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学大浩劫/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布莱恩·克莱格(Brian Clegg),英国皇家科学研究所及皇家人文科学院成员,英国著名科普作家,撰写过关于十一个科学主题的作品,包括畅销书《飞行中的科学》(Inflight Science),《神之效应》(The God Effect),《宇宙大爆炸之前》(Before the Big Bang),《生态学》(Ecologic),《无穷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Infinity)和《构建自己的时间机器》(Build Your Own Time Machine)。布莱恩拥有剑桥大学自然科学和兰卡斯特大学运筹学的硕士学位。
布莱恩还为许多出版物撰写定期专栏、专题与评论,其中包括《自然》(Nature)、《卫报》(The Guardian)、《电脑周刊》(PC Week)、《计算机周刊》(Computer Weekly)、《个人电脑世界》(Personal Computer World)、《创新型领导》(Innovative Leader)、《职业经理人》(Professional Manager)、《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他的书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中文、日语、波兰语、土耳其语、挪威语、泰语甚至印度尼西亚语。
书评(媒体评论)
布莱恩·克莱格……对每
一危机的冷静考察都出乎读
者意料。他有理有据、令人
信服地向读者确认了,人类
毁灭并非迫在眉睫……此书
简明易懂,令人爱不释手。
——《书单》
克莱格探究了失控的科
学以及其他灾难将以何种方
式摧毁人类文明……每一案
例都以专业的笔触讲述了科
学实质,评估了危机的严重
程度。
——《出版人周刊》
目录
致谢
1 疯狂科学家
2 大爆炸与黑洞
3 原子大破坏
4 气候灾害
5 极端生物灾难
6 灰蛊
7 信息坍塌
8 人类不再
9 未来的恐惧与自然的陷阱
10 谨慎的乐观
精彩页
唯有人类会忧心于大规模毁灭(大规模杀戮)。这里,需要申明下,我并非说其他动物不受大规模毁灭的影响。事实上,许多物种已因大规模毁灭而灭绝;今天,仍有很多物种正因大规模毁灭而徘徊于灭绝边缘。就算是智慧程度较高的动物,也不会像人类这样——担心自己或许会在一场巨大的灾难中灰飞烟灭。正是因为人类具有设想未来的能力,他们才会对大规模毁灭产生恐惧。如今,灾难电影的票房一路高涨,这一现象也从侧面证明了,人们已有了深刻的感知——作为一个族群,或许我们会在某一天从地球上消逝。
从历史角度来看,大规模毁灭俨然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已经历过无数次浩劫,最著名的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未来,我们或许仍能见到非人为的巨大灾难。然而,随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未来的巨大灾难很可能会与疯狂(或者说得好听一些,不道德)科学家的工作相关联。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圣诞节,由坎特伯雷的大主教在布道时提出。他鼓励他的信徒们促进和平,他说:“当我们想到恐惧、嫉妒、猜忌让各个国家——包括我们的国家——扩充军备,谁不会感到诧异和沮丧?”“当思及一场拥有新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战争即将打响并波及甚广时,又有谁能对它所蕴含的意义不感到害怕?”
大主教一直关注着政治方面是否有使用此类武器的意愿。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幸存下来的一代,期盼着那是一场“止战之战”,然而他却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欧洲军事力量的迅速崛起。不论政客应为这次战争负上多大的责任,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些武器的真正发明者是科学家。
这是个无法逃避的事实——科学或者科学在应用方面本身就存在阴暗面。科学家们送给了大家一份危险的礼物。
自维多利亚时代至20世纪中叶,在这小段时期里,尽管人们看待科学家的眼光各不相同,但认为科学家会带来危险的想法却并不新鲜。新兴科技的发展,让许多生活痛苦的人们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无须再将每分每秒皆尽数用于养家糊口。第一次,享受生活的闲暇与乐趣,不再是有钱有势的人的专利。在一段短暂的时光中,人们曾一度将科学家视为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救星。
这些科学家(那个时代基本为男性)非常大胆,他们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新奇的东西,就像现实版的圣诞老人和复活节兔子,全年都在为我们送礼物——诸如电器、现代药物、新型交通工具,以及一些节省劳力的设备。我们在电视广告上的见闻也如出一辙,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用神奇的材料做成美白产品,能让你更加年轻美丽。
正如潘多拉魔盒的警告,将知识带给世人,本身也有危险,没人能阻止其发生。如果你想在一个真正充满危险的环境里尝试新事物、发现新事物,你恐怕做出了一个极度危险的决定。那样的行为,如同一个山顶洞人决定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试探剑齿虎,比如,他不用长矛去刺伤老虎,而是轻拍老虎的头,他可能很快会因此变为独臂人。历史上多数时候,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前身——自然哲学家,都属于会让人心存疑虑的那类人。人们将他们归为魔术师、巫师,以及其他神秘艺术领域的业余人士类。即使是19—20世纪的科技奇迹也无法消除这种刻板印象。
一些低俗小说和廉价电影喜欢编派科学家,讲述科学家给世界带来的危险,这些小说和电影将科学家描述得毫无人性。在相对善意一些的小说和电影中,科学家的内在驱动力被描述为过于理想化或脱离现实。他们就是我奶奶所说的,“聪明机智却缺乏常识的人”。科学家们就是不谙世事的笨蛋,他们并不知道(或并不在意)自己的举动会导致何种后果。在相对恶意一些的小说和电影中,科学家们甚至比坏人更坏——他们满心恶念,他们的欲望是统治世界,或是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他们所谓的科学真理。
这种肤浅、小丑般的科学家,为达目的而不惜践踏他人。他们通常不会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人类生活,甚至是整个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就是科学界的纳粹,最后还总能为自己的不择手段找到正当理由,他们就是披着人皮的恶魔。
然而,现实中,我所见过的科学家并非如此。与许多影视形象大不相同,他们多为热情友好的正常人。和许多其他人一样,他们也忧虑着自己的孩子将会生存的世界,这份忧虑也困扰着我们所有人。诚然,有些科学家的确是恬不知耻的怪人(当然,如果你认为所谓的“怪人”,就是指那些对自己所生活的宇宙充满好奇心的人,那么我很乐意地宣布自己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但他们也绝非毫无人性的思考机器。那么,怪人这个想法是从何而来?P1-3
导语
黑洞、核破坏、生物危险、纳米机器人……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都有终结世界的潜力。人类每—项伟大的科学创造,都伴以同等程度的危险——没有什么进步不带冒险。为了追求知识,为了某些方面的好处,当今的科学研究将地球上的生命置于无情的险境!世界会灰飞烟灭吗?疯狂的科学或许比灾难片更震撼!
《科学大浩劫》展望了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细数了今日科学或将给人类带来的浩劫,向读者展示了科学发展的宏图。
内容推荐
我们正处于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它已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争论——今天的科学安全吗?科学的发展会失控吗?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狂人会在未来出现吗?科学会给地球带来浩劫吗?我们应采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科学的发展?
《科学大浩劫》将为你解答上述疑惑。作者回答并解释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否一定成立;黑洞形成;原子与核武器的产生历史;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对世界的影响;病毒细菌等生物对人类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危害有多大;纳米机器人或将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网络瘫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人类未来会成为赛博人吗……克莱格用敏锐的视角与细腻的思考带你走进科学背后的世界;带你穿越时空,探索未来科技;带你走进星辰大海,探索宇宙的诞生与进化;带你一窥纳米机器人与赛博人的真相。
《科学大浩劫》展望了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细数了今日科学或将给人类带来的浩劫,向读者展示了科学发展的宏图。本书旨在告诉读者,科学的本质以及研究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本质是推进技术进步;科学不是潘多拉的魔盒,纵使它包含了太多未知,也要勇敢地打开,只需保持敬畏、警惕之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学大浩劫/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布莱恩·克莱格
译者 译者:杨桓//张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150419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20-09-01
首版时间 2020-09-01
印刷时间 202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338
CIP核字 2020085415
中图分类号 Z228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1
175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