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柳树间的风/双桅船经典童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双桅船经典童书系列之中的一本,这是一套专门为孩子们出版的书。每一本都特别优秀,它们都是人类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写的,流传了很多年。让全世界的孩子们快乐了、感动了,长大以后回味着继续快乐和感动了很多年的书。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它们是精神的大餐,在这里将得到的是心灵的滋养、感情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

内容推荐

本书文笔典雅,描写细致,还含有哲理。书中那个挥霍成性的癞蛤蟆大少爷不断追求时髦,一见新发明的东西就没命地要弄到手来玩:玩游艇,玩马车,玩汽车。他这么挥霍,要不是几个好朋友苦心劝阻,连家产都要给骗掉了。

这部童话对住在水上的河鼠,住在陆地上的獾,住在地下的鼹鼠都刻画得十分细腻,他们是动物,又是有各自性格的人物。

在这部童话里也有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只爱看热闹的小朋友可能还不能领会,但随着年龄增大,就渐渐懂得了其中的奥妙,会感到亲切。不同年龄的读者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乐趣。

这个译本曾经取名《蛤蟆传奇》,根据这个童话拍摄的迪斯尼动画片在我国上映时就用这个译名。

目录

l 河岸

2 公路

3 原始森林

4 獾先生

5 温暖的家

6 癞蛤蟆先生

7 黎明时的吹笛人

8 癞蛤蟆的冒险

9 流浪者

10 癞蛤蟆继续历险

11 “他的眼泪像夏天的骤雨” 

12 尤利西斯的归来

附录

关于作者

关于这本书

清新美丽的自然画卷(阅读指导) 谢芳群

试读章节

河 岸

一整个上午,鼹鼠忙得不亦乐乎,在他家那间小屋子里拼命地大扫除。先是用扫帚,接下来用掸子,然后拿着一把刷子、一桶石灰水爬上梯子,爬上椅子,一直弄到喉咙眼睛都是灰,全身的黑毛上溅满石灰水,背脊疼,胳膊酸。春天的气息飘在天上地下和他周围,甚至钻进他这又黑又低矮的小屋子,带来春天那种神圣的、使人感到不满足和渴望追求什么的精神。这就难怪鼹鼠忽然把他那把刷子扔在地上,说着“讨厌”、“噢,去它的吧”以及“该死的大扫除”,连穿上衣也等不及,就冲出了屋子。在他的头顶上,地面上有什么东西在紧急地呼唤他,他钻进陡斜的狭小地道,向上面小石子车行道爬去,这车行道是属于住得离太阳和空气更近的动物们的。就这样,他用他的小爪子忙着又是扒,又是挖,又是掘,又是抓,接着又是抓,又是掘,又是挖又是扒,嘴里一个劲儿地叽里咕噜说着:“我要上去!我要上去!”直到最后,噗!他的鼻子伸到了太阳光里,在一片大草地上,他在热烘烘的青草中打起滚来了。

“真好真好!”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比刷石灰水好多了!”太阳光晒热他的毛皮,微风吹拂他晒热了的脑门。在地下蛰居得太久,听觉迟钝了,快活小鸟的欢歌声进入他的耳朵,就像是大轰大叫。在生活的喜悦中,在不用大扫除的春天欢乐中。他同时用四条腿蹦跳起来,一路跑过大草原,一直来到远远那头的灌木树篱那里。

“停止!”一只老兔子从树篱的缺口处说,“通过私人道路付六便士④!”可是他一下子就被不耐烦和看不起他的鼹鼠吓了一大跳。鼹鼠根本不理他,顺着树篱边快步走过,还戏弄其他从洞里急忙钻出头来看看外面吵闹些什么的兔子。“洋葱酱②!洋葱酱!”鼹鼠嘲笑他们说,而那些兔子还没想出一句十分满意的话来回敬他,他已经跑得不见了。于是这些兔子开始互相埋怨:“瞧你多笨!你为什么不告诉他………‘那你自己为什么不说……”“你本可以提醒他……”如此等等,都是老一套;可是不用说,埋怨也没用,已经太晚了,事情也总是这个样子的。

一切看上去好得叫人不相信。鼹鼠急急忙忙地走到东走到西,穿过一块块草地,走过一道道灌木树篱,钻过一个个矮树丛,到处看到小鸟在造巢,花在含苞,树叶在发芽——所有的东西都快快活活,生机勃勃,全不闲着。他倒没有感到良心的责备,没有感到良心在悄悄地叫他“回去粉刷吧”,却只觉得在所有这些忙人当中做一个惟一的懒汉太快活了。再说,一个假日的最好时刻也许不是躺下休息,而是去看看其他人忙着干活。 他毫无目的地到处闲逛,一下子站在涨水的河边,这时候,他觉得他已经快活得无以复加了。他一生中从未见过河——这又光又滑、弯曲蜿蜒、鼓鼓胀胀的动物,又是追,又是咯咯笑,咯略笑着抓起一样东西,又哈哈笑着把它放下,向另一个游戏伙骅扑去,新伙伴刚要挣脱身子,又被它抓住了。一切都在摇动和颤抖一闪闪烁烁。粼粼发光,奔泻涡旋,潺潺细语。鼹鼠真个是看人了迷,神魂颠倒。他在河边狂奔,就像一个人很小很小的耐候,在一个用迷人的故事把人迷住的人身边狂奔一样。他奔来奔去,最后累了,在岸边坐下,河依旧在不停地对他潺潺细语,悄悄地讲述世界上最好听的故事,它们来自大地的心底,最后要去讲给永远听不够的大海听。

当他坐在草地上遥望着河对面时,忽然看到对岸有一个黑洞,就在水边上面一点,于是梦想起来:一只动物如果没有什么要求,却喜欢住在位于最高洪水线以上的小巧河边住宅里,离喧闹声和灰尘远一点,那么,这个洞该是个多么舒适的住所啊。他正这么盯住它看,似乎有一样发亮的小东西在洞的深处一闪,不见了,接着又是一闪,像颗小星星。但地方不对,这不可能是颗小星星。说它是萤火虫吧,又太亮太小了。他正这么看着,它对他眨了眨,这就说明那是一只眼睛;一张小脸开始在它周围渐渐扩大,就像一个镜框围着一幅画。  这是一张棕色的小脸,上面长着小胡子。

这是一张严肃的圆脸,上面那只最先吸引他注意的眼睛依旧在闪亮着。

两只好看的耳朵和一层浓密光滑的毛。……P1-5

序言

儿童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

多少年前,在山东烟台的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前几年,我将这个观念修正了一下,作了一个新的定义: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现在更喜欢这一说法,因为它更广阔,也更能切合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

换一种说法: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

这套“双桅船经典童书”,选择的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它们无疑是精神的大餐。这些书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人性基础的书。这些书,是书中之书。我曾称这样的书为王书。

我们现在先来说一说这所谓的良好的人性基础都到底有哪些基本面——

道义感。

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作为一种精神形式。当初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痕迹。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之世界,就没有今日之人类。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苍茫与灰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趣味的纯动物性的生存之中。

文学要有道义感,儿童文学更要有道义感。

必须承认固有的人性远非那么可爱与美好。事实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恶劣成分。这些成分妨碍了人类走向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须讲道义。这个概念的生成,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若干世纪过去了,道义所含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变化与演进,但它却也慢慢地沉淀下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无私、正直、同情弱小、扶危济困、反对强权、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这些道义的旗帜性内涵。与其他精神形式(如哲学、伦理学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并不断使人性得到改善。

情调。

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而情调的培养,应始于儿童。

情调应该属于审美范畴。

我的看法是一贯的,在我的意识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我认为关感的力量、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但只有一个东西是不会衰老的,那就是关。然而,在现在中国的语境里面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美”成了一个非常矫情的字眼。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 我横竖想不通:人们到底是怎么了?对美居然回避与诋毁,出于何种心态?难道文学在提携一个民族的趣味、格调方面,真是无所作为、没有一点义务与责任吗?

成人文学那里,我们就别去管它了,由它去吧。儿童文学这一块,我们还是要讲一讲的。不打这个底子不行。没有这个底子,人性是会很糟的。

美育的空缺,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误。这一失误后患无穷。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提出五育(德育、智育、体育、世界观教育、美育)并举的思想,其中就有美育。但美育的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几乎被否定掉了。后来仅仅是作为中小学的方针而不是作为全国的教育方针被肯定下来。再后来,对美育的理解日趋狭窄,到了最后,仅仅将它与美术、音乐等同了起来。在蔡元培看来,五育为一个优质人性培养的完美系统,德育、智育、体育为下半截。世界观、美育为上半截。然而,这上半截被腰斩了。中国的教育系统成了一个残缺的系统。

情感教育。

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多少世纪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而这个文章,在现代形态的文学崛起之后,却不再做了。古典形态的文学之所以让我们感动,就正是在于它的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

人类社会滚动发展至今日,获得了许多,但也损失或者说损伤了许多。损失、损伤得最多的是各种情感——激情、热情、同情……

甚至是在这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所谓的“新新人类”)都已受到人类学家们的普遍担忧。而担忧的理由之一就是同情心的淡漠(他们还谈不上有什么悲悯情怀)。我们已看到,今天的孩子,似乎已没有多少实施这种高尚行为的冲动了。

种种迹象显示,现代化进程并非是一个尽善尽关的进程。人类今天拥有的由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好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情感的弱化就是突出的一例。 我们如此断言过:文学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而这一“基础”中理所当然地应包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悲悯情怀。

若从上面所说到的这三个基本面来考量,这些选在“双桅船经典童书”中的作品是最理想的范本。它们在三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也是人的平衡,人类的平衡。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经典作品是人类高尚心灵的印记。我们从这些经典作品中,所得到的是心灵的滋养、感情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使童年的阅读成为一生永恒的快乐。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金波

   

这套“双桅船经典童书”,选择的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它们无疑是精神的大餐。这些书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人性基础的书。这些书。是书中之书。我称这样的书为王书。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文轩

   

这是一套专门为你们出版的书。每一本都特别优秀。它们都是人类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写的,流传了很多年。让全世界的孩子们快乐了、感动了。长大以后回味着继续快乐和感动……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梅小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柳树间的风/双桅船经典童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肯尼思·格雷厄姆
译者 任溶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68508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6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88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4
出版地 上海
190
12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