父母的支持下弃学练球,终成大器……这些孩子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他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却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没有一定之规,因材施教才是根本大法。鉴于此,2002年初,有20年办刊经验的妇女生活杂志社创办了下半月刊《现代家长》,与专家学者、资深教师,以及广大家长朋友一起,共同探索现代家庭教育的奥秘。

此次结集出版的“成功家教系列丛书”凝聚了《现代家长》杂志七年耕耘的汗水和数百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心血,力求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教育理念、最前沿的教育资讯、最具代表性的家教案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家教方法和学习方法,并以此促进家庭和谐,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春天》是了解孩子的窗口,是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心灵地图。正如春天冰释雪融、万物发萌,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也会出现厌学、早恋、行为叛逆、上网成瘾、社交恐惧等问题,甚至可能酿成严重的心理疾患。本书以个案分析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析孩子的青春密码,向家长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

《教子有妙招》是成功家长的智慧结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首先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是否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是否愿意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是成功家长的共同心得,也是所有“妙招”的妙处所在。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家长要想让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材,必须首先让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时刻充满阳光的心,然后才能从意志、品质、性格等各方面施加积极的影响。这是成功家教的基础,也是家长责无旁贷的义务。

《名人谈家教》里有名人的家教故事,也有名人的家教观点。我们惊叹于名人成功的光芒,也好奇他们坎坷的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了他们怎样的教育、帮助和影响?名人在成功之前也是普通百姓,和我们有类似的喜怒哀乐;名人之所以成功,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深人挖掘,我们发现一个内涵丰富的规律:孩子的成功,首先是家长的成功。另外,教育界名人的家教观点更具针对性,他们以访谈形式阐释家庭教育理念,回答家长最关心、最具时代感和前瞻性的疑难问题,是家长不可多得的理论教材。

《谁家的孩子上名校》看上去是“鲤鱼跳龙门”的现实主义翻版,是对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的恭维,其实这并非我们的本意。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不赞成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我们认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完美内涵。孩子考上名校,当然不能算是人生的成功,但学业上的成功不失为综合素质的体现,“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不会考试又怎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不仅仅是我们的理念,而是书中众多成功个案共同揭示的家教秘诀。

世上没有标准的孩子,也没有注定成功或不成功的孩子,关键是家长是否具备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否找到了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世上没有标准的孩子,也没有天生懂教育的家长。正如美国《婚姻/家庭与家庭生活的智慧》一书中的名言,“婚姻的真正价值不是成年人生下孩子,而是孩子造就真正的成年人”,家长同样需要成长。所以,如果这套丛书能给家长以有益的启迪,如果能激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探索欲望,从而获得灵感和智慧,我们甚感欣慰。

《妇女生活》总编辑 孟祥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子有妙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祥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2777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6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