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资治通鉴(18册) |
内容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1. 文白对照,阅读更加流畅。本次再版,继续沿用丛书独具匠心的“左面原文,右面译文”的文白对照版式,一个展开面上原文译文严格对应,方便读者对照阅读。 2. 全新修订,文字更加准确。本次再版,重新对照标点本《资治通鉴》核校了原文,修订了原版中原文、译文的若干讹误,使全书文字更加准确。 3. 纪年加粗,查考更加方便。本次再版,将原文、译文中的纪年文字改为黑体,更加醒目,译文纪年添加帝号年号,便于读者翻阅时快速找到目标年份。 4. 附录索引,检索更加便利。本次再版,增加了《资治通鉴纪年索引》和《资治通鉴史评索引》两个附录。通过《资治通鉴纪年索引》,读者可以快速检索《通鉴》某年所在的具体页码;通过《资治通鉴史评索引》,读者可以集中检索阅读司马光及历代贤哲的精彩史思。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 -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宋神宗时,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潜心编纂《资治通鉴》。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亲自定稿,亲力亲为。每天五更初即起,点灯著述,一直工作到夜半。为防止自己贪睡,还制作了一个圆木枕头,称为“警枕”。可见其修书之精勤。宋元时有人见过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草稿,发现其中无一笔作草字,一丝不苟。可见其修书之严谨。司马光后来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确是实话。可以说,《资治通鉴》是凝聚司马光毕生心血的巨著。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并录司马光及历代贤哲评论二百一十八篇,成书二百九十四卷。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钦定的,其书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宗旨,其中“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自古被视为学习历史,吸取经验,学习治国理政、修身齐家之道的经典之作。《资治通鉴》中所蕴含的领导艺术、管理经验、用人智慧、权谋战略等,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人们学习历史、汲取智慧、指导人生的不2之选。 文白对照本《资治通鉴》,原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为底本,authority准确;译文由人民大学、社科院、北京大学等authority学术机构的六十余名专家翻译,流畅生动,是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资治通鉴》读本。2009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此次再版,对内容和版式都做了修订完善,使得文字更加准确,查考更加方便,检索更为便利,努力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资治通鉴》读本。 目录 前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资治通鉴(18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司马光 著,沈志华,张宏儒 |
译者 | |
编者 | (宋)司马光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4175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256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0000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4680 |
CIP核字 | 2019216655 |
中图分类号 | K204.3 |
丛书名 | |
印张 | 3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2 |
宽 | 344 |
高 | 22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