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催眠密码(唤醒你藏在潜意识中的幸福力)
内容
作者简介
李涛,北京精诚心灵工作室创始人,资深催眠师。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学在职博士生,北京普祥中医肿瘤医院特聘心理专家。
儿时体弱多病,在一场重病死里逃生之后,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梦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创业失败后,只身到北京打拼。频繁跳槽时,偶然由一部电影进入催眠的世界,开始疯狂研究催眠,决心将催眠作为终生的事业。之后成为一名职业催眠师,十年间帮助过无数访客摆脱心灵的痛苦,找回真正的自己。
先后参与录制央视《走近科学》《真相》节目;多次应邀在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著名院校讲授心理与健康知识;曾为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石油、中国联通福建公司、新浪、网易、百度、信诚人寿等众多知名企业进行员工心理健康讲座。
将一生对人类的潜意识进行不懈的探索,希望帮助更多人摆脱对催眠的误解,学会深入开发和利用潜意识的无尽智慧,掌握自己的美好人生。
目录
序 我的催眠之路
引言 催眠密码
1 谁的青春没烦恼?
为什么见人就脸红?
做自己的催眠师
无法自拔的第三者
不要被自己囚禁
我知道自己长得丑
打开封闭的心
控制不住的眼睛
我们需要性教育
爱上幻想中的他
正视与人交往的渴望
“一滴精十滴血”带来的痛苦
不要用恐惧压抑本能
疯狂洗手的洁癖
学会面对自己的欲望
催眠小技巧:释放压力与烦恼
2 无法预料的婚后
毁掉一生的幸福
不要因为别人的罪责惩罚自己
恨的反面原来是爱
有效的沟通有多重要
出轨,她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克服对性的恐惧
敢恨,才能学会爱
不要强行宽恕他人
没有痛苦的分娩
用催眠镇痛
幸福生活里的抑郁症
学会穿越时空去爱自己
为了改变现实而生病
潜意识在帮我们解决问题
催眠小技巧:快速入睡的方法
3 你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为什么会吃什么就吐什么?
孩子的病与家庭关系
用催眠治不了的抑郁症
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治疗师
相爱相杀的母女
找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学习也可以像玩游戏
任务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
怎样喜欢上一门学科?
利用心理因素提高成绩
突然不能走路的女孩
别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
催眠小技巧:拥抱内心的小孩
4 识别疾病的密码
脖子疼的背后
被唤醒的潜意识
挽救家庭的胃癌
寻找释放压力的渠道
把牛皮癣倒进垃圾桶里吧
用疾病释放的压力和烦恼
神奇的经络真的存在吗?
用催眠证明中医的智慧
无法张开的右手
不要担心没有发生的事情
消失的癌痛
用正面情绪缓解疼痛
催眠小技巧:降低高血压的冥想
5 做真实的自己
不合群的男孩
我们需要寻找生命的价值
治疗抑郁症的量子理论
找到自己的生路
从疯狂的女人到紫罗兰夫人
走出观念的监狱
永不消失的恐惧
与本能共存
生活在真实空间之外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从电影里看到的心灵成长
找出自己的价值
催眠小技巧:找到内心的智慧老人
6 用内心的智慧去疗愈
潜意识:你忠实的保护者
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自己选择的疾病
潜意识的良苦用心
如何看待痛苦?
生命的意义带来幸福
靠什么走完这一生?
活在当下就是幸福
选择幸福还是痛苦
你的世界你做主
精彩页
1 谁的青春没烦恼?
当一个少年成长为青年时,就开始进入复杂的成人世界。进入青春期后,友情、爱情、学业、事业等复杂的问题,令刚刚进入成人世界的他们内心充满焦虑、恐慌、压抑与困惑。
这个时期的年轻人,面临的困难有许多,比如过度关注身体某个部位的不足、社交能力过弱,以及性的生理与心理知识的匮乏等,令他们陷入极度痛苦之中。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便开始了深度的自我催眠,几乎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某些不足之处。他们不断地暗示,自己的问题是如何严重,而他人又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缺点,似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自己那个缺点更严重的问题了。
比如有个女孩子认为自己的单眼皮很丑,认为自己如果不去做手术,把单眼皮割成双眼皮,就不会有男孩子喜欢自己;有个女孩子受模特的影响,一直认为自己很胖,以至于患上了严重的厌食症;还有个男孩子,因为无法控制自慰的习惯,内心充满罪恶感,甚至出现可怕的幻觉……
大多数人很难理解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怪异的表现,因此常常会对这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年轻人表现出一种厌恶或远离的态度。而这种不接纳的态度更令这些年轻人试图远离人群,把自己孤立起来。
或许,恰恰是因为这些年轻人对于成长的恐惧或抗拒,令他们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守在自我感觉安全的地方,不用走进成人的世界,自然也无需面对成长所带来的压力与不确定。
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她说:“人们认为改变是不正常和讨厌的。他们因此反对和排斥它,熟悉的东西要比舒适的东西更具有价值,即便代价是痛苦的。”
有些时候,这些人甚至还会非常享受这种痛苦。
人类真是一种如此令人困惑又令人着迷的动物。他们似乎拥有强大的智慧,有时却又如此不可思议。即使是最原始的动物,都会本能地逃避痛苦,寻找快乐,但充满智慧的人类,往往陷在难忍的痛苦之中不肯跳出。
我遇到过一个重度的抑郁症患者,他告诉我,他最快乐的时候恰恰是自己抑郁症发作最严重的时候。因为那种痛苦让他感觉自己离死亡很近,令他生出一种可以解脱的快感(详见本书《用量子理论治疗抑郁症>一文)。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些年轻人宁可“享受”痛苦,也不愿意作出改变?为什么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友情、爱情,却又给自己制造出种种障碍,让自己远离人群,失去结识异性的机会?为什么他们内心渴望独立,却因各种原因将自己困在家中、不肯出门,与父母进行永无休止的战争?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无缘无故的,任何一个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都有着其内在的理由与逻辑。无论是抑郁症、焦虑症还是更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都有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这种机制帮助患者在其成长过程中适应其所处的家庭、社会。只不过,进入青春期之后,环境发生了变化,这种机制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就成为正常人眼里的神经症或心理疾病。
我们的潜意识是如此强大,强大到它以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力量保护着我们,陪伴着我们成长,帮助我们认识外在的世界、成为地球的主人:我们的潜意识是如此神秘,以至于直到100年前,才由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的存在,并且仅通过做梦、催眠这样有限的方式才能探索它;我们的潜意识又如此固执,固执到我们哪怕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也不肯做出改变,一旦潜意识适应了某种生存模式,它便固执地坚守这样的生存模式,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之时,这种固执的生存模式反倒成为一种阻碍成长的力量。
或许,潜意识的这种特性与我们祖先几十万年的进化有关:熟悉的就是安全的,未知的则是危险的;维持现状是安全的,改变则是不正常的、甚至让人讨厌的。
潜意识的固执,也不断地给年轻人进行着自我催眠:小时候学会的那些道德观念是不容许被打破的,冒险是不好的,别人对他的看法是重要的,等等。不断地自我催眠,会强化甚至夸大他头脑中对于变化的恐惧。
然而,一个人相继进入青春期和成人的世界后,将要面对的却是未知的环境、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远离父母的庇护。如果在儿时的冒险活动中从未被父母和亲人鼓励的话,他将会失去冒险的勇气,以心理出现问题或疾病的方式令自己逃避成长。
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出现心理问题或疾病的成年人,其心理年龄如同十来岁的孩童,因此“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P1-4
导语
催眠究竟是一种巫术,还是一种神奇的疗法?职业催眠师带你走进催眠现场,真正认识催眠的过程和功用,体验催眠对于心理的疗愈效果。
打开潜意识的幽深大门,教你认识潜意识的巨大力量,记录心灵成长的过程。现场见证催眠与潜意识沟通的艺术,用深藏在潜意识里的无尽智慧,释放受困的灵魂。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中国信诚人寿、中石油、中国联通、新浪、网易、百度等著名企业特邀心理讲座专家、央视《走近科学》专访嘉宾多年催眠案例总结,生动真实,发人深省。
序言
我的催眠之路
当你拿到这本书,看到书名的时候,你一定会很好
奇:“催眠究竟是什么?”
催眠是一种快速改变人们潜意识的方法。或许你早就
知道,又或许你并不知道,你绝大部分的生活、性格、心
态,甚至身体的健康都深深地受到你的潜意识的影响。
或许有人会很好奇地问:“催眠术好学吗?”我会告
诉他:“其实你自己就是一个催眠师,只要你会讲故事就
行。”
因为,讲故事就是改变一个人潜意识最好的方法。连
世界上最伟大的催眠师米尔顿·艾瑞克森,在晚年也是一
直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催眠。他说:“人们在我这里听故
事,然后回家改变行为。如此而已。”
讲故事就是最好的催眠!催眠并不是让你进入某种昏
昏沉沉的类似睡眠的状态,而是像你儿时听妈妈讲一个故
事、成年之后看一部电影或者读一本书给你的潜意识带来
的改变。所以,催眠时时刻刻发生在你的身边,你在不断
地催眠着他人,也在被他人所催眠。
当然,能把故事讲好并不容易。一个好的催眠师,一
定是一个非常擅长讲故事的人。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讲
什么样的故事,那样才能帮助人们的潜意识发生改变。
我自从在十年前成为一名催眠师之后,就有了许多成
功的疗愈案例,在业内也渐渐地有了点名气,还接受了央
视的采访。常常会有人问我:“李老师,你的催眠疗愈效
果如此神奇,秘诀是什么?”
我总是回答:“或许是因为我的经历吧,这些年我经
历了许多的事情,或许正是这些事情令我对人性的理解更
加深刻。事实上,我也会常常给我的访客讲述我所经历的
故事,而这些故事总是会给他们带来启发!”
儿时的我,体弱多病,每年总有几个月的时间待在医
院里。记得在三岁左右,我得了一场很重的病,医生对我
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已经无法救治了,你们准备他的后
事吧。”我的父亲不肯放弃,坚持要求医院再进行一次抢
救。
很幸运的是,就是因为最后一次抢救,我活了过来。
至今,我还记得当时那个场景。当我听到医生对我父
母讲这孩子活不过明天的时候。我心里想。大概我真的要
死了,再也见不到我的父母了。
第二天,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还活着。我
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昨天的我是不是已经死了?我是不
是从之前的那个噩梦里醒了过来,到了一个新的梦里,而
在原来的那个梦里,我已经死了,那个梦里的父母正在因
为我的死去而哭泣呢?”
从那一天开始,当我在独处的时候,就总爱思考与生
死有关的问题:我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活着是不是
在做一场梦?死了是不是就从这场梦里醒来,继续做下一
场梦?那么我们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思考有关生与死的问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发
现,自己和周围的人不太一样,他们每天过得很开心自
在,而我却在这里思考这样一个无用且可能没有任何答案
的问题。我感到孤独、羞耻还有绝望,因为这是人类思考
了几千年的问题,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
怎么可能思考出一个答案呢?
上了大学之后,我喜欢把自己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
看各种各样的书——天文、量子理论、医学、哲学、宗
教,我希望能从书本中找到一些答案。然而。内心依旧充
满了许多困惑。
许多年以后。我所经历的这些孤独、绝望以及我在大
学期间读过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籍却成了我最宝贵的财
富。所有的这些经历,让我能够理解许多抑郁症的患者
——因为他们和我一样也在思考人生是否有意义这个话
题,他们也感到孤独与绝望,而这些正是我曾经思考和体
验过的。
我会给他们讲我所经历过的那种孤独的体验,讲我多
年来思考的对生与死的理解,讲我对生命的意义和感悟。
我对他们说:“我相信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因为我
最开心的事情是看到之前那些痛苦不堪的访客,经过一段
时间的咨询之后,整个人发生了改变,不再痛苦。我每天
的工作。让我感到自己对他人和这个世界是有用的。做一
个优秀的催眠师,大概就是我这一生的使命吧。而我生命
中所经历的一切,没有一件是多余的,那些痛苦和磨难都
在磨炼我,帮助我成为一个优秀的催眠师。”
我大学本科学的是计算机科学,毕业之后,我到一家
电脑公司做了销售。在那之前,我是一个和陌生人说话都
会脸红的人。在进行陌生客户拜访的时候,常常会紧张到
忘记自己要说的话。做了半年销售之后,我的性格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能够很轻松地和陌生人沟通。要知道,沟通
能力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如果没
有这段经历,我很难想象面对陌生的访客如何很自信地沟
通。
半年之后,我就辞职和同学合伙创业。那是一段辛苦
又快乐的时光。我们抓住了市场的机遇,快速地把企业做
大,员工最多的时候有两三百人。
但是,后来因为市场的变化,战略决策的失误,导致
公司经营出现亏损、破产。公司破产那段时光是我生命中
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一方面内心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
要放弃自己为之奋斗了八年的事业是一件
内容推荐
你的内心,是否长期在痛苦的困境中挣扎?当你感到心灵受困,绝望无助时,要怎样才能摆脱束缚,走近内心渴望的幸福与美好?
作为职业催眠师,本书作者以催眠打开我们潜意识的宝库,通过催眠与潜意识沟通,在大量真实案例中,教我们认识潜意识的巨大力量,记录一次次心灵成长的动人过程。本书让我们惊奇地发现,其实,依靠深藏在潜意识的里的无尽智慧,就可以释放出无数受困的灵魂。它的作用包括:
心理治疗: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身心障碍,如抑郁症、情绪失调等
身心调节:放松减压,提升自信,帮助安眠
医疗:催眠止痛,稳定情绪,安慰剂效应
激发潜能:提升学习效果,增强记忆力
……
不为人知的欲望、刻意压制的本能、自我鞭挞的谴责、痛苦不堪的梦魇……在众多心灵的困境中,本书探寻人心深处潜藏的秘密,直面现代人精神的困境与煎熬,与潜意识沟通,解救你的心理困境。本书写给每一位追求幸福生活和心灵成长的人,相信它会帮助我们更深地发现自己,经历苦难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催眠密码(唤醒你藏在潜意识中的幸福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39807
开本 32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20-06-01
首版时间 2020-06-01
印刷时间 202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2
CIP核字 2019247917
中图分类号 R749.057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7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