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半梦半醒之间/中国书籍文学馆
内容
试读章节

一觉醒来,已是下午两点半了,上午逛街走乏了,从不午睡的我也跟妻子睡过了头。

天似乎并不暗,妻子抬起头敏感地说,下雪了。

我站起来走到窗前,果然是下雪了,大朵的雪花从天上飘下来,像上万只蝴蝶,却是晴空万里。

妻子坐起,拢了拢头说,包饺子。

妻子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何况这是早晨就准备好的。她已买了肉馅,切了酸菜,她早就说要包酸菜馅饺子。她把切碎的酸菜的水攥出去,干爽的菜团,以一种玉的颜色(似乎有些晶莹)呆在一个同样珠光宝气的盆里——那盆子是绿色的,塑料的,有些透明。

我知道,妻子最愿意吃的就是酸菜馅饺子,而我其实是不愿意吃的,我不喜欢酸菜那种臭烘烘的味道,尽管我小时候也经常吃。可我从来不说,这倒不完全是虚伪,我认为她好不容易有一种爱吃的东西,我为什么要反对呢?所以每次她做好之后让我品尝时,我总是要给她一个满意的回答:好吃。她喜极。我看她高兴的样子,便也高兴起来,还要吃出满头汗来。其实,那大多是吃了蒜的原因。

我太愿意吃蒜了。

在她的心目中,大家(包括我的那些大小舅子和大小舅子媳妇们)都是愿意吃酸菜馅饺子的,今天她就是为大家包的,邀请早已发了出去,我记得除了我的两个侄女表示过反对,没有人公开反对。当然,小小舅子媳妇属例外,她是湖北人,湖北人当然吃不惯这种东西(尽管这种东西和她们那里的酸泡菜差不多),妻子倒是很谅解,“南方人嘛”,妻子说,好像南方人就注定应该和北方人不一样。

妻子哨哨哨地切着葱姜,头也不回地对我说,剥蒜。

这个我历来讨厌的活儿又落在我的头上。我虽生气,可活还得干。

剥几头?我问。我每次都心里没谱,总是习惯问。

妻子说,两头。

我问,在哪里?

妻子说,在窗前那个纸盒子里。

我总是不知道家里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其实有时候明明是看到过的,却是记不住,我已习惯家里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事情都在她的掌控之中。这次有点小小的擅自,我拿了三头蒜,因为我前面说了,我爱吃蒜,更何况是酸菜馅的,要用蒜的辣气把酸菜的臭气冲冲。

我在窗台那儿找到蒜,那些蒜放在屋子里已经很长时间了,它们有些干燥,抓在手里发出细微的响声。我先是把它们捏成蒜瓣,干燥的皮立刻显出了它执拗的一面,特别是贴近根部的地方很固执。我轻松地剥开它们外表那些紫色的间或白色的表皮,露出新鲜而光洁的内里,那才是真正的蒜瓣,看上去就想咬一口的蒜瓣。

那些蒜瓣裸露在我面前,像一个个洁净的孩子脱掉了衣服,开始还有些羞怯,不一会儿就不以为然了,它们的天分好像就应该暴露。我把它们装在碗里放上了水,它们立刻涌动着漂浮起来,都是细皮嫩肉的、很高兴的样子,像极了淘气的小孩子。

真不忍心将它们放在蒜缸子里。

可是,必须得有那样的程序,它们才能够为人所有,为人所食。

妻子继续剁着葱姜,不知道为什么要用那么些葱姜,她好像心情很高兴,突然唱了句“那天大雪纷纷下”,忽又停住,我知道那是歌剧《洪湖赤卫队》里的一句唱词,便也跟着唱了一句“我娘生我在船舱”,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唱着,眼见着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我正唱得兴致盎然,妻子忽然停住,说:砸蒜。

P39-P41

后记

2012年11月27日对我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那一天是星期二,本来我和妻子晚上要去杭州中国作协创作基地疗养,票已买好,东西也收拾好,就等着走了。可是此前我答应了市作协一个会议,会议是上午开,我晚上走,反正也不冲突。没想到,这就铸成了大错。

正当我发言的时候,突然失语,说不出话来,我意识到我出毛病了。大家也感到我出了毛病。那里边有两个有经验的人,他们说;别动,叫救护车!有人掏出电话拨了120,救护车很快到了,人们遵从医护人员的安排,七手八脚地用担架把我抬到车上,车呼啸着开出市委大门。

有人问,送什么地方?

有人不确定地说:“送中心医院吧。”

“那好,中心医院。”这个人确定地说。

这显然是医护人员对司机说。那个男的医护人员给我一片药,命令我说,含在舌头下面,不要咽下去。

我躺着,神智却十分清醒,我看着老边、高寰和江北等送我的人一脸焦急的样子,也感觉很难受。

车很快开进医院(我在车上感觉不到时间),接着是一阵有秩序的忙乱。我看见妻子和大小舅子也来了,我想起来,我在会场上发生问题那会,还知道用左手写下家里的电话号码和“脑血栓”三个字,我当时认为自己得了脑血栓,是老边在一旁迅速地通知了我的家人。

先是做脑cT,然后量血压,我听他们说我血压高压达到235,自己也吓了一大跳。再然后挂上吊瓶,被送到某一层楼的走廊;然后就是等待。

我看着一些闻讯赶来的朋友走马灯似的走过,我仿佛是在梦中。他们好像在瞻仰我的遗容。

管他呢,反正我还活着,而且头脑清醒。

2

经过多人斡旋(他们分别是:报社的总编办主任小籍、文联的王主席,以及曲静),总算有个病房了。吴宝吉等人正好在此,帮着把我安顿下来。

病房极窄,四张病床,科学得很,仅能通过一张担架车。  病床的床号依次是这样的:14、15、16、39,我住的是39床。开始我匪夷所思,怎么能这样排列?后来我弄明白了,每间病房本来是三张床,这39是加的床,是每个屋都加了床。想想医院有医院的难处,就这,走廊里还躺着不少病人呢。

我进屋后,科主任曹主任和主治医生一起进来,问:“叫啥?”我回答:“郝炜。”又问:“多大年龄?”

我纳闷,这咋像审问似的呢?

目录

第一辑:与自然有关

结果

果盆和果篮

红樱桃

紫丁香,白丁香

三叶草

北方的桃子

拉香瓜的毛驴

樱桃与鸟

夏天去果园

香瓜的气味

一种冰激凌的名字

松子

逃向空中的丝瓜

秋天的一些事情

炒松子

杀虫

某个夜晚和清晨

凤梨

与蒜有关

一夜怒放的花

泛滥的三角梅

救活一只小鸟

秋的感悟

卖核桃的女人

雾中的太阳

与鼠为邻

有些事情,做就是了

妻子的秋天

第二辑:与情趣有关

阴雨天的冷饮店

穿过小树林

迎接

戛然而止的歌声

变化

地震纪实

手风琴和老人

两个“甜品”

老食品

夜行

一个人的舞台

偶记

两头驴的区别

傍晚

散步

南方蛮子豆腐脑

染发

“那不是手机,那是音乐”

错觉

固执的甲虫

饭店即景

老派人物

走神

早晨记事

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与奇石

“贴声”

一条不开发票的鱼

第三辑:与行走和亲情有关

在列车连接处

行进着的早晨

在旅途

去天安门广场

唯美杭州

醒来的疼痛

妻子的好心

在王府井大街上

进站

在外地过年

三亚趣谈

看电影

居住在陌生的城市里

元宵节的苦恼

帮儿子搬家

与我生命相关的城市

自已做老板

与小侄女视频

和妻子逛街

成都的两个名胜

蚊子、蟑螂及其他

小店消费者

蒲松龄故居有感

家里的饭菜香

旅途纪实

在城里做农民

儿子教的道理

丢钥匙

第四辑:与读写和人物有关

葡萄架下的阅读

我看电影《梅兰芳》

关于写作

爱因斯坦的坦率

半梦半醒之间

喜欢一个作家

躺在沙发上看书

读书的选择

黄永玉的美丽文字

小说为缘

我读过的史上最长的书《6666》

年龄和面相

照片上的日子

年龄·寿命

人为的笼子

死亡的预感

夜思

朋友培光

上山

为了纪念的忘却

酒友=久友?

在4S店里

没带钥匙

同学归来

父亲的留声机

大舅的地质包

多少情爱在其间(代后记)

序言

人们感慨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感慨于各种诱惑越来越多、感慨于被林林总总的大部头和眼花缭乱的图文书搞得不知所措时,我们精心打造的“轻散文”系列丛书,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这既是一种全新的文体,也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

我们所探索的“轻散文”,包括短而精美,轻而隽永;也包括回归自然,回归质朴。简单说,就是写自己日常的生活,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对所见所感如实呈现,对所思所想真诚相告。并希望,在人们对当下生活渐感浮躁和麻木的时候,能够发现生活的新奇和诗意,发现周围的平淡和美丽。这种写作的价值,事实上是散文文本的一种尝试,也是倡导一种新的写作姿态,即,精短而真实,亲切而和谐,自觉降低观察生活的视点,呈现那些很少被人关注或者未曾发现的视阈,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仔细并缓慢地品咂日常凡俗的美感和复杂,品咂生活的温润和愉悦,安抚当下人凌乱而无处寄托的情思,表达出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礼赞,重新同到崇尚真实、体悟自身存在的散文传统,以改变当下散文的浮躁和矫饰。同时,也切合阅读者内心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和作者进行文本的互动和心灵的沟通。

不可否认,“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历史散文”等所谓的“大散文”,推动了散文的复兴和发展。但是,现代散文的发展和流变,从来都是多元并进才枝繁叶茂的。“轻散文”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生活类散文的回归和创新。周作人的平和冲淡,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俞平伯的委婉清丽、林语堂的活泼幽默、孙犁的“芸斋”散札,皆可视为“轻散文”的前辈经典。孙犁说:“我仍以为,所谓美。在于朴素自然,以文章而论,则当重视真情实感,修辞语法。”

所以,我们推出的这套“轻散文”,就不仅仅是追求文章的精美和短小,更是文风和理念的革命:文虽短小,意趣不小,有精神的见解,有优美的意境,有清新隽永的文采,更折射出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深意。

这套“轻散文”读本,适合日常的阅读。无论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无论你是小资,还是蓝领;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从书中发现自己的身影,找到阅读的乐趣和情感的依托。

内容推荐

《半梦半醒之间/中国书籍文学馆》编著者郝炜。

《半梦半醒之间/中国书籍文学馆》不仅仅是追求文章的精美和短小,更是文风和理念的革命:文虽短小,意趣不小,有精神的见解,有优美的意境,有清新隽永的文采,更折射出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深意。《中国书籍文学馆·轻散文卷:半梦半醒之间》适合日常的阅读。无论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无论你是小资,还是蓝领;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从书中发现自己的身影,找到阅读的乐趣和情感的依托。

《中国书籍文学馆·轻散文卷:半梦半醒之间》编辑推荐:轻散文包括短而精美,轻而隽永;也包括回归自然,回归质朴。简单说,就是写自己日常的生活,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对所见所感如实呈现,对所思所想真诚相告。

编辑推荐

《半梦半醒之间/中国书籍文学馆》编著者郝炜。

我们所探索的“轻散文”,包括短而精美,轻而隽永;也包括回归自然,回归质朴。简单说,就是写自己日常的生活,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对所见所感如实呈现,对所思所想真诚相告。并希望,在人们对当下生活渐感浮躁和麻木的时候,能够发现生活的新奇和诗意,发现周围的平淡和美丽。这种写作的价值,事实上是散文文本的一种尝试,也是倡导一种新的写作姿态,即,精短而真实,亲切而和谐,自觉降低观察生活的视点,呈现那些很少被人关注或者未曾发现的视阈,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仔细并缓慢地品咂日常凡俗的美感和复杂,品咂生活的温润和愉悦,安抚当下人凌乱而无处寄托的情思,表达出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礼赞,重新同到崇尚真实、体悟自身存在的散文传统,以改变当下散文的浮躁和矫饰。同时,也切合阅读者内心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和作者进行文本的互动和心灵的沟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半梦半醒之间/中国书籍文学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34780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308170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