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秋色
内容
编辑推荐

季节的季节的变迁、泥土的气味,种子的成长与果实的成熟,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一个信仰种子的人,一个精神遁世者,在灵魂的散步中,从季节的变迁、泥土的气味、种子的成长与果实的成熟中,捧出这些朴素然而闪光的文字。这就是梭罗。

内容推荐

这部《秋色》就是梭罗的自然随笔结集,由5个长篇自然散文名篇组成:《秋色》《冬日散步》《走向瓦楚塞特山》《马萨诸塞自然史》和《野果》。这些篇什记录了梭罗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文笔优美,尽显作者亲近可感的个人风格,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梭罗与自然的思想、与自然的关系,从不同季节展现了梭罗在自然在中的身体旅程和心路历程。这些篇什中,季节是十分明显的,季节构成了他文字中的具体时间和他心灵中的抽象时间,转换之间,总觉别有天地。这也是梭罗自然文本的一大特色。

目录

秋色

冬日散步

走向瓦楚塞特山

马萨诸塞自然史

野果

试读章节

来到美国的欧洲人对我们这里色彩绚丽的秋叶大为惊讶。英国诗歌中,并没有对这样一种秋色现象的描述,因为英格兰的树木呈现出来的绚丽色彩寥寥无几,最多也就是诗人汤姆森在他的《秋天》一诗中提到了秋色,包含在这几句诗里面:

可是,看看那渐渐隐退的多彩树林,

层层加深的阴影,周围呈现出褐色的

乡间;一群拥挤的树荫,每种色调

如微暗的黄昏,从绿色衰退成乌黑——

还有这一句,他在其中说道:

秋天照耀在黄色树林上。

我们的树林在秋天的变化,尚未在我们的文学中留下深深印记。10月就几乎不曾在我们的诗歌里留下什么色彩。

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也从不曾在这个季节碰巧来到乡间,他们从未见过这一年的花朵,更确切地说,从未见过成熟的果实。我记得自己曾与这样一位市民骑马同行,尽管秋天最绚丽的色彩已时过两周,可他还是大为惊讶,不相信那里曾经绽放过更为绚丽的色彩。他以前从未听说过这种绚丽的秋色,年复一年,不仅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从未亲眼看见过,就连大多数住在乡间的人也几乎没有记住。

人们似乎把变色的叶片和枯萎的叶片混淆了起来,就像他们把成熟的苹果和腐烂的苹果混淆起来一样。我想,叶片变成某种更鲜艳的色彩,就是它到达了一种迟到而完全成熟的证据,去适应果实的成熟。一般来说,最低矮和最年老的叶片首先变色,可是,犹如翅膀完美和色彩通常绚丽的昆虫生命的短暂那样,叶片也仅仅是为了飘落而成熟。

一般来说,每颗果实一到成熟,在它坠落之前,就开始了更独立也更独特的存在,通过茎从泥土中获得的养分也不那么多了,相反从阳光和空气中获得绚丽的色调。叶片也如此。生理学家说这是“由于增加吸收氧气”所致。这是对这种情况的科学性描述——仅仅是重申这一事实而已。可是,比起我要了解少女们吃的何种特殊食物来,我更感兴趣的是那玫瑰色的面颊。正是森林和草本植物,那大地的表皮,必须获得绚丽的色彩,它成熟的证据——仿佛地球本身就是长在梗茎上的一颗果实,始终面向太阳。

花朵只是变色的叶片,果实只是成熟的叶片。正如生理学家所说,大多数果实的可食部分,就是它们由此形成的“叶片的软组织或肉质”。

我们的食欲通常限制了我们对秋天的成熟及其现象、色彩、芳醇和完美的观察,限制于我们吃掉的果实,我们常常忘记那些我们没享用的、几乎没使用的无限收获,自然一年一度催熟这场收获。正如我们认为,在每年举行的家畜展览会和园艺展览会上,我们展出纷繁可爱的果实。尽管如此,却注定了相当不光彩收场,那些基本上不是因为它们的美而受到尊重的果实。可是在我们的镇子里和镇子周围,每年都要举行另一场非常盛大的果实展览,那些仅仅因为美而问候我们味觉的果实。

10月属于涂着色彩的叶片。如今在这个世界中,它们丰富多彩的绚烂处处闪现。犹如果实、叶片和日子本身,恰好在飘落之前呈现出绚丽色彩,这一年也临近安歇。10月是它们日落时分的天空;而11月则是接踵而来的薄暮。

以前我认为,从每种变色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上获得一片叶子来做标本会很有价值,那时,从绿色转变到褐色的过程中,它们获得了最绚丽的特有色彩,在一本标题应该是《十月,或秋色》的书里描绘出它们的轮廓,用颜料来准确复制它们的色彩——以最早的红意开始——忍冬植物和根生的叶片的胭脂红,经过枫树、山胡桃树、漆树和很多通常鲜为人知的斑点优美的叶片,一直到最近的橡树和白杨树。这样一本书将是多美的纪念品啊!只要你什么时候高兴,只需翻开这本书,你就会穿过秋天的树林而漫游。或者,要是我能把树叶保存起来,它们不褪色,那么就会更好。对于创作这样一本书,我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可是相反,我以所有这些绚丽色彩展现的顺序努力描绘它们。以下就是从笔记中摘录的一些章节。

紫草

到了8月20日,树林和沼泽中处处点缀着茂密的洋菝葜叶片和灌木丛,枯萎发黑的臭菘和菟葵,还有那已经在河边发黑的梭鱼草,这些都让我们想起这是秋天了。

P2-4

序言

董继平

自人类有文字以来,自然就频频出现在文字中:起伏的群山、连绵的森林、奔流的江河、辽阔的草原、变换的季节以及习性各异的动物、千姿百态的植物……,自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其流光溢彩,杰作众多,影响也甚大,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至少有两部外国自然文学著作深深影响过国人,一部是法国博物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娓娓讲述了昆虫之美;另一部是美国诗人、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用自己的心灵向世人述说一个孤独者在湖畔的个人生活及融入自然的精神状态。

近代自然文学的产生决非偶然,自有其根源。从工业时代开始,人类不断追求现代化,随着这一进程不断加速,自然生态也不断恶化,在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破坏时,人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的怀抱,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善待大自然。在这种情况下,近代自然文学就应运而生。

世界自然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发达,其成就之大,可谓一花独秀,人才辈出,佳作纷纭,在200年的时间里形成了群星璀璨的局面。美国自然文学的问世与发展,也自有其渊源。与欧洲老大陆相比,美洲这个新大陆尚属蛮荒之地,但在1789年美国建国以后的那几十年里,工业飞速发展,经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实力也渐渐迎头赶上欧洲老牌工业国。可是,正是在那飞速发展的几十年中,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却付出了牺牲自然环境的沉重代价,其自然资源遭到了掠夺性开发,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修建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一方面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却让曾经到处漫游在大陆上的野牛加速消失。面对这种现象,一批有识之士便开始积极奔走,为保护自然而大声疾呼。在美国人民认识到日益逼近自己生活的生态问题之后,大约在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这70年间,美国逐渐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然保护运动,其影响之大,覆盖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均令世界瞩目。这场自然保护运动在客观上促成了自然文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此间不仅大家辈出,而且还逐渐形成了美国文坛上的“自然文学”这一特殊文体。到了20世纪下半叶,环境保护主义运动在美国到达了鼎盛,同时也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随着这一运动的不断深化,自然文学愈加受到人们关注,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者群体,这些作家以大自然为写作对象和主题.着重以科学的方式来揭示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号召人们走进荒野,倡导人们大自然建立亲密联系,保护大自然的完整和野性,呼吁人们以一种更平等也更和谐的方式来处理人类与大自然之问的关系。

尽管有些文学史家把约翰·史密斯(1580—1631)的《新英格兰记》和威廉·布雷德福(1590—1657)的《普利茅斯开发史》认为是自然文学的最早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自然文学的第一位先驱当属威廉·巴特姆(1739—1823)。巴特姆也算是自然文学世家,他的父亲是“美国植物学之父”——约翰·巴勒姆,威廉。巴勒姆从小便受家学的熏陶,一边徜徉在父亲的植物园中,一边倾听乌语、嗅闻花香。从严格意义上讲,威廉·巴勒姆算得上美国自然文学中的第一个大家,在其代表作《旅行笔记》中,巴特姆以细致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尚处于原始状态的美国东南部的自然风景,用亲身感受讲述了那里的自然荒野之美。在1791年一问世,便在欧洲反响强烈,颇得好评,即使像柯勒律治那样的浪漫主义大作家也对其大加赞赏。

但真正形成了团体、投身于自然文学的作家,则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那批超验主义者。超验主义的领袖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在他著名的《论自然》中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观点,他不仅认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还认为“我们从自然中学到的知识,远远超出我们能够任意交流的部分”,对后世影响甚大。而超验主义的另一位主将亨利·大卫·梭罗则更是身体力行,他在爱默生的影响下深入自然,一个人来到寂静的瓦尔登湖,搭建起小木屋,把自己的灵魂寄托在湖泊和山林之中,他或在荒野中散步,或树林中观察,或湖畔沉思,悠然地描写自然之美,同时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隐没在那些朴素的文字中。根据《美国遗产》杂志198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梭罗的《瓦尔登湖》在“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竟位居榜首,可见其影响之大。除了《瓦尔登湖》,梭罗还有许多涉及自然的散文和日记,用淡淡的笔调娓娓倾诉自己的自然情怀,比如他的长篇散文《秋色》《散步》等便是这方面的杰作。爱默生和梭罗自不待言,超验主义阵营中,还有一位中国读者几乎都不知道的女作家——玛格丽特·富勒(1810—1850),她是这个阵营中的女性佼佼者,在一个寂静的夏天,她摆脱了尘世喧嚣,把自己的灵魂彻底浸入一湖湛蓝的水中,以优美的笔调写下了一部自然散文集——《湖上夏日》。而在同时期,大诗人惠特曼亦深受爱默生影响,除了《草叶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体现了自然之灵,尽管这部作品以日记形式写成,字里行间却让作者那种静静观察、倾听、体验自然的形象跃然纸上。

19世纪最后20年里,美国自然文学界出现了两位大师——“两个约翰”:“鸟之王国中的约翰”——约翰·巴勒斯(1837—1921)和“山之王国中的约翰”——约翰·缪尔(1838—1914)。“两个约翰”分别奔走于美国东部和西部,为建立和谐的自然秩序而努力。巴勒斯是博物学家、鸟类学家,生活在东部的卡茨基尔山区,擅长描述鸟类生活,各种鸟儿在他的文字中栩栩如生;缪尔则是地质学家,也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行走者,这位“美国国家公园之父”以描写美国西部山区风景见长,山峦与森林在他笔下熠熠生辉。 “两个约翰”著述众多,成就巨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稍后的女作家玛丽·奥斯汀(1868—1934)则独辟蹊径,她避开自然文学中通常描写的山水,却深入美国西部沙漠,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荒漠之美与灵性。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是美国自然文学的一个高峰,许多作家和博物学家纷纷投身于自然文学创作,就连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总统那样热爱自然的政治家也客串了一把,推出了好几部著作。

到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自然文学界似乎有些沉沦,这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让人们更关注社会问题,而无暇顾及自然生态,此间自然文学大作相对不多。然而到了20世纪中期,美国出现了两位极有影响的自然文学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与蕾切尔·卡逊(1907—1964)。他们本与文学无关,但自然生态的问题赋予他们向公众宣传保护自然的重大责任,才动笔写起书来。奥尔多·利奥波德本来是林业学家、生态学家,长期致力于土地研究,在1949年他去世后才出版了代表作《沙乡年鉴》,这部著作的文笔异常优美,富于诗意,向读者完整地传达自己的土地伦理观,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成为美国自然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蕾切尔·卡逊是海洋学家,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她在其中以通俗的语言向公众揭示了现代文明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果,对近半个世纪的美国人的自然生态观念产生巨大影响。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在,随着自然环保运动的蓬勃发展,自然文学也不断深入、扩展,在美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其间景象纷纭,作家众多,作品不断,且各具特色:爱德华·艾比的《大漠孤行》、玛洛·摩根的《旷野的声音》、约翰·海恩斯的《星·雪·火》、巴里·佩洛斯的《北极梦》、杰克·贝克隆德的《与熊共度的夏天》……

自然文学几乎均以散文写成,有抒情,也有叙事,语言流畅、精彩,情节引人入胜,适于大众阅读,这也是它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它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那就是其作者也许并非专业作家,大多是博物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甚至还有政治家,他们写下的文字几乎都是作者亲历记,绝非道听途说或虚构作品,均为可读性和故事性极强的散文,同时又融文学性和科普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深得读者喜爱。

近十余年来,随着国人对自然的认识渐渐提高,自然保护在中国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深化,然而国外的自然保护远比中国走得早,也走得远,自然及自然文学类作品非常发达,外国自然文学虽在国内有一些介绍,但其深度和广度均不够,本丛书的宗旨就是填补这一空白。该丛书计划收入那些在中国未曾出版过的、也颇具收藏价值的外国自然文学(以自然文学大国美国为重点)作品,突出作品的原创性、故事性、科普性和可读性,它们既是文笔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趣味性极强的科普读物,对于加深中国读者认识自然具有莫大帮助。目前,国民对自然的兴趣方兴未艾,绿色环保和认识自然也作为常识而进入了大、中、小学课堂,但多数国民对自然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或者不得要领,总之尚存很大的限制性和片面性,阅读自然文学作品就成为他们认识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本丛书恰好能满足广大国民的需要,帮助他们加深对动物、植物、季节及山川风物等自然细节的认识。出版本丛书的主要目的,借用美国自然文学家巴勒斯的一句话,就是:“我的书不是把读者引向我本人,而是把他们送往自然。”

我们相信,在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生态一度恶化但又开始逐渐得到控制的中国,出版本丛书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8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灵魂应当与最高贵的灵魂为伴。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学完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才技。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有学问、有道德和爱美的人,都一定是他的忠实读者。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

梭罗的社会关怀与他对自然保护的关怀至少同等重要,因为这两种思想赋予彼此活力,少了哪一个,另一个都会黯然无光。

——梭罗传记作者斯蒂芬·哈恩

即使在150年后,梭罗的这些雅致而有时又奇异的作品,还依然继续将灵感赋予环保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

——美国著名评论家亨利.L·小卡里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秋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大卫·梭罗
译者 董继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887364
开本 16开
页数 1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7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